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在前進 第六十九章 奇襲萊茵蘭(6)

作者 ︰ 克虜伯

林威在家的這幾天對于琳達或者是父母的要求都是有求必應,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生活是一件務必幸福的事情,沉浸在一件件瑣事中有時候也是一種平凡的幸福。例如陪琳達逛街,這件事換做以前林威是絕對不回去的,不過現在林威也很願意享受這種生活,喜歡看著琳達為了買到一件小飾品高興的樣子,討論著哪家的香腸比較好吃。

當然如此溫馨的事情要是跟著一堆影子分享就不是那麼令人愉快的了,誰也不想帶著一堆憲兵去逛街,對此林威和跟著林威的憲兵隊長談了談,原來這些憲兵是海德里希的手下,原來是海德里希關心林威的安全才給這些‘憲兵’下的命令無論林威到那里都一定要跟著他。對于海德里希關心,林威雖然心存感激但是總是覺得有些不舒服,終于林威也做了退讓,為了讓這些‘憲兵’不違反海德里希的命令,林威就當沒看見這些人,不過他們必須在暗處不恩那個讓林威看見。

就在林威在埃森過著快樂的日子的時候,國際上風雲變換,幾天之後,事態逐漸明朗化,英國政府采取一種超然的態度,法國人得不到英國的支持,法國政府獨立面對希特勒的挑戰有些畏縮不前,最後在躊躇不定中最後傾向于妥協,在英國政府的斡旋之中,終于決定談談解決問題。

英國人還是想在歐洲大陸上保持均勢,所以想要扶持德國崛起,而法國人現在面對著自己的千年世仇底氣已經不是那麼足了,畢竟上次大戰法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現在國內還沒有回復正常,所以只能妥協,這就是綏靖政策的開始。

對法國來說,這是末日的開始。它在東方的盟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突然面臨這樣一個事實︰法國不願進行戰斗來反對德國侵略,以維護法國政府自己曾帶頭費了很大的勁才建立起來的安全體系。但是,問題還不止于此。這些東方盟國開始了解到,即使法國不是那麼因循苟安,由于德國拼命地在法德邊界後面建築一道西壁防線,法國也很快就會無法給予它們很多援助。它們知道,這條堡壘防線的建立,很快就會改變歐洲的戰略形勢而對它們不利。法國有100個師,尚且不敢去擊退三營德軍,那麼在德**隊攻擊東方時,它們就更難指望法國願意讓它的青年人流血犧牲來襲擊難以攻破的德國工事了。

對于德國重新武裝萊茵蘭地區的行動,美國人選擇隔岸觀火,英國人希望扶持德國對抗蘇聯,蘇聯人希望禍水西引,法國人選擇了妥協,最終的受益人是德國人,現在德國已經開始向前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下一個不知道又是誰要倒霉了。

其實法國也有自己的苦衷,二九年到三三年的經濟危機對法國的打擊也是巨大的,從經濟危機中走出不長時間的法國,高額的財政赤字,國內局勢動蕩不安,人民希望和平厭惡戰爭,可以說法國人現在對戰爭的態度和德國人是截然相反的,現在在德國人們普遍希望戰爭快些到來好一雪前恥。

現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英國人的支持,法國是不會冒著兩敗俱傷的危險對德國開戰的。

萊茵的勝利刺激了政府和國防軍,也讓民眾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一種有意的宣傳下,人民開始在政府的領導下全民備戰。這種備戰不是說大吼大叫,他們把熱情用在工作上面,似乎每個人都知道德國未來必將有一場戰爭,現在不準備,未來就什麼都做不了了。

政府為了整頓軍備,在沙爾特的建議下發行了一種‘國務卷’。國家防務所是一個純屬虛構的機構,它的資本由各主要軍火生產廠家提供。德國政府用這種證券償付軍火購置費用,而在德意志銀行的擔保下,這種證券交到軍火生產商手中後將不兌現,或盡量把兌現期延後,利息由政府支付。這就相當于德意志銀行向政府提供了一筆規模巨大的信貸。

這個措施非常的成功,政府整頓軍備的錢不是從社會底層征稅得來的,而是用未來的利益在與各大軍火生產廠家交換。德意志的軍備既得到了加強又沒有讓人民增加負擔,相反的,民生的建設給人民帶來了無限的好處,德意志的失業率也降到了可以接受的百分比。

當然,國內基本消費品的匱乏使得購買力的增加僅僅停留在帳面上。作為解決途徑之一,政府提倡人民大眾一種樸素的、農民式的簡樸生活,求溫飽不求奢華。號召人們用魚代肉,用黑面包替代白面包,用人造黃油替代真正的黃油。高級食品如野味、貝類、魚子醬、肥鵝肝和進口的高級酒類僅僅在大飯店和高級食品店里出售,享用這些美味被宣傳為非德意志的、罪惡的和墮落的行為。普通的中產階級美味如熱帶水果、進口肉類、咖啡、白面包和新鮮黃油,在德國的市面上也不是經常能夠見到。

總體上講,貧窮的德意志經不起太多的消耗,政府要準備的太多了。人民也理解這種倡導,他們曾經潦倒而饑餓。奢侈?沒人願意。他們現在喜歡大炮多過于黃油!

原材料是德意志最大的傷痛,缺少原材料的德國很大一部分原材料需要的國際社會購買,這也就有了希特勒提倡實行的‘備戰計劃’,德國將從中國、丹麥、蘇聯和東歐各國換取了大量農產品和原料,付出的則是先進的工業產品。

蘇聯人十分確信自己可以控制住德國,並且把德國這股禍水引向西方,所以蘇聯不遺余力的幫助德國,基本上德國要什麼蘇聯就給什麼,也許他們想象著未來德國和英法*的時候,蘇聯人從後面技工一句吞下整個歐洲,不過當德意志這輛戰車全力開動的時候,誰能保證還可以控制得住呢?

對于中國林威現在有很復雜的感情,一方面那本來是自己的祖國,但另一方面自己現在的祖國是德意志,自己不可能領著德意志的軍隊跨國大海去幫助現在的中國作戰,那是不現實的。對于未來要發生什麼林威心里再清楚不過,但是一個國家要站起來只能靠自己,不能寄希望于外部勢力的幫助。

所幸在林威前面魏瑪共和國的精英早就已經開始注意到了這個擁有無限未來的國家,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後,*的國民政府便迅速驅逐了蘇聯軍事顧問,開始向德國尋求軍事援助.德國適逢一戰戰敗,根據凡爾賽條約的規定,只能擁有一支十萬人的軍隊,大量職業軍人被迫離開軍隊,這些除了軍事知識以外對于其他領域知識,技術一無所知的軍人,便成為各國(尤其是軍事領域較為落後的國家)爭相聘用的名師。

但是,凡爾賽條約有明確規定不允許德國公民在外**隊擔任軍事顧問,而德**方則希望他們去外國擔任軍事顧問,以使這些退役人員能利用在國外軍隊服務的機會,獲取最新發展的軍事知識和技術,使德**隊不至于在軍事學術方面出現斷層,同時更含有希望這些人員在以後歸國後能繼續在德**隊中服務的深意,所以德**方對這些人員遠赴國外擔任軍事顧問是暗中鼓勵與支持的.

同時中國蘊藏的豐富自然資源(特別是如鎢,銻等戰略資源)和廣闊的工業品市場,也正是德國復興的重要便利條件。

在得知德國和中國的合作之後,林威說動了這些軍火工業的大佬們,這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親,最終在林威的勸說下,德制1924年式標準型毛瑟系列步槍、五千挺馬克伈重機槍還有設計圖紙、毛瑟M1932型半自動手槍、甚至還有剛剛裝備部隊的MG—34輕機槍全部遠跨重洋來到了中國。

至于火炮方面,雖然克虜伯家族本來就以火炮技術而聞名,畢竟自己吃肉還得給人口湯喝,因為不能吃獨食,在送往中國的火炮中有,75毫米德制L/29克虜伯(Krupp)野炮.火炮性能最好當屬裝備24門150毫米德制L/32sFH18萊茵公司(Rheinmetall)重榴彈炮和裝備24門150毫米德制L/30sFH18克虜伯重榴彈炮。

不過對于中國幾百萬的軍隊,這麼點軍火還是有些杯水車薪,林威通過軍官團聯系到了現在在中國的

漢斯-馮-塞克特上將,表示可以拿中國的礦產資源來換取德國的軍火,老蔣知道之後大喜,立馬同意了這個建議。

在埃森沒待幾天,應林威這個寶貝兒子的要求,古斯塔夫把德國所有上的去台面的容克都邀請過來,這次的談話可以看成是容克地主內部的一次備戰計劃,備戰計劃甚至提到了如何利用佔領地的資源。工業投資結構將隨著經濟體系的負擔日益加重做出調整。

所幸現在的社會公眾輿論對這種戰爭經濟動員持以支持的態度,各大財閥、資本家、銀行家也看到了未來的利益,他們認為想得到利益只有不停的參與建設,何況在備戰計劃實施的時候,他們還能得到實惠,國家的軍械訂單和各種優惠政策讓他們做夢都會笑醒。

國際環境在日益變化,為了索回屬于德意志的東西,所有人都知道戰爭是絕對會到來的,不做好準備只有等著被人滅亡。

總之一句話,現在的德意志是要大炮不要黃油和女乃酪。

隨後林威和古斯塔夫談了一下四號坦克的年產量的問題,在得到父親的保證之後,林威知道自己在家待得時間不多了,現在林威已經是黨衛軍的全國領袖和巴伐利亞州的總理,每天都有很多事情等著他處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在前進最新章節 | 帝國在前進全文閱讀 | 帝國在前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