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 卷一 男兒當掌權 第一百一十九章 登基(二)

作者 ︰ 小八哥

載淳在回到書房之中時,麟魁、李鴻藻與胡林翼一同跟著來到了書房之中,四人坐好之後,有人上好茶。

麟魁開懷大笑道︰「痛快,太子殿下今兒個在朝堂之上所為,真是大快人心啊。老夫這一段看著肅老六的囂張跋扈樣兒,就氣不打一處來,那八個人居然還想聯合諸大臣,借太子登基一事,確立他們的地位,想把持朝政。」

載淳听後,輕輕一笑,說道︰「老師,肅老門跋扈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了,他這是欺載淳年幼,想先給載淳一個下馬威,載淳不會讓他的奸計得逞的。

不過三位老此段時間還是小心為上,肅順等人拿載淳無法,必會轉而攻擊三位老師,剪除載淳助臂,好使載淳在朝堂之上孤掌難鳴。

不過總是這樣防範也不是個辦法,我們還是要想個辦法,將患水東引,以減輕我們的壓力,同時也不要讓他們得了漁人之利。」

李鴻藻問道︰「太子殿下的意思是將恭親王引進來,讓肅順等人與恭親王斗去,我們坐壁上觀?可是恭親王也是老謀深算之輩,他會進來嗎?」

載淳說道︰「現在已經不由得他不進來了,載淳下一步就會表現出力有不逮,不得不退讓,那時載淳這個六叔還能坐得住嗎?要是讓肅順等人位置坐穩,那還有他的機會嗎?肅順與載淳這個六叔素來不睦,那時載淳這個六叔就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載淳已經得到消息,恭親王已經秘密聯絡了勝保與僧格林沁,他們之間肯定會達成了什麼協議,同時留守京城的官員也都聚在了恭親王的身邊,象賈楨、周祖培、趙光等人。

而我們這邊可用之人太少了,無論是哪方獲勝,我們都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的。所以我們現在要好好的把持住這三部,這是我們立足的根本。」

三人听後,都默默煌點了點頭,胡林翼突然說道︰「微臣到是知道一個人,太子殿下也認識,現在要名氣有名氣,要資歷有資歷,這個人就是潘祖蔭,壬子科探花。」

載淳也想起了此人,江南一面,印象頗深,仗言直柬,一道為左宗棠的奏折而享譽大江南北。載淳說道︰「這個藩祖蔭的資歷確實也夠了,文才出眾,是個人才,載淳對其印也頗佳,是時候用他了。」

麟魁也說道︰「還有一人,太子殿下也可用之,那就是景漪與景灃之父——寶鋆,現任戶部右侍郎,由此二子與太子殿下的關系,他寶鋆還能如何,只能站在太子這邊。」

載淳一听,覺得有道理,說道︰「寶鋆一事就交由李師去辦,您為戶部堂官,接見這個戶部右侍郎也正好,這也有助于李師盡早掌控戶部。

藩祖蔭就任命為左副都御史,別人也無話可說。趁恭親王沒出手之前,先與肅順等人做筆交易。」

轉眼到了咸豐駕崩後的第三日,在次朝會,這一次肅順收斂了一些昨日的囂張氣焰,但還是有些咄咄逼人之勢。

在朝議之時,肅順再次奏請載淳登基,這次載淳並沒有再搪塞,而是直接說道年號等問題。肅順見載淳讓步,心中一喜,就說出了顧命八臣一起擬定的四個年號,分別為‘興符’、‘安禧’、‘祥祐’、‘’四個。

載淳分別說著四個年號的出處,最後說到,說道︰「出字《宋史.樂志》,》‘不涸不童,誕降祺祥’。水枯曰涸,河川壅塞不通,亦謂之涸;童者,山之不生草木之貌狀。河流通暢,山嶺樹木茂盛,不涸不童,一派欣欣向榮之象,確實吉祥,就定此年號吧。」

年號定下之後,肅順也是步步緊逼,又拿出一份請封的奏折,列出一大堆人名和要冊封的官職。

載淳看到這個,的臉立即就沉了下來,說道︰「本太子皇額娘與懿娘的封號還沒有定下,就先為臣子請封,肅中堂,你這可不是做臣子的本份,還是先議一議大行皇帝後妃的封號,此事還是等本太子登基之後再議吧。」說完,就將肅順的奏折放在了一邊。

兩日之內肅順兩次被駁,臉上也有些掛不住了,但載淳所說,也都句句在理,使提肅順只能吃這啞巴虧。

為咸豐後妃議封號之事,並無何意外,按歷史之中一樣,孝貞皇後被請封為慈安皇太後,懿貴妃被請封為慈禧皇太後。

載淳于咸豐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正式登基,並大赦天下。同時也大封群臣,但並未完按肅順的奏折,而是做了一部分的改動,封藩祖蔭為左副都御史,李鴻藻為戶部滿尚書,胡林翼、麟魁、寶鋆等人沒有變動。

但是出乎八大臣意料之外的事情事,象桂良、文祥、成林、毛昶熙、周祖培、趙光、賈楨等恭王派的人也都有封賞。更甚者是加封勝保為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載淳這一手讓肅順等人手忙腳亂,不知載淳這是何意。

紛紛上書,言桂良、文祥等人無功,不可升遷。最後載淳不得以,同意了肅順等的奏請,沒有對桂良、文祥等人進行封賞。但是卻成功的將藩祖蔭提升到了左副都御史之位上。

此事傳到了北京城中,周祖培、文祥、趙光一眾人等是大發雷霆,言肅順等人皆為弄權小人,把持朝政,紛紛找到恭親王奕訢。本來奕訢還準備坐山觀虎斗,現在確不得不出招了。但奕訢知道此必為載淳的招數,但也不得不中計,但奕訢也不是簡單人物,也有後手。

先是奕訢上折,趕赴熱奔喪,但顧名八大牙不允,而載淳此時卻默不作聲。奕訢再次上折,顧命八大臣乃是不允。

而這時,一封奏折到了避暑山莊行宮,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董無淳上奏折,請兩宮太後垂簾听政,親王理政。

載淳對此早有準備,在恭親王奕訢秘密接觸董無淳之時,載淳就想到了此事,並且早與慈安皇太後與慈禧皇太後定下計策。

在奕訢再次上折之後,顧命八大臣還要不允,載淳此時卻發話了,說恭親王乃是大行皇帝親弟,奔喪乃情理之事,就準其前往熱河奔喪。

而在同時又有多位地方大員上書附議董無淳的奏折,因皇上年幼,奏請兩宮太後垂簾听政,親王理政。同時軍方勝保與僧格林沁也同時上奏折,附議董無淳此折。

這些奏折一上,弄得顧命八臣手忙腳亂。而此時的恭親王奕訢已經離開了北京城,踏上了前往熱河之路。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最新章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文閱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