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運 段四十 形似苔與蕨

作者 ︰ 西風緊

「高些,高……放!」

「轟轟……轟轟……」

趙謙舉著望遠鏡,看著城里火光漫天濃煙彌漫,已經被炮擊轟得一片狼藉,北邊的官道上,糧草火藥不斷運來,而城中已經兩天沒有以炮還擊了,大概是彈藥已經耗完。``超速首發``

「報……」一個軍士從馬上跳將下來,奔到趙謙面前,說道︰「北牆的缺口已經被炸塌數丈,護城河被磚石填塞,張將軍請大人示下,是否進攻。」

趙謙回頭看了一眼官道,說道︰「再等等。」

「得令!」

「繼續炮擊。」

這時,北邊官道上,一隊騎兵揚起一溜黃塵,趙謙的眉頭舒展開來。

「報……」一騎飛奔而至,「稟報大人,鄒大人率三千馬隊來援!」

趙謙轉身說道︰「隨我去迎接鄒大人。」

趙謙一行人向北走到營帳門口,不一會身穿鎧甲的鄒維漣便出現在視線中。穿上盔甲的鄒維漣,身材顯得更加魁梧,他跳下馬來,笑著走到趙謙面前,拱手拜道︰「下官福建巡撫鄒維漣,拜見大人。」

「鄒兄不必客套,快里邊請。」趙謙急忙扶住。

鄒維漣低聲道︰「下官這次復起,全憑大人成全,下官願效犬馬之勞。」

趙謙笑道︰「好說好說,趙某不敢居功,皆是畢閣老賞識鄒兄才能之故。」

鄒維漣躬身走在趙謙側後,心道趙大人當真不簡單,周延儒做首輔時,他可以利用溫體仁月兌身,和溫體仁發生矛盾後,很快就在朝中有了畢自嚴這顆大樹,無論朝局如何變,他自巍然不動。

一行人走進中軍大帳,趙謙屏退左右,說道︰「鄒兄與我,皆是楊老門生,這次鄒兄能復起,可以預見,祖師爺楊老重回內閣之日不遠矣,屆時便是你我兄弟施展抱負澄清宇內之時!」

說罷帳中的人,開懷大笑。

鄒維漣放低聲音道︰「下官離開浙江時,發現浙江來了好幾個都察院的御史,恐怕是沖著大人來的,大人不可不防。」

趙謙和韓佐信對望一眼,說道︰「無妨,他們總得要真憑實據,光是空口彈劾有什麼用?」

鄒維漣沉默了片刻,說道︰「請恕下官直言,西虎營的耗費,任何人都能估算,起碼有七八十萬兩之巨,這筆銀子……」

趙謙沉思了一會,在心里梳理了一遍貪墨江浙稅款的整個過程,知情者除了史可法,全是跟著自己幾年的心月復,而史可法也是趙謙一黨中人,趙謙想罷神色輕松道︰「此事不必過濾。畢閣老還有什麼話?」

鄒維漣看了看周圍的人,只有韓佐信、張岱、孟凡三人,這三個人都是趙謙心月復,鄒維漣是知道的,這才說道︰「畢閣老派來的人言,元輔和前任福建巡撫李貌有為人不知之事,鄭芝龍手里有證物,這次和鄭芝龍和談,須要鄭芝龍將其交出來,畢閣老自有用處。」

趙謙道︰「議和之事,全靠鄒兄周旋。」

「大人只管放心,此事下官定然辦得讓大人滿意。下午下官便進城和鄭芝龍商談,不出三日,議和便成。」

趙謙擔憂道︰「兩軍交戰,鄒兄只身前往,恐鄭芝龍對鄒兄不利。」

鄒維漣笑了笑,說道︰「要是在朝中,下官說這話怕被人彈劾有勾結叛賊之嫌,但在這里,下官倒可以明言,下官與鄭芝龍非一兩日之交情,就算兩軍交戰,鄭芝龍也不會傷我性命。」

「鄒兄身負大局重任……」趙謙正在猶豫。

這時帳外侍衛道︰「大人,傳令官有急事請見。」

趙謙看了一眼鄒維漣,說道︰「讓他進來。」

傳令官入,單膝跪道︰「稟大人,城中派出使者,要求停戰議和。」

趙謙看向鄒維漣,笑道︰「鄭芝龍支持不住了,鄒兄也不用再和我爭論。」

鄒維漣呵呵一笑。

「帶使者進帳。」

不多一會,一個臉上被硝煙燻得黑污的人,身作長袍,被人帶進帳來,那人掏出手帕擦了擦臉,抖了抖長袍,這才走上來,拱手道︰「在下趙逸臣,拜見尚書大人。」又看了一眼坐在一旁的鄒維漣,顯然是認識的,向鄒維漣拱手道︰「拜見鄒大人。」

趙謙不動聲色地冷冷問道︰「鄭芝龍派你來做什麼?」

趙逸臣挺起胸來,口里說出兩個字︰「議和。」

趙謙冷笑了一聲,說道︰「本官看在你是同宗同姓的份上,不殺你,回去告訴鄭芝龍,不必徒勞負隅頑抗,立刻率軍出城投降,再和本官當面講條件。」

趙逸臣道︰「大人既無和談誠意,我這就回去稟報我家將軍,屆時泉州援兵及城中將士,與大人戰場上見分曉!」說罷轉身欲走。

趙謙見罷心里一急,差點舉起手來想把他抓回來,但是最終還是忍住了,因為他看見趙逸臣磨磨蹭蹭,並不是很願意就這樣空手而回。

這時鄒維漣說道︰「鄭芝龍的人馬一共不過三四萬,一場敗仗下來,被我殲滅大半,哪來的援兵?這點人馬,就算流竄回海上,與外夷海寇爭鋒尚嫌不足,請你們考慮清楚。況城中尚有數萬百姓,趙督師並不願多行屠戮。」

趙逸臣听見鄒維漣說話,轉過身來,拱手道︰「鄒大人也在此,在下有一言,不知……」說罷看了看張岱等幾人。

鄒維漣舉起手做了個請的姿勢︰「趙先生但說無妨。」

趙逸臣拱了拱手,說道︰「我家將軍起兵,非不得已而為之,前任福建巡撫李貌,仗著朝中元輔撐腰,胡作非為,逼人太甚,竟連將軍之夫人,也敢暗地非禮,此人之不可忍也!」

鄒維漣道︰「朝廷用人,我們不敢妄加評斷。」

趙逸臣嘴角輕笑了一下,說道︰「在下聞苔與蕨,共生也,今我家將軍與尚書大人,不亦此乎?,天啟時,朝廷幾路進剿我家將軍,皆大敗而歸。今尚書大人勝了一籌,兵臨城下,此大人神武之故,朝廷用之也,夙不聞飛鳥盡,良弓藏乎?大人與內閣首輔,已成水火,世人共知,當此之事,大人竟欲置我家將軍于死地,咦,敗也!」

「好一副三寸不爛之舌!」趙謙向著北方拱手道︰「本官身為大明官員,殺敵報國乃本分之事,豈有惜命之理?」

趙逸臣心道話誰不會說?裝模作樣,不就是為了多要些好處麼?口上說道︰「鄭將軍有一人,此人以前專門在李貌和元輔之間來往,另有互通之書信,皆在鄭將軍之手,大人與將軍議和,將軍願將此人與書信一並交予將軍,並為大人支付軍費兩百萬兩。」

趙謙道︰「五百萬。」

「大人……」

「每年五百萬,並將兒子鄭福松(鄭成功)為質。」

趙逸臣憤怒道︰「大人這是獅子大開口,強人所難,鄭將軍哪里去籌如此多銀子?」

趙謙站起身來,盯著趙逸臣的眼楮說道︰「鄭芝龍每年從我大明海疆獲利千萬兩之利,朝廷只要一半,是強人所難麼?況今此一戰,官軍傷亡一萬余眾,這些將士,家有老母妻兒,不需要撫恤贍養麼?你方才也說了,鄭芝龍應該為這場戰爭負責。」

趙謙叫人拿出兩份蓋有兵部印信的文卷,交給韓佐信︰「趙逸臣,你拿回去給鄭芝龍看看,就這個條件,當然,朝廷也考慮你們實力受損,不足控制海疆,準許鄭芝龍從福建廣東招募兵丁,恢復海上控制力,這事福建巡撫鄒大人為妥善安排。如果不同意,明日本官便親率大軍,攻陷建寧府!」

趙逸臣從韓佐信手上接過文卷,拱手道︰「在下這就回去,將大人的意思稟報鄭將軍。」

趙逸臣出。

鄒維漣忙道︰「大人,如此苛刻條件,恐鄭芝龍難以答應。」

趙謙笑道︰「五百萬加一個兒子買自己性命,鄭芝龍不會不答應。只是銀子的事,恐怕明年他不會太爽快。今年有了這五百萬銀子,我會向皇上請旨,用于組建南海水師,由鄒兄任總督,只有用水師控制海面,這海貿之利方能為朝廷所有。」

鄒維漣听罷一喜,臉色隨即轉憂,沉聲道︰「朝廷現在正缺銀子,恐怕……」

趙謙不以為然道︰「正因朝廷缺銀子,才要組建水師,控制海貿,這是長遠之利,功在千秋,待我上書祥加說明,皇上這點眼光,應該是有的。」

韓佐信喝了一口茶,借這個當口組織了一番語言,然後說道︰「大人手握西虎營,只數千兵馬而已,今又議水師,恐朝中彈劾大人擁兵自重。」

趙謙想了想,說道︰「佐信所言極是,這事還得靠畢閣老周旋,方為妥當。」

韓佐信又道︰「今年流寇復凶,朝廷幾度用大兵,關外又修新城,朝廷已經到了萬急之時,鄭芝龍這五百萬兩……恐怕朝廷不會全部調撥到南海。」

趙謙看了一眼旁邊的鄒維漣,說道︰「銀子我們自有辦法。」

趙謙說的自然是私藏的那三百萬兩稅款,韓佐信心下了然,也不再多說。

兩軍休戰了一整天,第二天早晨,城中有使者出來,趙謙召集眾人在中軍大帳接見。

使團的負責人,還是昨天那個趙逸臣,這次多了個小孩子,應該就是鄭芝龍的兒子鄭福松(鄭成功),只見那小孩只有七八歲的樣子,眼楮卻特別亮,投足之間,完全沒有普通小孩的頑氣。

趙謙心道,古人每為成大事者立傳,總是從小時候就說天有異象,這種說法確實太玄了些,不過成大事者從小身上就有與眾不同的東西,倒是可能的。

韓佐信帶了鄭軍俘虜在屏風後面悄悄辨認,果然是鄭福松。韓佐信在趙謙旁邊耳語之,趙謙點點頭。

趙逸臣拱手道︰「在下攜同少主人鄭福松,拜見尚書大人,鄒大人。」

看樣子既然鄭芝龍已經爽快地答應了,趙謙今天比昨天和氣了許多,忙說道︰「來人,看座。」

「這是鄭將軍簽署的議和文卷,請大人過目。」

長隨小林從趙逸臣手上接過一份文卷,呈到趙謙手上,趙謙仔細查看了一番,一字未改,神色頓時更輕松了。

趙謙道︰「好,好,從此兩家罷兵,化干戈為玉帛,皆大歡喜。鄒大人已委任為福建巡撫,今後鄭芝龍可與鄒大人通力合作,共同為皇上鎮守南疆。」

趙逸臣道︰「鄭將軍欲派人去泉州取款,不日將送達建寧,請大人放心。」

「好說,好說,只要交付完成,本官即可撤兵,放鄭芝龍回去。」

五百萬兩銀子,不是個小數目,相當于勒索,當然要一手交錢一手放人,明年的款項,那就再想辦法得到便是,只要有了水師,不給錢就開戰,那時就是滅了鄭芝龍,也是無妨的。

趙逸臣又道︰「這口箱子里面,是大人要的東西。尚有一人,名喚柳七,大人……」

這溫體仁的把柄,暫時不能見光,趙謙忙道︰「交付給我們便是,其他事,你們不必操心了。」

「是。」

議和很順利,鄭芝龍沒來,也就不必歃血為盟之類的過場。

議和畢,趙謙屏退左右,留下鄒維漣及心月復幾人,打開箱子,看了一番里面的書信等物。趙謙拿了一封書信,仔細看了一番,說道︰「這封書信恐非元輔手跡,疑為偽造。」

韓佐信點點頭道︰「元輔怕李貌抓住他的把柄,寫給李貌的書信,自然不能親筆書寫。」然後揚了揚手中的那張紙,「這封定是元輔手跡,是給下屬那個名喚柳七的人的手令,不能不親筆書寫。」

趙謙接過來查看了一番,笑道︰「是了。人證物證俱在,這番,元輔還能拿咱們怎樣?」

鄒維漣道︰「前番吏部來公文,畢閣老派了人,言此時還不是時候,叫我們妥善保管證物,以備來日之用。」

趙謙道︰「這個我知道,現在元輔是投鼠忌器……哈哈……」

十月的南方,時不時有小雨天氣,大部分時候是陰雲天氣,氣溫逐漸變低,到了十一月,就進入冬月了,南方也有些凍人起來。北方吧,到了冬天,一般家里都要燒炕燒火盆,就是在現代,也是要用暖氣,南方卻不興燒炕,在陰雨天氣,倒比北方還凍得難受。

小家小戶,冬天本來也是農閑時候,遇到陰雨天氣,就沒什麼活做,坐下來手腳便凍得發麻,勤快的姑娘媳婦還好些,掃掃屋子,煮煮飯之類的手面活路,做起來不累,身上也不冷了,就怕洗衣服和做針線活,時間一長,就要生凍瘡。

冬月,發生了一件不小的事,朝廷召楊嗣昌回京復職,主持前朝實錄修編。這些事,對溫體仁來說,都在向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但是人的能量始終是有限的,很多時候,我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事情的發生、發展、結束……

楊嗣昌查了黃歷,選了個日子祭祖,然後向北久久叩拜,思緒飄遠。

記得他當初離開紫禁城的時候,也是在大殿的漢白玉地板上久久叩拜不起,老淚縱橫,帶著一腔壯志未酬的傷感,回到了湖南。

「老臣將日夜望北,期盼皇上早日平息流寇,鏟平東夷,富國強兵,中興我大明社稷……」悲壯的話猶如響徹在耳際,但是,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年。

楊嗣昌是崇禎二年歲末離開的京師,到現在崇禎四年冬,是整整兩年了。

現在,他接到了朝廷復職的聖旨,卻心情復雜。兩年時間,大明帝國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一年不如一年,比起崇禎二年,今年的天災**有增無減,朝廷局勢,黨爭愈演愈烈,財政更加困難。

「老爺,天涼,您還要出遠門,您老注意身體。」長隨躬身提醒道。

楊嗣昌听到長隨說「還要出遠門」,不禁猶豫了片刻,真的要去京師復職嗎?但是他很快拋棄了這個想法,因為無論怎樣權衡,他最終還是要去的,這一點他了解自己。

楊嗣昌要從地上爬起來,長隨急忙扶住他。楊嗣昌在長隨的攙扶下,有些困難地站了起來,感嘆一聲道︰「這身老骨頭,是越來越不行了。」

長隨听不出楊嗣昌的弦外之音,只說道︰「老爺心虔,拜得太久,腿上的血脈不流通,腿麻了。」

楊嗣昌點點頭,說道︰「收拾收拾,明日便啟程,皇上還等著咱們呢。」

長隨面色犯難道︰「縣里的士人大夫,定了後天在鶴樓居為老爺送行,不去了麼?」

楊嗣昌沉聲道︰「這些人,很多是復社的人,和東林黨往來過密,以後不能和他們過分往來。」

「是。」

楊嗣昌太清楚自己為什麼能復起了,不過是朝廷缺一個制衡東林黨的人,而這個人,必須要有足夠的名望和實力,楊嗣昌是不二的人選,這才有了機會。這時候,如果和所謂的那些清流摻和,絕非明智之舉。

江南的煙雨朦朧,就這樣被楊嗣昌拋棄在身後,那些漁舟晚唱的閑情,楊嗣昌在有生之年,也不知能不能在感受了。楊嗣昌又長嘆了一聲氣,身邊卻無人听懂,他倒有些想念起趙謙來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奉天承運最新章節 | 奉天承運全文閱讀 | 奉天承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