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早朝注定平靜不了。
小皇帝在東昌蘭真公主府遇刺受驚引發高熱,如今臥床不起。早有長青殿的管事太監提前通告,今日皇上不早朝。龍椅將空著,高高的金鑾殿九階玉台之上,將只有垂簾听政的太皇太後鳳座隱見人影。
但,輔國殿下不出人意料地上朝議政。自她昨天出現在昌國公世子成年冠禮之上,朝臣們便知很快就能在乾寧殿看見她,只是沒想到會這麼快。
到底是不同了。以前輔國殿下的八龍金座位于第六重玉階之上,替聖祖陛下听政。現在,她身份再尊貴也只能設八龍金座于群臣之前,尚且低于第三重玉階之上的輔臣寶座。
但從她平靜面容之上看不出絲毫異樣,她端端正正坐著,明亮有神的雙眼反而不同于以往听政時總是懶洋洋的精神面貌。
自然不同了。听政只能帶耳朵,議政卻足以左右朝局走向。看似她的地位降低,實則比前進了一大步。
永泰親王看見那個嬌小明黃身影的一剎時,咯 ,心便激烈地跳動了一下。他這個皇妹重病多日,太平黨徒基本處于蜇伏狀態,這使得他暗中操作的一些事兒受到的阻力還在他的承受範圍之內。如今她回朝,可以想見太平黨也會重新活躍起來。
臉上掛著一如既往謙遜有禮的笑容,永泰親王來到武令媺座前,笑吟吟道︰「玉松這是大好了?」
武令媺徐徐起身。對永泰親王福身一禮,也笑道︰「見過八皇兄。多謝皇兄惦念,多次派人送來補品,我正想著哪一日親自上王府謝謝皇兄呢。」
「真是說得比唱得還好听!你可是輔國殿下,咱們高攀不起。皇上遇刺,金甲軍和內衛僅僅是遍搜蘭真皇姐的公主府。以本王來看吶,這要是你遇了刺客,恐怕得把整個太寧城都翻吧?!」永和親王仍然是永泰親王的跟屁蟲,還沒走到人前就出言嘲諷,字字誅心。
「數月不見。九皇兄說話還是這般有趣。字字句句要陷孤于不忠之地,風彩不改父皇在朝之時。」武令媺眸光一轉,落在永和親王身上,笑意分毫不改。輕聲道。「只是九皇兄的為人處事若能像你說話一樣有趣就更好了。孤倒是不知什麼時候九皇兄與蘭真皇姐走得這樣近。還為她抱屈呢!另外,孤听說九皇兄上了奏章,彈劾七皇兄荒廢族務。以致族人們怨聲載道?」
聖祖第七子永康親王,自聖祖大行之後也重病纏身。他恢復得比武令媺還慢,如今還在王府休養。認真論起來,他也確實荒廢了一些族務。但這事兒安國懷睦老親王和長肅親王都知會了武令媺,她已經點了武宏嗣幫著永康親王打理,早就將要辦的事兒都漂漂亮亮地辦好了。
永和親王將嘴一撇,不屑道︰「是有此事。怎麼,事兒沒辦妥還不許人說了?就武宏嗣那小子能擔得起族務大任來?」
「宏兒年紀雖小,辦事卻妥當。雖要緊的是,他立身正直,不沾染族里產業一分一毫。就憑這點,這孩子就是個可造之材。」武令媺轉頭看向永泰親王,笑問,「八皇兄以為如何?」
這對打的什麼主意,她能不知道?但宗室局已經被她視為自留地,各司主管更是直接升任族老一職,她怎麼可能讓這兩把爪子再伸進來?
永泰親王凝視武令媺如花笑顏,點頭道︰「九弟也只是心憂族人,並沒有旁的意思。宏嗣這孩子確實不錯,但他到底還只是個孩子,七哥身子又總是不見好,族務大事可耽誤不得……」
有人忽然插話︰「有勞八弟牽掛,為兄已經見好了。」
循聲望去,武令媺吃了一驚,沒想到永康親王竟然瘦成了一副骨架子。他這麼搖搖晃晃地走,仿佛有陣小風便能將他吹倒。不過他的臉色,雖然仍是青白病容,眼楮卻炯炯有神,精神頭也健旺得很。
「哈哈!一個兩個前幾天還躺床上走不動道兒,今兒竟然全出來了!今兒難不成是百年不遇的黃道吉日?!」永和親王突然指著乾寧殿門口捧月復大笑,原來,同樣久病不朝的祿親王竟然也出現了。
「永和親王殿下,請勿殿前失儀!」糾禮官早就看永和親王不順眼。自小皇帝繼位,仗著往日情份,此人一日比一日張狂,經常在殿中大放厥詞,相當惹人討厭。
永泰親王連忙用力拉了永和親王一把,永和親王看了他一眼,這才不情不願地閉上嘴巴,自去殿中自己的座位落坐。
這是小皇帝登基第一日便立的規矩,言道他是晚輩,體諒各位宗親長輩議事辛苦,所以給幾位長輩親王都殿中設座。七把輔臣座椅更是高高設于三重玉階之上,六部堂官和幾位年事已高的老國公也都準坐。此舉,給小皇帝贏得了一些人心。
祿親王斜眼掃過幾個和武令媺,也不與眾人搭話,倒是溫和有禮地詢問了糾禮官他的座位,沒亂半點規矩地安然落坐閉目養神。武令媺暗自月復誹,瞧她這位好皇兄方才虎虎生風的步伐,哪里像是傷重長久臥床之人。
永泰親王不再多言,笑著向永康親王和武令媺點點頭,自去坐在永和親王的上首。永康親王亦不多話,只眼神與武令媺的目光一觸即分,緩步尋座而去。
武令媺看了看時辰,反身走向殿門口,不過片刻便迎到了連袂而來的安國懷睦老親王和長肅親王。許久未見兩位長輩,武令媺連忙上前請安,三人寒喧數句便一起入殿。
不多時,六部堂官紛紛到場。在京的輔臣,連尚介老大人和安嘆卿也一前一後入殿,與長肅親王一起高踞三重玉階之上。在上朝時辰到達之前,所有從五品以上京官除去提前請假的都進入了乾寧殿。殿門緩緩關閉。
皇帝寶座後面垂下一掛玲瓏珠簾,太皇太後徐氏最後落于鳳座。目光往下一掃,她瞥見武令媺已到,心神微松,便扭頭示意她的太監總管開始早朝。
隨著悠揚一聲︰「有事上奏,無事跪安。」拉開了今日早朝的大幕。第一件事,由金甲軍大將軍安嘆卿上稟太皇太後,言道皇上在蘭真公主府遇刺之事已經有了眉目。三名刺客兩人被輔國公主府的內衛當場格殺,另外一名逃走的重傷刺客也已經抓到,如今被關在內衛刑堂。但此人傷勢太重一直昏迷,還無法審訊。
既然無法審訊,便只能暫時擱置。雖知此事在日後必定會掀起一輪血雨腥風,但到底還有可轉寰時日。不過第二件要議的事兒立馬將眾朝臣的神經給緊緊繃住。
三朝元老、禮部尚書、資歷最久的御前行走大學士楊毅,自座位上顫顫微微站起,向太皇太後當殿請求致仕。
殿中一時靜默。
在聖祖朝,楊老尚書便寫過幾封乞骸骨奏章,都被聖祖好言勸住。但是,當殿請求致仕,他這還是第一次。
太皇太後急忙安撫勸說,幾位輔臣也出言勸慰,可這回楊老尚書是鐵了心要請辭。太皇太後無法,只能允了老尚書的請求,吩咐禮部侍郎擬奏章,要定下給楊老尚書的封賞。
武令媺心中暗嘆,卻也佩服楊老尚書的識時務。此前幾次早朝,都有人上奏要將幾位離京城太遠的輔臣調回京中以更好的行使輔臣之職。楊老尚書主動請辭,是要給回京的輔臣騰位子。
這將是一場權力爭奪的盛宴。武令媺默默在心中思量,文官職位還好說,畢竟只有雲州刺史裴世緯一位文臣,但武官職位就頗費思量了。
無論是襄親王還是武國公羅元慶,都是帶兵多年的大將,戰功赫赫、威名遠播,無論是在京中安置他們,還是派哪一位大將去接收鎮西軍和鎮北軍,都令人頭疼。
尤其是兩軍的兵權,不知會引得多少人垂涎。武令媺如今豎敵太多,連小皇帝都想她死,她更想牢牢抓住兵權。憑心而論,她是不願意襄親王離開鎮西軍的。甚至武國公羅元慶,因他從不站位,鎮北軍在他手里肯定比落入別人手中要強。
大周朝四大邊軍由四位大都督率領,金甲軍和龍驤軍則設大將軍之職,地方城衛戍備軍受一州刺史節制。若遇戰事,兵部奉皇帝旨意下發調兵命令,臨時設立大元帥一職統領出戰全軍。比如安綏安老將軍,正因他曾經在楚國入侵時任大元帥,便連聖祖都尊他一聲安老帥。
但平時,大周卻沒有一個固定的軍事機構統率全軍。武令媺想起了前世大明帝國的五軍都督府,覺得可以借鑒一二。甚至,她認為七位輔臣完全可以組成內閣,像大明帝國的閣老們那樣與皇帝共治江山。
不過不急,無論五軍都督府還是內閣,都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設立且真正運轉的。她想著先把文官職位那邊理理清楚,該給她麾下忠心部屬爭取的要不遺余力去爭取,該還的人情債也看著是不是能一五一十還清楚。(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