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層雲卷平舒
雖然沒達到二十票,但有十三票小飛已經很高興︰)謝謝各位支持,繼續努力更新,希望今日還能有幾票入賬,說實話不是為得到什麼,就是覺得這是對自己的一個肯定,如此而已:
~~~~~~~
晉建興二年七月末,抵達薊城拜見大將軍王浚後,王烈和蘇良一起去征北成的軍營拜訪了已經晉升為都尉的段文鴦,段文鴦這個「幽州一豹」還是那般性格豪爽,一見王烈就笑道︰「好小子,干的不錯,沒有辱沒了我們幽州軍的名聲。蘇良,你要好好跟著王家小郎,他將來肯定有出息對了,阿烈,劉英那廝也是你殺的吧?」
王烈對段文鴦自然不隱瞞,坦然承認︰「是我殺的。」
段文鴦道︰「男兒就該如此!」
兩人敘談良久,王烈隱晦的提醒段文鴦,讓他們段氏鮮卑小心慕容鮮卑,段文鴦連連點頭︰「這次我回來末坯大哥還提醒我,要小心提防慕容鮮卑搞鬼,卻和阿烈你說的一樣,不過我哥段疾陸譽這次回來,也帶著其騎兵三萬,應該無大礙。」
見段文鴦如此說,王烈也不能多言,又和他說了一些其他閑話,與段文鴦、段闕等一干老兄弟在一起吃了一頓酒,喝的酩酊大醉,這才相擁而別。
隨後,段文鴦親自送王烈出軍營,並告訴他如果有什麼需要幫組,他和段末坯都會盡力而為,王烈永遠都是他們的漢人兄弟。
拜見過段文鴦後,第二日王烈又特意在薊城逗留了半日,走訪了一些幽州軍的文武要員,送上隨行攜帶的禮物。此行匆匆,王烈並不為立刻取得什麼效果,只求在這些人心中埋下友善的種子。
這種子也許現在還不能破土發芽,但總有一日,當王烈在北地崛起的時候,這些人就可以培養成他的第一批支持者。
處理完這些,王烈再次來到大將軍府,和王浚辭行後,就快馬加鞭離開了薊城。
因為需要他處理的事情實在太多,頭一天晚上,他就已經讓蘇良帶著十余騎小路,帶這王浚發放的任免文書,連夜從小路趕回章武郡,讓令狐艾他們先行去章武郡的治所平舒,並安撫好城內的民心,監管好郡內豪強,以防止有人作亂。
因為王烈相信,王浚這邊只要任命一出,十幾日內,肯定就會傳遍北地諸郡,多少基業不是敗在敵人的強攻下,而是在謠言與破壞中轟然倒塌。
尤其是章武郡這種要沖,若說沒有來自各路的探子,都是稀奇。
安排好這一切,王烈自己卻是在第二天中午匆匆從薊城的西門奔出,準備先去常山郡青山村的老家,把老家其余的兄弟發小帶出,同時押解一批今年新收獲的糧草,作為自己在平舒的軍糧,然後再趕赴章武與眾家兄弟匯合。
衛雄卻是以要保護王烈安全為由,也率領自己的五百親衛隨行。
王烈卻笑道︰「大哥,你久去不歸,猗盧大單于會不會生氣?「
衛雄瞪了王烈一眼︰「三弟,你莫裝糊涂,這一次我回來就要在幽州多逗留些日子,代公那邊自有交待。」
王烈一咧嘴︰「如此甚好,那大哥就在這邊呆上個十年、八年吧。」
衛雄聞言苦笑一聲,卻是縱馬追上王烈。
兩人帶著七百多人沖出了薊城,卻不知道就在他們從西門奔出薊城的時候,劉佑率五百鐵戟陷陣騎匆匆從南門進入了薊城,到王浚面前告狀。
那日王烈殺人離開後,劉佑本想當時追上王烈,通過廝殺出這口惡氣,卻被範陽國的從事陽耽勸阻。
事後,劉佑又特意去當時的哨卡找了一遍,除了滿地的尸首,卻無一個活口。
劉佑自是心中憤怒難平,回城後召集了五百鐵戟陷陣騎,卻是在第二日才匆匆趕往薊城。
卻哪想,就這樣與王烈錯過。
劉佑一進城,直接趕赴王浚的大將軍府,見到王浚後,就開始大聲喊冤,要王浚處置王烈殺害士族的行為。
王浚沉著臉听劉佑說完,卻是一言不發,直接甩下王烈交給他的那份關于描述整個事情經過的狀紙。
劉佑看了,自然要百般抵賴,不肯承認,王浚又叫人押出了幾個被俘的劉孜手下的騎士,並告訴他先不可以說話,自己讓他听個明白。
按照王烈的交待,這些劉孜手下的騎士始終被套著漆黑的頭套,加之劉佑被王浚限制沒有說話,所以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主人也在當場。
而這些俘虜卻早被打的怕了,因此,王浚一問什麼,立刻竹筒倒豆子把原話重復了一遍,有些自以為機靈的,為了求得寬恕,甚至自覺的添油加醋,把劉孜描述的百般不堪,人神共憤。
就連劉佑都听不下去,想要開口制止,卻見王浚如針的目光盯著自己,這才醒悟過來,王浚這根本是要殺雞儆猴,自己身在人下,卻不得不屈服。
幾個俘虜說完,被人在此押解下去,至始至終他們也不知道劉佑的存在。
等眾人下去,王浚卻是冷笑一聲︰「劉太守,劉將軍,你是士族出身不假,但那王烈現在也非一介寒門子,身後更有劉越石和代部鮮卑的支持,而且這件事情分明是劉孜先行挑起的,若真傳到江左,恐怕左將軍和瑯琊王那里都不好交代吧?」
劉佑越听臉色越白,後來只好屈身半跪︰「大將軍,屬下馭下不利,請大將軍責罰。」
王浚自然不可能真的責罰劉佑什麼,畢竟他現在和劉佑一樣,都仰仗左將軍王敦,他雖然內心里並不在乎王敦的命令,但至少現在還不是撕破臉皮的時候。
而這次能讓一向眼高過頂的劉佑低頭認罪,王浚心中已經暗爽,更是堅定起要扶植王烈對抗這些不知好歹的江左士族的念頭。
「王烈,你莫要叫我失望,我卻要用你這把硬骨頭來敲打敲打這些不識好歹的家伙。」
想道這些,心中喜悅難耐,卻是大度的揮揮手,讓劉佑起來,表示這件事情他就不追究了。
劉佑打碎牙齒往肚子里吞咽,心中對王烈和王浚卻都是懷恨萬分,但卻只能謝恩︰「多謝大將軍擔待,這件事情就麻煩你上表解釋了。」
說完,自覺面上無光,即刻告辭而出,返回涿縣不提。
因為王浚準備召集段氏鮮卑、宇文氏鮮卑以及慕容氏鮮卑在薊城和談,但慕容鮮卑所處的遼東距離薊城道路曲折、甚遠,所以要一個月後才能抵達,但薊城內卻早已經布滿軍卒,嚴防其他勢力借這個機會破壞。
這邊王烈和衛雄率領人馬,日夜兼程,不出五日,就已從薊城趕到了常山郡。
然後又走了一日多山路,抵達了背依青山,地勢險要的青山村。
王烈早就派斥候、探馬提前去村子通知了村正程平。
等王烈他們還沒到村口的堡壘,村正程平就已經笑眯眯的拄著拐杖出來迎接眾人。
王烈忙下馬拜見長者,程翯見到爺爺也是喜不自禁,乳燕投林一般直接撲進了程平懷里。
程平上下打量了幾遍程翯,這才對王烈笑道︰「不錯,你沒讓瓔丫頭受到一點委屈,我放心了。」
程翯卻道︰「爺爺,阿烈對我好的很呢。」
程平一愣,片刻無奈道︰「生女外向,這還沒嫁給王烈呢,你就先幫著他說話了。」
程翯頓時滿臉嬌羞,王烈干咳一聲忙岔開話題︰「程爺爺,這位是代部鮮卑的輔相衛雄,也是我八拜結交的大哥;大哥,這是阿瓔的爺爺,我們青山村的村正程平長者。」
一見衛雄,程平卻微微一愣,衛雄也是面露猶疑︰「這長者好面善?」
程平卻是微笑的拱手,仿佛剛剛什麼都沒有表現出來一樣,衛雄甚至以為自己看花了眼。
忙下馬見禮,兩人相視一笑,衛雄心中卻疑惑更甚。
王烈自是沒注意到這些,拉著程翯的小手,在前邊帶路,每次一回到青山村,都是王烈內心里最放松的時候,不用操心什麼軍務、政事,也不用提防別人的陷害。
他身後的衛雄卻牽馬和程平行在一起,猶豫了片刻,對程平道︰「老丈,敢問您是程氏的那一房?」
程平撫模著花白的胡須,笑道︰「衛家小哥,老朽雖姓程名平,不過是山村老匹夫,怎麼能和衛氏攀上關系,你太高看我了?」
程平這樣說,衛雄自然不信,可他即和王烈結拜,那麼也就要和王烈一樣,視程平如尊長。
既然身為晚輩,他自然不好逼問,只好無奈道︰「既然長者不說,雄自然不再問,只是長者身份高貴,想來阿烈也非平凡出身吧?」
談到自己身份,程平不急不惱,可一涉及到王烈,程平卻面色一寒︰「衛家小兒,你打听這些要做什麼?難道你和王烈結拜還要有圖謀麼?我警告你,你若對阿烈有什麼不利,莫說你是一個鮮卑輔相,就算你是位列我大晉三公,我也要與你搏命。」
衛雄聞言,神色一凜,忙拱手道︰「長者誤會了,我和阿烈乃八百結交的兄弟,這次我隨他回幽州,就有了輔助他成事的心思,但請長者您放心。」
程平卻有些譏諷的語氣道︰「八拜結交算什麼?當日我等兄弟不也四散零落了……」
衛雄聞言,心中也有點怨氣,自己是真心和王烈結拜,除了自己的家人,還有自小一起長大的姬澹外,也從未和人如此親近友愛,卻一再被這長者懷疑。
卻是不快道︰「長者經歷過什麼,我這個當晚輩的自不能評價,但我和阿烈是真心結交,絕無貳心。長者既然這麼關心阿烈,那阿烈在幽州受難時,為什麼不見長者襄助?」
衛雄這話綿里藏針,說的程平開始還隱約有怒意顯現,片刻啞然失笑︰「既然你能說這番話,足見你對阿烈的關心,我就暫且相信你,阿烈去幽州從軍,本就是兵行險招,這孩子看似溫和,但生性不甘寂寞,我本意是不想讓他出山的,就此在這單山村終老又有何不好?至于他被奸人陷害,這種事情實屬意外,而且既然走到這一步,豈還用我這把老骨頭為他討還公道,他身為虎狼之兒,若連這些都不能做主,那就不在這里養老吧。」
衛雄聞言,搖頭頭︰「阿烈有阿烈的志向,不是我們可以左右的,我卻不知道老丈您希望阿烈走到哪一步?是為人臣,還是在這幽州為王」
程平微微錯愕︰「若說為人臣,我程平今日也就不會在這里,阿烈的父親也不會一去不返,至于什麼稱王稱霸,古往今來,有野心的不少,真能成功的有幾人?我不喜歡滿月復忠義,卻暗藏禍心的偽君子,也不喜歡自私自利,殘暴無仁的真小人,但阿烈將來怎麼辦,不是我這把老骨頭能干涉的。你既然有緣成為阿烈的大哥,就要多幫助他,而不是來問我如何做!你們年輕人有自己的打算,只要你們能走好,我就滿足了。」
說完,自顧去招呼王烈等人,又恢復了慈祥長者的身份。
衛雄搖搖頭,心下卻第一次決定,自己到要留在幽州,要王烈到底能在這里成就什麼大業。
南陽劉佑,如今看,不過是王烈向上道路上一個跳梁小丑一般的人物罷了,若將來王烈真能掌控幽州,再與石勒和慕容廆開戰,這樣一個充滿刺激的步步向上的攀爬過程,卻好像比自己繼承叔父衛操職位,在平城為鮮卑的輔相更有趣一些呢。
~~~~~~~
晉建興二年八月中,幽州章武郡治所平舒城里,和往日一般了無生氣。
章武郡作為王浚三年前才佔據的新地盤,為了方便管理,才在幽州官方的文書立劃歸進了幽州,但實際上世居章武郡的老者基本上還是把自己當做冀州人。
雖只有十幾里之隔,但就算是口音,都與幽州大部不同。
用那些老者自己的話講︰「幽州窮苦,豈能比的上我富庶的冀州。」
然而,三年的時間過去,飽經戰亂的章武郡,早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繁華。
也就是因為這里沒有什麼特產,才沒有被石勒惦記,但每次石勒和其他胡人侵犯幽州,卻無不要從這里經過。
兵災一過,百姓們就要逃進附近山林或者去西邊的那一片濕地水泊避難。
如此反復,本來足有五萬余戶的章武郡,如今只剩下兩萬余戶。
不過,自從一年多前,王浚麾下的大軍開過章武,在司州與石勒開戰。章武漸漸又恢復了幾分生氣,作為三州交界的地方,這里成為了幽州軍主要征集糧草的場所,而多少當地的大戶、豪強也趁機在這軍資買賣中,大獲其利。
這些人,除了依附士族的那些豪強,大多數人雖有錢財,但社會地位並不高,多少人都想從他們身上榨取出一點黃白之物。
尤其是這些日子,有一些傳言在市井間反復流傳,傳言說︰一年前勾結強盜土匪劫掠了城中大戶的縣令令狐艾要重新返回章武郡,而且這次是升職做了章武郡的太守。還要再次與他們這些大戶合作,大發其財。
其實這些商戶對令狐艾的初始印象還是十分好的,至少令狐艾當日主政平舒令的時候,並不是對他們強取豪奪,而是「放段」,親自指導他們如何做買賣,在收取一定錢財的同時,也讓他們獲利頗豐。
可是,沒想到令狐艾最後竟然勾結盜匪,將他們的銀錢劫走不少,這就很讓他們憤怒了。
因此,一听到這個消息,很多人對此呲之以鼻,認為這等謊話實在太低劣,一個勾結盜匪,逃回了江左的狗官,怎麼還可能有膽子再返回幽州?
甚至有人放言︰「若這令狐艾敢返回章武郡,只要他一進入平舒城,定打斷他的狗腿,再扔出城外喂狼。」
甚至還真有幾個當地聞名的游俠兒,收取了幾個大戶的銀錢,放出話來,要在令狐艾入城時,代表章武百姓教訓教訓他。
但對于這等傳言和威脅,平舒城內的大戶岑言,卻是十分不屑︰「先不說消息真假,若是真的,以那令狐艾的機警,會做上門送死的事情麼?他身後若沒有人仰仗,或者有精兵護送,還能這樣大搖大擺的返回平舒麼?你們這些破落戶,還想打斷人家的腿,怕是沒等你們這些沒眼光的家伙上前,就先被殺死了吧。」
想到這些,岑言也是為自己的「多謀善斷」而沾沾自喜,卻是立刻叫來家人,讓他們去準備數尺青布,上書︰「恭迎章武郡守令狐元止先生上任大吉。」
反正幾尺青布,一點筆墨也花不了多少錢,就算這消息是謠傳也沒什麼損失,可倒時候一旦令狐艾真來赴任,那麼自己就也算「從龍之功」吧?
後來岑言又一想,這青布還是有些簡陋,索性又招來一塊上好的楠木,叫人把那些字刻在上面,就準備等令狐艾真上任的時候拿出來討好這位曾經的平舒令。
岑言想的好事,竟有些期盼起令狐艾趕快上任,卻好像全然忘記了就在一年多前,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雞鳴山上的代王假冒令狐艾搶大戶的同時,也搶走了他幾百金。
當時,岑言也曾恨得牙根發癢。但岑洋也算拿得起、放的下,金子算什麼?只要人在,那金子就能賺來,令狐艾既然敢搶這些大戶,敢在搶完後再次大張旗鼓返回這里,那麼這家伙就是有過人之能,和這樣的家伙合作,總比好過和現在的那位根本看不上這些商賈的代理太守謀皮強很多。
~~~~~~
晉建興二年八月中,幽州章武郡治所平。
這一日,一大早,平舒縣城的城門就大敞四開,久未露面的章武郡內史樊坦卻是親自出城迎接新任的太守,他曾經的下屬令狐艾。
這內史一職乃是秦設,到了西晉作為太守的替代,就如今日的代理市長一般。
樊坦在這位置上已經做了三年,但這內史的身份卻始終不曾轉為太守,這也是他決心要離開章武郡的原因之一。
而且,這樊坦在歷史上雖然名聲不顯,但卻實在是一個懂得見機行事的妙人。我們今日所持的黃瓜,就來源于這個家伙。
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就和樊坦有關。
在王烈所在的那個時空里,石勒後來佔據了幽州、冀州,建立了後趙。他在襄國登基後,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十分不滿。
因為石勒自己也知道是篡奪了漢家的江山,心里有鬼,卻偏要以正統自居,自然就怕別人揭露往事。
于是,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在後趙,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有違反的人立刻獲罪處死。
有一天,石勒在都城襄國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時任章武郡內史的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十分不滿。
一個堂堂地方大員,卻如此衣著破爛,莫非是要說他石勒後趙的窮苦麼?
于是,石勒怒道︰「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我?」
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啊,路上我遇到了一隊胡人騎士,他們把我的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
樊坦這說的其實是實話,那時候漢人的地位在後趙就是很低,幾件衣服被搶還是小事,但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石勒的忌諱,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認錯,加之也知道是自己這邊的胡人不對,也就不再指責。
等到召見後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
樊坦知道石勒這是因為他剛剛所說的胡人之事,故意為難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
石勒听後,這才放過樊坦,自此胡瓜也就名為了黃瓜。
不說這樊坦在民族道義上如何,單就這份機智,卻是難得。
可是這等亂世,光憑借幾分機巧反應,卻是在難成大事,這樊坦一直沒有轉正,卻正是因為他太機靈。
樊坦早就看出這章武郡乃百戰之地,留在這里實在太危險,所以對政事一直不太上心,而且章武自被王浚攻佔下,雖名義上劃歸了幽州,在官方上還是屬于冀州,王浚對他這個原屬于冀州的人馬也不重視,三年內無論考核成績如何,都沒有轉他做太守。
因此,心灰意冷下,樊坦才一直有去他地另謀高就的想法,哪怕只是做一平安富庶之郡長史、別駕什麼的,也比在章武這等百戰之地苦守的好。
而且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把小命留在了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