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梁窪村位于雁北地區陽高縣,村東有一片坐北朝南的荒地,那是田九爺祖上墳地,是絕好的、千年難得的墳地,當出一、二達官顯貴之人。” 田九爺是十里八鄉的名人,也是有名的風匣匠(也就是古代用的風箱),誰家有成家立戶的、有娶媳聘女的,一定要請田九爺做上一個結實、美觀、實用的風匣,自從他學會這門手藝七十多年以來,他不知道給鄉親們做了多少風匣,沒有一個需要返工的,沒有一個需要維修的,而是伴隨著他們走完了人生。 人們還送了他一名句話“田九爺的風匣——一管二”,夸得是田九爺的風匣的好處,夸的區別與別人風匣的不同之處。每當听到這名話,總是笑得合不攏嘴,“風匣是件大家當,得用心做,才能用一輩子”。 後來,電線通了、吹風機進入進入農家,人們不再使用木制的風匣了,把舊時的風匣放進了倉房,甚至用斧子劈開當柴燒了。“造孽呀,這麼好的家當就毀損了”,“風匣是有靈性的呀,它陪伴了那麼長時間,就毀了!” 再後來,農村的經濟發展了,鄉親們相繼搬進新蓋的大瓦房,吹風機、液化氣、天然氣全部進入廚房,風匣也慢慢地在農村絕跡了。 在教育後輩年輕人時,他會圍繞風匣講出一套很深的很深的哲理。閑時逗樂,他會講許多關于風匣的歇後語和成語。 就是這樣,風匣在九爺的生活和生命佔據了重要的地位。風匣成了他說話的引子、常年的伴侶、心靈的寄托,也是他唯一的“親人”。99歲那年,九爺用那台跟隨了五十多年風匣,以此為材料為自己做一個棺材,風匣做棺材——氣死人,他要顛覆的是陳舊的世俗,挑戰的是造假的風氣, 風匣匠的歸宿就是風匣,將一個哲理——從那兒來就到那兒去,也就是物資不滅定律寫入了黃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