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 卷一 男兒當掌權 第一百章 聚首

作者 ︰ 小八哥

數日之後,幾路人馬在寶坻匯合。

載淳已無多日前的沮喪,臉上再一次充滿了自信。坐屋中,看著兩戰將,載淳心中有一絲的自豪,這可都是晚清的名將,現在聚集在了自己的身邊,還有什麼不能做成的。

載淳說道︰「功亭,你們這兩戰打出了我們的威風,同時也鼓舞了我們的士氣,這些功勞暫且記下,待載淳上位之後再論功行賞,這次就先委屈你們了。」

聶士成等人齊聲說道︰「這是末將當做之事,不求什麼封賞,只要能將英法聯軍戰敗,報仇雪恨,就行了。」

載淳笑著說道︰「英法聯軍遠離本土作戰,後勤不便,而功亭等人又兩次截獲他們的輜重物資,必定已經匱乏,此英法聯軍地利之敗;英法聯軍進入京城之後,燒殺搶略,無惡不作,此道義之敗;此人和之敗。

反觀我們,在本土作戰,後方補給方便,地形熟悉,此地利之勝;我們在此時出戰,乃正義之師,保家為國,軍心可用,此我軍道義之勝,英法聯軍如此*,必會激起廣大百姓的反抗,從而會支持我軍,此乃我軍人和之勝。

有此三敗三勝之說,英法怎會不敗,我軍又怎能不勝。」

載淳先用三勝三敗之說,鼓舞全軍士氣。有了必勝的信心,再看下面眾將,一個個都摩拳擦掌,準備大戰一場。

載淳又接著說道︰「功亭等人兩次共繳獲槍支一萬多支,這大大的緩解了我軍武器不足的窘境。子彈共有一百萬發,也夠支持我們完成此一戰。

而英法聯軍方面的情況是,在北京城中大概有兩萬五千人,在天津本來七千左右的海軍。便被功亭等人消滅一千,也就還剩六千人,在軍艦上駐有兩千左右,剩下駐扎在天津城里。

此時在天津城中的英法之軍根本以為我大清已無可戰之兵,所以防守很是松懈,我們有偷襲的可能。並且載淳得到一個可靠消,在北京城中,恭親王正與英法聯軍統帥談判。而恭親王表現很是軟弱,及有可能又是割地賠款。

英國公使額爾金準備在三日後舉辦慶祝舞會,到時所有軍官都會參加,這就是我們的機會,趁他們的軍官都不在營地,我們去偷襲,他們必不能阻擋我軍的攻勢。

同時我會派鋒鏑營先偷襲大沽炮台,然後由神機營炮兵團控制,封鎖港口的出口,然後鋒鏑營再秘密潛入軍艦之上,進行破壞,如若人少,可以進行暗殺,盡量搶得軍艦。

如果此計能夠成功,那就會掐斷北京城中英法聯軍的退路,使他們成為甕中之鱉,那時我們手中也有人質,他們出會投鼠忌器,不敢起舉妄動。那時我們就有時間從容布置,並且各路勤王之師也會相斷到達,他們就只有投降一途。」

眾人听了載淳的分析,都精神振奮,紛紛請戰。

載淳說道︰「我們現在就以營為單位,他分別向天津方向潛入。聶士成所部三營與神機營的炮兵營向大沽口方向運動,我與善仁帶領鋒鏑營也會秘密潛過去。

長庚與長山帶領剩下人馬,向天津城方向靠近,待三日後,晚間城中會有人接應你們入城,英國公使額爾金一定要捉活的,我有重用,其他俘虜也都不要殺害,可作為我們談判的籌碼。」

眾將都領命而去,各自準備,秘密向天津而去。而載淳在眾人走後,心中還是有些沒底,如此龐大的計劃,首重一個突然,而這麼多的隊伍要想秘密過去又談和容易,只能向這死老天祈禱了,為我華夏多留一絲元氣吧。

此時的北京城中,克靈頓正在大發脾氣,因為物資又被人給截了,已經兩批了,這次肯定又要被那群水軍笑話了。這麼軟弱的軍隊,自已都不能掃清,也確實有些無話可說了。而這去神秘的部隊到底什麼樣子都沒看到,也不知有多少人,就好象幽靈一要般,讓人看不到,也抓不著。

而在一旁的孟半班想了一會,說道︰「依我看,這必是小股部隊的偷,才能成功,現在這皇城周圍哪還有什麼軍隊,如里真有這樣一支軍隊,清國還會讓咱們攻進他們的皇城嗎?他們的皇帝還會逃走嗎?他們還會和我們和談嗎?我們不用理會這小股部隊,過幾天額爾金公使就會來到皇城,我們可以讓清國人賠償我們的損失,就當是我們賣給他們的。」

克靈頓想了想,陰笑著道︰「也對,反正都是清國人買單,誰讓他們是戰敗國呢。我們將他們的皇家園林給予燒了,他們不真的膽小了,你看他們那個什麼恭王爺,見到我們那個膽小的樣子,想想就覺得可笑。這次我們又可以發一筆大財了。

看著清國的軍隊也夠軟弱的,沒想到那麼多的人,就這麼不堪一擊,這還真的是一個腐朽的王朝啊。」

說完,兩個人都愉快的大笑起來。

而此時的恭王府之中,恭親王奕訢正在與他的心月復門商討著。

桂良說道︰「王爺,以臣看,那些洋人無非就是為了銀子,才賴著不肯走,現在我們徹底的敗了,此時和談,還能談得出什麼來,只能是答應他們的條件。」

一個人說道︰「可是洋人的條件也確實苛克了一些,又是割地,又是賠款的,還又要增設商埠,同時還能買賣人口。如果此條約一簽,那王爺的名聲就徹底的壞了。」

恭親王奕訢看著眾人,嘆了一口氣說道︰「這個黑鍋總是要有人背的,現在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不應又能如何。那幫子人將英法的談判使節給予殺了,將人家給激怒了,打了過來,他們一個個跑得比兔子還快。禍惹完了,他們都跑了,總要讓人家將這可氣出來不是。又不能將那幫子人交出去,不割地賠款又能如何。

本王也想一走了之,可是皇上有旨,讓本王全權處理此事,本王又能如何,只能簽了,將他們早早的打發走了,也就都平安了,就當是破財免災吧。」

但恭親王奕訢心里卻想著,我的好四哥,你確實夠毒的,如果我走了,你就會治我一個抗旨之罪,如果本王和洋人簽了此等和約,那不一定多少人要罵本王,但是如果本王和洋人硬來,激怒了他們,弄不好也是人頭落地。

你不讓本王好受,本王也給你添點堵,本王就簽這個條約,本王挨罵,你這個皇上也跑不了。本王就賣好給洋人,到時也可借洋人之事來壓你,明日本王就簽了這和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最新章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文閱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