國勢 第五卷 大展鴻圖 【第006章】 國防計劃(4)

作者 ︰ 月影梧桐

第006章國防計劃4

︰本章為前次家里出事未更章節的彌補,還有一章,明日補。

航空母艦雖然是今後海戰的主角,但在1920年代,不要說中國,便是世界海軍霸主英國都沒有意識到這種情況的發生,唯一能掌握歷史走向的,只在秦時竹等七人組身。當然,他們不可能將這個話講給海軍听,听了下面也未必相信,傳揚出去反而壞事。

當然,先知先覺者也不是沒有。沈鴻烈就是堅決的航母派,他不僅認為航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更認為航母在未來會極大地改變海戰的模式。不過,究竟航母如何改變作戰局面,到底航母制敵是怎麼回事,他暫時還說不清楚,但這種朦朧意識已經萌發了,這也是秦時竹最為看重、大力拔擢沈鴻烈的根本原因。

在運煤船改建的「希望」號航母取得巨大成功之後,建造更大、更好的航母就被提到議事日程來。這個時候,無論是英國的百眼巨人還是美國的蘭利都不是專門設計的航空母艦,故而,最新建成的「北海」號是世界第一艘專用的艦隊航母。

航空母艦序列

北海號︰標準排水量1.5萬噸,11萬匹馬力,最高航速31節,艦除了4+4架艦載機外,就只剩下24門37高射炮。在穿越組的精心點撥下,包括側舷艦島、全通式甲板、隱蔽式煙囪、攔阻索、彈射器、前後甲板升降機等諸多設備已經一股腦兒的運用了去。

在4+4架艦,分成4個中隊,包括1個艦戰中隊,1個艦攻中隊,1個雷擊中隊和1個艦轟中隊,每個中隊12架飛機,編成3個4機編隊的小隊,另外還有一個4架飛機的偵查小隊。這52架是全部可以從甲板起飛的,除此之外,航母還額外準備了架水飛機,全部都是偵察型。

正因為北海號噸位大、地位重要,在沈鴻烈的強烈堅持下,北海軍區選擇了北海號作為旗艦。

希望號︰經過第二次改造之後,標準排水量達到900噸,3萬匹馬力,最高航速1節,艦有艦載機24+4架,編成序列包括了艦戰、艦攻和艦轟,沒有專門編組魚雷機事實魚雷機和轟炸機是通用的,偵察機和北海號一樣,水飛機有4架。

國防軍的潛艇完全是從零起步的,比起歐美各國來落後很多,但非常有利的是,因為中國與德國之間存在密切的合作關系,使得在潛艇這個領域的進步堪稱神速。特別是以陳若愚為首的一批青年學子遠赴德國學習,最近距離觀摩德國潛艇部隊的編組、作戰、維護、保養等工作,早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德國投降前夕,德國海軍不但將所有已經建成的潛艇資料復制給了中國,甚至連尚在研發之中的新型潛艇資料也一股腦兒給了中國。

而且,在德國正式投降後,得益于陳若愚的接洽,幾乎所有排的號的德國潛艇設計師、工程師和熟練工人都轉移到了中國,在葫蘆島海軍基地大規模建造潛艇,再結合穿越組的資料後,很多戰時還是想法的設計一步步變成了現實。到1920年,中國已經擁有各類潛艇20余艘,不但在遠東首屈一指,在世界範圍內也算是排的號了。

潛艇序列

國防軍潛艇按照噸位大小,分成3個等級。

第三等潛艇主要擔負近海防御任務,主要是仿照德國潛艇的17系列,但卻完全采用了國產柴油機,水排水量550噸,水下排水量60噸,水面最高航速15節水下最高航速9節,擁有4座魚雷管,2前2後,可攜帶6發魚雷,續航力1000海里。除了魚雷以外,還有一門57的甲板炮。

第二等潛艇主要擔負海域進攻任務,亦即可以實現在不同海域的調度,可以不依賴中途補給而橫跨海域作戰。主要仿照德國潛艇的1559系列,在噸位略有放大,水排水量960噸,水下排水量1140噸,水面最高航速16節水下最高航速9節,擁有4座魚雷管,2前2後,可攜帶14發魚雷,續航力3500海里。除魚雷以外,還有一門127的甲板炮。

第一等潛艇主要擔負遠洋破交和進攻任務,可以實現遠距離進攻任務,主要仿照德國潛艇在一戰末期開發的新型潛艇,水排水量150噸,水下排水量2090噸,水面最高航速17節水下最高航速節,擁有4座魚雷管,全部在前,可攜帶20發魚雷,並且擁有快速再裝填能力,可以在一次進攻中通過5輪雷擊將全部20發魚雷打出去,續航力000海里。除魚雷以外,還有2門155的甲板炮。當然,這個級別的還有一種是無武備的運輸潛艇,可以為其他潛艇輸送補給與物資,自然也可以輸送人員。

在這個級別身,還加載了通氣管,通氣管雖然在197年就被發明了,但一直均未受到重視,一戰末期德國潛艇對此投入了大量精力,取得了較大的突破性進展,現在也便宜了國防軍。

因為潛艇部隊全盤學習德國,因此在艦艇編號也是德國方式,一共分成3個潛艇支隊。

第一潛艇支隊︰

轄有一等潛艇艘,編號分別為100,艦長軍餃為尉

第二潛艇支隊︰

轄有二等潛艇艘,編號分別為2020,艦長軍餃為少校,

第三潛艇支隊︰

轄有三等潛艇16艘︰編號分別為30316,艦長軍餃一般為少校,個別為中校。

除了飛速增長的作戰、運輸、訓練船以外,其他諸如補給、醫療、測繪、測量等專業用船也大量投入使用,這些配套艦艇雖然噸位不大、數量也有限,但對海軍戰力卻起到了倍增器的作用。別的不說,光是二期國防計劃完成後,中國所有海域的水情、水文、海域資料都得到了更新,海軍的海圖也全部得到了更新。原先還需要外國領航員、外國海圖的歷史一下子就成了過去。

隨著大批新艦的服役,清末的老艦紛紛退役或者轉入二線,國防軍海軍噸位數升到了25萬噸略多,排在英、美、日、法、意、蘇俄之後,德國、奧匈由于戰敗,艦艇噸位不可避免要下降,而蘇俄的艦艇噸位紙面雖然比中國還略強一些,但戰斗力卻已經大打折扣,說中國是世界第六海軍強國也可以說了。

最重要的是,在遠東太平洋海域,中國與日本的噸位之比升到了三分之一略弱,與美國的噸位只比升到了五分之一強,已經超過了英法的遠東海軍力量。

在這樣的情勢下,重新劃分海軍力量構成便成了當務之急,程璧光在匯報時,便匯報了海軍最新的力量構成。

海軍研究所隨著力量擴充,一分為三,分別擔負不同的研究任務。具體包括︰

海軍第一研究所簡稱一海所,直屬總裝備部,偏重船舶設計、動力設計與制造,駐地海。

所長︰劉冠南少將

副所長︰曾瑞祺準將

艦船研究處處長︰王伯屏準將

海軍第二研究所簡稱二海所,直屬總裝備部,偏重海軍兵器,包括艦炮、魚雷、水雷、航母彈射器等研發,駐地葫蘆島。

所長︰黃履川少將

副所長︰王齊辰準將

兵器研究處處長︰沈覲宸準將

海軍第三研究所簡稱三海所,直屬總裝備部,偏重海軍工程,包括岸防、要塞工事,海域、海情、海圖、氣象等內容,駐地秦皇島。

所長︰高平寒少將原海軍學院常務副院長轉任

副所長︰吳光宗準將

工程研究處處長︰朱榮準將

兵員研究處處長︰許世芳準將

海洋研究所處長︰林繼蔭校

海軍裝備部四大直屬船廠雖然在編制沒有發生變化,但各大船廠都抓住機遇,實現了飛速成長,特別是大沽造船廠。大沽廠原先是洋務派興辦的企業,資格很老,但技術能力、修船水平卻很一般,比起後起的江南制造總局差距不小,再加庚子年的折騰,大沽設備劫掠的被劫掠、損毀的損毀,差不多只能修船而非造船。辛亥後雖然有所恢復,但底子仍然太薄。國防軍收復青島後,連帶德國的青島船廠也一並接收了下來,毅然做出了搬遷決定,而此時天津港也因為面積狹小施展不開,兩家一拍即合,大沽廠將土地等資產盤給港務局,而港務局不但提供了一大筆搬遷和設備更新費用,而且一口氣在青島定了6艘商船,大大促進了青島造船廠的發展。而青島船廠原本的德國技術人員全部留用,也促進了船廠的後續發展,到1920年,青島船廠新建5000噸級別的軍艦已基本不在話下了。

江南造船廠廠長︰陳兆鏘少將

總工程師︰鄺國華準將

秦皇島造船廠廠長︰鄭清濂少將

總工程師︰曾宗瀛準將

青島造船廠廠長︰吳毓麟準將

總工程師︰寇御麟校

福州造船廠廠長︰何品璋準將

總工程師︰任照校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國勢最新章節 | 國勢全文閱讀 | 國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