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 卷一 男兒當掌權 第一百九十六章 刺齡案(十)

作者 ︰ 小八哥

時間雙經進入了同治八年的九月份。在轟轟烈烈的游行之後,載淳多次召集大臣,共商此事的解決之策。

而在刑部尚書瑞林與大理寺卿鮑源深回到京城之後,還沒有回家,就被載淳給召進了養心殿中,同時被召來的還有各部大臣和刑部、大理寺與都察院的四品以上官員。在眾位官員到齊之後,載淳是大發雷霆。而與刑部尚書瑞麟和大理寺卿鮑源深一同進京的還有江寧的‘萬民折’。

載淳當即命人將萬民折抬入大殿之中,而這個萬民折要有一米多高。載淳看了看萬民折,又看了看下面的眾位大臣,滿臉的怒容,大罵道︰「瑞麟、鮑源深,你們兩人就是這樣給朕辦案的嗎?你們的到是很悠閑,坐著客輪,看著海景,是不是很愜意啊?你們還沒有回到京城,可是這京城就已經亂成什麼樣子了?

北京城數萬學子們都堵到朕的家門口來了。你們兩人是不是腦殘啊,去了兩江也不睜開眼楮看看,也不豎起耳朵听听,裁齡在兩江的官聲如何。這樣一位官員,在百姓與學子們心中的地位如此之高,你們卻給下了個什麼結論?

面對天下百姓,眾多的學子,你們兩人讓朕如何的交待?你們也看看報紙,上面是怎麼評判此事的?你們也不想想,怎樣面對天下之人。」

就在載淳大發雷霆之後,軍機領班曾國藩出班說道︰「皇上,唯今之計只有先平息眾怒,否則正象兩江總督馬新貽所說,可能會激起民憤的。

臣以為,還是先派人再赴江寧,重新審判前兩江總督裁齡遇刺一案,查出內幕,法辦真凶,以此來平息眾怒。」

載淳說道︰「朕也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兩江之地剛平穩幾年,百姓們剛過上幾天踏實的日子啊。兩江之地是我大清的財賦重地,而裁齡在兩江之地的貢獻是眾所周知的,是朕有負于裁齡啊,至今還沒能讓裁齡冥目啊!

禮部,你們對前兩江總督的謚號可議出來了?」

禮部尚書麟魁出班奏道︰「回皇上,臣等議出了幾個謚號,為‘文襄’、‘文成’、文恭’,請皇上聖裁。」

在明清之時,謚法已有成文,對各級官員的謚號字數進行了規定,如親王一字,郡王兩字,大臣兩字。

在文臣之中,文字可謂是很高的評價了。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勤學好問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信接禮曰文;能定典禮曰文;經邦定譽曰文;敏而好學曰文;施而中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剛柔相濟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萬邦為憲、帝德運廣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聖謨丕顯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純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與賢同升曰文;紹修聖緒曰文;聲教四訖曰文。

而襄、成、恭三個也都是褒義,文襄、文成、文恭可謂是對文有著很高的評價了。

載淳听後,面無表情,說道「慈惠愛民曰文,這個文字載齡是當得的,這襄、成、恭卻有些略顯不足一些。廉方公正曰忠,教人以善曰忠,朕看這個忠字更能體現裁齡在兩江的功績。傳朕旨意,賜前兩江總督裁齡謚號文忠,加封太保、文華殿大學士。其長子金正襲其父裁齡爵位,次子金源蔭封為二等輔國將軍餃。」

‘文忠’這個謚號只在文正之下,有清以來也不過十來人而矣。如此可見載淳已經對前兩江總督裁齡之事已經定下了基調。

載淳又接著說道︰「免去瑞麟刑部尚書之職,免鮑源深大理寺卿之職,押入天牢,待裁齡一案查清之後,再行定奪。另免曹毓英外務部尚書之職,潘祖蔭左副都御史之職,任曹毓英為刑部尚書,潘祖蔭為大理寺卿。

同時令刑部尚書曹毓英、大理寺卿潘祖蔭為欽差大臣一同前往江寧,二審前兩江總督裁齡一案,務必查清此案,給天下之人一個交待。朕累了,都散了吧!」

此時的恭親王府中,恭親王奕訢在書房之中是大發雷霆,杯碗摔了一地,書藉也滿屋都是。因為恭親王奕訢設計了很長時間,沒想到載淳居然來了這麼一手,制造出如此輿論,所以刑部尚書瑞麟與大理寺卿鮑源深被罷官就成了順理成章之事了。

這一手另恭親王奕訢一黨怎麼也沒有想到,認為這兩個人頂多被訓斥一陣無能罷了,怎麼也不會丟官,但是就是這麼一個不起眼兒的事,居然就成了載淳罷免兩人官職的理由,並且還這樣的順其自然。

恭親王奕訢從內心之中升出了一種無力之感,因為在江寧還有一件事另恭親王奕訢很是揪心,那就是漕運總督衙門中的那個主事不失蹤了。本來恭親王奕訢已經派人去了江寧,就是準備將那個主事殺了滅口,然後將所有的事都推到他的身上,那麼漕運總督恆福就安全了,並且所有的線索也都沒有了。

可是就在昨天從江寧傳來了消息,說是那個主事不見了,並且具打听,這個主事的家人早就已經離開了,並且家中的金銀細軟之物也都沒有了。看起來是怕被殺人滅口,提疥逃走了。

可是在恭親王奕訢心里卻還是很擔憂,一天沒有打到這個,恭親王奕訢的心理就一天不踏實。因為他怕載淳先找到這個人,那時漕運總督恆福就有危險了。恭親王奕訢一直信奉,只有死人的嘴才是最嚴的。

恭親王奕訢與咸豐皇帝斗了這麼多年,也沒有向在載淳這里這樣,一次比一次敗的慘,無論怎樣算計,載淳好象都有破解之法。所以這讓恭親王奕訢很是有一種無力之感。

恭親王奕訢發泄了一陣之後,心緒總算是穩定下來,又恢復了往日的從容與自信,慢慢的從書房中走了出來,來到了客廳之中,看著屋中的這幾個人,只有賈楨、趙光、周祖培、全慶、沈桂芬、文煜幾人了,而在朝中也只有吏部尚書全慶、沈桂芬,和左都御史文煜。

想想當初,高朋滿座,是何等的風光,可是轉眼幾年,就被載淳打壓的如此之慘,死的死,罷罷官的罷官。

恭親王奕訢的眼中流露出一絲迷茫之色,難自己英雄一世,在這個載淳面前就真的再無出頭之日嗎?

但恭親王奕訢很快又目露精光,心道,我和會就此認輸的,三王看你這次如果破解此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最新章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文閱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