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 卷一 男兒當掌權 第一百四十一章 御駕親征(十四)

作者 ︰ 小八哥

隨著安慶之戰的落幕,太平天國已承末路之勢。安慶之戰前前後後共經歷了三年時間,雙方投入兵力共幾十萬。最後攻城之戰,湘軍共死傷一萬八千多人,而安慶守軍共三萬人也只有四五千的俘虜,其余兩萬多人全部陣亡。

湘經此大戰,也是傷筋動骨,無力再戰,只能休整隊伍。雙方都在拂拭著自己沉痛的傷口,積蓄力量,準備最後的決戰時刻。

時間進入了同治二年,載淳的行營還在鎮江,督戰江南、江北兩座大營。此時唐山的采礦廠、煉鋼廠、直隸的槍炮廠隨著大型設備的安裝調試完成,已經都開始正式生產,槍炮廠在同治元年共生產槍支兩萬五千支,迫擊炮一千門,子彈五百萬發,炮彈一萬枚。但由于技術等原因,一百零五毫米以上的火炮還不能生產。

彭玉麟還地天津創建了一家設備加工廠,並請來了普魯士的技術人員,也已經能生產出一些小的設備。

造船廠也已經能建造三千噸的貨輪,同治元年共建造船只三十艘,全部被載淳購買,載淳的運輸公司已經有運輸船中只近百艘,並開始懸掛英吉利國旗向南洋運輸,同時為在呂宋的薛福成與左寶貴移流民五萬多人,隨著此航線的開通,也加強了與薛福成的聯絡。

薛福成也已經在開始建造蘇比克成了,但由于大清海軍現在實力不夠,所以還沒有建造港口。但薛福成已經將蘇比灣周圍近一百萬畝的土地從西班牙人的手中買了下來,並在山區之中種植大麻。因為從英吉利人手中買的鴉片已經不夠用了。同治元年共為載淳賺取白銀二千五百萬兩,為載淳運過來兩千萬兩。

左寶貴利用近兩年的成立了一個師的兵,對當地土著進行打壓,載淳還為他們想出了一個生財並能練兵之道,那就是與英吉利人合作,販賣土著人口到歐美等地,同時還能騰出土地,為今後移民創造條件。

左寶貴在來到呂宋之後,對當地的土著也深惡痛絕,他們好吃懶做,還經常欺負當地華人。所左寶貴接到載淳的命令之後,就投入到了這項偉大的事業當中去了。

同時薛福成也在隱密之處建立了小型的槍炮廠,主要以生產彈藥為主,也是為了有備無患。

載淳對呂宋的情況總體上來說還是比較滿意的。在國內,胡光墉的銀行也日漸完善,全國大中型城市基本已經被覆蓋到,同時他投建的一些紡紗廠、織布廠、藥材廠、印刷廠也都正式生產。

在同治二年初,載淳再次見到了胡光墉,此時的胡光墉已無初見之時的小伙計之態,氣質發生了巨大的變貨。胡光墉此次為載淳帶來白銀八百萬兩。同時不帶來一個消息和一樣東西。

當載淳听到這個消息和看到這樣東西的時候,直接就給驚呆了,載淳手中拿的是一張精美的英磅。

胡光墉說道︰「屬下知道皇上今後肯定要發行紙幣,而現在就英吉利的紙幣還比較成熟,所以光墉就派人對英磅進行了鑽究,就在前些時日,他們成功找到了英磅編碼的規律,我們就在自己的印刷廠中偷偷的印了點,並派人到英吉利的銀行存入,他們並沒有發現任何問題,所以光墉立即警告了這些人,消息不能泄漏,同時派人對他們進行了監視。」

載淳听後並沒有說話,還是在想這件事對自己能帶來多大的好處,和怎樣運作此事,此事還要小心,因為現在的英吉利還是很強大的,自己還有好多地方要指望他們,所以不能得罪他們。

但面對如此的機會,如此具大的誘惑,錯過了也太可惜了,現在自已所有的事情都正在起步,正是缺銀子的時候。最後載淳一狠心,對胡光墉說道︰「雪岩,你秘密印一萬萬英磅,此事千成要小心,不能泄漏出去。」

胡光墉鄭重的點了點頭。其時載淳的想法非常的簡單,就是用這些錢通過特殊的渠道購買設備,或是軍火。這點英磅在兩三年時間內投入進去,應該不會被英吉利人察覺,現為現在還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載淳默默的算著,一萬萬就是一億英磅,一英磅大概合七點三克黃金,那麼一億英磅那麼大概就是七百三十噸黃金,而現在黃金與白銀的兌換為一比十,就是一千四百六萬斤白銀,清朝此時一斤是十六兩,那就有兩億三千多萬兩白銀,幾乎是大清現在三年的賦稅收入。

這些對載淳的幫助那就太大了,為此冒些風險也是值得的。

在進入同治二年四月份的時候,載淳迎來了闊別已久的容宏與鄭觀應二人。兩人也是滿載而歸帶回來很多的書籍,並且還有一些機械設計與蒸汽機方面的人才,最令載淳興奮的是,容宏還給他帶來了幾位大牛,他們分別是麥克斯韋與約瑟夫?布萊克,這兩個人其實都是大學都授,也不知道容閎是怎麼將他們弄來的,

還有一位是年僅二十七歲的詹姆斯.瓦特,他是約瑟夫?布萊克來的學生,見老師來大清,也就跟著過來了。

載淳立刻就見了幾人,並與他們親切的交談,並問了他們都有些什麼要求,最後載淳都一一答應,並按排他們去皇家理工大學做教授,並給禮部尚書麟魁、戶部尚書李鴻藻、工部尚書寶鋆寫了信,讓他們照顧好這些人的生活起居,並按他們的要求,為他們建造實驗室,並購買實驗設備。

載淳在安排好這些人之後,鄭觀應也談了在西洋這兩年來的感受,由其是法蘭西的度量衡,鄭觀應特別的贊同。載淳听鄭觀應說完之後,心道,這不就是以後的公制標準嗎?

載淳隨後就問道︰「正翔,你對此可曾熟悉?」

鄭觀應不知載淳為何會如此重視,但還鄭重的點了點頭。

載淳說道︰「好,朕就先封你為虞衡清吏司郎中,主要負責這度量衡一事,並且給你專奏之權,朕給你五年時間,將此制度在大清推行下去,同時朕這里對今後的加工工廠還有一些看法,那就是將每一個零件都定出標準,讓各家工廠嚴格按標準生產,這樣在大清所有的工廠生產出來的同一種零件就都一樣,而組裝設備所需要的零件也不用專門的定作,這樣一來可以提高效率,還可以減少成本……」

載淳就將自己所知道的,後世的的標準化生產為鄭觀應講述了一遍,鄭觀應眼楮都听直了,心道,真不知道皇上這些個奇思妙想都是怎麼想出來的。

載淳此時也是一個急性子,派北洋水師專門護送鄭觀應與這些個洋教授去北京。這只護送隊伍帶著載淳的希望起航北上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最新章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文閱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