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80後 記憶六十四︰東北人都是活雷鋒

作者 ︰ 三少龍一

突然就有那麼一天,「翠花,上酸菜」響遍了大街小巷。

第一次听《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是在高中同學聚會上,當他們熱火朝天的談論起這首歌的時候,我一臉的茫然,我知道,我落伍了。

于是,在聚會結束後的第二天,趕緊跑到網吧,去听听這首在他們口中津津樂道的歌曲。

一听,果然和以前听過的歌曲不一樣。

而和以前最大的不一樣是,它是通過網絡傳播開來的。

網絡,是一個創造平民英雄的舞台,雪村創作這首歌曲的時候,沒有人宣傳,沒有人推廣,那時更談不上炒作,他幾乎是一夜成名。他用樸實的語言講了一個樸實的故事,不過語言卻相當的詼諧,語調特別的清爽簡單,和以往的一切形式都不同。

雪村,應該算得上是國內網絡歌手始祖級的人物了。

從那以後,網絡歌手開始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最初的網絡歌手,大都是80後吧。80後的人創作平實無華的歌曲,沒有多少鏗鏘,沒有多少偉大的意義,沒有多少華麗的辭藻,很多都是大實話,但是能引起80後的共鳴,于是,他們紅了。

他們叫網絡歌手,網絡明星,草根明星。

他們的歌,不光80後愛听,隨著80後那種不自主的推廣,很多人也都喜歡上了這些瑯瑯上口,听一遍就能記住歌詞的歌曲。

一個現象也就由此誕生了。

網絡歌曲紅遍大江南北都是一首一首排著序來的。只要有一首歌開始紅,那大街小巷的店鋪就會放,一放就是大半年的時間,在這大半年的時間里,幾乎不會換歌,進行循環播放,直到你再也不想听這首歌,听覺已經徹底疲勞了,另一首歌便會順勢而起,徹底佔據前首歌的地位。

從楊臣剛的《老鼠愛大米》開始,龐龍的《兩只蝴蝶》,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唐磊的《丁香花》,東來東往的《別說我的眼淚你無所謂》,香香的《豬之歌》,鄭•源的《一萬個理由》,郝雨的《大學生自習室》,張棟梁的《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誓言的《求佛》,胡楊林的《香水有毒》,王蓉的《我不是黃蓉》,徐譽滕的《等一分鐘》,歐得洋的《孤獨北半球》,馬郁的《如果我的下輩子我還記得你》……

這些歌曲,音像店的老板會放、開店做其他生意的老板會跟著放,網吧的網管會放、手機的彩鈴手機鈴聲會放,總之,只要一首歌紅起來了,他們就會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直到你听到吐了為止。

有的人,我感覺屬于有些為所謂衛道而衛道的「衛道士」們,他們開始出現在各種場合,指責這些歌曲都是垃圾,沒有一點營養,听這些歌曲的人欣賞水平極其低下等等。

不過,很多人都對這些人賣力的責罵嗤之以鼻,只要好听,是雅是俗何必那麼苛求呢?他們所作的歌曲雖然被稱為「口水歌」,卻是那樣的隨意隨性,而隨意和隨性,正是當時的80後最追求的性格。

網絡歌手的出現,讓80後一批渴望自由發揮創作,自由釋放的年輕音樂人通過網絡走紅。我們很多人在很長時間是只聞其聲不見其人。80後網絡歌手為歌壇制造了空前的自由和激情,對作為主流媒體的電台、電視台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以前,想成名,是需要包裝、需要電視台、電台的種種謀劃和推廣。但是80後,卻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告訴這個世界,只要你有才華,你的才華能引起時代的共鳴,你能為大眾所接受,你就能站在萬千目光注目的焦點下。

80後網絡歌手的成名經歷都有些類似,自己創作的歌曲,拿到音樂制作公司後,拿給別的歌手唱,歌手根本不屑一顧,最後,公司會安慰的跟80後的歌手們說,「要不?你們自己唱?」80後的人都有股驢脾氣,自己唱就自己唱。這些大公司不給他們搭建平台,幸好的是這個時代有網絡,他們把自己在簡陋的設備下錄制的歌曲往網絡上一放,結果,紅了。

他們突破了一種屏障。俗話說出名要趁早,他們的出名不需要那麼多的團隊,只要一個人就行,只要插在電腦機箱上的那根網線可以把他們的創作傳遞出去,等著人家品評就行。

這不是那麼幾個音樂制作人、評論家說了算的時代,他們的生活,他們已經可以做主了。

除了以上,幾乎大多數在網絡音樂流行最初的網絡歌手們,沒有出眾的外表,沒有專業的學習背景,憑著自己對音樂的執著和熱愛,在頻繁的創作中尋找著突破。他們的歌詞貼近人們的生活,樸實無華,旋律簡單上口,尤其是副歌部分,總是能讓人找到一些舊旋律的影子。有人說,他們制作出來的音樂听上去十分粗糙,但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能喚起共鳴的詞作卻剛好符合了大多數網民的需要,即上網是為了消遣。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我的名字叫80後最新章節 | 我的名字叫80後全文閱讀 | 我的名字叫80後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