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令狀 正文 六四、立誓

作者 ︰ 冷眼旁官

「不知將軍名諱為何?本王輸在將軍手下,也想知道是何原因?」「我們將軍乃大漢中郎將、禁軍中軍校尉,還是當今聖上的長公主駙馬爺,故司徒陳眈老爺的公子,姓陳諱昌,字文德。峭王大人輸給我們將軍,乃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陳昌沒有回答,倒是旁邊的許褚回答了峭王的問話,令他恍然大悟︰「听說漢天子的長公主于元宵佳節成婚,至今不過一月時間,將軍為何不在家中陪著嬌妻而外出操勞呢?」

「峭王,如果本將軍沒有來到戰場之上,你我又如何能夠相識呢?就有請峭王到我們禁軍營卻作客幾天吧。」

烏桓峭王無奈,自然必須跟著陳昌回了禁軍大營,而劉備那邊的戰事也已經結束了,除了二百多烏桓騎兵逃走之外,其他人非死即傷。

這一戰共俘虜烏桓戰馬一千五百多匹,全部都是上好的戰馬,令陳昌萬分高興,分了五百匹與劉備,自己得了一千匹左右,而烏桓騎兵被俘的也有三百多人。

原來烏桓峭王此次南下本來率軍五萬人,但是在中山國遇到了劉虞的大軍,無法全部南下,只得派出了二千先鋒突破封鎖到了漢軍後方。

而烏桓峭王竟然非常冒險,將大軍交給了副帥,而自己跟隨著先鋒營南下,就是想了解一下大漢的情況,同時觀察冀州各郡縣的軍事布置,為烏桓以後進軍冀州作好準備。

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竟然遇到了陳昌率領的禁軍,其戰斗力遠在烏桓騎兵精銳之上,並且還用計引他入伏,令他兵敗被俘了。

劉關張三人被陳昌請了過來慶賀,同時與烏桓峭王見上一面,共同商議索賠之事,而烏桓峭王在烏桓人的威望頗高,那邊的敗軍逃了回去,立即就有使者過來了。

峭王倒也非常大方,主動表示願意賠償戰馬二千匹,牛羊三千只,並且願意退兵回烏桓,不再幫助漁陽的張舉張純他們了,也不再賣給他們戰馬等物資了。

陳昌倒是能夠接受這些條件,因為只要烏桓人不支持二張了,那麼漁陽的戰事就能夠很快地平定下來了,而自己禁軍也算是立下了大的功勞。

劉關張三人離開之後,陳昌盛情地款待了乞兀,讓乞兀有些受寵若驚,畢竟他現在是階下囚的身份,陳昌沒有為難他已經算是不錯了,還把他當成貴賓一樣款待,讓他心中覺得沒有底。

「峭王不必擔心,本將軍是看峭王年紀輕輕,就被烏桓大人立為了繼承人,定有不凡之處,所以也想要結交一二。畢竟你我以後並不一定會是永遠的敵人,完全可以成為真正的朋友。你的那些下屬我也讓人進行了治療,包括重傷在內的二百三十八人全部都不會有事情,所以峭王可以放心。」

「多謝駙馬爺盛情,乞兀無以為報,以後絕對不會與駙馬爺刀兵相見。只要大漢天子不追究我們烏桓,我們願意與大漢交好,進行貿易往來,將我們烏桓的戰馬賣給大漢。」

「峭王如此承諾,本將軍非常感動,我也知道烏桓處于高寒之地,糧草、藥物、生活用品等都非常缺乏,等到峭王返回之時,本將軍願意送峭王一些生活必須品,讓峭王回去後也能夠對烏桓大人交待。」

「將軍大恩,乞兀感激不盡呀。」

乞兀原來還有擔心,自己被漢軍俘虜,即使回去恐怕也會受到烏桓大人責罰的,雖然說不會直接剝月兌他的繼承人資格,但是也擔心其他烏桓王侯的指責。

如今,陳昌表示將送他大批生活物資,如果能夠將這些東西運回烏桓,就算是他有兵敗被俘的經歷,但是也能夠得到烏桓人的原諒的,而且還有認為他有能力有本事,不但能夠從漢軍營中月兌身,而且還給大家帶回了許多貴重的生活用品。

「乞兀兄弟快快請起,我也希望我們能夠真心相交,以後共同維護大漢和烏桓的和平安定,讓大家親如一家兄弟,豈不比起戰爭帶來的死亡和傷痛好得多嗎?」

「乞兀在此立誓,只要我乞兀能夠登上烏桓大人之位,以後必定與陳昌將軍親如兄弟,絕不背信食言,請草原之神見證。」

「好,我陳昌也在此立誓,以後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都願意與烏桓乞兀成為兄弟,永不侵犯,也請草原之神見證。」

數天之後,劉虞傳來命令,同意了陳昌對烏桓峭王的處理意見,而烏桓人送來了二千匹戰馬和三千只牛羊,陳昌讓人給劉虞大軍送去了一半,自己和劉備分了另一半。

當然,劉備肯定是不敢多要的,一千戰馬他只要了三百匹而已,加上之前的五百匹已經得到了八百戰馬了,也讓他高興了許久,建立了一支鐵兵隊伍。

陳昌果然讓人收集了大批生活物資,其實在漢地並不太貴重,但是對于烏桓來說卻是貴重無比的,因不他們經常到漢地來購買都買不到的,現在陳昌無償地送給了他們,怎麼不讓他們感激呢。

烏桓人高高興興地帶著大批生活物資撤退了,而後駐在中山國的烏桓大部隊也撤回了幽州以北的興安嶺地區,並且中斷了與漁陽二張的戰馬交易,令二張處于後繼無援之地了。

隨後,劉虞傳來命令,要陳昌、劉備二部迅速清理冀州境內的小股黃巾,隨後率軍進入幽州境內,會同劉虞大軍共破二張。

陳昌與劉備商議之後,分兵五路,同時對活動于冀州境內的小股黃巾展開了雷霆般的攻擊,五天之內擊潰八支黃巾小隊,令余下的一些黃巾紛紛退回了幽州,冀州境內得以肅清。

「駙馬爺,如今我們已經清剿了冀州境內的小股黃巾,下一步應該起程前去與劉幽州大人會合了吧。」

「不錯,只是我們近幾天將士疲憊,明天暫時休息一天吧,後天一早開始兵發幽州,最後與張舉張純決一死戰。」

「如此也好,磨刀不誤砍柴功,讓將士們休息休息趕起路來也更快一些。」

行軍三天後,陳昌和劉備的二支軍隊終于進入了幽州境內,奉命駐扎于廣揚郡,距離劉虞大軍所在地薊縣僅僅五十多里。

隨後,陳昌和劉備各自帶著一屯親衛前往薊縣拜見主帥幽州牧劉虞,共商進軍討伐張舉張純的大計。路上無事,二個時辰左右他們就趕到了劉虞大營。

劉虞先到冀州,召集當地駐軍四萬多人,後又有公孫瓚率領一萬余人來投,同時招募了一萬余壯士,合兵六七萬人左右,因此陳昌他們趕到時看到的是數里連營,無數的營帳順著山勢駐扎于薊縣之外,而劉虞的主帳則設于薊縣城中縣衙里面。

「玄德兄,可把你們盼來了。駙馬爺,劉大人在里面等候多時了。」

陳昌和劉備趕到薊縣城外時,一員三十來歲的將領騎著一匹白馬率領著數名軍士正等候著他們,看到二人後連忙上前招呼,不過看他的樣子與劉備顯然是熟悉的。

「這位將軍是?」陳昌看了看劉備。

「駙馬爺,這一位將軍就是大名鼎鼎的公孫瓚,字伯圭,遼西令支人。昔年早時,我們都曾師事于盧植盧大人,故而熟識。」

「白馬公孫瓚,我早該想到了。久聞公孫將軍大名了,今日一見,果然風采不凡呀。」

陳昌頓時想起了歷史上的公孫瓚,手部下多騎白馬,所以又被人們稱為白馬將軍,簡稱為白馬公孫瓚,是三國初期的歷史名人。

他開始的時候跟隨中郎將孟益討伐漁陽二張,在石門一役中大敗張純,但是後來由于孤軍深入敵後,缺少後援,被張舉聯合烏桓大將丘力居圍困了數月,至月前才糧草俱盡而大敗突圍。

「哪里,听聞駙馬爺與玄德兄一起計破烏桓鐵騎,更是俘虜了烏桓峭王,逼烏桓退兵,如今二張的勢力大受影響,僅有烏桓一部的丘力居還沒有撤退,但是如今也在作壁上觀。現在你們到來,破二張指日可待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軍令狀最新章節 | 軍令狀全文閱讀 | 軍令狀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