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舉孝廉阿牛等人回到官驛,還沒有進屋,一個家僕模樣的人在官驛門口迎了上來。
「敢問這位可是青州鳳翔鎮鄭阿牛大人?」那家僕言行舉止彬彬有禮,看起來頗為精干。
「正是,請問你是……」
「如此最好!小人在這里等候阿牛大人多時,就是為了替鄙人主上送個口信。鄙主人听官驛的人來報,說是阿牛大人來了,特意差我來請阿牛大人過府一敘,以盡地主之誼!」
阿牛丈二和尚模不著頭腦,貌似自己在洛陽根本就沒一個認識的人,這個家僕又是誰派來的?只看這家僕的素質以及官驛的人主動通風報信,便可推知這位家僕的主人必不是尋常之輩。
「這個……我初來乍到,在洛陽並無故交,卻不知貴上是誰,還請賜告。」阿牛見這個家僕氣度不凡,話也說得相當客氣。
「我家主上是北中郎將盧植大人。」那家僕禮貌地說道.
阿牛與盧植可說是素昧平生,沒想到剛到洛陽,盧植會派人相邀。不過盧植聲譽向來極佳,阿牛讓李奇等人先回官驛住下後,自己一個人跟著那家僕去了。
盧植的住處並不奢華,甚至在阿牛看來,北中郎將住的這地方簡單可以用「簡陋」來形容了,根本配不上盧植的身份。最少這是個節儉的人。
當看到盧植之後,阿牛立時為盧植的氣度所折服。全身上下蘊藏著一種源于內形諸外的「力量」,內在的力量!
盧植,字子干,涿郡涿人,身長八尺二寸。一尺的長度是多少?歷朝歷代對此均有不同的標準。
從商代一尺約合16.開始,後來的朝代大多都在這基礎上有增加。到清代時一尺合,其中與盧植所處年代最近的漢代合21.3523.,三國時期的則是在24。如果用三國時期的標準來算,盧植身高已在1.95米以上,典型的彪形巨漢,在現代進藍球隊的資格都有!
但是,這位北中郎將盧植雖然身材頗高,阿牛卻看不到一丁點的粗獷作派,反覺得與之交談猶如清風拂面般輕松寫意。
這一點其實一點也不奇怪,盧植原本就是一代大儒!
盧植年輕時曾與鄭玄一起師從馬融,通古今學,為當時大儒。馬融平素驕貴,講課時故意讓美女在堂前輕歌曼舞,只有盧植始終專心听講從不斜視。
著有《尚書章句》、《三禮解詁》等,不過這些著作都已經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蜀漢昭烈帝劉備、白馬將軍公孫瓚都出自盧植門下。
《後漢書》中有記載曹操的一段話︰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也。可見盧植的聲望之隆盛,德行之高潔!
歷史上盧植死于192年,阿牛相信,如果不是因為他死得過早、以及一直歸屬于朝廷陣營的原因,導致了演義中對盧植的描寫嚴重縮水!
*******************************
「青州鄭阿牛,見過北中郎將大人!」出于對盧植發自內心的敬重,阿牛執禮甚躬。
「這次請阿牛過來是私人敘話,不用多禮。阿牛在黃巾動亂中戰功赫赫,先是攻殺了張角的義子張林、取得了開戰以來的‘第一場大捷’以鼓舞我軍士氣;接著張角也命喪于阿牛的兄弟之手;再到後來解了孔融之圍,聲名如日中天。今日一見,才發現原來阿牛並沒有生得三頭六臂啊!」
盧植居「高」臨下俯視著阿牛也是沒奈何的事情,這位先生實在太高了。雄偉的身材、儒雅的氣質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偏偏又平易近人沒有一點架子,一句玩笑讓兩人之間的氣氛一下子融洽起來。
「大人說笑了,阿牛只是仗著點運氣,僥幸贏了幾場,小打小鬧而已。倒是大人您率軍蕩平了河北黃巾軍主力,打的都是硬仗大仗!」
「哈哈,阿牛在與張林一戰後的事情,我也是剛剛听說,足見有勇有謀;現在見你能不驕不躁,實在難得。難怪阿牛被推舉為孝廉,前途不可限量啊。」盧植投以欣賞的一瞥。
「孝廉?」阿牛一楞,自己幾時被推舉為孝廉了?沒理由這種事情本人都不知道吧!
「青州刺吏龔景推舉你為孝廉,難道阿牛還不知道?唔,是了,這折子是兩天才送到洛陽,只怕是你們路上錯過了。」
孝廉,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指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舉孝廉」是指漢代作官的一種資格,各州郡每20萬戶每年可推舉一名孝廉給朝廷,由朝廷任命官職。即使到了清朝考取了舉人,仍是用孝廉公這個稱號,沿用漢代。
阿牛對于青州州府這次「獨斷專行」地推舉自己成為孝廉,當然不會有任何反對意見。舉孝廉後,對阿牛以後在仕途上的發展大有裨益,古代門第觀念嚴重,即使大漢朝廷時日不久,但在此之前撈上足夠的政治資本,對領地的發展大有好處!
「看來,這又是龔正幫我爭取到的機會了……」阿牛心下默想著。
實際上這次阿牛能舉孝廉並不全是龔正的功勞,雖然龔正也有撮合之舉,但這件事情上出力最大的卻另有其人,孔融!
孔融自打阿牛解了北海之圍後,某鎮長的「欲擒故縱」反被孔融認為是「品行高潔」,一門心思地想著如何幫阿牛一把。剛好黃巾起義結束之後,朝廷要求各州郡推舉今年的孝廉人選,孔融立馬就想到了阿牛。
——雖然阿牛並不在孔融所管轄範圍,但不代表他在州府沒有影響力,再加上龔正的錦上添花,阿牛這孝廉的資格也就順利地得到。
盧植見阿牛若有所思,端起幾上的茶水先啜了一口,笑道︰「孝廉的事情阿牛不用想了,知道即可。今天我找你過來,阿牛可知所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