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 卷一 男兒當掌權 第六十三章 左宗棠

作者 ︰ 小八哥

載淳見火候差不多了,就將話口又拉了回來,趕緊走到左宗棠近前,雙手將其攙扶起來,和顏悅色的說道︰「剛才載淳也是火氣太大了些,還請季高先生原諒則個。」

左宗棠知道載淳這是為自己好,以太子之身份,在湖南還不穩定的情況下,為了自己而以身涉險地,確實讓人感動。左季高眼圈微微發紅,聲音有些沙啞的說道︰「太子殿下教訓的是,左季高這幾十年是白活了,從今以後左季高心將太子殿下的這番話語芝記于心,永不敢忘。」

載淳听到這里,哈哈大笑道︰「其實季高先生的大名載淳早有耳聞,只恨無緣相見,說起來載淳還真要多謝這個樊總兵,給了載淳這個機會,讓載淳能見到季高先生。駱巡府,今日載淳就借貴寶地一用,已在後堂擺下一桌水酒,為人們今日相逢慶祝一番。」說著左手拉著左宗棠,右手拉著駱秉章,走入後棠,顯得就象是多年的老友,久別重逢,顯得很是親熱。

待重人坐下之,將酒都斟滿,載淳說道︰「今日載淳以水代酒,一是給季高先生壓驚,二是祝我大清平叛大事早日功成。」說完舉起杯與眾人一飲而下。

待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載淳又接著說道︰「駱巡府與季高先生都用大清的社稷之臣,國家的棟梁,能將湖南此等糜爛局面處理到如此局面,著實不易,此杯酒載淳敬二位多年的勞苦。」

待眾人喝下之後,載淳又接著說道︰「現在這桌上也沒有外人,載淳就將話直說了吧。季高先生對樊燮所然有些意氣用事。但樊燮乃一小人,上面又有一個湖廣總督官文為其撐腰,載淳此次也須小心行事,所以一路才隱藏在軍營之中,一直不曾露面。

三位老師之所以參加官文的接風宴,也是出于載淳授意,一是為了麻痹官文,將樊燮調出永州城,然後派人接掌永州兵,避免樊燮狗急跳牆,鼓惑兵變。二是大清此際正值國事艱難,我們打著慰扶將士的旗號,也不能空手入去見曾大帥,到是不但不能激勵士氣,反而會讓眾將士生出怨氣,三位老師也是自污其名,哄得官文高興,實是為了募得軍餉,還好蒼天有眼,此事也算成功。」

載淳說完,駱秉章才明白過來,向李鴻藻三人深鞠一躬,弄得三人都有些莫名其妙,不知所以,駱秉章鞠完躬後,說道︰「是秉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月復了,顧在此向三位大人道歉。」眾人听後,都是哈哈一笑,李鴻藻三人也是心胸開闊之人,引事一笑而過,可見駱秉章也是一位光明磊落的誠人君子。

載淳又接著說道︰「駱巡府與季高先生都是知兵之人,載淳有一問,還請駱巡府與季高先生為載淳解惑。」

駱秉章與左宗棠連稱不敢,必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因為他們已經見識到了載淳的手段,一點也不敢小看這個面前稚子。

載淳說道︰「湖南之兵也是久經戰陣,可稱大清之精銳,但不知與英吉利與法蘭西之兵一戰,勝算有幾何呢?」

駱秉章其實是個內政高手,對兵事也就是個二五眼,所以听載淳此問,雙眼看著左宗棠,意思是由左宗棠來回答。

左宗棠想了一會兒,說道︰「要是在同等的條件下,不要說我湖南之兵了,就是曾大帥的湘軍也毫無勝算,英吉利與法蘭西的火器太過犀利,我長矛、大刀、盾牌、弓箭根本不可抵擋。」左宗棠說完,面露暗然之色,也是一臉的無奈。

載淳臉上也現鄭重之色,說道︰「那既然知道西洋火器犀利,那我們為何不操練此兵?」

左宗棠答道︰「一是我大清懂西洋火器的人很少,根本不知如何操練;二是水器耗費極大,無力成此軍;三是我大清不能自已生產火器和彈藥,如果真與西洋國家交戰,他們必會掐斷供應,那時火器沒有彈藥與燒火棍兒無異。」

載淳听著左季高的話,心道,罷了,人的名樹的影,還真不是吹的。這個左季高分析的很透徹,一針見血。

載淳又接著問道︰「載淳欲組織人去西洋諸國學習他們的操練之法,制造之法,不知是否可行?」

左季高一听,眼前一亮,說道︰「此法必可行,只是需要所需錢財也必少不了。」

載淳接著說道︰「錢財之事季記先生不用操心,此載淳來想辦法,但載淳所愁之事,是沒有對西洋諸國熟悉之人,此去怕不會有結果。」

左宗棠听後,哈哈一笑道︰「如果錢財之事太子殿下能夠解決,那就好辦了。季高識得一人,名叫容閎,字達蔭,是廣東香縣人,曾就讀于美國的耶魯大學,對西洋之事甚是熟悉。現在正在湖南,如太子殿下想見此人,季高願為太子殿下招來,三日內可到。但有一點,就是這個容閎已加入美國國藉。」

載淳听後哈哈一笑道︰「此真是天助我大清,得此人,大事可成。加入美國又如何,他就不是黃皮膚、黑頭發、黑眼楮了。只要他心向大清,為強國而奮斗者,永遠是炎黃子孫,永遠是大清兒女。」

左宗棠開始還有些忐忑,但听到載淳根本沒再意這些,注重的而是才學與能力,和一顆報國之心。左宗棠深情的說道︰「太子殿下能有此心胸,大事必成,他日國家必強,左季高此生必助太子殿下完成大志。」

載淳喊了一聲好,說道︰「人季高與駱巡府等大才相助,載淳大事可成。駱巡府與季高可先尋找一些有志青年,彭老師也再與那個普魯士人聯系聯系,看是去西洋哪一國更好一些。但現在我大清正與英吉利關系緊張,顧載淳還是更偏向普魯士多一些。據說此時的普魯士王國也正處在軍改之期,顧去普魯士學到的東西就該更多一些。」

左宗棠對載淳的看法也很贊同,雖然左宗棠對普魯士不了解,但他知道此時的英吉利與法蘭西剛剛在大沽口吃了敗仗,如果此時大清派人去學習,應該不會有好果子吃的。所以左宗棠很贊同的載淳的看法。

這就是晚清有識之士的一顆強國之心,只要你能讓他們有一絲的希望,他們就會不留力,前赴後繼。中國人在什麼時候都不乏創造力,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帶頭之人,將他們擰成一股力,就能開天闢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最新章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文閱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