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 卷一 男兒當掌權 第五十六章 刺探(二)

作者 ︰ 小八哥

咸豐九年七月初一,太陽剛一出來,天氣就很潮濕悶熱。隨著永州城門打開,進出永州城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王蘭亭等四人隨著人溜也進了永州城。

永州城歷史悠久,相傳在新時器時代就有人類棲息在此,是湖南的四大古都之一。永州在歷史中曾多次更名,直到隋煬帝大業時為永州總管府,到清聖祖康熙時才定為永州府,延用到現在。

王蘭亭四人進了城後,看看時辰,將近午時,就找了一家小酒館,簡單的要了四個菜,要了一壺酒,四人一邊吃著,一邊听四同的人閑聊著。

會麼昨天誰家丟了一只雞啊,李家婆婆管教兒媳婦了,誰家的媳婦與哪位小哥兒眉來眼去了,全是一堆的八卦新聞,四人互想看了一眼,相視一笑,就又低頭吃起了飯。

突然旁邊一桌有三人低聲的說道,「二哥,听說了嗎,前天咱們這位樊總兵又新納了一房十八姨太,據說剛十七歲,小姑娘長的可水靈了。」

一個人說道︰「怎麼沒听說,那是西街李老漢的女兒,听說已經有了婆家,準備過完年完婚著,不曾想怎麼被這螃蟹看見了,就給搶了過來,那個未婚夫婿上總兵府去理論,不想連門都沒進去,就讓人將腿給打折了,真是怪可憐的。」

又一個接著說道︰「听說了嗎,昨晚上李老漢的老婆因思女過度,上吊死了,李老漢老來得子,就這麼一個閨女,這下這一家子算是完了。老天爺真是不長眼啊,也不讓這個大螃蟹遭報應,還要禍害咱們永州多久啊。」

「哎!」一個人嘆了口氣,說道︰「遭什麼報應,人家上邊有人,總督大人是他姐夫。听說去年永州張知府實在看不下去了,就上本參了大螃蟹,可是不成想大螃蟹毫發無損,這個知府大人卻鬧個丟官的下場。」

王蘭亭听到這里,低低的聲音說道︰「這個永州知府名叫張修府,是上海人,為官口碑還算不錯,居然被罷官了,看起來這個樊燮還真是這永州一霸。」三人听後都點了點頭,表示知道。

又過了一小會兒,王蘭亭招手將店小二叫了過來,拿出一定銀子,大概有五六兩的樣子,放在桌子上,問道︰「小二哥,向你打听一件事,那原來的永州知府現在住在何處,可曾回老家了?」

店小二看了一眼桌子上的銀子,咽了口唾沫,然後陪著笑說道︰「客官你算是問對人了,知道的人還真不多,自從被罷官以後,也沒回上海老家,而是住在永州城東南的仁灣村。」後又壓低聲音說︰「不瞞客官說,張大人可是個好官,可惜老天不長眼啊。張大人之所以沒回上海老家,听說是想看到大螃蟹遭報應。」

王蘭亭听後,微微一笑,將銀子推到店小二近前,說道︰「謝了,這銀子是你的了。」王蘭亭四人結完帳後就離開了小酒館。

在一偏僻處,天甲八問道︰「寅虎,我們現在去找張知府嗎?還是去李老漢家看看?」

王蘭亭說道︰「我們還是去仁灣村吧,張知府那也放會有什麼證據,而李老漢那雖是苦主,但也只是人證,現在永州城里一抓一大把,都沒有張知府那有說服力。我相信天甲三他們也會听到這個消息的,他們肯定會去的,所以我們還是先出城,然後我們還可以順便去軍營邊觀察觀察。天甲八,留下暗號,告訴他們,我們出城去查看兵營,讓他們按計劃行事。」

天甲一三人進城後,先到總兵府四周看了看,然後就四處尋找機會,想混進總兵府,可是轉了大半天,也沒有混進,三人垂頭喪氣的找了一間客房,住了下來,往床上一趟,誰也不說話。

過了一會,天甲一說道︰「我說老三老四,咱們這樣可不行,到時受處罰事小,咱這面子可丟不起,頭一次出來,就鬧個灰頭土臉的回去,怎麼去見弟兄們啊,更不要說少爺那里了。」

天甲三和天甲四都點頭說是,可也都沒什麼好辦法,天甲一想了一會說道︰「我看我們明天分開了,各自找尋,這樣混進總兵府的機會也會大很多,只要我們有一個人能進去就行了,到時查看好路線,我們夜里再行動。」

另個兩人都點頭同意,吃了點飯,早早的就睡下了。

轉眼就到了七月初五。王蘭亭等人踫了一次頭,天甲一一隊運氣還算不錯,正好趕上一個給總兵府送菜的老漢將腳給崴了,被天甲一踫上,天甲一說是駱巡府派來查辦樊燮了,可能是樊燮太不得民心了,老漢二話沒說就同意了,第一次還回田甲一去了總兵府,和總兵府的管家打了招乎,就開始幫老漢送菜。

天甲一說,總兵府佔地面積很大,不來亞一座王府,還有一座後花園,夜里三人查探了一番,雖沒有什麼大發現,但見屋中裝飾擺設非常豪華,就是總督府也未必能如此,單憑一個總兵的奉祿是不可能辦到的。

王蘭亭讓他們繼續監視,不要暴露,看還有沒有什麼更大發現。

天甲二一路只是走訪了一下民間情況,也去李老漢家看了,在民間激憤相當的大,但都敢怒不敢言,打听了幾家,都遮遮掩掩,就不敢再問了,怕被人注意到。

而王蘭亭一路最大的收獲就是找到了張知府,那里有些百姓的訴狀和霸佔他人財產的證據,都被王蘭亭拿到手,張知府還說,什麼時候需要他做證,只管說話。王蘭亭怕出現意外,就讓張知府先去了長沙城。而兵營一直沒有得手進去,準備今晚去一趟,看有沒有什麼收獲。

最後決定,天甲一三人繼續留在城里,王蘭亭四人今晚去兵營,而天甲二四人在外面接應。

在永州城中一處很普通的民宅中,一位輕年跪在地上,坑上坐著一位老太太,年輕人說道︰「娘,請恕孩兒不孝,又要讓您跟著孩兒受苦了,但孩兒如果不這樣做,對不起自己的良心。那攀燮在永州城中為禍鄉里,欺男霸女,苛扣軍響,無惡不做,現在孩兒發現了他們侵吐軍響的帳冊,今天晚上該孩兒巡營,所以孩兒準備將此物盜出來,交給巡府大上。」

這個年輕人叫楊浩(書友提供),是宋代楊老令公後代,今年二十三歲,在五年前由于家鄉鬧災,帶著母親展轉來到了永州,由于有家傳的楊家槍法,所以投了軍,經過幾年的打拼,被樊燮提為正七品的把總。

楊氏老太太說道︰「我兒能有此見識,娘就心滿意足了,我兒一定要記住為娘平時教你的,舍小家,全大義。不要以為娘為念,不要丟了祖宗的臉。」

楊浩又說道︰「那今日娘就先到城外的土地廟中等候孩兒,待孩兒將帳冊盜出來後,咱們娘兩就去長沙,找駱巡府去,听說他是一個好官。」

楊氏老太太又說道︰「我兒也要小心。」

楊浩心里想道,也不知後日結果會如何,但願老天能保佑楊浩成事,為永州而姓除去此害。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最新章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文閱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