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割據和擁兵自重這樣的情況不應該出現,我想只要能干淨利落地消滅僧格林沁,應該可以讓捻軍看清楚華夏軍的實力。書m 群4∴い0 5此外,在河南可以成立河南省,民政方面可以擁有一定的自治權,但是捻軍必須接受整編,不過在河南全境未光復前,可以分階段有步驟進行,」葉楓說道。
聯邦和地區自治這個問題對葉楓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因為這很容易造成內部動lu n,不過葉楓始終覺得這取決于華夏本身的國力,譬如美國實行聯邦制,歷史上也就爆發了南北戰爭這一次大的內戰,反而是經濟社會的發展極具活力。
要說民族或者文化的東西,美國人本來就是一群殖民者聯合起來組建的國家,內部種群也非常多,也缺乏傳統文化的凝聚,但是它的聯邦制也搞得很好。
葉楓也知道中國和美國不同,不可能照搬它們的國家形式,即便是實行聯邦制,也會設計一些控制和平衡的手段。
葉楓之所以熱衷于聯邦制,是因為他始終堅信絕對權力導致絕對**,特別是黃炎培曾經提到過的周期率,也一直是他警醒的地方。
正如三國演義開始所說的那句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可以說是華夏幾千年歷史中的最大悲哀,也就是黃炎培提到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這是因為地方自治嗎?顯然不是,就如趙烈文對評說清廷時所說的那樣,只有中心爛了,這個龐然大物才會分崩離析,不然除非是出現葉楓這種異數。
在葉楓看來,中央對地方自然要統籌,要有這個能力和權力,但是地方官員首先要做的不是對中央負責。而是對地方負責,至于這中間的協調,那是細節問題,大的原則就是這樣。
葉楓希望將來的華夏能夠形成幾個比較大的自治區域,在內政上實現一定的自治。前提是要符合國家地大計劃,遵守法律。
這樣一來。地方對中央形成壓力,中央對地方又形成壓力,同時每一級都要受到選民的壓力,以此來保證行政的效率和官員的廉潔。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地。無論哪一種方法都不可能杜絕**,葉楓只希望通過制衡,讓更多的力量參與博弈,不讓某些人肆無忌憚。
「河南地軍事行動由參謀部負責。一旦戰役進展順利。政治談判由內閣牽頭,必須派出優秀的內政官主政徐州,參與對捻軍的談判,華夏軍或許不會一下子進入河南,這就需要捻軍在解決政治問題以後,將河南拿下來。」
「內閣認為江北的地盤日益擴大,可以設一獨立的行省。統轄通州到徐州、山東半島地民政經濟。考慮到這一地區的重要x ng和復雜x ng,內閣建議由司法大臣王運擔任江北省布政使。」王韜道。
王運j ng通帝王學。擅長權謀,擔任司法大臣幾年來又j ng通刑名,更掌握了幾萬新式警察隊伍,可以說各方面能力比較平衡,的確是合適的人選,唯一地問題可能是此人舊式文人地身份,不過葉楓只是稍微考慮了一下,就同意了這個任命︰「讓王運去徐州,主持江北民政,同時主導和捻軍的政治談判,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內閣還是決定一省的民政官叫布政使?」葉楓笑了笑問道,對于機構和官職的名稱,葉楓比較習慣用新式的,不過內閣的官員都偏向于復古,葉楓也就同意延續舊地傳統,他也想得明白,就算改換了名字,官老爺還是官老爺,未必就能成了公僕。
「內閣已經就軍政機構和官職名稱進行了整理,正要請大人批復,」王韜很快從桌子上掏出一份資料,看起來是早有準備。
華夏地政權體系一直是邊發展邊擴充,不過按照葉楓和內閣的計劃,已經打算逐步規範,其中最重要地一點就是在上海搞一個特區,試行民主新政。
根據這次政治改革的方案,華夏轄區將劃分為幾個大的行省,其中台灣、海南島和蘭芳組成南洋行省,這是葉楓海洋意識的體現,未來的發展可能會不止這幾個地方。
福建、廣東的東部組成閩粵行省,江西、徽州組成徽贛行省,此外就是浙江行省,江北行省,以及上海特別道。
行省以下設府,府以下為州縣,大城為州,小城為縣。
上海特別道相當于直隸府,其下設松江、金山、南匯、上海四縣,這次進行行政改革就是要在上海道首先推行孝廉議政制度。
也就是先在四縣通過投票選舉出各縣孝廉,孝廉通過縣孝廉議政台參政議政,並投票選舉本縣政務官,也就是知縣。
孝廉議政台的權力和架構類似于縣議會,本縣重大決策必須經過議政台通過,議政台擁有對本縣官員的質詢、監督權。
首次孝廉的選舉並不是普選,也就是說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投票的權力,對選民有嚴格的要求,不過範圍也相對比較廣泛,除了年齡、國籍的限制,主要從文化水平、社會影響、財富、對社會的貢獻等幾個方面作出了規定。
首先是身前清功名,包括科舉中式的進士、舉人和生員,也包括其它通過了縣試、府試的童生,這就將大部分傳統讀書人包含在內,不過由于華夏不再組織科舉,所以這部分就不會再增加。另外所有經過新學基礎教育的都有選舉和參選孝廉的資格,華夏新學教育大致劃分為基礎教育、中級教育和高等教育,職業教育、軍事教育、速成班等都屬于中級教育,基礎教育相當于小學,主要針對的是少年兒童,他們暫且還不到參加選舉的年齡。
新學與舊學並駕齊驅,不過能通過縣試的童生雖然不少,但還是有很多人讀書人沒有考過縣試,在沒有科舉的情況下,這些人要參加孝廉選舉,就只能參與新學的學習,從大趨勢來說,新學會逐步取代舊學。
其次就財富及對社會的貢獻而言,不看個人或其家族擁有多少財富,而看其向國家納稅的數額,這個標準開始訂得比較高,也就是每月一華夏元,一年十二華夏元,相當于兩畝水田一年雙季的總收入,普通工人兩個半月的工資,看上去標準不高,實際上卻讓很大一部普通百姓失去了選舉的資格。
不過這個標準還是必須的,因為這個標準下的個人有能力接受一定的教育,這就保證了選民的基本素質。
此外對社會的貢獻還包括從事公職已經慈善事業,譬如國防軍、警備軍和民兵的士兵都有參加選舉的權力,因為士兵都要接受一定的教育,他們有能力行使好這樣的權力。
至于社會的影響主要是考察這個人在民間的名聲,如果是臭名昭彰的話,那麼不僅不能成為候選人,而且還會被剝奪投票的資格,這卻是給了那些沒有孝廉投票權的貧民一點影響結果的權利,如果一個地主拼命壓榨佃農的話,就很可能因為名聲不好而失去資格。
在這次縣孝廉選舉前,內閣、都察院、立法院和上海道將組成聯合工作小組,到各縣進行選民登記,並確定選民資格,準備工作完成以後,將在年底進行縣孝廉的選舉。
縣孝廉選舉完成後,將組成第一屆縣孝廉議政台,任期為四年,任期結束後全部重新選舉,可以連任,並不受限制。
孝廉議政台通過選舉產生本縣知縣,並選出上海道孝廉,選出的上海道孝廉組成第一屆上海道孝廉議政台,上海道民政官道員由各縣孝廉共同選出。
此外,都察院、按察司、大理寺也將在上海道設立相應機構,及分院、分司和大理寺理問院。
上海特別道的選舉將會是華夏下半年重點關注的工作,葉楓對此也非常緊張,因為這將決定著他提倡的民主政治是不是能實行的問題,他一方面希望更多的人參與民主選舉,又擔心參與的人多了會出問題。
不過過去華夏已經在小範圍內推廣投票選舉的辦法,不過當時的選民局限範圍比較小,像這樣搞一次大範圍的選舉還是第一次,也由不得他不慎重。
選舉是這次政改的重點,至于機構和職位的名稱就沒有多少實質x ng的變化,總督府總督是華夏的國家元首和政f 首腦,內閣是行政中心,內閣首領稱為宰相,其下為各部尚書,或稱大臣,原來六部的名稱也有所變化,財政部被改回戶部,商務部成為商部,產業部也改回工部,另外增加了吏部,文教部、司法部、國防部三部名稱不變,不過一般都簡稱文部、法部和兵部,新舊式名字一般都可以用,分別和尚書或大臣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