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最初古熱西都並不想這麼做的,但見西海烏龍殺死了羌王烏比能,他頓時血往上涌了起來
他古熱西都跟隨烏比能東征西戰、出生入死多年,多少次救烏比能于水深火熱之中,又多少次鞍前馬後的跑前跑後,更有多少次不分晝夜的打理著宮廷內外的事務
其實這麼多年下來,沒有人比他古熱西都再熟悉宮內宮外的事務了,雖然古熱西都身為一武將,說的具體些就是一西羌的「管家」,但他這麼多年所積累的經驗是任何人無法比擬的,對于西羌這個國度的生存之道,除了烏比能就是他古熱西都了
說著多干嗎?說這麼多的廢話何用?說了這麼多就是為了澄清一點那就是古熱西都並不是出于自己的野心才要兵變的,那麼又是什麼讓他做下如此背上千古罵名的事呢?
不是別的就是他胸懷西羌,出于西羌的前途考慮才讓他做了如此的決定,在他看來如果烏比能被殺死,西羌沒有第二個人可以擔當羌王的角色了,當然除了他。如果他不發動兵變的話,那麼西羌定會四分五裂開來,但那時祖宗經營了幾百年的基業就將毀于一旦,後果不堪設想。
就是楊秋、秦易這樣的漢人也一同入主了西羌並擔當要職,他更加不能看到漢人做的西羌的天下,這就更加決定了他要在西羌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當然他發動兵變之後未必就風平浪靜、萬事大吉,但憑著他的能力以及在西羌多年的影響力,會很快收拾這殘局,讓事業蒸蒸日上,進而雄霸四方
要說古熱西都有野心的話也是出于公心,他要做的是帶領整個西羌走上更加輝煌的明天。因為他一直覺得烏比能隨著年齡的增加各方面的事情都顯得力不從心了,而他古熱西都年輕氣盛又有經驗,如果執掌西羌定會創下一番偉業,古熱西都曾經一直這樣想著
話又說回來古熱西都為什麼安排那麼多的自己的心月復在護衛軍呢?其實這就是個官場的通病了︰在官場一個人的位子坐久了尤其是高層的,自然而然的黨羽也就多了起來,這是一個具有普遍規律的潛規則,在用人的藝術上都喜歡安排自己比較信任的人擔當重任,隨著日積月累,這個高官在位的時間越長,他手下的黨羽也就越來越多
在這樣的體制下,又放在軍隊里,如果攤上個擁兵自重的領導,後果就可想而知了,古熱西都擔當護衛軍統領、大內總管這一職務已經10余年了,自然而然的他手下的幕僚也就多了起來
所以當得知烏比能沒有死以後,古熱西都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他的那幫手下護衛軍舊日同僚,怎麼不倒戈在他那邊呢?古熱西都仗著年輕氣盛利用這次兵變的機會將烏比能換掉,同時鏟除異己楊秋等人,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
他想的沒錯,命運也給了他這次機會,只是一切沒有他想象的那樣順利,楊秋、秦易將他的這個美夢徹底的掀翻了
古熱西都的背叛雖然是一個悲劇,但卻讓烏比能著實的傷了心,這個跟隨自己鞍前馬後多年的視為己出的愛將在最關鍵的時刻居然背叛了自己,這究竟是為什麼?
這一次多虧了楊秋和秦易這兩員西涼來的猛將,拼死相助,要不自己早成了刀下之鬼了,如今倆人都已身負重傷,待他們傷好,在考慮分封進爵的事吧!
當下自己身邊沒了大將,楊秋、秦易兩員漢人猛將也已身負重傷,如此國家危難之際,身邊不能沒有良將,尤其是需要羌族首領擔當的良將,至于楊秋和秦易雖然為自己立下了赫赫戰功但畢竟是漢人,覺不能委以重任,古熱西都就是一個例子,羌人如此,漢人就更加難以讓人相信了
如今自己身邊已乏良將可用,好在比較幸運的是楊秋和秦易都已身負重傷,當務之急是趕緊召回外面的護國大將軍巴圖,這把圖一直在西羌西方鎮守著,針對的是西域各國,但數年來西域各國幾經戰事,紛紛衰落下去,根本無力東進了
所以將巴圖撤回來對于西羌的西部邊防影響不大,他的這個位置可以尋求一個一般的將領可以代替,西羌現在最吃緊的還是東部也就是漢人,來自東方的威脅要遠遠的大于西部,所以將巴圖撤回來是最好不過的選擇了
巴圖生性耿直,已過不惑之年,家中歷四代臣子輔佐西羌多年,可謂是出身良將世家,而且武藝超群,力大之極,武力不在古熱西都之下,雖然古熱西都一直號稱是西羌第一勇士。
想到這里,烏比能連夜捎信給巴圖,五百里急報奔向巴圖
與此同時烏比能開始考慮楊秋和秦易的問題
楊秋和秦易身為漢將,勇猛之極,雖然眼下歸順了自己,也只是權宜之計,這兩個人都是有野心的人,如兩只猛虎,留在身邊遲早生變,而且皆為漢人,不能不防,眼下召回了巴圖,西部空缺出了位置,烏比能思慮再三,終于想出了一條妙計
什麼妙計呢?就是召回巴圖,讓楊秋和秦易其中一人去鎮守西方,代替巴圖的位置,將楊秋和秦易分而治之,這樣一來巴圖的位置不但有了合適的人選,幾員大將的權力也得到了制約,分散了他們的力量,這些人也就沒有了稱王稱霸的實力
至于該叫誰去接替巴圖的位置呢?楊秋沙場宿將通曉帶兵之道,而且武藝也很超群,前番就是因為手握重兵,造成了擁兵自重最後得以謀反,前車之鑒,如果這次再要發兵與他,他是不是將要重蹈覆轍呢?
再說那個秦易,有萬夫不當之勇,無人能敵,乃是一員悍將,但作為一個年輕人還是缺乏軍事斗爭的經驗,根本不懂得權術方面的東西,所以如果讓他去鎮守西部應該不會造成用兵自重的局面
但轉過來又想,這楊秋雖然深諳帶兵之道,但卻是西涼人,對于西域的事情不是十分的通曉,當然對于西域也就不存在什麼關系網鏈之類的,西域對他來說是個陌生的地域
而這個秦易就不一樣了,他出生在西域,本是西域的人氏,通曉西域的情況,而且據說還擔當過烏孫國的大將軍,自己的家鄉在樓蘭,對于西域是有感情的,如果讓他鎮守西都,情況也許會變得復雜的多
但轉過來再想,西羌要在自己的手里達到輝煌,就必須揮師東進,即使奪得不了中原,也要蕩平西涼,擴大自己的領土,要征戰就要有良將才行,楊秋深諳兵法、秦易武功蓋世,兩個人都各有千秋,皆是作戰的好手,只可惜二人身為漢人,自己怎麼也不能同時重用啊
烏比能左思右想,在二人中到底該留下哪個輔佐自己東征西涼呢?
楊秋深諳兵法,熟悉帶兵知道,在戰場上尤其是兩軍作戰方面都是行家里手,而且他這麼多年呆著西涼,熟悉那里的地理環境,哪里能夠埋兵布陣,哪里可以設伏,哪里可以火攻這些他都應該通曉的狠,而且對于西羌的各個城池的特點也十分的熟悉,如果啟用他的話攻打西涼自然輕松的多了
秦易呢?此人雖然年輕但身手不凡,戰場上幾乎沒有對手,可以說無論在西域、西涼、還是西羌幾乎沒有遭遇過對手,簡直是個無敵英雄了,兩軍對陣,大將先行,尤其是兩軍陣前,大將間分出勝負,幾乎就決定了整個戰役的輸贏了,但從這一點來講秦易絕對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這兩個人孰輕孰重?烏比能怎麼想,怎麼琢磨都是欲罷不能,人才如此可貴,自己卻必須割舍一方,如同心頭上割肉啊!但這個決定必須要下,如果自己心慈手軟的話,那將來西羌的局面將一發不可收拾
楊秋、秦易兩個人的優劣點都已經琢磨的差不多了,如果但要在他二人之間下個決定還真的挺難的,既然在他們二人中難以分出,就要考慮考慮西涼方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