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匣匠的棺材 第十六章 陽高遭遇洪災

作者 ︰ 361352629

剛剛獲得解放思想的人民群眾,在黨的正確的領導和指引下,全力投入社會主義建設,各行各業的群眾熱情高漲,工業突飛猛進,陽市縣以先後辦起了工農化肥廠、東風機械廠等等工業企業,各鄉鎮也有了自己的杏脯廠、五金廠。農牧業連續三年獲得了豐收,糧食產量不斷提高,牲畜飼養頭數逐年增加。

進入1954年,人民群眾盼望著再迎來一個更在的豐收年。可是進入到6月下旬,陽高縣自然災害連綿不斷,全縣先後遭受嚴重洪、澇、雹災、凍災,打碎了人們的夢想,擊退了人們的喜悅。

這年6月,由于頭一年墑情較好,春季天氣暖和,地的莊稼特別茂盛,玉米有一人多高,長得壯實、清秀,從遠處看黑綠的一片。谷子和黍子瘋狂地抽穗,都是彎了下了腰。高粱已經開始泛紅,紅色的果實好像漲紅的臉。地里的土豆、豆子、油菜開著黃色、白色的小花,生機勃勃。

九爺除了給人們打家俱,剩下的時間就會到地里看看,順便除除草,拔些豆角、挖些野菜,就可當一頓飯吃。

「今年又是一個好年景,鄉親們的糧食除了交公糧,一定足夠一年吃了。」九爺他從心眼里高興,為大家祈福。因為他自己怎麼也好湊合,可別人家就不一樣了。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6月下旬之後,老天爺好像是喝了谷子糊糊一樣,有點尿不淋,想下就下。剛才還是紅日當頭,但馬上就吹起了西南風,很快就烏雲密布,大雨傾盆!或者是連續三五天瀝瀝啦啦下個不停,好像病人一樣根本不起鋪。

縣里的幾條河流全部水滿為患,黃水河、黑水河、白登河、吾其河、桑干河都接近了警戒水位。

那陣子,正值黨中央、**提出「干部也要參加勞動」的倡議,各縣區正在積極組織公社、大隊的兩級干部大會,認真討論學習。接到各條河流告急的報告,縣里立即中止了會議,要求各級干部回到村里,緊急動員,打好抗洪防洪的戰役。

九梁窪村東邊就是白登河,平時河床只有三十多米寬,可是經過連續多天的大雨,一下子增加到60多米。加上,九梁窪村這一段河床較淺,堤壩不高。洪水漫過堤壩、沖毀村莊的可能性更大。

那一段時間,晚上能听到洪水渡過的聲音,村里的人都是在擔心,甚至于徹夜不眠,害怕晚上睡著後被洪水沖走。

為了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縣政府決定加高這一段的堤壩。于是,鄉里從各村召集了一批批民工築堤。因為九梁窪村本來戶數就少,最後在第三批時,九爺也主動要求參加到築壩的隊伍中去。

長達幾里的老堤低矮狹窄,長期閑置不用,必須加寬、加高、加固。隊伍拉到九梁窪村後,將近二百多人的隊伍遍布長堤,他們以堤為家,在堤上吃、住、做。

起初,分成三個小組作業,一組負責從九梁窪村西的大安灘村挖土,一組負責用扁擔和斗箕把土挑到堤上,另一組負責將圭夯實夯緊。

可是由于每天都在下雨,堤上新加的泥土,沒有等夯實就被雨水沖刷走了。好不容易把堤加高一尺,可是洪水很快就淹到了堤邊,似乎很快就要溢出來了,大家伙拼命地挑土加高長堤,但還是趕不上洪水上漲的速度!從平地築起來的的土堤,走在上面就像踩著軟索一樣,松松軟軟,很不堅固,隨時都有倒堤的危險。

最後,有人提出來用石頭從里面再築一道堤。可是,九梁窪村附近的石頭較少,又多是沉積下來的圓石頭,體積一般就足球那麼多大,沒法往高壘。到別處去采石,又遭遇連陰天,無法上山勞作。這怎麼辦?

這時九爺提議,由他制作一批木箱,把圓石頭裝進木箱,再在里面用沙子把縫隙填滿,這樣的木箱,又好操作又瓷實,把箱子一個挨一個地放下去,然後上面加上泥土。這上方法,得到得到了大家的贊同。

三百多個箱子制作好以後,大家按照九爺的辦法把箱子下到水里面後,堤壩結實的多了,洪水的危機解決。

九梁窪村的危機解決了,可是陽高縣其它河流仍然處于緊急狀態下,有數百只牛羊淹死,20多間房屋倒塌,黃水河上每天都有羊從雲門山後的內蒙古沖來,听說隔壁的陽原縣還有人被沖走。

連續五十多天氣陰雨天剛剛離去,人們滿心以為晴天將要到來了。可是誰曾想「屋漏偏逢連陰雨」,一場又一場的冰雹光臨了陽高北部的大部分村落。

8月9日,黃豆大的冰雹沿著長城鄉、城關鎮、獅子屯、古城鎮足足下了20多分鐘。12日,杏子大的冰雹又將古城以北的鄉鎮打了精光。15日,冰雹又掃蕩了全縣大部分地區。

「蛋(陽高人對冰雹)打一條線,莊稼倒一片。」經地過連續的陰雨、無情的冰雹,陽高縣除桑干河南北兩岸的莊稼所剩無幾。

人口較多的家庭,大家本來以為,進入10月就有當年的糧食入庫,接上去年打的糧食,不至于鬧饑荒。可是無情的災害,打破了人們的夢想,有人家的糧食漸漸接不住了。開始向富裕的人家借糧,或者打野菜吃。

九爺是光棍一個,糧食每年都有一些結余。村里的人家向九爺借糧食,九爺從不踫,今天張家借兩碗玉米,明天李家借半盆糕點面,可是「酒樽小,挖塌缸底」,慢慢地有糧的人家越來越少了,地里的野菜也挖得差不多了。

「無糧不穩,無糧不富」、「家中有糧,心里不慌」,面對著日漸見米缸,不斷減少的米袋子,慢慢地人們開始想辦法。有的人開始投靠親戚,遠走呼和、包頭、商都;有舉目無親的,听說五原、臨河一帶水土肥沃,便宜開始逃往這一帶。

好出門不如賴在家。大部分人家寧願在家里吃糧咽菜,也不願外出。可是天不遂人願,進入冬季後出奇的嚴冬讓大家是饑餓與寒冷交加。

那年,天氣是刺骨的冷,早早就上凍了,莊稼在地里就凍死,甚至顆粒無收。還罕見地在9月中旬下了第一場雪,人們拿出了家里全部的棉衣、皮衣。

寒冷可以用火來抵御,也可以減少外面的次數或者根本不外出。可是饑餓讓更多的人無法忍受,有的人家只吃一頓飯或者基本靠野菜渡日。九梁窪村南的大泉山上野兔、山雞、半雞都被打完了,白登河里魚連超不出二兩重。

九爺听說,各村都有許多人前往大隊開遷移證,到口外去逃荒,個別村走了一成的人。

「今年以來這年限可咋辦呀,走哇不走都是是個餓死。」

「听說,南邊的高官屯村走了將200口人,大白登村走了有一成的人。」

「唉,我看走不走也一樣,這是老天在收人。我就不走!」

「五原、臨河那兒水土可肥啦,我看要去就去那兒,就是咱們兩眼墨黑,去了也一樣。」

每天人們議論紛紛,更加增加了恐懼感。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風匣匠的棺材最新章節 | 風匣匠的棺材全文閱讀 | 風匣匠的棺材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