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志超與聶士成所帶的三千人在朝鮮只打了一小仗,而後日本運兵船即在仁川登陸,朝鮮政府見日本乘機出兵,害怕事態進一步惡化,決定早日平息起義,改剿滅為招撫。獲悉中、日出兵情報的起義軍,也不願因自相殘殺被日軍漁利,純粹出于愛國之心,他們也同意與政府和談。五月十二日,朝鮮政府決定承認東學黨在黃海道建立政權機關執綱所,及停戰條件。
第二天,起義軍退出海州,朝鮮政府立即照會日本和中國,內亂已和平解決,要求雙方將軍隊撤離朝鮮。
其實,日本公使大鳥圭介一到朝鮮就感到情形不對,朝鮮局勢已趨平靜,從外交上講,日本連勉強可以自圓其說的派兵借口都已經喪失。如果此時大清撤兵,日本如若接著開戰只有直接揮兵攻打遼東了。
五月十三日,袁世凱接到朝鮮遞交的國書並電告李鴻章,李鴻章此時本有撤兵之意,但心里一起想著皇帝的電報,「一旦派兵宜快宜多」讓他拿不定主意了。
不過隨後日本源源不斷的向朝鮮增兵讓他立馬明白了,皇帝所說的判斷是何其正確。
這一次李鴻章的反應不慢,把情況電告總理衙門同時命衛汝貴帶兵入朝,次日朝廷電令左寶貴、成玉昆率兵入朝,在之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清國入朝士兵已經突破兩萬,同樣日本也突破了兩萬,而且國內還在不停地聚兵。戰事一觸即發。一直扮演著調停角色的英、俄、美三國也閉口不言,都在睜大了眼楮看著這即將到來的戰爭。
吳鵬現在已經不太相信自己後世的經驗了,歷史已經月兌離了原本的軌跡。好像後世是從一艘運兵船開始的戰爭,但現在一切都不好說。
「現在的情況已經很明顯了,戰爭一觸即發,雙方都是心知肚明!」總參謀部,吳鵬正與各個軍官商量著作戰計劃。
「皇上,我們是不是派幾隊人馬入朝作戰,萬一日本人在朝鮮就被消滅了怎麼辦!」黃立三一副討好的表情道。
「你認為日本人以國運相堵的這場戰爭會在朝鮮就結束了!」吳鵬反問道,不等他回答自己又接著說道︰「入朝作戰也不是不可以,但人數不能太多了,而且不能攜帶重武器。」
「好……皇上,這個已經有預案了,請您過目!」黃立三右手拿過一個文件來遞給吳鵬,這些天里參謀部的人就研究這些了。
「一個加強團的兵力……李忠……你要派李忠去!」吳鵬看到最後一下子看到了李忠的名字。就是吳鵬在吉林帶回來的一群孩子中的一個。本來就讀了幾年書,在鞍山又讀了幾年之後就來到軍隊上了。
「皇上,這是他自己要求的!」黃立三解釋道。
「他……是不是年齡太小了,而且沒有什麼經驗……」一般情況下吳鵬不會太過于干涉參謀部制訂的方案,因為他自己本身也是門外漢。
「皇上……」黃立三有些不好意思,「李忠這孩子很要強,總覺得自己被提撥為團長是因為皇上的關系,已經跟我說過很多次了,非要憑著自己的本事立功!」
李忠這些孩子與吳鵬的關系確實不一般,之前這些人都直接住在皇宮里,而且過年過節的時候,都是一起過,不過在他們自己的事業上,吳鵬是一點沒幫忙的,都是憑著他們自己的努力,李忠算是這批人中較為優秀的,以二十歲的年紀就當上了團長。
「這是參謀部的意見我也不說什麼,就讓他去吧!」吳鵬點點頭道。
「鄒良,再給大家明確一下我們這一次作戰的目標!」吳鵬道。
「是!」鄒良走在地圖前,「現在的形勢與我們之前分析的略有不同,規模要大一些,我們的防御最遠到達鳳凰城,再遠後勤就不能保證了。日本與我國在朝鮮的戰爭雙方的總作戰兵力當在七萬以上,而推進到鴨綠江邊至少也有三萬。」
「說到這里就要分兩步了,如果此時北洋海軍與日本艦未交戰,或交戰未敗,那日本有可能以全部兵力都從朝鮮通過,壓向遼東。但若北洋水師敗了,黃海的制海權不在我手,那日本很有可能從遼東半島登陸,到那時我們不得不分兵防御。」
「重點說第一種情況吧!」吳鵬道,即使北洋敗了,吳鵬對于海上登陸也不怎麼害怕,自己還有四艘遠洋襲擊艦呢!即使沒有,對于登陸戰防御起來也不是那麼難的。
「第一種情況日本從朝鮮壓來之兵會超過五萬人,帝國陸軍只能抽調最多四萬人,不過連同清國舊軍人數要比對方多。」鄒良又接著說道。
「我們要把總決戰地點設在鳳凰城東,這就要求從九連城到鳳凰城一線,我們要盡量讓日軍的速度放緩,讓他們大軍集結,在這段路線上我們要設幾道簡單的工事,既要遲滯對方的速度,又要對方以為我們不堪一擊。在此期間是沒有迫擊炮與機槍的。這樣的武器要等到他們大部隊聚集之後,再集中使用,到時候夠小鬼子喝一壺的了!」鄒良也用了吳鵬對于日本人的稱呼。
「皇上,您想讓迫擊炮與機槍在第一戰中就發揮最大的威力!」高豐想了想道。
「沒錯,新鮮武器只有第一次使用的時候才威力最大,我們必須給日本人來一個永生難忘的教訓,這樣也可以減少我們的損失!不過執行起來是需要一定的技巧!」
*************************************************
(……有票的投兩張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