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80後 記憶二十︰其他課程

作者 ︰ 三少龍一

勞動課

每個星期二的下午,有兩節勞動課。

勞動課是全校總動員的,從一年級到六年級,都有勞動任務。我們曾經幫過五保戶家打掃過衛生,爺爺女乃女乃們需要柴火,我們就滿村莊折樹枝。如果五保戶老人家里被我們打掃得太過干淨、而滿院子都是柴禾後,我們的目標就折回學校,主攻目標是廁所。

我們學校的廁所是那種蹲踞式的,一長排,每隔一段時間,我們班級都會拎著小桶,拿著笤帚頭、掃把頭,深呼一口氣,沖進廁所,刷刷刷刷一陣,然後沖出來。

勞動課的主旨是勞動,偉人曾經說過,勞動最光榮,只要是上勞動課,有活兒的,我們出去干活,沒活兒的,我們出去折騰。實在沒法折騰,我們還是有辦法,做手工。

每年在領新書的時候,關于勞動課的資料里,會有一個塑料帶子,里面裝了不少紙制品的原材料,都是用虛線實線描好的一張張硬紙板,通過對折、剪裁、膠水粘貼,就會成為一個工藝品。這種藝術加工過程,是傻瓜式的,卻是我們最喜歡的。雖說勞動最光榮,大多數人還是喜歡偷懶的。

有的時候,勞動課也有家庭作業,比如,和老爸一起做風箏。

這是小學時,和老爸一起參與的學校活動之一。那是一場風箏大賽,地點是「百將團」的打靶場,而所有參賽的選手,必須持有自己制作的風箏。

為了能夠參加比賽,我和老爸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制作風箏。

風箏的骨架是菱形的,用細細的竹子做框架,然後表滿糊滿了春節寫對聯用的紅紙。當做到尾翼的時候,發現沒有合適的材料時,我把紅領巾綁在了後面。

我信心滿滿的拿著我和老爸做的風箏到學校後,才發現,許多同學都賴了皮,拿著頭天下午買的風箏過來了。當時,我的腸子都悔青了,我怎麼就那麼听老師的話呢?看著滿天飛起的那些制作精美的風箏,我那個囂張的飄著紅領巾的風箏非常的搶眼。

音樂課

上音樂課時,我們的音樂老師有一個習慣。為了不耽誤孩子們下課玩耍的時間,直到打上課鈴後,她才會來到教室,叫幾個願意出力的孩子去搬她那台腳踏式的風琴。

男孩子,都是好動的,為了能多活動活動筋骨,靠近教室門口的幾個孩子在得到音樂老師的指令後,以賽跑的速度沖出教室,幾分鐘後,就七手八腳把風琴給抬來了。

依然記得,風琴似乎是老舊的,好像已經用了不少年,每次音樂響起的時候,都會帶著吱呀吱呀的聲音,和音樂老師指下流淌出的優美樂曲格格不入。對于音樂老師,是充滿了欽佩的,為什麼她的手指能那麼靈活,能彈奏出那麼動听的樂曲呢?

說到樂曲動听,其實可以說是經典,動不動听是那個時候看來的。我們音樂課的曲目風格比較集中,勵志型歌曲、贊揚美好生活的歌曲和紅色歌曲佔了其中絕大部分,比如《讓我們蕩起雙槳》、《我是一個粉刷匠》、《游擊隊隊歌》、《一閃一閃亮晶晶》、《我們的祖國是花園》、《歌唱二小放牛郎》、《春天在哪里》、《上學歌》、《賣報歌》、《丟手絹》、《新年好》、《采蘑菇的小姑娘》、《快樂的節日》等等。

不過那個時候,我們基本上是用吼的。因為每班會有四個方陣,音樂老師在教會我們唱歌後,會分片區然我們唱,比一比哪邊唱得響亮,唱得整齊。為了能獲得老師的夸獎,基本上都是扯著脖子,暴著青筋,鬼叫鬼叫地唱,恨不能把屋頂掀翻了。

有一首歌,倒是例外,《媽媽回到家》,老師是特別用了心去教的。那個時候沒有母親節,這首歌教學的時間,放在了三八婦女節之前的一段時間。老師在教學了一段時間後,讓每個孩子都起來唱了一遍,並布置了給我們作為家庭作業。每個人到家,都要給媽媽倒上一杯茶,然後唱這首歌給她听。那時對于我們來說,這是一項作業,現在對于我們來說,這是一份感恩。

課間操

小學那陣子,只要能分出個第一第二來的,沒有不競爭的,這叫武無第二、文無第一。課間操結束後的列隊解散,成了我們競爭的一個小平台。

課間操做操,都會橫、豎排開了,每隔一個見方一個人,這樣才能有空間舒展活動。在課間操完畢後,又會收縮方針,每個班以最左上角的那個人為基準,靠攏。這樣,每班站在最左邊、最右邊、最前邊的人就有了沖刺的空間。在校長做完指示,宣布「解散」的時候,學生們就像那放開了閘門的湖水,「哄」地一聲,往自己班級沖去,那勁頭,絕對比任何事情都要來得積極。如果你有幸站在樓上往下看的話,你會被小小震撼一下的。

雖然每次我都能以前三的名次沖刺回班坐好,在自己的位置上洋洋得意地看著「後進者」,卻很難得有站在樓上看上面提到的那壯觀一幕,直到有一次在第一節課下課後玩耍被同學無意絆倒摔傷為止。

其他的課程,如自然課、語文課練毛筆字等等,不知道現在還有沒。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我的名字叫80後最新章節 | 我的名字叫80後全文閱讀 | 我的名字叫80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