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國 四十四節 貸款(1)

作者 ︰ 狂人阿Q

看到了趙書禮,宋邦榮和賀粹之也興奮了,跟黎行恕一樣,他們兩人心中對趙書禮是抱有感激之情提拔之恩的,幾年前他們不過是保定軍校小小的學生而已,而如今無一不是手握數萬軍隊的高級軍官了。(w/w/wc/o/m手、打。吧更新超快)對比他們的同學,三人赫然發現他們竟然是混的最好的。

因此一發現趙書禮,雖然宋遠頹坐在地,他們怎麼問也問不出什麼,但是他們還是決定下城牆去見趙書禮,于是三人攙扶簇擁著宋遠一路下了城牆。下了城後,宋遠能自己走了,整理了下著裝,長吸口氣反而走在了三人前面,大步走向趙書禮。

「屬下宋遠/黎行恕/宋榮邦/賀粹之見過司令!」

三人到趙書禮身邊,不約而同的敬了個軍禮,同時鏗鏘有力的說道。

趙書禮正跟幾個營級軍官熱烈交談著,見到他們到來,回了個禮,然後滿臉堆笑,高興道︰「哎呀,我可算見到你們了。禮畢吧,對了快跟我說說這次戰爭的事情,你們打的太漂亮了。」

宋遠沉著個臉,其他三人倒是頗有興致想要開口,趙書禮卻突然說讓他們到營中再說,幾人不疑有他,跟著趙書禮在騎兵的護衛下往騎兵營帳走去。趙書禮對幾人非常禮遇,讓給每人一匹馬,並且還把自己的馬讓宋遠來騎,說是他是大功臣。

此時已經到了晌午,入城式用了太多時間,一進入大帳,宋遠突然說要給趙書禮接風。趙書禮則說他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听听他們戰斗的經過了,接風可以不著急,然後讓月兌歡去準備一些飯菜,說委屈幾人先壓個饑。

吃過飯後,宋遠還好,黎行恕三人卻是談性大發,從出兵歸綏,一直講到南口僵持,到居庸關降俘,再到欲入北京,滔滔不絕一連講到了月亮爬上天際。這時候一個護衛走進門,在趙書禮耳邊耳語幾句。

趙書禮隨即打斷他們的講述︰「好了,各位將軍,該說的都說了。本人現在有一個決定要宣布,我這次途經北京呢,跟張作霖打點好了,送你們去陸軍大學在深造深造。」

「這——」

三人多少都有點不太願意,畢竟他們現在已經身為高級軍官了,還去軍校學習第一放不份,第二呢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軍隊。

趙書禮沒有說話,可營帳大開,走進來一隊荷槍實彈的士兵。為首的是一個年紀輕輕的軍官,他是騎兵團長,名字叫做巴特參軍已經七年了,當年他參軍的時候才十二歲。

「各位將軍,請交出你們的武器,奉司令軍令,西北邊防軍騎兵第一師,八團團長巴特將護送各位前往北京。」

「這,這,這,司令這是為什麼啊!」黎行恕三人有些不能接受。

但是宋遠卻平和的卸下了自己的佩槍,站起來敬了個禮,表示服從,三人雖然不解,但是也照做了。

「好了,去學習是為了將來更好帶兵,去吧連夜就去吧,不用回去收拾了,你們需要的東西我已經準備好了。火車站上已經有一列車在等你們了,明天你們就能去報到了。」

三人在軍隊的護送下悄悄的走出軍營,不知道他們心中是怎麼想的,趙書禮卻跟前後腳進來的月兌歡了解起了情況。

「士兵沒有異動吧?」

「沒有,今日宋司令幾人一來,我就下達司令的軍令,告知眾士兵,大軍駐扎為防意外,夜里宵禁任何人不許出軍營一步,威靈著斬。我們的士兵一向軍紀嚴格,倒是很服從,沒什麼怨言。至于其他的,他們並不知情,我們行動的消息根本沒有外泄。」

「這就好!記住讓你的人護送好他們幾個,既不能讓他們出了事,也不能讓他們跑了。」

「放心吧司令,這次挑出來的都是絕對忠心且精干的士兵,都是我親自訓練和挑選的。不過司令我有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說!」

「是!這幾人中,黎宋賀三位師長恐怕沒有二心,據我所知他們對宋遠司令的行為並不知情,宋司令所有的命令也都是假借您的名義發的,並且他們也沒有跟宋司令有過什麼密謀之類的。」

月兌歡這是在給三人求情了,趙書禮卻搖搖頭︰「小心為上!就委屈他們一下好了。」

第二天在收到他們已經進入陸軍大學的電報後,趙書禮才松了一口氣,這次的行動太險了。月兌歡的一直駐扎在外蒙的騎兵部隊算是出了大力了,也是他翻盤的最大籌碼。相對于宋遠等人,趙書禮對月兌歡這個蒙古人,和那些蒙古騎兵趙書禮反而絕對放心。因為他知道月兌歡不像宋遠,他沒有自立的實力和條件,又面臨著日蘇兩大國的壓力,還有喬巴山勢力的騷擾,他只能選擇依靠內地,依靠趙書禮。

當初趙書禮發電讓宋遠暫代司令一職,全權負責綏西軍事,宋遠也第一時間給外蒙騎兵部隊下了調令之時,嗅覺敏銳的月兌歡立馬嗅到不同的味道,他沒有當即給宋遠復命,反而是第一時間聯系上趙書禮,想要听取他的意見。月兌歡知道,他是蒙古人,即使到了內地,也不會被宋遠這些漢軍將領當做同類人的,他選擇牢牢跟最上層站在一起。

月兌歡的這個舉動,讓趙書禮也打定主意信任他,並且利用月兌歡布置了這次密謀。先是讓月兌歡軍在撤退的過程中拖慢腳步,然後趙書禮借機進入軍中,又讓他給宋遠提議舉行入城式進行勝利慶祝。當廣大官兵齊聚一堂之時,趙書禮這次突然公開身份出現在眾人中,接著借口听取戰斗經過,把幾個人誆騙到自己嚴密守衛的營帳中,一下子就掌控住了局勢。最後以把三人調離軍隊結束。

第二日一早,趙書禮頻繁下令,讓軍隊調防。

先是五萬嫡系軍隊迅速回綏遠各地,接著對雜牌軍進行整編,按照軍中將領原本職位高低,把十多萬雜牌部隊改編成了八個師。接著頻繁會晤各師軍官,上到師長下到班長小兵,雜牌軍的軍心也算穩定下來。他趙書禮終于重掌大權,然後就打算要回綏遠了。可是卻被幾撥秘密拜訪的人物給纏住了,一直耽誤到了九月下旬才得以回到包頭。

其中第一撥是蘇聯人,還有跟他們一起前來的西北軍中的一個將領——宋哲元。他們來是要求趙書禮將收編的馮系西北軍歸還馮玉祥,並且要求允許這些軍隊從察哈爾綏遠的地盤上通過,直到甘肅。

馮軍這次打散了,大部分被收編,但是最後仍然有上萬殘兵通過大同地區突圍到了陝西,然後又跋涉到了甘肅,幫助駐守這里,有一師兵力的劉郁芬,徹底清除了甘肅境內的雜牌武裝。此時馮玉祥已經從蘇聯歸國,當即又命令甘肅的國民軍向陝西進發,解除直系軍閥劉振華對西安的圍攻。此時防守的是國民軍二軍和三軍的李雲龍、楊虎城軍,他們本來駐守河南,當軍閥聯軍擊敗國民軍後,他們退入故鄉陝西。同時國民軍另一部井越秀駐扎在陝北的榆林等地,另外陝西還有原國民軍鄧寶柵等軍,當馮玉祥把直系劉鎮華趕出關中後,四下連接,馮系終于又掌控了陝甘兩省地盤,死灰復燃了。

蘇聯人此時看到重新崛起的西北軍大喜,不但大力支持,給槍給彈,同時積極聯絡跟他們有過約定的趙書禮,希望趙放回收編的數萬馮系部隊。

但是時逢亂世,好不容易擴充的軍隊,趙書禮又豈有還回別人之理。自然沒有答應,估計馮玉祥也猜到了這點,給宋哲元有過受命,趙書禮一拒絕,宋哲元又退一步希望趙書禮可以把西北軍中的軍官放回去。這些軍官也都是寶貴的財富,馮玉祥治軍嚴謹,又很重視軍官的培養,他的軍中時刻帶有教員,幫士兵掃盲教授文化知識,因此他的軍中有一大批雖沒有上過正規軍校,但卻頗有能力的部將,對于這些人趙書禮著實舍不得。可是轉念一想,這些人跟隨馮玉祥日久,雖然困苦但卻不離不棄,馮的勢力才能越來越大,即使自己強留這些人在這里,恐怕也不會有什麼忠誠。便忍痛答應了宋哲元,不過告訴宋哲元,他只能帶走那些自願跟他走的人。接著趙書禮還答應幫宋哲元一個忙,那就是幫助現在正駐扎在大同附近的韓復 石友三兩個師通過綏遠到陝西去跟馮玉祥匯合。當初這兩人在馮軍崩潰前,投降了閻錫山,並且還倒戈阻截西撤的西北軍同僚。可以說把叛徒行為做徹底了,但馮玉祥一回國,在他的召喚下,加上閻錫山這個老摳對韓石兩人確實很苛刻,于是兩人在馮不計前嫌的承諾下,又決定歸馮了。

趙書禮趁著宋哲元接應韓石兩人西去的時候,立即行動起來,把新收編的軍隊大部調回河套地區,同時開始在軍中大肆活動宣傳,定下了一個政策,軍中不管是士兵還是軍官,如果願意把家人接到綏遠居住的,趙書禮不但給路費,而且答應每戶家庭都能分到土地,士兵五十畝,軍官一百畝。這些收編的軍隊,成員一大部分是從陝西當年跟隨馮玉祥和胡景翼出來的,後來又駐扎在直隸河南一帶,又收編了一些直系軍隊,因此成員大多是河南陝西和直隸(河北)籍士兵,而這些地方都靠近綏遠,移民方便。加上這些人本來就是貧苦的陝西地方出來的,或者是常有軍閥混戰土匪林立的河南和直隸出來的,因此當兵之時大多是抱著當兵吃糧和賺軍餉的目的的。可到了軍中後,不但軍餉不能按時發放,甚至連飯都吃不飽,家中本來就是貧困之家,此時得知了趙書禮的許諾,頗有心動者。

趙書禮不但承諾,還付出實際行動,當第一批百來人同意移民後,立馬每人發放十個大洋,並且給他們發了士兵證書,蓋上西北邊防軍司令的關防大印,讓他們回鄉接親人到此,然後立馬給予土地。

等一個月後,宋哲元再來到趙書禮軍中的時候,他面對的情況是,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士兵回鄉去了,至于還來不來說不好,宋哲元也不關心,反正他只能帶走軍官而已。可當宋哲元游說勸說眾軍官的時候,卻遇到了相當的困難,並不是每個軍官都願意跟他走的。尤其是中下層軍官,他們加入馮軍時間還短,對馮的感情也沒有那麼濃烈,加上一百畝土地也是個不小的誘惑。而中高層的軍官就好一些,一來他們跟隨馮日久,是馮一手帶起來的,感情很深,第二對于這個級別的軍官一百畝地也沒那麼大的吸引力。最終宋哲元帶走了大多數的營級以上的軍官,連級有三分之一跟他走,而排級的軍官卻有八成選擇留下,班級的軍官基本上都不走了。

這個結果宋哲元還算滿意,當即帶著這些軍官,又從趙書禮這里得到了兩萬支步槍和一千萬彈藥的援助後,火速回陝西去了。

宋哲元是第一撥拜訪的人,而第二撥呢是日本人。

他們是來談貸款的事情的,當初答應了日本人修築鐵路後,趙書禮提出了貸款兩億日元的要求,日本人嘴里說的好,可是走後就不在提了,似乎這事壓根就沒有發生過,當綏西財政困難,趙書禮催促的時候,他們也推月兌開去。

此時他們卻主動來提貸款的事情,卻是因為另一件事,東北的石油。

東北開采出石油後,趙書禮跟張作霖會晤期間,把消息傳給了東北整府,東北整府一知道,日本人也很快知道了,並且聞風而動,當即積極起來派人前往油田區秘密考察過後,得出結論這是一個儲量巨大的油田,足夠供應整個日本一百年。

日本資源奇缺,燃料方面到還有些煤,但是石油就是一滴都沒有了。而一戰以後,隨著技術的發展,石油越發重要起來。不管是軍艦上的燃氣輪機,還是火車上的大功率柴油發動機都是離不開石油資源的,而日本人又沒有,只能購買,每年用來購買石油的外匯就佔據了日本外匯支出的相當一大部分。因此當听說自己的勢力範圍東北出油後,他們立即找上了東北整府,希望參與開發。而張作霖這個老胡子,對日本人一直是抱著利用的心態,他當即以此油田為趙書禮個人發現,屬于私人產業,整府不便干預為由推月兌過去了。

于是日本人就找上了趙書禮。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大民國最新章節 | 穿越之大民國全文閱讀 | 穿越之大民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