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觀音賣寶(第二更)
話接上章,陽世間是一條好善的窮漢,那世里卻是個積玉堆金的長者。尉遲公將金銀送上他門,唬得那相公、相婆魂飛魄散;又兼有本府官員,茅舍外車馬駢集,那老兩口子如痴如啞,跪在地下,只是磕頭禮拜。
尉遲公道︰「老人家請起。我雖是個欽差官,卻齎著我王的金銀送來還你。」
他戰兢兢的答道︰「小的沒有甚麼金銀放債,如何敢受這不明之財?」
尉遲公道︰「我也訪得你是個窮漢,只是你齋僧布施,盡其所用,就買辦金銀紙錠,燒記陰司,陰司里有你積下的錢鈔。是我太宗皇帝死去三日,還魂復生,曾在那陰司里借了你一庫金銀,今此照數送還與你。你可逐個收下,等我好去回旨。」
那相良兩口兒只是朝天禮拜,那里敢受,道︰「小的若受了這些金銀,就死得快了。雖然是燒紙記庫,此乃冥冥之事;況萬歲爺爺那世里借了金銀,有何憑據?我決不敢受。」
尉遲公道︰「陛下說,借你的東西,有崔判官作保可證,你收下罷。」
相良道︰「就死也是不敢受的。」尉遲公見他苦苦推辭,只得具本差人啟奏。
太宗見了本,知相良不受金銀,道︰「此誠為善良長者!」即傳旨教胡敬德將金銀與他修理寺院,起蓋生祠,請僧作善,就當還他一般。旨意到日,敬德望闕謝恩,宣旨,眾皆知之。
遂將金銀買到城里軍民無礙的地基一段,周圍有五十畝寬闊,在上興工,起蓋寺院,名「敕建相國寺」。左有相公相婆的生祠,鐫碑刻石,上寫著「尉遲公監造」,即今大相國寺是也。工完回奏,太宗甚喜。
卻又聚集多官,出榜招僧,修建水陸大會,超度冥府孤魂。榜行天下,著各處官員推選有道的高僧,上長安做會。那消個月之期,天下多僧俱到。
唐王傳旨,著太史丞傅奕選舉高僧,修建佛事。傅奕聞旨,即上疏止浮圖,以言無佛。表曰︰「西域之法,不講君臣父子,以三途六道,蒙誘愚蠢,追既往之罪,窺將來之福,每天只知道念經道佛,不事生產,不交賦稅。
再者而言,這生死壽夭,本來都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而且人間福禍刑罰,都是由人主決斷,然而那些佛門的弟子,卻說一切都是由佛來決定的。
自三皇五帝以來,就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長久。這佛門乃是漢明帝時期立的傳入中土的胡神,說到底這佛乃是西方所建立的一個教派,為了朝廷的穩固,臣認為朝廷應當遏制佛門的傳播。」
太宗聞言,遂將此表擲付群臣議之。時有宰相蕭瑀,出班俯囟奏道︰「佛法興自屢朝,弘善遏惡,冥助國家,理無廢棄。佛,聖人也。非聖者無法,請置嚴刑。」
傅奕與蕭瑀論辨,言禮本于事親事君,而佛背親出家,以匹夫抗天子,以繼體悖所親,蕭瑀不生于空桑,乃遵無父之教,正所謂非孝者無親。
蕭瑀但合掌道︰「地獄之設,正為是人。」
太宗召太僕卿張道源、中令張士衡,問佛事營福,其應何如。
二臣說道︰「佛在清淨仁恕,果正佛空。周武帝以三教分次︰大慧禪師有贊幽遠,歷眾供養而無不顯;五祖投胎,達摩現象。自古以來,皆雲三教至尊而不可毀,不可廢。伏乞陛下聖鑒明裁。」
太宗甚喜道︰「卿之言合理。再有所陳者,罪之。」遂著魏征與蕭瑀、張道源,邀請諸佛,選舉一名有大德行者作壇主,設建道場,眾皆頓首謝恩而退。自此時出了法律︰但有毀僧謗佛者,斷其臂。
第二天,三位朝臣,召集了眾僧,在那山川壇里,逐一從頭查選,最後選中了一名出身好,又有德行的高僧。
原來此人叫做陳玄奘,小名江流兒,前世乃是如來的弟子金蟬子,只因為不听如來闡述佛理,冒犯了如來所以被如來打下了凡間。
這江流兒一投胎就遇到了危險,還沒有出世的時候就遇到了惡黨,他父親乃是海州陳狀元,在前去上任的時候在船上被人給殺了,那賊人冒用他父親的表面去上任了,而且還霸佔了他的母親。
江流兒被母親放進盆里順水隨波的到了海島金山一家寺廟,被那寺廟的方丈從小收養,江流兒十八歲以後才從母親留給自己的血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隨後江流兒便上京來找自己的外公當朝一路總管殷開山,殷開山當即調集了大軍,去洪州剿滅了那賊人,母子相認之後,狀元郎的18年的冤屈也總算是平了,而且在朝廷知道了這件事情後,他的父親還進了大唐的凌煙閣。
朝廷本想封江流兒為官,承繼他父親的職位,但是江流兒卻拒絕了,寧願為僧,為的就是報答佛門對自己的18年的養育之恩。
當天三位朝臣經過僧人的推薦與調查,最後選出了玄奘法師,要知道玄奘從小就是僧人,一出娘胎就持齋受戒,最重要的是他外公見是當朝一路總管殷開山,他父親陳光蕊,中狀元,官拜文淵殿大學士,而他本人呢,一心不愛榮華,只喜修持寂滅。
查得江流兒出身根源好,德行又高。諸子百家,千經萬典,無所不通︰佛號仙音,無般不會。當時三位引至御前,揚塵舞蹈,拜罷奏道︰「臣瑀等蒙聖旨,選得高僧一名陳玄奘。」
太宗聞其名,沉思良久道︰「可是學士陳光蕊之兒玄奘否?」
江流兒叩頭曰︰「臣正是。」
太宗喜道︰「果然舉之不錯,誠為有德行有禪心的和尚。朕賜你左僧綱、右僧綱、天下大闡都僧綱之職。」
玄奘頓首謝恩,受了大闡官爵。又賜五彩織金袈裟一件,毗盧帽一頂。教他用心再拜明僧,排次黎班首,辦旨意,前赴化生寺,擇定吉日良時,開演經法。
玄奘再拜領旨而出,遂到化生寺里,聚集多僧,制造禪榻,裝修功德,整理音樂。選得大小明僧共計一千二百名,分派上中下三堂。
諸所佛前,物件皆齊,頭頭有次。選到本年九月初三日,黃道良辰,開啟做七七四十九日水陸大會。即具表申奏,太宗及文武國戚皇親,俱至期赴會,拈香听講。
卻說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自領了如來佛旨,在長安城訪察取經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實有德行者。
忽聞得太宗宣揚善果,選舉高僧,開建大會,又見得法師壇主,乃是江流兒和尚,正是極樂中降來的佛子,又是他原引送投胎的長老,菩薩十分歡喜,就將佛賜的寶貝,捧上長街,與木叉貨賣。
你道他是何寶貝?有一件錦異寶袈裟、九環錫杖,還有那金緊禁三個箍兒,密密藏收,以俟後用,只將袈裟、錫杖出賣。
長安城里,有那選不中的愚僧,倒有幾貫村鈔。見菩薩變化個疥癩描述,身穿破衲,赤腳光頭,將袈裟捧定,艷艷生光,他上前問道︰「那癩和尚,你的袈裟要賣多少價錢?」
菩薩道︰「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
那愚僧笑道︰「這兩個癩和尚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只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拿了去!賣不成!」
那菩薩更不爭吵,與木叉往前又走。行勾多時,來到東華門前,正撞著宰相蕭瑀散朝而回,眾頭踏喝開街道。那菩薩公然不避,當街上拿著袈裟,徑迎著宰相。宰相勒馬觀看,見袈裟艷艷生光,著手下人問那賣袈裟的要價幾何。
菩薩道︰「袈裟要五千兩,錫杖要二千兩。」
蕭瑀道︰「有何好處,值這般高價?」
菩薩道︰「袈裟有好處,有不好處;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
蕭瑀道︰「何為好?何為不好?」
菩薩道︰「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處;若貪**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面,這便是不好處。」
又問道︰「何為要錢,不要錢?」
菩薩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與我結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
蕭瑀聞言,倍添春色,知他是個好人,即便下馬,與菩薩以禮相見,口稱︰「**長老,恕我蕭瑀之罪。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滿朝的文武,無不奉行。即今起建水陸大會,這袈裟正好與大都闡陳玄奘法師穿用。我和你入朝見駕去來。」
菩薩欣然從之,拽轉步,徑進東華門里。黃門官轉奏,蒙旨宣至寶殿。見蕭瑀引著兩個疥癩僧人,立于階下,唐王問道︰「蕭瑀來奏何事?」
蕭瑀俯伏階前道︰「臣出了東華門前,偶遇二僧,乃賣袈裟與錫杖者。臣思法師玄奘可著此服,故領僧人啟見。」
太宗大喜,便問那袈裟價值幾何。菩薩與木叉侍立階下,更不行禮,因問袈裟之價,答道︰「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
!@#
百度搜索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