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 正文 第85章 突生變故

作者 ︰ 戒念

第八十五章突生變故

第八十五章突生變故

盡管與韓絳在政見有所不同,王景範卻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仕途已然通過聯姻與韓氏家族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也許自己的才華能夠引起一些人的注意甚至是欣賞,但首先看到的卻是自己腦袋斗大的一個「韓」字,這也頗讓王景範感到有些無奈。

年輕人總是幻想自己可以憑借自己的力量一人劈荊斬棘開拓出一條通天大道,事實幻想終究是幻想,若是自己一人能做的成事,王景範也就不用投入巨資經營白沙院了——除了實現父親重現後世「大學」的理想之外,不外乎就是培養跟隨者協助他實現政治的抱負。白沙院是向下培養跟隨者,而韓氏家族則是向的開拓的助力,對至少在現在大宋政治版圖尚無立錐之地的王景範來說,這種向協助他的力量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與韓絳所想王景範料定他能擔任御史中丞,以此倚為脊柱敢捅出簍子不同,御史中丞固然地位非凡卻也嚇不倒中門下。被御史中丞拉下宰相寶座的有的是,不過這種重量級的踫撞背後所付出的代價極為驚人,至少御史中丞十之要掉帽子的,相反御史中丞與中若非有私仇摻雜其中,多半會與之合作以期得到邁往執政的便利,如包拯一般油鹽不進的御史中丞還是極為少見的。

王景範固然想要離開京師這個是非之地,並且要在地方做出令人炫目的政績,這一切都要建立在他能夠確保自己還能夠在預定的時間回到這座權力城市。若是尋常人有一定的才能,在御史中丞的幫助下有很大的把握做到這一點,但是御史中丞的「短壽」和他所得罪的人,就決定了王景範不敢把這份希望放在韓絳身,真正有把握的是若不出太大的差錯,韓絳可是要當宰相的人,這才是他所看重的。

現在留在京師對于王景範而言是弊大于利,不說立儲之爭,就是後面的新皇登基也是圍繞著濮議這樣無聊的話題折騰了好幾年。能夠參與這些政治游戲的人怎麼也要有個直館學士以才有可能獲得好處,只是王景範覺得就算如此,被人當炮灰的可能性還是更多些,且更被當今皇後所心生嫌忌這未免得不償失。

新一輪的人事任命如同夏季的驟雨,從狂風四起、烏雲蓋頂到疾風驟雨、滌蕩天地,再到大日當空、陽光普照,掐指算來不過二十多天,這個速度不可謂之不快,而且快得讓人眼花繚亂。等到包拯、張方平、宋祁、歐陽修和韓絳都已經在履行自己分內職責的時候,大家才突然想到那個攪局的家伙還在家閉門謝客!

太祖皇帝在強者為尊的五代時期以武人出身創立大宋帝國,不過卻是一直遵循文人治國的國策,這一國策被後繼者太宗、真宗乃至現在的皇帝都完好的繼承下來。大宋帝國于文臣的待遇之優厚、禮遇之高也許未必絕後但現在看來是空前的,至少一直閉門謝客快一個月的王景範並沒有因為長期月兌離自己的職責崗位而遭到什麼處罰。

「十九娘那邊可好?」

原本韓絳在繼任御史中丞之後便開始操辦王景範未來去向的事情,通過這次三司混戰他也算徹底明白了這個佷女婿的心意。就算他勉強將王景範按在京師那個衙門口里,就算升官夠快亦是不能稱其心意,搞不好如同這次一般突然捅個簍子來讓自己收拾殘局。

看著韓絳頗為為難的輕撫額頭,夫人範氏也是皺了皺眉頭︰「十九娘那邊尚無大礙,就是略顯不適,過段時間便就好了……」

「這真不是時候啊!」韓絳听後也只能無奈的發了聲感嘆。

韓絳的夫人範氏乃是歷經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直至大宋六朝,五朝為官,兩朝為相的範質的曾孫女,當年陳橋兵變之時便是範質率百僚歸降宋太祖,就算入宋之後仍為宰相。當然現在的範氏家族已不復當年範質時的風景,卻也是歷經百多年風雨,這等鐘鳴鼎食之家所擁有的氣度是尋常世家所難有的。

範氏聞言寬慰道︰「那王見復倒是頗為知情知趣,除了時時守候在十九娘身邊,就是日常所需也是按照醫囑親自操持,到底是十九娘嫁對了好郎君!」

「十九娘是嫁對了好郎君,可是這個好郎君卻讓某家為難了!」韓絳苦笑的說道。

範氏笑言︰「王見復知曉夫君難處,已放棄了先前的打算不再謀求外任。」

本來事情都在控制之中,韓絳身為御史中丞本身又有過硬的人脈,再加門下對王景範看不,恨不得早早的將這個麻煩打發出京師來個眼不見心不煩,王景範外放本是板釘釘之事,剩下來的就是挑選一個合適的位置。不成想韓慕雪自次拜訪韓絳之後回來的第三天起便身體不適,更是惡心嘔吐厭食,王景範也顧不「閉門讀」親自去請名醫,另外則是讓人趕快報知韓絳——韓慕雪的父母都不在京師,最親近的人便是韓絳夫婦,韓氏又是官宦世家人脈廣泛能夠請來更好的醫生診治病情。

世家大族與尋常百姓不同,大宋帝國有嫁女「厚嫁」之俗,就如王景範的老丈人在江寧做官之時便已經經營農莊遍植名貴樹種,為的便是讓韓慕雪到出嫁的時候有一份厚重的嫁妝。本來「厚嫁」也是無可非議,不過在老百姓身可就不這麼樂觀了,甚至怕自家的女兒三十都嫁不出去,更有些極端的則是「殺嬰」屢見不鮮。

韓慕雪是韓縝唯一的女兒,老來得女自是寶貝的無以復加,在整個韓氏家族的三代兒女中她的年齡正好適中也是頗得寵愛,至少在韓絳這里他們夫婦可是將她當自己的女兒來看待的。範氏在接到通報之後,立刻親自去王府看望,更有數個頗有名氣的名醫跟隨,不過等他們趕到王景範家中的時候,卻見這對小夫妻說笑,原來王景範請來的醫生一把脈便知韓慕雪已然有了一個多月的生孕,只是韓慕雪平時身子單薄,有孕後反應過于強烈,只要靜心安養便可無事。

雖然王景範和韓慕雪只是成親還不到三年,不過自打兩人結為連理之後,孩子便就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兩人年紀尚輕也倒沒有太過關注,但兩年過去韓慕雪還沒有身孕的跡象就讓韓家人坐立不安了——縱然王景範一直以來都是循規蹈矩,在程氏乃至範氏眼中,年紀輕輕、仕途通達、才高八斗……諸如王景範身的一切都是「風流」的原罪。如王景範風流放蕩在同僚眼士風度,但在自家女人身便是多災多難,如此一來也家里的歌妓舞女都還是韓縝夫人程氏在去年的時候為王景範交置辦的,預防的便是某人耐不住寂寞或是被他的同僚給帶壞出入青樓煙花之地,再者最有利的便是韓慕雪早早誕有了孩子的男人總歸是要穩當些。

早先王景範對長輩們的心理還是拿捏的很到位的,一者他志不在此,能夠讓天下女子非某人不嫁那是蘇軾的任務,再者他也實在抽不出空閑。少時母親過早亡故,而父親也是終身未曾再續弦,雖然父母的故事他了解的並不多,不過按照他對父親的了解若非對母親情深意重,為了保障父親的計劃最大限度的接近成功,王景範也要多幾個弟弟或妹妹的,可父親終究寧可到死也是孤身一人這對王景範有著很深的觸動。韓氏家族的長輩們怎麼看是他們的事情,無論做什麼王景範也就裝著看不見罷了。

韓慕雪有了生孕高興的自然是韓氏家族的女眷,尤其是韓絳夫人範氏總算是心里長舒了一口氣,不過又高興的就有苦惱的,韓絳和王景範便是了。在父親的描述中,千年之後女子懷孕到生產再到將孩子養大,若無特殊事故,很少發生夭折之事,但那是千年之後的事情,擺在王景範眼前的現狀遠要嚴峻的多,遠的不說,就是當朝的皇帝陛下龍子就夭折了數個之多,最終連皇位繼承人都成了整個大宋帝國的隱憂。熟讀史的王景範深知如京師百萬人口規模的城市是歷代史不曾有過的,大宋帝國的人口繁榮並不能掩蓋生育、養育一個孩子的困難,就是韓氏這等頂級官宦世家的孩子也是夭折了不少。

也正是出于種種考慮之後,王景範最終還是決定留在京師,只有在京師韓氏家族才可以請到最好的名醫,甚至是皇宮中的御醫來保障韓慕雪以及孩子的安按照王景範的打算外放一任最好是沿海一州知州,只有這樣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掣肘發揮自己的才能,而根據大宋帝國典章制度如杭州這等富庶州知州至少要兩任通判才可,或是有著等同的仕宦資歷。

顯然王景範不可能去杭州這樣繁華之所出任知州,韓絳謀劃的是如漳、楚、秀、台這等南方次一級的州,出任之前在崇文院中略升半格即可達到目的,想來這個面門下是樂于成全的。此時莫要說韓慕雪能夠經得起長途奔波隨自己赴任,王景範也沒有膽量讓自己的夫人孩子冒如此大的風險,而且他也想不出比京師更適合生孩子的地方。

王景範這一撂挑子拍走人,就直接將韓絳涼在半空中了——就是楚、秀之地知州也不是這麼好謀劃的,放在一個正常狀元身也許王景範這個資歷也就罷了,關鍵是這個佷女婿剛剛二十,雖有王拱辰的先例在前,但人家可是在館閣任職良久慢慢磨資歷熬出來的,好不容易與某些關鍵人物達成共識正要操作此事,王景範卻不干了,這就讓韓絳難受多了。

「以前是放外任難,現在則是想在京師給見復琢磨一個位置都很難……」韓絳不由得覺得頭更痛了。

「這有什麼不好安排的?大不了繼續在館閣當他的直史館,以二十之齡任直史館,就是王君音‘況’,王拱辰當年中狀元也是坐滿三年懷州通判,回京不過是直集賢院……」範氏頗為不滿的說道。

韓絳听後不禁有些頭大,這位範氏夫人若是平時可謂是賢內助,韓氏與範氏相比那底蘊就差了兩條街,身為範質的曾孫女自幼精通文史朝廷典故,有時自己都要汗顏三分,不過涉及到佷女和佷女婿的時候,這位精明絕頂的夫人就開始犯糊涂了——王景範能夠與王拱辰相提並論麼?兩人雖然都是惹禍精,不過人家王拱辰開始惹禍的時候都已經是翰林學士了,先前還不是夾著尾巴做官?!與之不同的是王拱辰惹禍無極限,立場也不夠堅定,都已經做過兩次三司使和一次樞密使的人了,老來犯糊涂用珍寶討好張貴妃,現在還在秦州吃沙子呢!

「做狀元就是好,若非當年某家不得已出仕,若是先以進士出仕,也就不用這麼蹉跎歲月了……」韓絳頭大歸頭大,想想王拱辰,再看看王景範,這年輕的狀元的優點就讓人嫉妒的眼楮發紅,可惜自己是以官身考科舉,中了進士也不能入大榜,且自己那一屆強手如林,王安石、王珪等人才學都在他之,哪里會讓狀元落到他的腦袋。

「見復多少有些像包希仁,都是做實事的人。原本某家想著過段時間讓見復門下,眼下人都已經得罪了,中門下暫且得進與否,就算入了中門下也沒有好果子吃。若是某家沒有這個御史中丞,讓他去做言官也是好的,現在卻是被人以言語相譏,繼續在館閣怕是雪藏良久,他未必會如意……」韓絳把心中的顧慮說了出來。

範氏笑言︰「想做實事這又有何難?既然中門下無望,那就讓他入三司,按例進士第一人外任通判任滿之後入館閣,大半都是要差遣三司,大抵沒幾個狀元不作三司判官的,後面修起居注,知制誥那就是幾年之後的事情了。只要拖過這兩三年,孩子大一些就算放外任也多少讓人放心一些……」

「三司……」韓絳額頭的皺紋又深了一些,對于這個三司使職位他可真是怨念頗深,他原本想著這是個步入執政的捷徑,沒想到陰差陽錯自己卻成了包拯的繼任者,真是世事無常!

三司判官其實是指三司的鹽鐵、度支、戶部判官的通稱,這三部都有自己的判官,官品則視所帶本官階,地位次于本部副使高于本部推官。可以說三司判官尤其是鹽鐵判官是一條不錯的出路,很多著名的大臣都曾擔任過鹽鐵判官,也許它的官階有待考量,但卻是公認的培養人才的地方,尤其是實干型的人才——三司權力之大已是直追中門下,中門下將門下省弄成了空殼擺設,而三司卻是借著財權開路從到下雖不是一個體系亦是一個龐大的實權機構,踫強力的三司使弄不好宰相還要倒貼看三司使的顏色。

通過整個三司使事件,韓絳也算明白了自己也許有這個資格去當三司使,但無論在才干還是皇帝心中的地位都不及包拯,包拯彈掉了兩個三司使而繼任不過是皇帝心意的一種體現——三司的特殊地位就決定了三司使不可能是個「長壽」的職位,有人可以兩次甚至是三次就任三司使,但皇帝絕不可能將這個龐大的實權部門交給一個人手里干十年,兩年就算是多的,三年則是鳳毛麟角。也就是說張方平完成皇帝心中的任務之後,繼任的多半便是包拯,而至于宋祁只能算是個陪讀的,紅杏尚的秉性可能連幾個月都做不下來。

現在包拯執掌三司便是一個相當強力的三司首領,這個人絕不可能看韓琦、富弼的臉色行事,相反若門下有什麼事要涉及三司,必定會要提前做好包拯的工作,否則難看的只有自己——同為北方世家,也是同一個姓氏,人們也經常拿真定韓氏與相州韓氏做比較,兩個世家其實也是明里暗里掰過幾次腕子。正因為了解,韓絳才不會相信韓琦會這麼大度的放過王景範,他不僅覺得王景範不能去中門下,甚至連崇文院都是個險地,這個狡猾的對手不說現下如日中天,那份手腕更是令人心悸,對此韓絳可是不得不防。

夫人範氏的幾多碎嘴倒是讓韓絳恍然大悟︰京師哪里最安全?毫無疑問是三司啊!有閻羅老包坐鎮,韓琦就算心中不痛快也是無可奈何。更何況王景範曾為包拯張目指斥歐陽修和中門下,眼下落難包拯就算再是鐵面無情也不可能無動于衷,再者王景範去三司當判官無論如何也算不是升職,而且符合朝廷用人的規矩,包拯也不可能拒絕。

「嗯,三司確實是個好地方!」韓絳額頭的皺紋全部散開,不由得沖夫人範氏笑著說道!

故事︰宋朝前期,昭文館、史館、集賢院屬崇文外院,大中祥符八年1015在火災後原秘閣舊處修建崇文內院行秘閣職事。三館所對應的大學士乃是首相、次相所帶職名,一般而言史館相都是昭文相兼顧的,也有三相同在的時候不過很少而已。

一般而言判某館事在直館之,不過如判昭文館事都是給事中兼領的,其余的判史館和判集賢院與其相對應的修撰地位相同,只是集賢殿修撰要高于史館修撰,余者各館都有自己的校理、校勘、檢討等職。如判某館事和各館修撰都是館閣高職,能夠擔此職位必定是正六品以的官員,直館地位已然不低。新的釋褐規定之前,狀元通判某州回京多半是直集賢院,直史館的也有不過很少,嘉佑四年之後的釋褐規矩出來後,進士的成色縮水,釋褐是頂頭是大理評事,回京館職就降為集賢院校理,待遇遠不如嘉佑二年之前的狀元。

故事都是正文已達到五千以後才有的,不會花費讀者額外支出,里面有一些宋朝的人物故事,也有一些戒念對宋朝資料的個人理解——僅僅後的個人見解而已,畢竟宋朝的官職怕是中國歷代以來最為復雜的系統,能夠弄明白其中道道的估計都是專業人員,戒念的理解不見得是正確的。要說的僅僅一本《宋史?職官志》是玩不轉職官系統的,一些宋朝的筆記小說諸如《容齋隨筆》等等才是王道。當然大家看著多些理解,有些收獲,看到錯誤的歡迎指正,拒絕窮追猛打︰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最新章節 | 帝國全文閱讀 | 帝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