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二日,明軍再次在左安門外排開,與建虜軍隊兩陣對圓,和昨天一樣的干法。不過張問已經抓了一個宣府兵部將,並稱如果今日戰事不利,就拿那將領開刀。宣府將帥如果還臨陣不前,等于是害死自己的同僚,所以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干法是不成了。
風呼呼地吹著,京師這幾個月一直干旱,風沙甚重,風一吹,就黃沙漫天。沙子打在張問的臉上生疼……但是周圍的那些邊軍好像沒多少感覺,他們的臉皮大多又厚又粗。
在黃沙中,沒有琵琶聲聲,也沒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有的只有號角蒼勁的悲鳴,在遼闊的大地上回響,在高大巍峨連綿城牆上踫撞。中軍騎兵隨即開動了馬蹄,如洶涌的海浪一樣向城牆那邊撲打過去。
空中箭羽紛飛,猶如蝗蟲一般漫天飛舞,在緊張和嘈雜的氣氛中,讓人產生幻听,看著那飛舞的箭羽好像能听見嗡嗡的聲音一般,似蟲又似蚊。那些密密細細的黑點卻是叮人很狠,人群中不斷有騎士從馬背上摔落。
兩軍對沖相撞的瞬間,張問發現自己周圍的騎士身上都不由得一抖……當然不是被震的,離那麼遠,只是那種劇烈相撞的場景讓人心上震動而已。慘叫聲、馬蹄聲、喊殺聲、槍炮聲響成一片,早已不分彼此、混雜不清;開花彈爆炸、黑火藥燃燒的黑煙伴隨著黃沙四處騰起,被風一吹,戰場上立刻就濃煙滾滾,烏黑一大片。
明軍的騎兵洪流和建虜軍陣營相撞後,明軍的陣營很快變成了一個「凸」字,凸字頂端自然就是劉鋌攜裹的那一團兵馬,狠狠地砸進了敵軍的方陣,力不可擋。無數的騎兵從裂口穿了進去,敵軍陣營就像被生生撕開了一道口子一般。
張問見狀,拔出尚方寶劍,平指前方,深吸了一口氣,用幾乎沙啞的嗓音長聲喊道︰「勝敗在此一戰,國運長存!殺……」
鼓聲隆隆響起來,號角很有節奏感地一長一短「嗚嗚」嗚咽,這不完全是進攻的信號,更是一曲恢弘的上古之歌,在遼闊的神州大地上,唱出了漢民族最後的咆哮。在歌聲中,張問仿佛感覺了祖先創造的輝煌文明、博大的心胸、對故土的無數歌頌……龐大的方陣前方,步軍將幾丈長的長兵器放平,旌旗揮舞中,數萬人馬開始向前緩緩移動。「 ……」腳步聲和衣甲的踫撞聲雖然凌亂,卻壯麗,大音希聲,這是一曲純音樂。
明軍主力方陣在前進的過程中漸漸形成了個一個類似的雁翎陣,兩翼在前,中軍在後,穩步挺進。相對于左安門堵截明軍的那股建虜軍隊,明軍在人數有絕對優勢,數倍于敵兵。建虜被劉鋌沖破陣營之後,隊伍十分混亂。
很快建虜大隊開始向明軍右翼移動。張問下令左翼朱彥國的部隊發動沖鋒,咬住建虜後方。當是時,建虜前鋒與右翼侯世祿的宣府兵短兵相接,拼殺起來,左翼朱彥國所部也如洪水一般急速地撲騰進了戰場。時又有劉鋌騎兵穿插在建虜軍隊的月復地,建虜的人馬被攔腰斬殘,亂成一片。
張問瞪大了眼緊張地注視著前方戰場的發展,風沙吹進他的眼楮,讓他的眼淚疼得眼淚長流,但是他卻並沒有感覺到難受,整個身心都在戰陣上面。這時候如果上挨一刀,可能他都不會覺得很疼。
眾軍已經到達京師城牆下,戰場就在城牆外面不足兩里地的地方,方圓幾百丈的範圍內,濃煙滾滾,烏黑的鐵甲閃來閃去,除了那些五顏六色的旗幟,和橫飛的鮮血,人們滿眼都是黑色和灰色。
城牆上那些巍峨的城樓,像平地上的高山,又像一個個巨人一般,歇崇山峻嶺式的重樓重檐就像帽子,那一個個箭孔就像巨人臉上的許多雙眼楮,見證著這場勇敢與怯弱、貪婪與憤怒。
雙軍混戰了一個多時辰,死傷慘重,尸橫遍野。就在這時,只見遠處的永定門口涌出了大股騎兵……建虜援兵出城了!
時明軍已經佔據了左安門外的一大片地方,交戰的建虜軍隊被擠壓到了左安門的西面,靠近永定門的那邊。
張問當下作出判斷,現在不需要貪圖完全擊潰建虜援軍,只需要佔據左安門外,又有城樓上的秦良玉部位策應,便可以完全控制住左安門。他顧不得多想,當即下令中軍用戰車圍成車營,扎住陣腳,又命侯世祿和朱彥國的部隊以車營為中心活動,劉鋌所部為機動。這樣的一番布置,組成了一副積極防御的姿態。
幾柱香工夫之後,建虜援兵趕到了戰場,與交戰的建虜兵合兵一處,分作幾股從幾個地方沖擊明軍控制的區域。
中軍車炮憤怒地咆哮著,在炮火的掩護下,明軍各部勇猛殺敵,打退了建虜的幾次沖擊。因為弓箭和槍的射程有限,在這樣寬闊的戰場上運動作戰,影響戰局最大的還是肉搏,但是炮火的射程遠,而軍隊排布得又密,無疑又是一種有效的武器。明軍這幾支勤王軍隊,均來自北邊的九邊軍隊,肉搏雖然比不上凶狠的建虜,但也不完全是孬種,打將起來,雙方互有死傷,難分勝負。
幾次沖鋒不湊效,建虜改變了方法,以重騎兵為前鋒,調動重兵沖擊右翼侯世祿所部,兩軍接敵拼殺了許久,侯世祿的軍隊不敵,繞著中軍車營開始邊打邊轉移,轉戰幾百丈的距離。這時張問下令劉鋌部騎兵側擊建虜,建虜兩面受敵,又沒能湊效,向後撤出兩里地。
這時已經到了下午,戰場上的敵我雙方打了半天多的時間,體力消耗極大,都是又饑又疲憊。酉時之前,雙方又來回沖殺了數次,都沒有產生決定性的效果。
戰場上留下了不下一萬具尸體,還有沒死透的人在如泣如訴地哀嚎,斷槍殘旗破車點綴其間,又有硝煙繚繞,讓整個戰場說不出的蕭殺。
夜幕漸漸降臨,光線黯淡下去,建虜兵從戰場上撤走了,二十八日的交戰總算告一段落。
眾將集合了部隊,紛紛來到中軍見張問,等待安排,張問正站在一輛雙輪指揮車上。侯世祿朱彥國劉鋌等人騎馬過來,先後向張問道賀︰今日之戰,雖然沒有殲滅任何一支建虜均對,但是張問達到了預定目的,所以明軍應該算是戰勝的一方。
張問很干脆地說道︰「來人,把孫驃統放了。」
侯世祿忙下馬抱拳道︰「末將代孫驃統謝大人不殺之恩!」
就在這時,一騎騎兵奔到中軍,騎士從馬上跳將下來,說道︰「稟報軍門,秦將軍派人聯絡,約定半個時辰之後打開左安門,請我軍進城修整。」
張問听罷隨即下令諸將集合兵馬準備進城,只留下一部在城外收拾戰場,主要是救治還能活命的明軍將士。有部將詢問建虜傷兵怎麼處理,張問答道︰全部殺掉。
現在京師的城防很奇怪,城牆里面集結了絕大部分兵力結營防御,連所有的能活動的火炮都調轉了方向。對于城外的防範反而不嚴,因為京城城牆又高又壯,建虜既然可以從城中和城牆上進攻,絕不可能傻得從城門外攻城。
黯淡的暮色像水墨畫一般,越抹越濃,眾軍點燃了火把,在護城河上搭起便橋,城門移開,就排成隊列進城。數萬大軍中的火把蔓延一片,分外壯觀。張問已經傳令協調好部隊之間的安排,實際上這里的明軍主要也就三股,宣府兵、大同兵、山海關秦良玉部。
宣府兵在城牆里面靠西邊扎營,大同兵在東邊扎營,而秦良玉所部則主要控制左安門左右的城牆、甕城及箭樓、城樓等地方。
左安門的甕城是半圓形,這形狀和其他城門比起來有點特別。甕城其實就是連在城牆上的一部分,使得城門的防御體外沿,形成個一個「凸」字形。甕城上面設有箭樓,也就是城門的第一道防御體系,假設第一道城門失陷,敵兵沖進甕城,他們面對將是前左右三面高牆,前面還有一道門,門上還有一座巨大的建築,也就是城樓。許多城門還有一個閘樓,而左安門沒有。
太陽一下山,夜就來得特別快。張問隨著大軍進左安門的時候,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他安排了其他部將指揮大軍扎下陣營,將士們還在忙碌,但這種具體的事務是不需要張問去過問操心,他直接和劉鋌一起上了城樓,去見秦良玉。
張問等人從城牆里邊的一處石梯等上城牆。之所以城樓很容易被里面攻破,這樣的石梯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因為城牆防御體系是面對外面構建的,功用是防範外敵,而軍隊要從城里登上城牆,就有這樣的通道。當敵兵出現在城里時,這些的通道就成了薄弱防御環節。
從城牆上俯視京師,城中一片黑暗,往日那種燈火輝煌的模樣完全不見了。誰家也不想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亮著燈引起亂兵的注意。夜空下一片高低不平的建築只剩下黑影,分外蕭瑟詭異。
秦良玉從城樓里走了出來,遠遠地拱手對張問行禮,很快她就看見張問旁邊的劉鋌,便笑道︰「劉兄,別來無恙。」
劉鋌尷尬道︰「格老子的,在詔獄里邊好吃好喝了幾個月,閑得渾身難受,還好這兩天殺了個痛快!」
左右眾人听罷,都哈哈大笑。
秦良玉請張問等人一起進了城樓,上了上邊的第二層樓,(左安門重檐重樓一共就兩層)只見這里儼然布置成了一個中軍大帳的樣子,桌案和椅子應有盡有,部將站列兩邊。
「張大人總督勤王兵馬,是為軍門,請軍門上座。」秦良玉抱拳對張問說道。
張問按劍而上,「那本官就不推辭了。」他的腰間掛的那柄華麗的寶劍是尚方寶劍。張問走到上位坐定,又伸手請諸將坐下說話。
他看著秦良玉道︰「秦將軍守備此門半月有余,巍然不動,為整個戰局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令我敬佩之至,待戰後我一定親自向皇上陳奏秦將軍的功勞。」
秦良玉正色道︰「在其位謀其職而已,末將既為大明將官,殺敵報國是為本分。」
張問點點頭,說道︰「來人,去宣府大營和大同大營給兩位總兵官傳令,讓他們即可到城樓參與軍務。」說罷又回顧室中的將領,說道,「敵兵奪取了六座城門,嚴重威脅皇城的安全。這種時候,我們必須得盡快拿出對建虜產生威脅的威脅,迫使他們從城中撤出去!建虜在京師一天,京師的數十萬百姓就多一天的苦難,所以我們必須抓緊時間!」
這麼一番以百姓安危為重的言論,不過是場面話。其實張問表明速戰速決的態度,主要原因是考慮到紫禁城里面的人……敵兵在皇上的眼皮底下囂張不已,皇上的感受可想而知,這種時候下邊這些官員如果敢有任何消極的態度,都會讓皇上無比憤怒。
說了一陣話之後,侯世祿和朱彥國也來到了城樓上,照例見禮相互說了幾句客套話,然後坐到兩邊的靠前位置。
坐定之後,張問說道︰「現在侯將軍和朱將軍也到了,都在這里,我要宣布一個決定。」
由于張問那貌似公子哥的英俊外表,卻說出這樣直截了當的話來,讓侯世祿和朱彥國都有些不習慣……連商量的余地都沒有,直接就說決定了。
但是張問知道在動亂的時候,必須有一個果斷的人引領方向,而他是總督也是文官、在戰場上代表的是朝廷和皇上的立場,皇帝給了他這個位置,那麼這個引領方向的人,就只能讓他在擔當。果斷有時候也可以說是武斷,很不容易做到面面俱到和完善,但是相對于猶豫不決瞻前顧後,戰場上的獨斷更有好處。
「本官決定︰明日一早,即刻集結主力搶攻正南門即永定門!拿下正南門,不僅能擴大我軍的活動範圍,而且我大軍直接處在建虜的正中間位置,就能像一把利劍,時刻懸在他們的胸口!建虜軍隊東西兩邊的聯系,也時刻處在我軍的威脅之下,對整個戰局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只要拿下永定門,我們就掌握了主動權。願諸位心懷大明江山社稷、漢家千秋功業,上下一心,戮力報國!」
朱彥國忍不住皺眉道︰「軍門,咱們滿打滿算不到七萬人,建虜是十萬……強弱十分明顯,現在我們卻時時進攻、不斷消耗兵力,恐怕非長久之計。」
張問冷冷道︰「縱觀歷史無數戰爭,被動防御有多少戰勝的例子?只有全力掌握主動,時刻威脅敵軍的安全,才是正道!你只看到敵強我弱,我們兵少,但是應該知道,這里是我大明的京師,勤王援軍將源源不斷地趕來,我們只會越打越強,要比消耗,建虜耗得過我們?」
眾將听張問口氣堅決,都默然不語。張問見狀便道︰「本官從南到北,指揮過數次大戰,從來沒有看走眼的時候(當初溫州大營差點全軍覆沒,張問上報的是暫時失利)……諸位自個掂量掂量,現在虜兵就在皇上眼皮底下,究竟是自家兵馬重要,還是我大明社稷重要!」
秦良玉第一個支持張問,說道︰「末將願全力執行軍門的方略,報效朝廷,雖肝腦涂地,絕無怨言!」
而劉鋌卻笑道︰「張大人雖然是文官,但我劉鋌和張大人打過不少交道,他其實是個直爽人,知道咱們是大老粗,瞧,什麼話都說清楚了,咱們還不明白?我又不是沒和文官打過交道,要是換作其他文官兒,恐怕很多事都會藏著掖著。咱們看不明白這皇城內外的道理?人家也懶得點撥你,大伙等著到時候挨參吧!」
侯世祿也覺得張問其實對將士還算不錯,沒有動不動就威脅要打小報告,他也跟著附議道︰「軍門是勤王總督,我們都得听你的,既然軍門這樣安排,我侯世祿也沒啥話說,您指哪,打唄!」
朱彥國也听明白了其中的關聯,隨著也附和了張問的意思。皇城腳下,你不做出一副不怕死、甘願為皇上擋刀槍的態度來,忠心就一定有問題……大伙來勤王救駕是盼著立功的,不是等著以後遭到打壓的。
張問見眾人達成了一致,松了一口氣,然後說道︰「明天我們一打永定門,建虜肯定會調遣重兵死守,這是一塊硬骨頭,所以我們得全力以赴。這樣安排,侯世祿、朱彥國各領本部全部人馬,遼東軍兩萬分出一半由劉鋌率領,三路合擊永定門,我與秦將軍只留一萬兵馬留守左安門。」
劉鋌皺眉道︰「要是我們打永定門的時候,建虜分兵襲擊左安門,張大人和秦將軍兵力單薄,頂得住麼?」
張問鎮定道︰「秦將軍帶兩萬人馬能守住左安門,現在你們打永定門牽制了大部分敵兵,這里有什麼守不住的?你們不用管中軍,只需要使用一切辦法、不惜任何代價,全力拿下南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