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坡地 第一0三章 度過災荒

作者 ︰ 張金良

人們在極度的驚懼和惶恐中收了秋,在漫長的冬季里小心翼翼地算計著每一粒米,除了少數幾家財大氣粗的大戶,幾乎家家戶戶都改成了一天兩頓飯。

瘦三仍舊在石碾街的大槐樹下煎灌腸,小火爐前整日見不到幾個駐足的人。稀稀落落的炮仗懶洋洋地打發了沉痛的一年,幾個最閑不住的人在玉皇廟前敲打了幾通鼓後,就算迎來了元宵節,然後將雙手抄在袖筒里,擠在北圪台兒上不甚溫暖的陽光里昏昏欲睡。人們似乎都還沒有從那場刻骨銘心的苦痛中緩過神來,大饑荒的幽靈還在每個人的心頭纏繞著,剛去鬼門關里轉悠了一遭的百姓,在一起時甚至找不出一個令人開心的話題。議論最多的,是正月十五那天苗香香生了兒子會來。大家幾乎都認為確該如此,大饑荒里王炳中拿出了上千斤的小米和玉米,——舉頭三尺有神明,那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回報。

會來百日後,王炳中抱著孩子在石碾街轉悠,趙老拐說︰「還真沒差種兒哦,除了沒有一臉的胳腮胡,和王炳中是一個模子托出來的兩塊坯!」

歲月沒有因為什麼而駐足,永遠靜幽幽地按著固有的節拍哼唱著那首不老的歌。

麥子揚花的時節,也是一個早晨,不知誰在街里喊了聲「有蝗蟲咧!」,人們就喊著叫著,拿著鐵掀、掃帚,瘋一般地涌向村外。不長的工夫兒,四周的田野中到處都是騷動的人群,高聲喊叫著互相通報各自的訊息,多數人直到晌午也不敢回家吃飯,硬著脖子仔細搜尋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有人打死了幾只蝗蟲,有人拿了草箭子(草箭子︰草類植物的那截細長的梗,能拿來穿東西用)提了一串串灰黃的螞蚱,直到太陽偏西,人們才三三兩兩地回了家。有人半夜里睡不著還到地里轉悠兩遭。

到後來,百姓們凡是見到帶翅膀吃草的昆蟲就打,螞蚱、螳螂、斑蝥、蚰的,只要能夠抓住,打死之後再放到腳下踩個稀爛。

直到秋莊稼變做滿眼的碧波濤濤之後,人們繃緊的神經才漸漸松了下來。村里的米店陸陸續續地開了張,雖然價錢有些貴,但卻預示著一個信號︰已經有了可以活命的余糧。梨花酒樓的泔水又開始拿來喂豬了,燒酒坊里的酒糟漸漸地無人爭搶,人們終于渡過了雞不生蛋、狗不生崽的大饑荒,石碾街北圪台兒上的人們,又將看見的和沒看見的生產和生活的故事,將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操守標準糅合進去之後,口耳相傳地宣泄著受苦人的艱辛和歡樂。

香香的兒子已快滿六個月,到了「三翻六坐九爬抓」的時候。吃過早飯後,王炳中逗了一會兒在床上坐著玩耍的會來,就領了滿倉到村東的地里來。

村東有兩塊他剛買的春地,早早地耩上春谷子,「六月六,騎著毛驢兒看谷秀」,正是春谷子抽穗揚花兒的季節,炳中的兩塊春谷地因第一年耕種,三畝多的地上了十余車驢糞,今年雨水又好,粗壯的谷桿墨綠墨綠的顏色,半抽出的谷穗一片女敕黃,太陽下泛著耀眼的光輝,地里看不見幾菶雜草,用鋤頭翻起的一條條深深的壟溝,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天上落下來的雨水,從壟溝里翻出的土又全被推倒了谷根處,以便于谷子多生根,——既多吸收水分又牢牢地支撐谷桿和谷穗。一陣風過,夾了青草的幽香自鼻孔鑽入人的體內,足以舒緩每一根繃緊著的神經。

王炳中模模自己狼茅草一樣的絡腮大胡,很少彎過的腰板挺得更加筆直,他也許是陶醉于自己人財兩旺的好時光,一臉的燦爛有些喜不自勝,滿倉一手扶了鋤一手指著地說︰「這地再不能鋤了,再鋤就劃斷根了。」王炳中呵呵笑著說︰「不鋤了,今兒晌午攆著俺跑吧!」

炳中領了滿倉來到村東的李木匠家。

李木匠一兒一女,女兒小桃自從嫁與趙老拐的哥哥趙進財後,李木匠幾乎沒有過一天暢心明目的日子,兒子小旦才十六七歲,還沒有成家,老伴早早地過了世,父子二人相依為命,苦捱著窮困的光景,加了個牽腸掛肚的小桃,一家子就像自山石之下長出的荊條兒,在硬朗的身板也禁不起經年累月的重負。小桃每次忍辱含冤來到娘家後,李木匠總會偷偷地跑到妻子墳上痛哭一場,當初那個糊里糊涂的選擇,使他身心交瘁悔恨有加,想起妻子臨終時那雙托付的眼神和顫抖的手,一種深深的負罪感覺,使他每每產生一種死也找不到去處的恍惚。小桃雖然後來提起婆家的時候少了,但那張毫無表情的臉,仿佛還在訴說著她鏊子上煎煉一般的生活。

大坡地一帶的犁、耬、耙、 類的農具,多數出自李木匠的手,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件他做的農具,李木匠早就成了一個響當當的品牌。王炳中要給兒子訂做一個女圭女圭車,所以來到了這里。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坡地最新章節 | 大坡地全文閱讀 | 大坡地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