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 卷三 一戰風雲 第一百四十一章 參戰之新局

作者 ︰ 小八哥

爆竹聲聲,辭舊迎新,中華帝國又迎來了一個新年,整個北京城,都充斥在一片喜悅當中。歐洲大戰已經數百萬人死去,數千萬人流離失所,而中華帝國,卻顯得如此的安定、祥和。

此時的紫禁城,也是張燈結彩,喜氣洋洋,而載淳也難得的,在歐洲開戰之後,與瓊琚等人吃上一頓團圓飯,享受一下家庭的其樂融融。

此時載淳的後宮,比剛剛登基之時,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在慈安皇太後駕崩之後,紫禁城中就再也沒有選過秀女,招過太監。

在新年過後,載淳再一次進入到了忙碌之中,而在眾位大臣的勸說之下,載淳並沒有繼續在中華帝國總參大樓之中居住,而是回到了已經兩年多養心殿之中。

而在這兩年多的時間里,協約國與同盟國雙方在海軍方面,又發生了數場大戰。首先就是達達尼爾海峽登陸戰中,大英帝國的海軍大臣丘吉爾,如那一世中的一樣,策劃了一場準備非常不充分的,達達尼爾海峽登陸戰。

由于奧斯曼帝國從中華帝國手中購買了一批軍火,其中就包括二十門三百八毫米岸防炮,這使得英法聯合艦隊吃了一個大虧。

雙方大戰持續了近三百天的時間,最後,英法聯軍還是無奈的撤退了。此役中,大英帝國共損失戰列艦六艘,而大英帝國僅剩下的一艘‘無敵’級戰列巡洋艦‘不撓’號,也在此役中被擊沉。而法蘭西方面,也損失了三艘戰列艦。奧斯曼帝國方面只損失了一艘戰列艦。

而在陸軍方面,大英帝國共損失陸軍十五萬,而法蘭西也損失了陸軍將近四萬人,而奧斯曼帝國方面,則損失陸軍十八萬人。

隨後,大英帝國與美國組織起一支聯合艦隊,共有主力艦十二艘,下定決心圍剿德國的施佩艦隊。而這個消息,施佩艦隊也通過了中華帝國的無線電情報,知道了英美聯軍的行動,同時還收到了一份重要的情的報,那就是大英帝國已經得到德國的無線電密碼本。這讓在後來發生的日德蘭海戰之中,大英帝國又吃了一個大虧。

而德國海軍中將施佩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立即做出了安排,就在大英帝國在亞洲的五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通過麥哲倫海峽之時,遭到了德國潛艇的偷襲,有三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當場就被擊沉。

隨後的沃爾維斯灣海戰,大英帝國只有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參戰。而施佩艦隊面對實力強大的英美聯合艦隊,並沒有采取死守,而是直接放棄了沃爾維斯灣,再一次進入了大西洋之中,來尋找戰機,準備偷襲英美聯合艦隊。

但此時的英美聯合艦隊,早已加強了防御,令施佩艦隊找不到機會。相反,還被英美聯合艦隊反擊得手,‘沙恩霍斯’號、‘格奈森瑙’號裝甲巡洋艦,和‘萊比錫’號、‘德雷斯頓’號和‘紐倫堡’號輕巡洋艦都被英美聯軍擊沉。

同時,美國再次派出了一去由六艘戰列艦組成的艦隊,對施佩進行圍剿,施佩艦隊在迫不得已之下,只得再一次進入太平洋之中,想利用太平洋的復雜海域,與英美聯合艦隊進行同旋。

當施佩艦隊再次進入太平洋之後,還是想要依靠中華帝國的無線電,來模清英美聯合艦隊的情況,但是施佩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中華帝國卻給了他們一個錯誤的情報,使得施佩艦隊與美國艦隊相遇。

主力艦五對六,美國艦隊稍佔優勢。雙方在厄瓜多爾以西三百里處的海域發生擊戰,雙方海戰將近六個小時後,英美國的聯合艦隊趕了過來。

而此時德國施佩艦隊與美國艦隊各有兩艘戰列艦被擊,其余戰艦也都是傷痕累累,施佩艦隊最後選擇向北太平洋海域撤走。

當施佩艦隊進入加拉帕戈斯群島海域之時,不想被中華帝國皇家海軍第一艦隊給扣壓,理由就是,這里是中華帝國海域,而中華帝國是中立國,德國的施佩艦隊不能進入,所以被強行扣壓,言雙方戰爭結束之後,才能釋放。

大英帝國與美國對此當然不會反對,因為他們終于解決了這個心頭大患,而中華帝國對德國的抗議也是置之不理。

後來就是英德日德蘭海戰,本來按照那一世的歷史,大英帝國利用德國的情報泄漏,取得了戰略上的優勢,可是在這一世,不想卻被德國人給利用了,他們在得知無線電密碼本被大英帝國得到之後,反而是將計就計。

德國的公海艦隊先殲滅了貝蒂率領的分艦隊,雖後與杰利科的主力艦隊交戰,雙方實力基本平衡,所以打得難解難分,雙方在激戰一天一夜的時間之後,美國艦隊卻突然趕到,德國在不利之下,只得選擇了退回合恩礁海域。

而此次海戰,大英帝國與德國海軍都可謂是損失巨大,但最終在美國的幫助之下,德軍還是未能打破封鎖。

而在陸軍方面,美國參戰之後,也先後投入兵力達到了二百萬,並且開始在西線發動了對德軍的反攻,由于德軍在武器上的優勢已經全無,所以雙的戰爭非常的焦灼。

雙方圍線著巴黎再一次展開了大會戰,協約國方面在兵力上雖然佔優,但是德國處于防守之勢,巴黎會戰比一九一五年一至打到了一九一六年年底,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絞肉機。但是雙方都沒能達到預期的戰果。

而在其他戰場,經過了近三年的戰爭,各國都已經非常的疲備,都轉入了陣地戰中。

而就在這相持不下之時,協約國中的俄國,卻發生一場大得變革,也就是在那世的歷史之中的俄國二月革命,很快俄國的尼古拉二世退位,這也使得俄國在前線與德軍交戰的士兵,士氣受損。

此時的協約國的內部,也知道俄國對他們的重要性,如果俄國一旦退出,那麼德國就會再兩線作戰,而西線的平衡也將會被打破。

所以他們決定,必須要拉入新的盟友,才能抵住德國人的攻勢,並取得最後的勝利。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最新章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文閱讀 | 中華崛起之同治大帝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