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 卷一 男兒當掌權 第二百一十五章 移駕圓明園(三)

作者 ︰ 小八哥

載淳在移駕園明園之後,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調外務部張之洞,任大清皇家謙政公署侍郎一職,同時所用之人,皆是從軍隊之中即將退役的偵察兵,和各軍之種的攻尖連中挑選,人員暫定為五千人編制。

同時還將董海川的兩名義子董振興與董振邦調與張之洞為肋手,同時還有一些皇家政法大學的畢業生們,共同組建這個謙政公署,並且是受大清皇帝載淳直接領導,其他之人都無權過問。

說道董海川這兩位義子,其實就是早年在內務府中任職會計司郎中的董國興的兩個兒子。當時的載淳也是見兩個小孩子比較可憐,而董家之人又沒有人管,所以當時就接到了鏢局之中。

而董海川也經常去鏢局,一來二去就與這兩個小孩子混熟了,每次去的時候都會指點兩個人的武藝,同時兩個小孩子也都非常的聰明懂事。後來在載淳的安排之下,就認了董海川為義父。

在成立大學之後,載淳也是將二人送進了皇家政法大學。這也算是對董海川的一種安慰吧,因為董海川無後,而載淳也算是董海川的弟子,也該為董海川著想。因為在這個社會,過繼之後,也就是董海川的子嗣了。

而今年也正好畢業,所以載淳就將二人安排到了張之洞的身邊。張之洞別看現在只有三十多歲,但也是一個才華出眾之人,並且這幾年一直在李鴻藻身邊,受到了李鴻藻的言傳身教,進步也是很快的。

而載淳之所以用這群年輕人,就是想用年輕人受官聲影響的還比較小,並且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只有這樣的人才不會講情面,才可能震懾住大清的官場。

就載淳下旨之後,在恭親王府一處花廳之中,恭親王奕訢正與自己手下的一群殘兵敗將們商量著對策。

賈楨說道︰「王爺,老夫看皇上此次是要對王爺下死手了,想要將王爺從朝堂之中徹底的踢除出去,並且還要將旗人也都徹底的收伏。而這次皇上要徹底的整頓大清官場,一個不好吏部尚書之位也是難保,我們還是應該想一個萬全之策。」

吏部尚書全慶也說道︰「皇上此次整頓大清吏治,這是要將臣放在火上烤啊,最後在平熄眾怒之時,臣肯定是一個犧牲品,臣看,我們不如就做最後的反擊,用大清整個官場與皇上對抗,臣就不信,皇上還能將大清的整個官場都清洗一遍,那樣大清也就不用再運轉下去了,就得全部癱瘓。」

周祖培有些擔憂的說道︰「老夫觀皇上每次出招,都是謀定而後動,很少有無把握之仗,而此次皇上看似行險,但皇上那一手高薪之策,也確實能令大部分官員臣伏,又還有幾個甘冒風險呢。」

吏部尚書全慶听完周祖培的話後,急道︰「那我們就束手待斃不成,那我們不就徹底的完了嗎?臣的生死是小,可是王爺在朝堂之上就再無話語權了。」

趙光說道︰「現在是形式比人強,我們又能怎麼樣呢?我們現在還拿什麼與皇上對抗呢?看皇上是一位仁主,可那要分是對誰。要是有影響到皇權之事,皇上可是心狠著呢,看前者的湖廣總督官文、少保勝保、漕運總督恆福,那一個手軟過。」

左都御史綿森說道︰「那我們現在就等死不成,那王爺就將再無出頭之日了。我們不如聯合內務府之人,還有那些個王爺們,然後煽動被裁撤的八旗兵們,與皇上一起對抗,逼皇上低頭。」

周祖培譏諷的說道︰「綿大人還是不要太天真了,您看那些個王爺有幾個有這個膽子,並且皇上只是消了他們的權,但他們還是可以做一個富貴王爺,他們犯得著做這些個掉腦袋的事嗎?

再說內務府,皇上為什麼會去圓明園,還不是怕內務府那群人行不詭之事嗎?圓明園重新修建,那里的人肯定都是經過皇上精挑細選之人,內務府那群人的手就是再長,恐怕也伸不過去的。

而那些被載撤的八旗兵們,皇上也給他們安排好了後路,又有幾個人還會再鬧。有上次慈安皇太後的殘酷手段在前,我想這次也沒有幾個敢再如此了,這要是鬧起來,可是殺頭之罪,現在還有幾個有這樣的血性的。

再說了,皇家第一軍一直在京城之中,那皇家第一軍軍長長庚可是最早跟隨皇上之上,你讓為他手中的槍是吃素的嗎?皇上這次肯定是下狠心了,一手蘿卜一手大棒啊!」

恭親王奕訢此時的心中也很煩亂,沒有想到這一日來得會是這麼快,難道自己始終都是別人的墊腳石嗎?注定就是一個失敗者嗎?

听到幾個人的爭吵,恭親王奕訢的心里就更加的煩燥了,周祖培分析的不是沒有道理,自己這個佷子雖然年幼,這個嫂子雖然年輕,可都不是一個易予之輩。

但是現在又不能放著吏部尚書全慶與左都御史綿森不管,不能眼看著兩掉進去啊,那豈不是讓跟隨自己的人寒心嗎?以後還有誰敢跟著自己混呢。自己這個老大,連手下的小弟都照不住,那不就要散攤子了嗎?

可是管,又該如何管?自己這個佷兒用得可是堂堂正正的陽謀,在決對實力面前,任何的陰謀詭計都會灰飛煙滅的。

恭親王奕訢又雙後拇指揉著太陽穴,雙眼閉著,雙眉緊鎖。其他人看到恭親王奕訢的表情也都不敢再爭吵了。

最後恭親王奕訢猛的睜開眼楮,面露猙獰之色,恨恨的說道︰「這都是你們逼的,我們現在已經沒有退路了,進也是死,退還是死,就別怪本王心狠手辣了。

全慶與綿森,你們二人現在要盡量配合皇上整頓大清吏治,讓他們找不到你二人的錯處,先穩著他們,盡量與他們同旋,拖延時間。

本王現在已經有定計,但現在還不能說出來,我是本王不相信你們,而是關系重大,本王現在也沒有多少把握。但本王不能眼睜睜的看著咱們的人一個個的倒下,而無動于衷,這樣本王即使可以苟延殘喘,但又有什麼意思呢,大丈夫豈可一日無權。」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最新章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文閱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