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王烈之祖
好吧,王烈的身世終于揭底了……今天開了一天運動會,晚上才回來,好不容易碼出這些
~~~~~~~
王烈面對孤零零的一面「王氏先祖」令牌,卻是面s 嚴肅。
而參加觀禮之人,面對如此怪異的令牌,也絲毫不敢有人輕覷出聲,以王烈今日所取得的成績,就算王烈尋不到自己的先祖,但他們這一支王氏也已經飛黃騰達了,又何須有那滿室的牌匾,卻無一人可傲。
在牌位前站定,冠禮卻還不能馬上開始,必須等到預定好的吉時,王烈卻是閉目不語,心下默念著冠禮上該說的話,這種一本正經的場合,對王烈來說實在有些難熬,但畢竟大家都是來捧場的,一會怎麼也要注意,不能失言無禮。
又過了一刻多,吉時已到,冠禮卻終于正式開始。
王烈沒有父母兄長,冠禮就由程平這個看著王烈長大,如親祖父一般的長輩全程帶領他進行,而程平也正是王烈加冠儀式的正賓之一。
在程平的帶領下,王烈跪坐在那王氏先祖的牌位前,靜听程平吩咐。
程平卻是正了正衣冠,然後開始大聲祭告天地和王烈祖先,這一番說辭卻是歷代加冠所言︰
「蒼天在上,厚土為下,君子始冠,必祝成禮,今有王氏子名烈,年及弱冠,當行加冠之禮。從此以後,當恪身律己,上保國家社稷,下安父母黎庶。特加冠以厲,敬請各位先祖護佑尚饗」
說完,帶著王烈面對那王氏先祖的牌位前,行三跪九叩之禮。
做完這個步驟,卻是完成了加冠的第一步,但這一步也僅僅是個開始。
隨後,王烈開始在謝鯤的帶領下,拜見來參加他加冠禮儀儀式的賓客。
賓客也一一還禮,這時卻需要他躬身行禮,以示感謝。
拜見完畢後,王烈已經感覺比打了一場硬仗還累,但此時加冠禮卻連一半都沒進行完,王烈就算再累也只能忍耐。
拜見完四周賓客,待他們各自歸位後,王烈卻是起身走到場地中央,面向正西跪坐于笄席之上。
擔任正賓之一程平卻是走道盥盆前細細淨手,用白絲巾ch 拭干淨後,然後手拿一把角梳將王烈簡單束起的頭發打開,為其細細梳洗一遍,然後將他的頭發挽成了一個發髻。
見程平為王烈挽好了發髻,劉琨起身來到程平身邊,與程平再次一起向盥盆走去,兩人一起走到盥盆跟前,劉琨也是以清水洗手,拭干以後與劉琨與程平互相一揖,兩人回到原來的位置,面向王烈跪坐在地。
王烈則面s 恭敬,面東而坐,這時禮賓謝鯤奉上黑麻布制作一頂的緇布冠,按照冠禮的程序,需要加冠三次,才算完成儀式,而這緇布冠正是第一冠,卻表示的是被加冠的人有了從政議事的能力,能正式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當然,王烈就算未加冠,也早以已經承擔了自己的責任,這些卻都是虛禮。
劉琨從謝鯤手中接過那頂緇布冠,走到王烈面前,y n頌祝辭道︰「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啊……」
說完這一套,劉琨卻是將緇布冠戴在王烈頭上,卻是故意有些傾斜,然後起身返回原位,面對王烈微笑不語。
程平卻再次起身,走到王烈身邊,將他的緇布冠扶正。這卻是代表修正自身,律己克己的意思。
冠被扶正後,王烈起身,向劉琨和程平行禮致謝,至此,這第一冠才算加完。
隨後,謝鯤又捧來用白狼皮做的皮弁,也就是戰士所帶的頭盔,卻是有入伍衛兵,守護社稷疆土的意思。
在這一冠上,一般人所帶的皮弁都是白鹿皮所制,但因王烈勇武過人,名聲在外,這才換上了一頂用他平日sh 獵、親手sh 殺的白狼王的狼皮所制的皮弁。
最後一冠,則是加上紅中帶黑的素冠,這素冠乃是是古代通行的一種禮帽,加上後就表示被加冠者從這一刻開始,有了參加祭祀大典的權利。
也就是說,王烈正式為族內所承認,有了進入族譜,繼承祖業的權利。
三次加冠完成,王烈設酒宴招待參加冠禮儀式的賓客。
隨後,來自長安的司馬鄴的代表sh 中宗敞,卻代表當今天子司馬鄴正式向天下宣布了對王烈加冠後的任免——升王烈為鎮北將軍,督幽州、冀州、青州軍事,開府儀同三公。
前來觀禮的眾人基本上都早就知道了這個消息,但還是紛紛上前祝賀。
畢竟王烈在二十歲就步入了大晉上層的行列,將來前途自是不可限量,若不趁這個時候拉好關系,豈不是白痴。
王烈自然會是意義回應。
隨後,按照加冠儀式的慣例,加冠者應是入內拜見母親。
但王烈母親早亡,所以卻是直接拜見劉琨的妻子,也就是師母謝氏,然後由劉琨為王烈起表字。
這起表字的事情卻是內事,屋內並無什麼外人,只有劉琨、程平、謝鯤這三個為王烈主持冠禮的長者,以及王烈自己。
就連謝氏都已經主動告退。
~~~~~~
自古,一個人的表字代表了他後半生的稱號,畢竟這個表字將是今後除了王烈長輩和上司外,眾人對王烈最常用的稱呼。
而劉琨為了王烈這個弟子的表字,卻也是煞費苦心,畢竟王烈已經是名聲在外,若表字不能體現出王烈的特x ng,不夠響亮,卻是會讓王烈日後在人前遜s 不少。
劉琨本就是才高八斗的人物,起個表字本不困難,卻也是關心則lu n,想了十數個,竟然都自覺不滿意。
王烈的這個烈字,在古漢語里有火、猛烈及聲名顯赫等諸多意思。
如《詩經.商頌》雲︰「武王載旆,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
又如《論語.鄉黨》里︰「迅雷風烈必變……」
再如《國語.晉語九》中︰「君有烈名,臣無叛質。」
這幾個都是王烈之名比較好的寓意,劉琨所取表字的思路也主要集中在這里,在劉琨看來,自己這個弟子x ng格桀驁,氣勢雄壯,表字卻最好是內斂一些,但卻又要能表達出他的豁達和豪爽來。
在這之前的半個多月里,劉琨思索良久,卻都覺得上邊那些文意太過直白,而且略顯張揚。
而有一日,卻是忽然看到案頭一本三國曹魏的劉劭所撰寫的《人物志.八觀》,翻看時其中一句曰︰「是故骨直氣清,則休名生焉;氣清力勁,則烈名生焉。」
劉琨反復誦讀,心頭卻終于有了決斷,要為王烈起表字為明揚。
劉琨卻是暗自思量︰「氣清則明,力勁則揚,是為明揚,更暗合名揚四海之意。阿烈若真能如此,才不負大丈夫之名。」
此刻,見王烈一臉肅穆的跪拜在自己面前,劉琨卻是對王烈溫聲道︰「阿烈,從這一日起,你就正式加冠ch ng人了,為師要送你一個表字。」
王烈立刻拜倒︰「請師尊賜字」
劉琨沉y n了下道︰「氣清則明,力勁則揚,是曰‘明揚’,這明揚就是為師給你所取的表字,為師希望你今後能繼續努力,守國土,衛四方,做一個名揚四海的人杰。」
王烈默念一句︰「王烈王明揚」
卻覺得瑯瑯上口,初听好像有些簡單,但細細思量,卻自有一股氣勢蘊藏在其中。
「明揚,明揚……」王烈再次默念數次,卻是拜倒在地。
「多謝師尊賜字,烈自當奮發,不負老師所望。」
劉琨卻忽然神s 一變,嚴肅道︰「阿烈,你能不負我所望最好今日既然你加冠ch ng人,為師卻有一句話一直想對你說,就趁今日說出為師听說,你在長安時勸至尊廢除九品中正制之法,鼓勵庶民為官,可有此事?」
王烈點點頭︰「是有這件事,師尊,我哪里做的不對麼?」
劉琨聞言,立刻道︰「阿烈,你好糊涂啊你知道你這樣做必將得罪天下世家,引火上身麼?當然,為師知道你本意是好的,你也是想為我大晉招募更多良才,而且這世家子弟多有不學無術、仗勢欺人之輩,卻是有損我士族之清名。
可你要知道,這九品中正制乃是我朝根本,擅改必然引起各大世家震動,甚至將來會與你發展不利。更何況若論重禮守法,還是要說士族子弟;而那庶民賤籍的子弟卻大都沒有受到什麼教育、目光短淺,大多數人更是素不服王法管教,若讓他們大批進入朝堂,早晚必生禍患。」
王烈听了劉琨這話,卻是默然無語。
劉琨雖豁達豪放,但卻一直是一個極其重視出身之人,當年能收王烈為弟子,也是覺得王烈實在有王佐之才,而他一直也沒遇到合適的傳人,這才有了一段緣分。
當然,劉琨後來也一直對王烈極好,王烈自是感恩在心。
今日劉琨這話說出來,王烈听了雖有些不喜歡,但還是恭敬道︰「師尊的教導,烈謹記在心。」
劉琨見王烈回答的如此迅速,反而暗自嘆息︰「自己這個弟子什麼都好,就是脾氣太過倔強,很多事情也都有自己的主意,此刻雖表面答應了,但內心肯定有不服,不過自己卻又不能強加干涉。」
那邊程平見師徒二人如此,卻是笑道︰「越石公,你擔心的雖有道理,但老朽到覺得出身不是決定這未來發展和對朝廷是否有利的根本。
這些東西始終都是先天所有,而一個人能取得什麼成績主要還是一個人的生長環境和後天努力有關;若能給那些平民子弟以求學的條件,一樣會有發展;如上古聖人出身,也都不是什麼名m n旺祖,但因為自身努力和後天接受的教育,還是成為了聖人;又如我青山村的那些年輕人,嚴格說來都是普通人家的子弟,但自從跟隨阿烈習文學武,如今哪一個又比那些貴冑出身的少年差?若真以出身論英雄,那天下哪還有落寞的世家?」
劉琨聞言,看了須發皆白的程平一眼,忽然道︰「早就聞程老先生見識不凡,初還以為是夸大其詞,今日這番話卻讓琨不得不信服。
不過,琨卻想問一句,老先生如此博學,卻和那上程聚程家有何淵源,而我這弟子阿烈的身世你為何一直不肯明言?」
王烈聞听劉琨這樣問程平,卻是身子微震,這個問題也正是他一直關心的啊。
程平一听,卻暗道︰「怪不得劉越石要提什麼出身的問題,原來問題的癥結在這里,卻是想從我這里掏出些關于阿烈身世的問題。而之前的不過是引子罷了。」
其實,這到是程平誤解了劉琨,劉琨行事還真從不如此婉轉,他只所以要問,也是一直奇怪程平的身份,甚至是怕程平是心懷叵測,潛伏在王烈身邊。
而且,劉琨也想送給王烈一個特別的ch ng人禮,那就是在王烈加冠後,讓王烈徹底明白自己的出身。
至于程平這邊,之所以一直不肯說出王烈的身世,卻也和當日謝鯤在長安向sh 中宗敞一樣,怕被人知道王烈的身份後,引來仇家對王烈的打壓。
不過現在這內堂並無他人,三人中,劉琨是王烈的老師,謝鯤是王烈最忠實的盟友,而王烈自己也一臉期盼的看著自己,加之劉琨親自開口詢問,程平猶豫了下,卻緩聲道︰
「既然大將軍相問,我也不隱瞞,我的確是上程聚程氏之後,老朽本名程元譚。」
程平,不——程元譚的話一出口,劉琨和謝鯤卻是微微點頭,但王烈卻是明顯一愣。
程元譚,那可是大晉後期一個頗有名望的名字,但在這個時候卻還名聲不顯,雖然之前也曾一直為官。
在王烈的那個時空,程元譚生于前朝東漢延熙乙丑(約245年),成年後先後入仕曹魏、西晉,但官職並不大,名聲也不顯赫,隨後因八王之lu n,歸隱田里。
而一直到東晉大興初年(公元318年),程元譚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轉機,他先是跟隨晉元帝司馬睿渡江來到江南做官,初為江陽守,不久遷襄州刺史。
大興三年(320年)憑借鎮東軍謀、襄州刺史的身份來到新安,擔任代理新安太守。程元譚擔任新安太守期間,安撫集聚因遭遇災害而流亡外地、生活沒有著落的人,發動他們疏浚河道,興修水利,墾荒種糧;他關心百姓,愛民如子,曾經向災民散發了兩千石糧食。
糧食雖不多,但在那樣的朝代卻是少有的行為。
程元譚不但在地方積極實行仁政,更是主動向朝廷推薦有才能的人,發揮他們的才干,而不是如其他士族那般,打擊平民出身的人才;他還教導百姓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讓新安幾乎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為此,新安的老百姓非常尊敬他。到了永昌元年(公元322年)他任滿離職準備離開時,老百姓擠滿了大道,前來挽留他,使他竟然無法離開。于是皇帝下詔褒獎程元譚,讓他繼續留任。不久卒于任上,享年八十一歲。
程元譚至死不過是一州刺史,但其的行為和事跡卻廣為人傳誦。
而今日,因為王烈的介入,程元譚不但繼續在山野隱居,將來也不再可能跟隨司馬睿為臣,如今更是全新幫扶王烈。
劉琨和謝鯤自然不知道程元譚今後會怎樣,所以對這個名字雖然听過,但並未感到驚訝。
而且劉琨和謝鯤都听過他寬厚、有禮的事跡,劉琨卻是一拱手道︰「原來是程老前輩,晚輩久仰,當年你在率鎮東軍,指揮大軍南征北戰,晚輩多少也是听說一些您的事跡的。可是後來賈氏禍lu n宮廷,諸王爭斗,這才失去了您的消息,沒想到您卻隱居在山野xi o村……」
說完,卻是看了一眼王烈,又道︰「既然程老前輩隱居山村,那阿烈的身世,想必程老前輩您也是知道一二的吧?」
程元譚也看了王烈一眼,卻見王烈雙眼圓睜,死死盯著自己,暗嘆一聲,沉聲道︰「也罷,阿烈既然已經及冠,是該叫他知道這些的時候了。」
王烈卻上前一步,跪坐在程元譚面前,問道︰「程爺爺,我父親究竟是何人,他是否還活著?
其實,王烈真的不在乎自己是誰的後代,他今日取得這般成就,大部卻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又不曾直接借助到那個所謂的家族的一點幫助,更不曾用那個家族為自己爭取過什麼利益。
所以王烈可以說對自己身後的家族毫無感覺,甚至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個家族,王烈只會覺得厭惡。
反到是養育他長大,教他騎sh 的父親王抗,才是他真正重視的人,他現在只想知道自己的父親在哪里,是否健在人世。
程元譚愛憐的m 了m 王烈的頭,緩聲道︰「阿烈,你家先祖其實也是名m n之後,可是因為行事張狂,又參與黨閥爭斗,多為人猜忌,最後慘被囚禁、殺死在異鄉。當然,這些都是早些年的事情,而你父親當年因為與你母親兩情相悅,但不為家族所容,而他之前和老夫之子是舊相識,這才和老夫一起來到青山村隱居避禍;不過,自從他那年忽然離開後,我也一直不曾收到他的消息,是生是死,我也未知……」
程元譚說到這里,敏感如謝鯤已經坐實了心中猜想,暗道︰「看來阿烈還真是那人之後。」
劉琨卻是緊蹙眉頭,心中也有了一個大概的猜想。
王烈卻仍有些糊涂,追問道︰「那我的父親是哪一個?」
程元譚看了幾人一眼,終于道︰「你父乃是瑯琊王氏、曾為尚書令的王戎王濬沖之後,而你則是王濬沖的嫡孫;當然,你父親原來也不名抗,而為興,是王濬沖的次子,王興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