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 卷二 開疆擴土 第一百三十章 琉瓊決戰(一)

作者 ︰ 小八哥

在日本東京,明治天皇正在與他的心月復大臣們,針對大清皇帝的十日期限做著討論,對是否從琉球群島撤兵做著激烈的爭論。

參議兼內務卿大保久利通說道︰「現在的清國正在與俄國人交戰,他們的兵力被牽扯大半。在托木斯克,清國的皇家第二軍、皇家第四軍及皇家第九軍的兩個師,共十二個師,二十多萬軍隊在防備俄國的援軍。

而在鴨綠江一帶和雙子城一帶,有清國的皇家第五軍、皇家第六軍、皇家第七軍十五個師近三十萬軍隊在布防。防備在朝鮮的十五萬俄軍。

而清國的皇家第一軍,一直是防備他們京師的重要力量,所以肯定不能輕動,否則他們的京師就會不穩。而清國的皇家第九軍剩下的三個師以及新建的皇家第十一軍,則需要在他們的新疆、蒙古、西伯利亞駐守。

而清國的皇家第八軍一直駐防在在廣西、雲貴的西南一帶,以防備法蘭西人。也肯定動不了。

所以此時,大清能抽調的也就是他們的皇家第三軍,但也不可能五個師都參戰,因為清國的東南地區也需要防備。那麼清國在陸軍方面最多就只能出動四個師近八萬的軍隊。

而我大日本帝國現在有常備兵二十萬,在戰時我們可動員到四十萬,在兵力上我們是佔絕對優勢的,同時我們還是防守,就更加的有利。

而在海軍方面,他們雖然有四支艦隊,但是清國的皇家海軍第三艦隊一支在海外的夏威夷群島,而那里一直被美國人視為禁臠,不想卻被清國人提前插了一手,所以美國人一直在尋找機會,那麼他們的第三艦隊肯定就不敢回來參戰。

而清國在帝汶島上的強橫,使得他們與葡萄牙人、荷蘭人的關系緊張,以清國皇帝的性格來看,清國肯定不會放棄帝汶島的,那麼他們的皇家海軍第四艦隊也只能駐防在帝汶島了,也不可能加入這場與我大日本帝國的決戰中來。

那麼他們就只剩下皇家海軍第一艦隊和皇家海軍第二艦隊了,只要我們依托岸炮進行防守,再等十幾二十天的時間,我們在法蘭西購進的十二艘新戰列艦就能回國了,那時我們海軍的力量就不輸于清國的海軍了。

此時的清國豎敵太多,被牽扯的兵力也就多。所以,我覺得此次正是我大日本帝國的絕佳機會。如果措過了,我大日本帝國就再無出頭之日了。」

此時日本的明治維新也已經進行了七年,而明治維新的前三杰都已經相繼死去,而這位大保永利通出身在薩摩藩,是繼前三節之後,明治維新後三杰之一。也是日本一位有名的政治家,據有‘東洋俾斯麥’之稱。

在大保久利通說完之後,以海軍中將西鄉從道為首的主戰派都非常的支持,他閃堅定,一定要獲得更多的領土,這樣他們的大日本帝國才能強大起來。

西鄉從道也隨後說道︰「天皇陛下,內務卿大人說得不錯,此時的清國豎敵太多,而這位清國的皇家也太自大了一些,居然同時與我大日本帝國和俄國開戰,他們的財政也一定堅持不了多久。

而我大日本帝國在開戰之後,象法蘭西人、葡萄牙人、荷蘭人都會為我們提供幫助的,而俄國在看到取勝的希望之後,也會再次派兵進攻清國,這樣清國就會月復背受敵。

再有一點,就是清國此時新造的戰列艦剛剛下水試航,雖然不見得有他們公布的數據那麼可怕,可如果托到幾個月只後,等他們的新戰列艦加入艦隊之後,也是對我們大日本帝國非常的不利,所以我們應該盡早的開戰。這樣才會對我們有利。」

而主和派的大納言岩倉具視說道︰「天皇陛下,我覺得,現在清國雖然在與俄國開戰,但是此時的俄國已經無力再戰,現在已經開戰兩年多時間,俄國在陸軍方面,損失了三十多萬,而在海軍方面也損失了太平洋第一艦隊和太平洋第二艦隊。

此時的俄國人在亞洲一點海上力量都沒有,而俄國人在朝鮮的十五萬大軍,也是強弩之末,敗亡也只是早晚的事。並且,此時的朝鮮正在流行瘟疫,等瘟疫過後,這俄國人的十五萬軍隊還能剩下多下呢?

再看清國的那個年輕的皇帝,他雖然年輕,但經歷了無數的大風大浪。據說當年在六歲之時,就能力挽狂瀾,將英吉利人與法蘭西人的聯軍戰敗。隨後就是他上位之後,就御駕親征,平叛成功。而後就是去清國的唐努烏梁海,初戰俄軍,全殲五萬俄軍。然後就是這次與俄國的大戰,也是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戰績。

臣觀這個清國的皇帝,到此還未逢一敗,這可不光只是運氣好而矣,清國的這個皇帝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物。他從來都是謀定而後動。

而這次,這個清國皇家居然這麼強硬,也肯定是有他的底氣的,所以臣認為我們大日本帝不能輕易與清國開戰,一旦失利的話,那後果就真得不堪設想了。我們大日本帝國的國運就將徹底失去,我們不能做這樣的賭注,因為我們輸不起。」

大保久利通面臉陰沉的說道︰「大納言,照您這麼說,那我大日本帝就將永遠被清國壓在下面,永無翻身之日了。而那位清國皇家的野心之大,已經是有目共睹的了。他們先在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島上有動作,而後又賴著帝汶島,並且還在不斷的向呂宋群島移民。

大納言,你認為清國會放過我們大日本帝國嗎?他們中國人有一句古語,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所以我大日本帝國早晚必會與大清一戰的。與其等到清國準備好了,我們大日本帝國還不如主動出擊,提前動手,這樣還能佔得一絲的先機。」

海軍中將西鄉從道附和道︰「內務卿大人說得沒有錯,此時正是我大日本帝國的最佳時機,我們海軍已經做好準備了,誓死效忠天皇,請天皇下令吧。」

此時的陸軍大輔山縣有朋也說道︰「天皇陛下,我們大日本帝國的陸軍現有正規軍二十萬,並且還能隨時征召二十萬,請天皇陛下下征兵令吧,這是我大日本帝國的最佳時機,我們不能錯過。」

明治天皇听了參議兼內務卿大保久利通的說辭之後,覺得非常的有道理,同時大納言岩倉具視說得也不是不無道理,正在他左右為難之際,海軍中將西鄉從道與陸軍大輔的堅決表態,終于堅定了明治天皇的決心。

就在載淳在旅大港表態之後的第四日,日本在全國下了擴軍令,再次征兵二十萬,準備與大清決一死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最新章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文閱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