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在前進 第一百一十章 威逼(3)

作者 ︰ 克虜伯

法國準備在慕尼黑會議上不惜任何代價來獲得蘇台德問題的解決。美國政府這時也積極協助張伯倫策劃慕尼黑陰謀。美國駐柏林大使向國內報告說,英國駐德大使對英國國內反張伯倫勢力的發展十分不安,並提醒美國政府注意,張伯倫的倒台就意味著戰爭。他呼吁美國政府公開支持張伯倫,以鞏固他的地位。

美國駐英和駐法大使也向本國政府發出了同樣的呼吁。美國總統為了搭救張伯倫、達拉第,也發給希特勒和捷克斯洛伐克總統貝奈斯兩封內容相同的信;國務卿赫爾則給張伯倫和達拉第發出兩封同樣的信,呼吁他們繼續談判,以便"和平地、公正地和建設性地解決爭論的問題"。

美國總統又給墨索里尼一封秘密信件,請他"幫助繼續努力,以求用談判或其他和平手段就爭論問題達成協議,而不要訴諸武力。"當晚,羅斯福又單獨給希特勒去信,建議在歐洲某一中立地區立即舉行會議,由對于捷克斯洛伐克爭端直接有關的各國參加。這個建議說︰"繼續談判仍然是唯一的途徑,通過這種途徑,眼前的問題可以在持久的基礎上得到解決。"

林威雖然又回到了邊境,不過柏林方面消息一直源源不斷的通過蓋世太保傳到他的耳朵里,听道了英國等幾個國家妥協的消息,林威不吹覺追起了口哨,宣泄著自己的興奮,他們的妥協說明捷克斯洛伐克在強硬也必須吞下蘇台德月兌離的苦果。

果然,希特勒馬上來電報,叫林威回去,陪同他參加慕尼黑會議,隨著希特勒命令的下達,陳兵在捷克斯洛伐克邊境的幾十萬軍隊,立刻煙消雲散了。

短短幾天林威就在邊境和柏林跑了兩個來回,饒是林威這年輕的身體也有些受不了,不過這都是值得的,出點力氣就訛詐了蘇台德地區,這好事上哪找去。

不過這次林威沒有回到柏林,而是到了此次會議的舉辦點,巴伐利亞州的慕尼黑市。

在這里,林威結識了希特勒。

在這里林威加入了國社黨,在這里林威目睹了希特勒一點一點朝著德國元首的目標前進。慕尼黑留給了林威太多的回憶。這個巴伐利亞王國的首府見證者一個被成為戰爭狂人的人物誕生。

現在不是多愁善感的時候,林威定了定心神,馬上找到了希特勒,見了面之後,林威半認真半恭維的道「元首,您離您的夢想又近了一步,現在英法已經迫不及待的搖尾乞憐的,得到蘇台德,我們隨時可以吞並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哦不……」說到這,林威停了一下叫道「我們也許可以在接受蘇台德地區的時候,順便解決了捷克,讓他們不在對我們構成威脅」。

林威的恭維雖然讓希特勒很高興,不過他還是說道「蘭帕德,不要高興地太早了,越是接近成功的時候,我們越是要小心,不是麼?」

此時的希特勒像一只狡詐的老狐狸,雖然是個人就能看得出來,他這個時候十分高興。不過正像他所說的,越是接近成功的時候,越要小心。

會議尚未開始,林威已經知道希特勒對此次的會談絕對十拿九穩。因為希特勒已經找好了同盟者,意大利總理墨索里尼,早在前一天就趕到了慕尼黑。而且是希特勒親自前往德奧邊境去迎接的墨索里尼,並且為在會議上采取共同行動而打下了基礎。

在到慕尼黑的火車上,希特勒懷著好斗的情緒,指著地圖向那位意大利的領袖解釋,他打算怎樣清算捷克斯洛伐克。他說,要是那天開始的談判不能立刻取得結果,他就要訴諸武力。據當時在場的意大利外交部長、墨索里尼的女婿齊亞諾引用希特勒的,"終有一日我們要並肩對英國和法國作戰。"墨索里尼對此表示同意。

當張伯倫來到慕尼黑之後,也沒見得有所動作,他沒有去找自己的天然同盟者法國人。當張伯倫和達拉第的專機在慕尼黑降落的時候,兩人也沒有溝通過,更別提會共進退了。更別提和來同兩個獨裁者對壘。事實上,張伯倫到慕尼黑來的時候,已經打定主意不讓任何一個人,當然不讓捷克人,甚至也不讓法國人,阻礙他同希特勒迅速達成協議。至于達拉第,他整整一天都像是暈頭轉向地那樣跟著跑,根本不需要提防他。

7月30日下午1點,柯尼斯廣場的元首府里,英法德意四個歐洲大國的首腦,第一次聚集在了一起。張伯倫穿著黑色的西服和穿著灰色外套的法國總理達拉第來到了會場,事實上這次的會談從一開始氣氛就很輕松,誰都知道,此次會談的目的就是本來希特勒所要的東西,交到她的手里而已,既然英法的首腦都已經來了,就說明英法兩國已經對德國的條件表示了認可。

會談一開始就有一種"普遍親善的氣氛"。沒有人當主席。整個進程都是很隨便的。張伯倫和達拉第還有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四個人,好像就是幾個好朋友,在一場舞會中聊天。僅此而已。

會議在墨索里尼發言時,接觸到了實質問題。他是第三個發言的。他說,"為了提供一個實際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帶來了一個明確的書面建議。其實,意大利領袖當作他自己的折中方案拿出的騙人東西,原來是前一天在柏林德國外交部由戈林、牛賴特和威茲薩克草擬出來的。戈林把它拿去給希特勒看,希特勒說可以。于是馬上就由施密特博士譯成法文送給意大利大使阿托利科,阿托利科把它全文用電話傳到羅馬,那位意大利獨裁者,在要上火車赴慕尼黑之前剛剛收到。這樣,所謂"意大利建議"不但成為這次非正式會議上的唯一議程,而且成為後來慕尼黑協定的基本條款,實際上這只不過是在柏林制造出的德國建議。

建議的措詞同希特勒被拒絕的戈德斯堡要求極為相似,因此上述事實本來似乎應當是十分明顯的。但是,對達拉第和張伯倫或者現在隨他們來開會的英法駐德大使來說,卻並不是如此。法國總理"歡迎意大利領袖的建議",說它是本著客觀和現實的精神提出來的;英國首相也"歡迎意大利領袖的建議",並且宣稱他本人也想到過一個同這個建議相似的解決辦法。至于漢德遜大使,他認為墨索里尼"巧妙地結合了希特勒的建議和英法建議而作為他自己的建議提了出來";弗朗索瓦-龐賽大使的印象是,與會者是根據由霍拉斯•威爾遜起草的一*國備忘錄在進行工作。這些不惜一切代價一心只想姑息的英法政治家與外交家竟然如此愚蠢,容易上當受騙!

既然"意大利建議受到全體與會者的熱烈歡迎,剩下的就只有少數細節還要推敲了。

這個時候,過去是商人出身而且又曾任過財政大臣的張伯倫提出了自己的問題「希特勒先生,墨索里尼先生,我想知道想知道在蘇台德區的公有財產轉交給德國以後,由誰來賠償捷克政府。」

「根本不給什麼賠償,這麼多年以前,捷克人壓榨著蘇台德地區的日耳曼人,留下來的東西理應留給那些日耳曼人作為補償,捷克人遷出蘇台德地區,連一個牲畜都不能帶走」希特勒蠻橫的說道。

听了希特勒蠻橫的話,就算脾氣再好,張伯倫也忍不住了樂,反問道「難道這是說,農民要被逐出,而他們的牲畜倒要被留下嗎?」

眼見雙方有吵起來的架勢,坐在希特勒後面的林威站起來打圓場道「諸位先生,你們在各自的國家都有一大堆的事情要處理,時間太寶貴了,不能浪費在這些細枝末節上」。

張伯倫一听,馬上借坡下驢,不再提這件事。

張伯倫開頭確也曾堅持應當有一個捷克代表出席,或者至少用他的話來說,"隨叫隨到"。但是希特勒寸步不讓。他不允許有任何捷克人在他面前。最後,張伯倫還是贏得了一個小小的讓步。大家同意,像首相所建議的那樣,可以有一位捷克代表等在隔壁房間里,隨叫隨到。

既然大家對這份協議都沒有意見,剩下的事情就是簽約了。在那天下午會議上,果然來了兩個捷克代表,一個是捷克駐柏林公使伏伊特赫•馬斯特尼,一個是布拉格外交部的休伯特•馬薩里克博士,他們被帶進隔壁一個房間里。

直到一切都塵埃落定,大家把酒言歡的時候,已經被遺忘在角落里的兩位捷克代表才被張伯倫想起來。這兩個郁郁不樂的捷克人給帶去見首相忠實的顧問霍拉斯•威爾遜爵士。霍拉斯•威爾遜爵士這兩個捷克人,不禁心中升起一股同情,如果可能的話,霍拉斯•威爾遜爵士真不想干這種傷人的活,不過在國家利益面前,霍拉斯•威爾遜爵士還是硬下心腸說道「英法德意四國已經就蘇台德地區的所有權,作出了決斷,捷克斯洛伐克應該撤出蘇台德地區」,說著交給他們一張捷克人應立即撤出蘇台德區的地圖。

當兩個捷克使者想提出抗議的時候,那位英國外交官打斷了他們的話頭就走了。兩個捷克人繼續向跟他們在一起的阿希東-格瓦特金表示抗議,然而一點用處都沒有。

阿希東-格瓦特金抬腿剛要走,有停了下來,嘆了一口氣說道「你們要是不接受的話,就得完全單獨去同德國人打交道。也許法國人同你們說這句話的時候可能講得客氣一點,不過你們可以相信我,他們同我們的看法是一樣的。他們不想管你們的事!」雖然這話必然使兩位捷克使者十分傷心,但說的卻是老實話。

7月30日凌晨剛敲過一點,希特勒、張伯倫、墨索里尼和達拉第就按這個次序在慕尼黑協定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個協定規定德**隊將如希特勒過去一再預言的那樣,在10月1日進軍捷克斯洛伐克,並且在8月10日完成對蘇台德區的佔領。希特勒已經得到他在戈德斯堡所想得到的東西了。

與此同時,德國人與意大利人則在元首大樓用香檳酒和各種佳肴歡慶勝利。至少到目前為止,他們是徹底的獲得了勝利。

為了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屈從希特勒的要求,並把人民的情緒引向指定的方向,就是宣稱蘇聯不遵守它同捷克斯洛伐克簽訂的相互援助協定。事實上,這倒還真是冤枉了蘇聯人,雖然蘇德在一戰後有過短暫的蜜月期,但是當德國真正開始強大的時候,蘇聯人立馬感到芒刺在背,遏制還來不及,怎麼會配合。要不是中間還隔著波蘭人,這兩個國家共同的仇敵,早就先干起來了。當時蘇聯政府都明確表達了蘇聯決心履行盟國義務的堅定意志。法國政府于7月初詢問,如果捷克斯洛伐克受到襲擊,蘇聯將如何對待。蘇聯政府在答復中提出了如下的建議︰??

第一,發表蘇、英、法三國聯合聲明,宣布如果德國無故襲擊捷克斯洛伐克,它們將援助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敦促國際聯盟討論防衛手段與途徑;?

第三,蘇、法、英三國舉行全面會談,以討論技術問題。?

蘇聯政府不止一次地聲明︰只要法國履行自己的義務,蘇聯就立即給予援助。後來斯大林曾委托捷克斯洛伐克**人轉告捷政府,即使法國不出兵,只要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堅決抵抗法西斯侵略,並向蘇聯提出請求,蘇聯也準備給予軍事援助。?

當波蘭政府準備參與瓜分從捷克斯洛伐克分割來的戰利品,並在捷克斯洛伐克邊界集結軍隊時,蘇聯政府在華沙提出了抗議。蘇聯政府聲明,它將把波蘭軍隊進入捷克斯洛伐克視為無端入侵,並將立即廢除波蘇互不侵犯條約。

不過在林威看來,蘇聯人在這個時候冒出來,絕對幫不上什麼忙,幫忙也是幫倒忙。英法本來就對蘇聯疑慮重重。這個時候蘇聯人蹦出來,對捷克斯洛伐克的局勢一點好處都沒有。反倒對德國有好處。

果然,英法兩國的BOOS雖然在慕尼黑,不過他們本國的媒體可沒閑著,馬上用大篇幅的版塊報道了,蘇聯人對波蘭的威脅,並把蘇聯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同盟條約抖落了出來,一時間慕尼黑協定的影響反倒消失了,蘇聯人的威脅倒成了人們談論最多的問題。

頓時,在歐洲的注視下,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敢提和蘇聯人的同盟條約。就在慕尼黑協定簽署的第二天,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宣稱「我們寧願希特勒攻進來,而不願靠伏洛希羅夫來保衛我們。」

其實在林威看來,捷克斯洛伐克人還不算太傻,從歷史上俄羅斯帝國的擴張來看。俄羅斯人好像對土地有一種天然的貪欲,雖然英國擴張的巔峰時期,遠遠比俄羅斯帝國廣大,不過從後來的結果看,無疑是俄羅斯式的擴張更具威脅。

也就是說,捷克斯洛伐克有兩條路,一是讓德國吞並蘇台德地區,二是把蘇聯人請進來,不過到時候恐怕蘇聯人呆習慣了不想走,捷克人也沒有辦法。所以捷克人寧願選擇相信德國,用蘇台德地區換取和平的心思就可以理解了。

慕尼黑協定簽署完畢之後,希特勒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個時候‘和平大使’張伯倫再次的要求和希特勒見面,鑒于剛剛從英國默許下取得蘇台德地區的控制權,希特勒對張伯倫的態度還是很有好的。

張伯倫來的時候,希特勒正在和戈林、林威等國社黨的高官進行慶祝,見到張伯倫來了之後,林威首先說道「尊敬的英國首相,你是來參加我們的會餐的麼?」

「蘭帕德,我找希特勒元首談點事情」張伯倫緩緩地說道。

「尊敬的首相,請跟我來」說著,林威不失禮節的吧張伯倫帶到了希特勒休息的房間。並臨時客串起了書記員。

張伯倫首先說道「相信元首會在實施慕尼黑協定方面采取寬容大度的態度」,然後又說道「如果捷克人得知消息之後,做出來了什麼過激的反應,希望元首不要轟炸布拉格,以免在平民中造成可怕的損失。」

「首相,請你放心,只要捷克人不會對蘇台德地區的日耳曼人有生命安全,我會保持克制」得到了蘇台德地區的希特勒其實已經佔很大的便宜,這個時候自然不會和捷克人過不去,況且他也知道此次蘇台德事件中的危險,畢竟,僅僅幾天之前,南斯拉夫,蘇聯……這些國家還和德國差點起了沖突。捷克的戰爭潛力雖然得到了削弱,但現在還不是一巴掌拍死他的時候,所以希特勒對張伯倫還是很客氣的。

沒想到這些話僅僅是個開始,馬上。張伯倫開始有一句沒一句的說道「元首,你什麼時候來到倫敦去走走」。

希特勒沒想到張伯倫竟然說出這麼一句話,只好哭笑不得的說道「那接待我的,準是反對我的示威游行!」

「嗯——那也不一定吧?畢竟我們已經確保了歐洲的和平!」張伯倫微笑的說道。

希特勒端起了茶杯,既然沒搞清張伯倫的底牌,希特勒也不介意和他扯皮,說道「有你這位首相的邀請,有時間我一定要去倫敦看看」。

「我想國王陛下一定會很歡迎元首的」張伯倫富有紳士涵養的說道。

接下來的時間,張伯倫還向希特勒建議,英德兩國進一步合作,建議促進裁軍,促進世界經濟繁榮,加強歐洲政治和平,甚至還建議解決俄國問題。然後,首相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紙來,上面已經寫好了他希望兩個人能在上面簽字並且立即發表的東西。

尤其是促進經濟繁榮,如果蘇聯人是因為國家的模式和別的國家不匹配,趁機躲過了經濟危機,那麼德國絕對歐洲國家最先從經濟危機中蘇醒過來,特別是德國國內的容克地主,不但沒有因為金融危機得到削弱,而且還利用這次機會變得更加強大。

這位英國首相在這點上還是負責的,起碼知道為英國民眾的生活著想,但是德國這種靠軍工帶動經濟的方法,一般國家還真學不來。張伯倫也許當財政大臣會成為一個對英國有益的好大臣,不過他真的是不適合做一把手。??

我們,德國元首兼總理和英國首相,今天再次舉行了會議,一致認為英德關系的問題對兩國對歐洲都具有最大的重要性。?

我們把昨夜簽字的協定和英德海軍的協定看成是我們兩國人民再也不想彼此交戰的願望的象征。?

我們決心以協商的辦法作為處理任何其他涉及我們兩國的問題的辦法,我們決心繼續努力,消除可能引起分歧的原因,從而有助于確保歐洲的和平。??

希特勒看了一下這個宣言,很快就在上面簽了字,使張伯倫大為滿意。這位蒙在鼓里的英國首相當然不知道,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就在這次慕尼黑會議中已經商量好,時候一到,他們就"並肩"對英國作戰。?

張伯倫"勝利"地回到了倫敦,達拉第也同樣地回到了巴黎。得意洋洋的張伯倫揮舞著他同希特勒簽署的宣言來迎接擁到唐寧街來的人群。他們向他高喊"好樣的尼維爾!"還對他高唱"因為他是一個刮刮叫的好人"。張伯倫笑逐顏開,站在唐寧街十號三樓的陽台上向他們講了幾句話。?

"我的好朋友們,"他說,"在我國歷史上,這是第二次把光榮的和平從德國帶回到唐寧街來。我相信,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從今以後,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他揮舞著《英德宣言》,在陽台上高呼︰"我相信這是我們時代的和平……我建議你們安然睡覺去吧!"?

《泰晤士報》宣稱,"沒有一個征服者從戰場上得勝歸來的時候曾帶著比這更高貴的桂冠。"居然有一個自發的運動來籌集一筆"全國感恩基金"來向張伯倫致敬,不過,他謙虛地拒絕了。只有海軍大臣達夫•古柏一個人因此辭職。在繼之而來的下院辯論中,當時仍然在野的溫斯頓•丘吉爾在那篇值得紀念的發言中說︰"我們遭到了一場全面的十足的失敗。"然而,據他自己後來回憶,他被迫停了下來,一直等到暴風雨般的抗議聲平息以後才能接著講下去。?

布拉格的情緒當然大相徑庭。7月30日清晨6點20分,德國代辦把捷克外交部長克羅夫塔博士從床上叫起來,交給他慕尼黑協定的文本和一份要捷克斯洛伐克派兩名代表參加"國際委員會"下午5點在柏林舉行的第一次會議的邀請書。這個國際委員會是負責監督協議的執行的。

貝奈斯總統整個上午都在赫拉德欣宮中同政界與軍界的領袖們會商捷克的前途。英國和法國不但拋棄了他的國家,而且如果他拒絕慕尼黑條件的話,它們還將支持希特勒使用武力。下午12點50分,捷克斯洛伐克投降了。為此發表的官方公報說,它是帶著"對全世界提出抗議"投降的。新任總理西羅維將軍在下午5點向捷克人民所作的廣播中憤懣地解釋說︰"我們被拋棄了,我們是孤獨的。"

也許,現在的貝奈斯總統想起了前一段時間的奧地利總理許士尼格。在奧地利被吞並的時候,周圍的國家,當時也包括捷克斯洛伐克都選擇了袖手旁觀,只是貝奈斯總統沒想到這麼快就輪到了自己的國家。

捷克雖然讓人同情,不過這個世界只有利益才能讓政客們心動,別的東西都是可有可無的,英國和法國一直對捷克斯洛伐克之家壓力,讓這一天,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的公使見了克羅夫塔博士,想確實弄清楚捷克人會不會在最後一分鐘起而反對投降。克羅夫塔意味深長地說,"我們是被迫落到這種地步的;現在一切都完了,今天輪到的是我們,明天輪到的就是別人了。"

也許他說得對,德國的報復遲早會到英國和法國的身上,但是至少在短時間內,歐洲已經像張伯倫所希望的那樣,獲得了和平。很快,德國早已經聯絡好的國家,波蘭人和匈牙利人在揚言要對孤立無援的捷克斯洛伐克采取軍事行動之後,就像食尸的餓鷹一樣,乘虛而入,各分得了一塊土地。

今天暫時就這麼一章了,抱歉。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在前進最新章節 | 帝國在前進全文閱讀 | 帝國在前進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