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會談在一片猜疑和防備中開始,祭祀炎黃拉近了大家之間的關系,但是在談判桌上,各自的立場並未有所改變。「域名請大家熟知」
果然如葉楓所料,首先引起爭論的焦點就是關于地盤,太平軍不肯撤軍,湘淮更不願讓步。
湘淮的代表王凱泰、趙烈文等人都是飽學之士,說起來有理有據,太平軍多是底層出身,在談判桌上難以抗衡,索x ng就擺出一副愣頭青的模樣,要緊牙關就是不撤軍,要打就打。
葉楓也不指望大家能達成一個統一的多邊協議,在多邊會談遇到困難的時候,雙邊和小多邊會談也在進行,也更容易取得成果。
華夏和石達開展開了福建、廣東兩省問題的談判,這個兩個省當初都是各佔一半,華夏佔海,石部佔內陸的那部分,雖然石達開也將兩地當作根據地經營,不過隨著大軍轉戰廣西、雲貴,石達開駐昆明,石鎮吉駐桂林,只佔片隅的廣東、福建兩省便不如以往重要,只是因為和華夏的關系密切,經濟反而日益發達,成為石部重要的經濟來源。
葉楓的意思,是兩省都應該統一,這對經濟的發展有好處,成立一個政f ,各自組織一個政黨,參與選舉,在選民的範圍上,華夏也同意按照有利于太平軍的方案,就是在基層選舉時擴大選民的範圍,讓更多的平民有投票的權利。
但是石達開和石鎮吉並不希望失去這兩個地方,因為這兩個地方雖小,每年能提供的收入卻不少,幾乎可以趕上廣西、雲南兩省,如果選擇合並的話,那麼以後的財政收入要怎麼算?是給華夏還是給石部?在行政隸屬和關系上,又要听誰的?
「兩省經濟、行政相對獨立,重要事項需由雙方會商決定,平時都不作過多干涉。^^王韜作為傾向于太平軍的華夏高官,負責和太平軍方面接觸,他代表葉楓敘述了華夏的意見。
「只要按照雙方認同的辦法,選舉出省賢良閣。省布政使及重要官員,地方上地運營,雙方都無需太多干涉,重要事項分別向雙方匯報,如果有分歧的,再由雙方坐下來談。」
「至于地方收入,可以分作三塊。一是地方稅收,歸兩省布政司收支;二是國稅,這部分收入,按比例分別解送給華夏和貴方。」
兩省目前的發展情況,華夏所控制地區的經濟要遠遠超過石部控制地地方,所以華夏佔有的比例要超過石部,但是石部所得也遠遠超過從前,特別是從發展的前景來看,華夏控制地區的發展無疑要快過石部,這種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所以面對華夏提ji o的一份兩省產業情況的統計數據,張遂謀和石鎮吉派來的代表石鎮常都有些心動,最終還是答應華夏展開兩省一統地談判。
實際上,張遂謀和石鎮常對華夏的財政收入體系並不完全了解,以福建為例,雖然東部工礦產業和貿易發展遠比西部石達開控制地區繁榮,經濟規模超出很多,但稅賦的不同。華夏從稅收中所得到的財政收入並不如他們想象的那麼多。
雙方都有共同的意願,事情談起來就比較容易,經濟分配和政權組織是談判的重點,張遂謀和石鎮常關注的焦點是經濟收益,至于民主政權會帶來的影響。他們能看到的不多。
張遂謀作為石達開手下地首席幕僚,當然能看清其中藏著的一些風險,雖說是地方自治,但組織形式卻完全是華夏的方式,可以想像,這樣的政權穩定運行以後,必然會更加傾向于華夏。=而不是太平軍。
不過這兩個地方目前控制在石鎮吉手中。張遂謀早就擔心石鎮吉有s 心,特別是這次石鎮常也作為代表來參加多方會談。更讓張遂謀忌憚,故而失去這兩個地方對石達開來說並沒有什麼影響,反而可以削弱石鎮吉的實力,昆明想從這兩個地方得到的,也不過是經濟收入,合並後這樣的收入必然增加,他自然沒有什麼要猶豫的。
石鎮常雖然也想到他們會失去對兩省地控制,但是經濟上的收入,以及張遂謀的支持,都讓他難以做出反對的決定,石鎮常並不是那種知識很淵博,或者很有心眼的,他看上去更像一個農民領袖。他和石鎮吉地野心其實並不大,都認為像一條線似的廣東、福建的地盤,他們想守也守不住,還不如從華夏換取一點好處,如今的方案已經遠遠超出他們的預期。
經濟上的談判和政權組織的確定需要更長地時候,但原則很容易達成,另外比較重要地一點就是軍事,雙方都認同兩省本身不設軍隊,由華夏和石部分別駐軍,駐軍的數量和規模由雙方討論確定。
兩省都將廢除封建賦役,其中也包括兵役,也就是說無論太平軍還是華夏軍都可以在兩省選取兵員,但只能是募兵,不能強迫,當然現有地兵員都屬于雙方各自的軍隊,與兩省無關。
華夏目前實行的是募兵與義務兵相結合,國防軍和警備軍都是募兵,民兵則是義務兵,太平軍則更類似于兵役,也就是義務兵,現有兵員獨立劃出,地方還會保留民兵的建制,但是這個武裝只接受省賢良會的指揮,而且規模和武裝程度都會受到限制,因為這只是民兵預備役,而不是正規軍,雖然以華夏民兵的訓練來說,基本上會超過很多太平軍和清軍。
至于兩省不設正規軍,由雙方駐軍保護,兩省如遭到攻擊,雙方都會出軍,為兩省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這些細節方面的問題並沒有帶來太多困擾,華夏與石達開很快達成了「建立華夏東南聯盟」以及「建立廣東、福建兩行省的公告」,宣布雙方結成聯盟,石達開的廣西、雲南、貴州,和華夏的浙江、上海、江北、台灣、徽贛分別施行各自的方針政策,廣東和福建聯合統治,並由地方政f 獨立行政,這可以說是多方會談以來,達成的最有實質x ng意義的協議。
葉楓甚至做出決定,原華夏政權將不再稱為華夏,華夏這個名稱應該是未來組成聯邦時才能使用,他將自己的政權改稱為復興聯盟,以這個姿態向各方表明自己與他們和平聯合的決心。
葉楓也向李世賢、楊輔清等人做出承諾,只要他們按照民主模式進行政改,復興聯盟可以將江西、安徽所佔領的地方與他們的地盤進行合並,組成新的行省,由選舉出來的布政司進行管理。
李世賢對這個建議很感興趣,一方面李秀成已經和華夏,或者說復興聯盟合作,另外他在江西佔領的地盤並不多,基本和復興聯盟平分江西,如果能達成協議,也就意味著他將得到另外半個江西,這是在戰場上很難達到的目的。
只不過江西若是進行選舉執政的話,那也就不是他的江西了,作為地方軍閥,地盤、軍隊是根本,有了這個根本才能保證榮華富貴。
「在江西,可以與福建、廣東有所不同,雖然布政使是選舉產生的,而且還有國士館、賢良閣和孝廉台,但sh 王還可以有自己的總督府,總督府不干涉地方行政,卻是一省的最高首腦,總督府可以從地方上征兵,也可以從地方財政收入中獲得國稅那部分,當然復興聯盟雖然讓出這部分地盤,但也要獲得一定比例的國稅。」
對于經濟收益的分配,李世賢並不擔心,江西並不富庶,如果加入聯盟的話,一定可以從復興聯盟的工商業中獲得好處。
復興聯盟對于江西的影響就體現在國稅的分配,駐軍,以及地方憲法的制定,並根據華夏聯盟的協議,對地方執行憲法的情況進行監督,重要事項,需經復興聯盟的同意,如不同意,則要經國士館投票表決,如果表決結果復興聯盟還不同意,則可以要求江西省重新進行國士選舉,當然這種權力的使用會有一系列的制衡。
李世賢在太平軍將領中比較另類,他甚至比李秀成更了解民主政治,所以在李尚揚報告了葉楓提出的方案以後,竟然表示同意,不過他提出兩點,一是江西總督也可以參選布政使;二是江西由江西人來治理,也就是在政改的過程中,不希望復興聯盟過多參與。
李世賢甚至表示,他手下的軍隊也可以接受復興聯盟的整編,最後形成三到四個師,當然這些軍隊的指揮權會在江西總督,也就是李世賢的手中。
葉楓和內閣商量許久,最後還是決定同意李世賢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