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武人悲途
王景範的自然要比宋端更多了一份氣度,至少外表上看來就如同一般的貴公子,他的話家丁更是重視,听完便一溜煙的不顧及膝深的積水跑進內院去通傳了。宋端則是向門內探頭探腦,似乎是在找尋什麼一般,王景範輕輕的用手一拍他的肩膀問道︰「找什麼呢?」
宋端立刻站好笑著小聲說道︰「先生,我還想看看這狄家的狗是不是真的就那麼神奇長了兩個角……」
「世上哪里有頭上長角的狗?不過是別有用心之人想要陷害狄大人的前奏而已,沒什麼稀奇的,所謂疾風知勁草國亂顯忠臣,狄大人為國立下汗馬功勞,若是被讒言所殺未免太過可惜……宋端,你雖然讀書也算不錯,可是比文傳等人還是差的很多,恐怕科舉這條路你是走不通的,狄大人這邊或許就是你的機緣所在,不管如何我總是要試上一試的,進可為你謀個出身,退也可讓狄大人有所警醒興許能夠保大宋一棟梁……」
王景範之父所收養的孩子當中雖然真正能夠成才的有三四個之多,可是能夠為將者卻只有宋端一個。孩子們的才能各有偏重,王景範記得父親尚在世之時對于于文傳等人並不十分滿意,反倒是更加看重宋端一些,至于能夠繼承父親格物之學的孩子更是一個沒有,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于文傳等人的出路或出仕為官或為幕僚這都要看其機緣,唯獨宋端一人出路實在是不好找,按照父親的說法狄青可能是宋端唯一的希望。只是狄青貴為樞密使地位甚高不好接近,王景範那時還小未來也不可預測,恐怕到時連見到狄青的機會都沒有,王景範的父親也就絕了這方面的心思。
宋端一听原來王景範來拜訪狄青是為了給他尋一出路,心中不禁感激萬分。要說幾個孩子都是一起長大的,宋端還比于文傳大兩歲與王景範同歲,看著于文傳等人都準備科舉考試了心中沒有想法是不可能的,只是他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就算自己考一輩子也休想得個舉子遂就熄了這方面的心思。
「先生……」
王景範笑著拍拍他的肩膀說道︰「宋端,這事不成也就罷了,若是成了也不過是一個開始而已,看看狄大人昔年伐西夏平儂智高位是何等的大功,憑此功勞位居樞密使公允而言實不為過,可是看看今日狄大人畏首畏尾的境況可見朝廷對于武將防範已經到了草木皆兵的境地……說實話把你推上這條路,就是我也不知道這是對你好還是在害你……」
宋端感激的說道︰「先生大恩,端無以回報唯有舍命輔佐先生!」
王景範看看宋端說道︰「宋端,你今年也快十八了,今日就在這狄青府邸門口我給你取個字,唐人孟浩然有‘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之句,以後你就表字恥夫,他日未必沒有留名青史的機會……」
父親去世的時候王景範才不過十四五歲,尚未來得及取表字,這「見復」還是自己取的以紀念雙親,至于宋端幾人更是沒有表字。今天在這狄青府邸門前,突然想到宋端幾人也逐漸到了該取表字的年齡,于文傳等人年齡還要小些,不過要與其他士子接觸,回去之後還要思量幾分為他們取個表字方便日後行走。
狄家五公子狄說將大相國寺可以收留狄家的消息稟報給狄青,身體有些不適的狄青當即決定全家前往相國寺暫避水患,先讓家中女眷準備先行。正當所有人忙著收拾的時候,那名攔住宋端的家丁或許是在宋端的那一兩多散碎福珠的作用,或許是王景範的「大禍臨頭」所恐嚇,這個家丁在听到狄府女眷先行的消息之後,更是賣力的在積水中行進,所幸踫到了站在高處指揮的四公子狄惠。
與傳統的將門之家不同,狄家的狄惠和狄說都是棄武從文而不是像他們的哥哥一樣從軍,只是狄家也是從狄青這一代上憑借軍功開始顯貴的並非是書香世家,狄惠兄弟在讀書方面的天分也並不高,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預見的是這兩兄弟想要走科舉考試這條路是不會有什麼成就的。讀書不成這並不代表狄惠就是愚笨之人,從家丁凌亂的話語中他預感到門外要拜訪父親的「渭州王景範」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而對方那句「如若不信讓他看看自己所穿的衣物可有什麼不妥,到時他必會見我」,更顯得對方高深莫測。
狄惠內心深處突然涌起了一陣不安,自從皇帝病重之後他就感覺原本處境艱難父親的嘆息聲更多了,這除了君臣之間的恩遇之外,更多的卻是整個狄家上下的安危——狄青從一步卒憑借軍功一步步升到樞密使,戰場的腥風血雨他見得多了早就不將自己的性命放在心上,但他不能不將自己家人的性命不放在心上!
「快去將門外的那位先生請到中廳來!」狄惠略微思量了一下便吩咐道︰「要注意禮數不可自大得罪了人家!」
家丁用力點點頭答道︰「小人明白了!」說完便趟著水往回走。
狄惠則從石桌上跳進水里前往後院請示父親狄青,一路上踫到正收拾物事的府中丫鬟叫她們停下來靜候吩咐。等走到後院的時候正踫到準備前往相國寺的狄青,狄青在屋里就听到狄惠在院子里面沖府中下人喊到讓他們停止收拾東西前往相國寺,心中還納悶的很便走到門口見到狄惠問道︰「五郎,到底是怎麼回事?」
狄惠站在水里答道︰「父親,外面有位自稱是渭州王景範的人求見,孩兒覺得此人有些來頭……」
狄青見狄惠本來說的好好的,突然停下來神色驚恐的望著自己,好像自己變成妖怪一樣喝道︰「四郎,怎麼不說了!」
狄惠抬起手指著父親狄青說道︰「父親,你,你的外袍……」
狄青看看自己所穿的外袍,有些疑惑的說道︰「這袍子怎麼了?只是舊了些而已……」開封的五月天氣已經變得溫暖起來,只是這段時間連降暴雨天氣轉涼加上狄青最近身體不適才臨時翻出一件舊袍子湊合穿,不過這件原本淺綠色的袍子可能是因為先前漿洗加上暴曬的緣故,變成黃綠色……
「父親快月兌下來吧,看來父親真的要見見那個王景範,先前孩兒還不明白其語有何用意,現在看來此人確實高深莫測,竟能夠料到父親衣物有所違禁,若是落入小人之眼或是被市井好事之徒以訛傳訛,那我們狄家可就要大難臨頭了!」狄惠走到父親身旁悄聲說道。
狄青听後臉色一變,立刻回屋關好門將披在身上的外袍月兌去,讓狄惠用黑布裹嚴實一會找個沒人的時機燒掉。待將外袍交給狄惠後,狄青還有些猶疑的自言自語道︰「這個世上還真有能夠掐算今後之事的奇人麼?否則他怎麼能夠算到某家今天要穿這樣一件袍子?!」
狄惠寬慰道︰「不管他能否能掐會算,至少他對我們狄家沒有什麼惡意,父親還是見見他的好,估計這會他已經到中廳了。」
「中廳人多嘴雜,你親自去把他請到為父的書房里,那里說話方便一些!」狄青把弄著狄惠遞過來王景範的名刺,毫不猶豫的將會面的地點改成了自己的書房。
看門的家丁得到狄惠的授意立刻返回大門將王景範和宋端兩人帶往中廳,等狄惠來的時候他們已經在中廳等了一會了。狄惠看到坐在中廳里面的兩人褲腳都已經濕透,非常歉意的說道︰「真是慚愧怠慢兩位了!在下狄惠字鴻江……」
王景範站起來笑著說道︰「在下渭州王景範字見復,這是在下的義弟宋端字恥夫,久聞狄樞使大名今日冒昧拜訪實在是叨擾了。」
「王兄,家父請王兄前往書房一敘!」狄惠也沒有過多的寒暄,眼前這人談論的事關狄家興衰,在這里說半個字都不適合的。
「恥夫,你先在這里等一下!」王景範對宋端囑咐了一句後笑著對狄惠拱手說道︰「狄兄請!」
雖然整個狄府都被泡在水里,但這並不妨礙大宋樞密使府邸的氣派,只是狄府的地勢比外面的街道還要低,外面的高門能夠擋住雨水可狄府內的河塘都是引自外面的活水,使得狄府內部看起來被水淹的更嚴重,甚至有好幾幢房舍倒塌——倒塌的房舍在京師開封城內四處可見,就連王景範自己的房舍也塌了兩座。在狄惠的帶領下,王景範很快順著廊道走進內院,不遠處有一個小亭子,里面坐著一個二十八九的青年正在讀書,狄惠扭頭對王景範說道︰「這是家兄狄諮,在我們兄弟六人中排行老二……」
王景範點點頭,狄青名頭甚大連帶狄家六子也是皆為人知,他也有所了解,除了老大狄諒在老家耕讀之外,次子狄諮和三子狄詠均為閣門使,說起來他更熟悉狄詠——那本《全宋文》中還有一篇介紹後世宋皇的,里面就提到「人樣子」的典故。不過這狄家六郎也就僅限于此了,他們習文不成更沒有繼承父親狄青的勇武成為留名青史的武將,可見狄青憂懼而亡對這個武將之家打擊甚大。
兩人路過小亭的時候,狄諮抬起頭來和狄惠打了個招呼,只是若有所思的看了王景範一眼,而狄惠也沒有介紹兩人認識的意思。王景範對此也不以為意,在他看來狄諮在這里可不是讀書的,更像是一個放哨的,只要有任何人接近書房都落在狄諮的眼中,而王景範也相信書房後面的庭院中也一定有狄青的一個兒子在做什麼,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那個「人樣子」狄詠。
狄惠帶著王景範走到書房門口對他說道︰「家父正在書房內等候先生,先生請進!」
王景範點點頭說道︰「有勞了!」便自顧自的推開書房門走進去,狄惠卻沒有跟著走進去,而是關好書房門走向狄諮所在的小亭。
可能是水淹開封的次數多了,類似于書房這樣的重要場所一般都建在府邸中地勢較高的地方,狄青的書房沒有遭水淹。王景範一進書房便見到了狄青,不過眼前的狄青卻令他失望的很——狄詠能夠被稱為「人樣子」,而狄青出行也被人經常爭相圍觀,按常理所想年近五十的狄青就算青春不在也自有一番將軍威武,可是王景範眼前的狄青卻是一個精神萎靡不振的老人,若不是他的額頭上有黥文,王景範還以為狄青是不是在見他之前開演一出戲。
「史載狄青憂懼交加,很快病死陳州應該不假,如若不然也不該成了這副某樣,看來狄青已經不安其位了!」王景範心中暗自想到,不過若非狄青身陷流言也不會讓自己這麼容易的見到,嘴上卻非常恭敬的說道︰「末學渭州王景範拜見樞使大人!」
狄青站起身來向前走了兩步仔細打量王景範一會說道︰「若某家沒有記錯,先生與某家應是素不相識,不知先生來此與某家有何指教?」
狄青在打量王景範的同時王景範也在看狄青,沉默片刻後長嘆一聲︰「英雄赤籍起汾陽,一戰功成伏禍殃。拔將焉能輕卒伍,安邦何止重文章。明堂涅面君王贊,鐵馬金戈日月長。豈是匹夫當大任,口中方信有雌黃。」(此詩引自網上所載)
「何謂英雄?不過一喪家之犬耳!」狄青苦笑的搖搖頭。
王景範拱手說道︰「此今時今日樞使為何還要猶豫不決?豈不知退一步海闊天空?」
「某家為大宋征戰一生,為何待某家如此不公?!」狄青有些憤怒的說道︰「皇上相信某家,某家是忠臣!」
王景範冷冷一笑︰「忠臣?太祖皇帝難道不是忠臣?!」
狄青听後面色慘然,身體搖搖欲墜,王景範走上前去攙扶狄青坐下後說道︰「皇上相信樞使大人是忠臣,不過朝廷諸公不會相信,幾年前皇上慧眼拜大人為樞密使,大人應該還記得當時朝廷諸公如何顧忌大人吧?」
狄青平定儂智高若算起來只在開國功勛曹彬之下,而曹彬出身貴冑為太祖皇帝所依仗的重臣,即便如此曹彬拜樞密使也是困難重重,更不要說農家出身的狄青了。曾推薦狄青的宰相龐籍都力勸皇帝莫要拜狄青為樞密使,而現在的樞密副使王堯臣更是難以自處——當年韓琦在西北當狄青面殺了他的部下焦用,狄青為了援救焦用稱其為「好男兒」,而韓琦不僅殺了焦用還回復︰「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為好男兒!」,韓琦那一年的「好男兒」正是王堯臣。
「樞使大人以兵家起,征戰無數且無敗績,可見大人並非是一味蠻勇不通謀略之人,然現下環顧大人在朝中可有援引之人?宰持文相不過平一貝州之功,而樞使則平定儂智高之亂,樞使之功已然讓文相不安;王副樞使為當年的狀元……」
來拜訪狄青之前王景範本是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的,狄青若是能夠听勸退一步那最好,也算是為國保留一棟梁,如若未果甚至是見不到狄青,那對王景範而言也是無所謂。只是在勸解狄青之時,這文臣武將之間的矛盾也確實是令他很無語——在經歷五代亂世的教訓之後,現在狄青雖然冤枉但也是保證大宋的平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