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我是個偽球迷,徹頭徹尾的偽球迷。
開始看NBA,是從姚明以狀元的身份被火箭隊挑中。
我錯過了喬丹最輝煌時代的公牛王朝,卻沒有錯過我們那個時代的NBA。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是從上大學開始看籃球的,大多數也是偽球迷。因為當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姚明開始了一名中國人在美國的NBA征程。
雖然很多人說他球技爛,說他是個傻大個,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征服了很多美國人,他讓很多美國人知道,中國人是勤奮的,聰明的,而且腦袋後沒有留著一個長長的辮子。
我們上大學的時候,96黃金一代已經開始逐步走上巔峰,03黃金一代開始嶄露頭角,他們出色的身體素質,華麗的秋風讓越來越多人喜歡上了籃球,喜歡上了NBA。
而眾多球員個性鮮明的性格,讓更多的人有了自己的偶像。艾弗森的桀驁不馴,鄧肯的大巧若拙,科比的鋒芒畢露……當然,還有姚明的勤奮善學。
從那後,痴迷NBA的人越來越多。他們一個賽季一個賽季的比下去,我們就這麼一場比賽接著一場比賽的看下去,佔用了大學時光中很大的一部分。
于是,很多人的記憶里便有了逃課看NBA的經歷。
逃課看NBA算是好的,有的時候,美國的比賽時間不是晚上,而是下午。美國的下午是什麼概念,是北京時間深夜過後,凌晨兩三點至四五點鐘的時間。那個時候,正是剛看NBA兩三年的時間,興趣最濃,很多強強對抗的隊的比賽根本是不會放過的,雖然火箭不是強隊,但是有了火箭的比賽,那是更不容錯過。大學宿舍晚上要查夜,是不允許晚上去網吧通宵的。學校對這種行為是嚴防死守,逮到一個嚴懲一個,宿管更是每日多次巡查,像那些屢抓屢犯的人,能不給他們出去通宵就不給他們出去通宵。
不過呢,有例外。那個例外是我。
我這個人,由于生物鐘非常變態的強,輕易不能顛倒作息時間,所以該不上網通宵,我是絕對不會去通宵的。一旦我要去通宵,宿管就會調侃的來一句,怎麼了,又有NBA的比賽,今天是哪個隊對哪個隊啊,可見,我對NBA比賽的狂熱已經盡人皆知。
在大學里,像我一樣狂熱的喜歡NBA的人不在少數。我們學校有七個食堂,每個食堂都懸掛著電視,五號食堂和七號食堂更是有屏幕超大的電視。像球賽這種東西,是看的人越多氣氛越濃厚。所以每到比賽的時候,食堂的老板都非常頭疼,因為有像我們這麼一大撥人一人端著一份飯,昂著頭,一看就是兩個半小時,他們的座位就非常緊張。雖然他們一塊錢一瓶的飲料銷售量會上升,但是畢竟有很多人打好飯找不到地方吃飯是更大的事情。
為此,老板曾經想關掉電視。在嘗試兩次後,老板放棄了努力。因為如果到了時間不把電視開開的話,很多人便會找到老板那里,老板如果堅持不放的話,會有很多人罵罵咧咧的,搞得最後連吃飯的人也減少了。
最後,老板妥協了,只要一到時間,準時把台調好,然後一堆人扎堆到一起,繼續吼叫著,謾罵著,直到比賽結束,電視周圍一片狼藉。
此後,我們大學畢業了,我們工作了,我們結婚了,我們有了孩子了,不過,我們沒有減弱對NBA的熱情。不過,2011年馬刺的淘汰,讓我的心底起了一絲絲的波瀾,屬于80後的NBA,似乎隨著這場比賽的塵埃落定,而漸漸遠去。
第二天,我寫了一篇短日志,《別了,鄧肯時代》。
「看完4月30日馬刺與灰熊的季後賽,就想寫點東西的,可是,因為懶,拖到了今晚。
常規賽,打得風生水起的馬刺,以第一名的身份昂首進入季後賽,在看到對陣表的時候,我以為,跟灰熊的第一輪比賽應該是輕而易舉能拿下的,總比分為四比零或者四比一。總比分我猜對了,但是輸贏家卻調了個個。
由于四月份忙得要死,我只看了馬刺和灰熊的最後一場,讓我有些心酸的最後一場。
馬刺輸了。
主持人說了這麼一句話,馬刺的淘汰,標志著鄧肯時代的終結。
從我喜歡看NBA的時候,我最喜歡的球隊之一就有馬刺,因為這支球隊里有這麼一個人,他的名字叫鄧肯。
永遠也想不明白,長相像他那麼木訥的人怎麼會有這麼好的籃球智商,怎麼會有那麼詭異的擦板進框投籃。喜歡他把籃球頂在頭上的照片,喜歡他贏球後把只到他下巴的帕克攬入懷中的鏡頭。馬刺因為他而崛起,十來年四個總冠軍。NBA傳統大中鋒的打法因為他和狼王加內特而變得與以往不同。不過,這一切都隨著2011季後賽的最後一站,歸于記憶。
從此,馬刺已經與記憶中的馬刺不同,鄧肯,也老去。
巴頓說過,老兵不死,只是漸凋零。我由衷得深切喜歡這句話。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NBA,我喜歡NBA的那些球星,大都成為老兵,已被新星遮蓋光芒,風光不再,但是,在我的心中,他們,仍然是叱 風雲時候的他們。他們風格迥異的球風,是我永遠無法忘記的。我是一個球迷,曾經的偽球迷,由于鄧肯時代的終結,有了那麼絲心痛和不舍。
我一一記得,即使幾十年的時光淘汰走一批又一批明星,我始終都會記得。」
是的,讓我們狂熱的喜歡上NBA的那些球星,已經成為老兵,更多的人開始退役。屬于80後的NBA,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