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鏞和張頌賢听了葉楓的話連連點頭,劉鏞又道︰「既然如此,建電站的事情我們來牽頭,便是我們兩人資金不足,還可以邀請其他人一起來做。」
「成立股份公司是個好辦法,另外也可以在證券市場發行公眾股票,至于電力公司的設備、人員和技術,你們可以出資收購,也可以折入公司股份,」葉楓道。
「還是折入股份吧,畢竟公司要真正運轉起來,需要的資金不會少,」劉鏞說道。
葉楓也點了點頭︰「不過我有個建議,就是對那些核心的技術骨干,也可以讓他們持有一部分干股,只有這樣,工廠的技術才能保持先進,立于不敗之地。」
劉鏞和張頌賢這兩年跟著葉楓事業越做越大,眼界也開闊了不少,自然知道這些近代工業對技術的需求,在歐美許多人只要憑一項發明就可以起家,技術也是越獨家越好。
劉鏞笑著道︰「大人這個確實不錯,其實我們的產業,很多都是大人的主意和技術指導,要我說這部分技術干股,大人應該佔大頭。」
葉楓連忙笑了笑︰「我這是公職,是應該為你們服務的,可不能要你們的股份。」
「我們也知道大人不會要,不過確實應該有大人的貢獻,如果大人不要,這部分股份也應該拿出來,我看可以成立電力學堂,這些股份的分紅便算是學堂的。」張頌賢連忙笑著說道,他們都知道葉楓不會要這個股份,也知道他對教育比較重視。提出建立電力學堂也是為自己的工廠培養人才,葉楓一定會大力,至于分紅就更不是問題,只要電廠能做起來,那肯定是可以賺錢地,何況這兩個人還有別的想法。
「大人,不知道那些電器何時能設計出來?」劉鏞試探著問道,葉楓的描述固然讓他們心動。不過卻沒有能力自己去做出來,少不得還是想要葉楓留給他們。
與建設電站相比,這些電器的市場更加廣泛,而且制造和銷售也會更加容易,所以劉鏞和張頌賢真正看上的還是這些電器的技術授權,至于建電站只是打好和葉楓的基礎。
「我就知道你們都盯著這個,不過電器的技術授權一定是會公開進行,未來地競爭想必也會非常激烈,其實我倒是希望兩位集中精力做好一兩個行業。不但要在國內做,還要成為國際上的大公司,把產品賣到世界上去,」葉楓對二人說道。
劉鏞和張頌賢對視一樣,劉鏞認真地請教道︰「還想請教大人,新工業蓬勃發展。處處商機,若是我們真要從事一兩個行業的話。不知何種行業為好?」
劉鏞這是真心請教,他也知道做生意攤子不能鋪得太大。譬如以前就做生絲的貿易,不過是後來看到近代工業的興起,機器生產帶來的沖擊非常大,加上政府的鼓勵和引導,他們這才大規模投入進來。
葉楓想了想,道︰「其實哪個行業都好,我倒是希望兩位在各個領域都能幫幫我。不過這顯然是不可能。對你們是不利的。」
「至于具體哪個行業更好哪個行業不好也算不上,我就和你們說說未來的工商業前景。首先作為一個大國,肯定要有完整地工業體系,所以在每個行業我都進行了布局,如今看來發展勢頭都很不錯。」
「先說最基礎的這一塊,也就是重工業,就是采礦、築路、冶金、機器裝備、通訊、能源電力等,這些肯定是要大力發展的,政府一直在投入,也在鼓勵發動民間資本,劉鏞那個機器廠就做得不錯,雖然說雜了點,但是從繅絲機、抽水機到火輪船都能造,已經有相當好的基礎,完全可以想辦法繼續做大做強,你們要知道以後就是機器時代,這個產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葉楓道。
劉鏞點了點頭︰「朝陽產業,大人的比喻果然貼切,不過機器廠也有機器廠地難度,最大的問題便是技術人才不足,原本還擔心做出來地東西沒人要,既然大人這麼說,也就沒這個問題了。」
「放心吧,只要你作出的機器有用,就不會沒有人要地,想想整個才多少台機器?才有多少工廠?關鍵是技術和質量,然後要發現市場的需要,去推銷產品。所以我是很你將機器廠做起來的,而且現在機器廠大部分都在福建,上海、浙江還是空白,這就是機會,而要將機器廠做起來,有兩個東西是一定要做的,一個就是車床,制造機器的機器,還有一個就是動力機械,譬如蒸汽機、電動機和內燃機,從長遠來看,這些都是要分開做的,但是現在到處是機會,與其四處撒網,不如集中做周邊的產品,蒸汽機做好了要造船、造火車就比較容易,電動機做好了做電風扇、洗衣機就簡單,內燃機做好了做抽水機也很簡單。」
「至于技術人員缺乏地問題,其實工廠要更好解決,就是從工人中去發掘,或者將人送到工廠里去培養,不能總指望學堂里那點人,現在發展這麼快,那些學生哪里夠分?」葉楓反問道,劉鏞和張頌賢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大人地意思,豈不是讓我不要做電站和生絲了?」劉鏞輕松地開起了玩笑。
葉楓輕輕笑道︰「我可不是這個意思,不過最好的辦法還是集中做機器這一塊,雖然說福建機器業地底子比較好,不過也是這幾年才形成的,上海、杭州如今已成為教育中心,學堂林立,光是人才這方面就比福建好了很多,至于其它生意,做也可以做,不過可以讓專人負責,特別是生絲生意畢竟是各位發家之本,也是保障後路的必要。」
劉鏞、張頌賢的生意還是更像家族產業,家族產業就是做大不容易,對劉鏞來說,真的要從生絲全面轉向機器確實是比較難做的決斷,至于生絲產業倒還好辦,交給自己的兒子去做就行了。
「張頌賢你現在經營的產業主要是生絲和鹽運這兩方面,還有參股的銀行和最近開辦的航運,銀行似乎是張佩紳、邢庚星在打理,那麼主要還是生絲和鹽,生絲暫且不去說它,鹽這一塊生產和銷售會慢慢規範起來,雖然你參股了新的鹽場,但是在這方面是不能和海州鹽商競爭的,倒是航運這一塊值得好好做一下,眼下國內的運輸,將來的國際貿易,對航運的需要肯定會快速增長,你們也看到海軍在不斷添置新艦,要走向海洋,需要海軍,也需要海商。」
張頌賢听了眼前頓時一亮,隨即又苦笑道︰「在下如今不過是從恆順買了一條小火輪,從馬尾買了一條大火輪,還有以前運絲的幾條小木船,想要到大海上去,還是力不從心啊。」
「萬丈高樓平地起,重要的是現在還沒有用火輪船跑運輸的航運公司,現在航運和運輸船都極不正規,需要一個大公司站出來組織,」葉楓說道,他對現在的航運情況確實是不太滿意,很多商船貨船都是跑單幫的,如果能組建一個正規的大型航運公司,開闢一些固定的客運班次,再將貨船全部納入海關的管理,那對貨物的運輸和流通都會是很好的事情。
葉楓並不確定兩人會不會按照自己的設想進行調整,事實上他的建議雖然顧及到未來的發展需要,卻也是一條正確的道路,近代工業對技術和管理要求越來越高,如果繼續把攤子鋪大的話,那麼結果肯定是不容樂觀的。
不過葉楓也沒有和他們強調太多,畢竟作為地區的政府首腦,說出的話還是會帶來不小的壓力,葉楓不希望因為這個影響他們的決斷。
「剛才說了一些基礎產業,還有就是一些消費品工業,或者說輕型工業,譬如紡織、制茶、印刷、造紙等,這些產業的未來肯定也是不錯的,因為大家都要用,政府會鼓勵民間來生產,不過這些產業本身就是競爭比較激烈的,雖說新技術帶來生產效率的提高,加上銷售量大,也是很有前景的產業,不過那麼多人一起搶食,倒不是我喜歡的經營方式,做生意嘛,只要掌握了獨一無二的資源,或者是站在更高的層次上,賺錢才會更輕松,」葉楓笑著說道。
劉鏞和張頌賢若有所思,雖說新產業有新產業的發展難題,不過一旦做好了能賺到超額利潤倒也是事實,張頌賢卻想到另外一件事,猶豫著問道︰「大人前面提到鹽業經營,若非要也要放開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