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薦,求收藏,給點希望,希望大家能支持下,您的每一張推薦票都是我寫作的動力,新人不容易啊。保證每天至少更新一章,5000+字,不斷更。)
南非的布爾人居民人數甚少,德蘭士瓦和奧蘭治兩個共和國總共只有四十四萬左右的荷蘭裔白人公民(有官方記錄的公民),除了仍然堅持戰斗的兩萬多人外,戰爭已吞噬了將近七分之一的人口(包括流放到印度、錫蘭、百慕大等地的戰俘),臭名昭著的集中營又關押了十多萬人,南非的布爾人面臨著種族滅絕的危險。www
在這樣的情況下,布爾人獨立軍對于英國遠征軍采取各種不折手段的打擊也是可以理解了。自然,在大英帝國絕不可能忍受這種羞辱,所以也需要采取極端的方式來對付布爾人的種種反抗。
三光政策在布爾人的區域越發的激烈,英軍采取了更加血腥的方式打擊布爾人,只要發現持有武器的布爾人,無論年紀大小,抓到後一律當成戰犯處理。
而布爾人也被英國人逼上了絕路,布爾人大量的游擊隊對抗的方式越發的激烈,戰斗的次數也越發的頻繁。
**果的報復,國防軍臨走前干的一票,已經讓雙方誰也下不了台,英方與布爾人是徹底的不死不休。
這種互相報復一旦開始就很難結束,直到後來一名年青的英國婦女埃米莉•霍布豪斯為關押布爾人集中營的狀況所震驚,向國內提交了一份長達15頁的報告,描述了集中營內的慘狀。按照戰時的通常作法,霍布豪斯小姐被宣布為祖國的敵人,立即逮捕並驅逐出境。
但是她回歐洲後堅持斗爭,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在野的自由黨以年青的威爾士民族主義者勞合-喬治為首,猛烈抨擊保守黨和陸軍的野蠻政策,瑞士、德國、荷蘭、法國、美國派出了視察人員,歐美各國向集中營內的平民捐贈了大量物資。在國際和國內輿論的強大壓力下,英國國會不得不派出調查團前往南非。在對基欽納和集中營官員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後,集中營的配給和醫療條件方得以改善,而與布爾人之間的屠殺也變得緩慢下來。
殘存的布爾人已經意識到,他們是不可能在這種互相報復與屠殺中堅持到最後,而還在堅持的游擊隊員數量也越來越少,他們如果不停止並向英方投降的話,那麼布爾人也將會成為一個徹底的歷史名詞。
布爾人的作戰能力也在迅速下降,兵力從最高時期的八萬八千人減少到兩萬兩千人,由于得不到補給,民團士兵營養不良、衣衫襤褸,士氣沮喪。他們的糧秣彈藥已經耗盡,只能依賴戰利品為生,甚至因為無法看押戰俘,只能將其就地釋放(釋放之前不得不把所有的英軍俘虜剝光,以取得他們的衣服)。
英皇愛德華七世對南非戰爭的拖延也越來越不安,越來越不耐煩,因此對陸軍部嚴加指責。而在南非的基欽納盼望戰爭結束的心情不亞于英王,事實上在1901年2月,他就已經開始和路易•博塔進行秘密談判。
到1902年5月為止,英軍已經在南非靡耗戰爭費用3.4億英鎊,死亡九萬一千多人(其中七萬余人是國防軍所為)。而他們的對手神出鬼沒,捉模不定,德蘭士瓦和奧蘭治的兩個政府也是無從追蹤,其殘存的軍事力量仍然令英軍膽戰心驚,更加恐怖的是布爾人獨立軍的戰斗力與戰斗方式讓英國人深知他們很難迅速贏得戰爭勝利。
英布雙方都覺得再打下去實在是勉為其難,于是雙方開始正式舉行和談。此時雙方的非正式談判已經秘密持續了一年兩個月,談判的關鍵,一是布爾人的獨立問題,二是對待非洲人問題。
關于第二個問題,英國犧牲非洲人的利益,向布爾人靠攏,較快就同布爾人取得了一致意見。1901年3月7日,在由基欽納公布的米德爾堡建議中,宣布德蘭士瓦和奧蘭治殖民地中的非洲人在未建立代議制政府之前沒有選舉權;即使將來給予他們選舉權,也應加以限制,以保證白種人享有公正的絕對優勢。這實際上就是排除非洲人在上述兩地享有選舉權。
關于第一個問題,雙方長期相持不下。英國進行這場戰爭的目的就是要兼並布爾共和國,因此寸步不讓,先後五次堅決拒絕奧蘭治總統斯泰因提出的維持獨立的要求。布爾人不得不退而求其次,要求掌握獨自制訂和執行對土著的政策的權力。
1902年5月15日,代表兩個布爾共和國、三十二個地方民團和165個游擊隊的布爾人代表在弗里尼欣開會,討論和戰前途,許多地區代表憂心忡忡地談到集中營政策、人口下降、非洲人的敵意和威脅,建議不惜任何代價爭取和平。
幾經折沖尊俎,5月31日,英布雙方在弗里尼欣正式簽訂和約。持續31個月的英布戰爭宣告結束。
在這場戰爭中,英國先後動員了45萬軍隊,其中25.6萬為英國正規軍,10.9萬為英國志願軍,5.3萬為南非英國殖民地軍隊,3.1萬來自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英國通過海路運到南非的軍隊前後共計38萬,此外還運送了35萬匹馬、10萬匹騾子,134萬噸軍事裝備和其他物資,先後動用了1027艘艦船。參加戰爭的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加拿大部隊共有4072名軍官和91870名士兵陣亡。
布爾人方面,參加戰斗的前後共計8.8萬人,其中德蘭士瓦人4.3萬,奧蘭治人3萬,這兩個國家全部人口不過44萬,所以是幾乎全部男性青壯年都上陣作戰;此外,還有1.3萬開普殖民地的布爾人,以及兩千名外國志願者。到締結和約時,參戰的布爾人共有13700人陣亡,3.1萬人被俘虜,2萬人繳械投降,1萬多人流亡到德屬西南非洲和莫桑比克。
歷時兩年半的第二次英布戰爭以英國完勝告終。嚴酷的戰爭結束後,在原布爾共和國領土上一片凋敝景象,農場被焚毀,村鎮被破壞,礦井被關閉。英國人和布爾人開始致力于恢復和重建工作。
戰後,英國貸給兩個殖民地3000萬英鎊,以建造大規模工程、設立學校、修建公路和鐵路等。蘭德金礦的生產也得以恢復。為了在南非自治領建立一個獨立、完整的經濟體系,由英國投資在南非建設了鋼鐵、紡織和制造行業,南非逐漸從單純的礦業國家變為工業化國家。
在英布戰爭之後,英國得以兼並兩個布爾共和國,將南部非洲的殖民地連成一片。由于控制了通向非洲月復地大湖區的走廊,英國在非洲的戰略優勢得以加強。好望角地區以廣袤的南非內地為依托,成為英屬海外帝國最重要的前哨基地之一。
英國在印度洋地區的優勢得以完全確立,印度洋變成了"英國湖。"在經濟方面,隨著世界上最大的蘭德金礦被英國把持,英國的金融寡頭得以控制住全球的經濟命脈。來自南非的黃金使得倫敦迅速成為全球金融業和黃金交易的中心。
但是,對作為戰勝國的大英帝國來說,戰爭前期的失利,暴露出了英國的政治家和軍隊統帥們在戰略思想上極大的缺陷。
當時英國的陸軍將領們面對十九世紀末戰術和武器技術方面的突飛猛進,大多固步自封,無所適從,還是滿足于上百年前的陳舊戰術。從布勒、哈特等人在戰斗中的表現看來,當時的英國陸軍不愧是一群"驢子指揮的獅子"。
從俾斯麥時代起,老態龍鐘的英國陸軍便已顯頹勢(當年俾斯麥曾被問到,如果英國陸軍在波羅的海登陸,德國將作何對策,俾斯麥說"我將派出警察去逮捕他們")。英國只是憑借其雄厚國力,中下級軍官和士兵的勇猛,以及軍隊統帥們在戰爭後期不擇手段的軍事政策,方得以免于在南非一敗涂地的結局。
第二次英布戰爭給幾百年來大英帝國的海外擴張史畫上了一個明顯的句號。軍事征服的勝利、公眾的沙文主義熱情,不足以打消保守派和自由派們對維持一個龐大海外帝國的開支的焦慮。
英國的上層社會出現了信心危機。越過在比勒陀利亞上空獵獵飄揚的米字旗,大英帝國一些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們看到了一個可怕的前景︰同時保衛大英帝國海外領地和英國本土的做法,在經濟上和戰略上都是不可行的。
因此英國不應當再保持孤立政策——它應當與自己的競爭對手,那些歐洲帝國們,達成廣泛的交易和協議。
布爾戰爭結束之後,英國便開始了全球範圍內的戰略收縮,將部分海外勢力範圍轉托給加、澳、新等白人自治領,英國本身的戰略重點則轉回風雲動蕩的歐洲。
第二次英布戰爭是英國最後一場為了征服殖民地而發動的戰爭。這場戰爭本身沒有使根深底厚的大英帝國傷筋動骨,甚至還有所收獲,可是英國的歷史學家大多認為,這場戰爭作為一個標志**件,同維多利亞女王的去世一樣,意味著英國歷史上最偉大、最進步、最繁榮的時代的結束。
在英國本土,愛爾蘭民族運動和工人運動風起雲涌。在歐洲,野心勃勃的德國開始向遠洋派出征服的艦隊。在南非,一個來自印度的律師——莫罕達斯•甘地開始嶄露頭角。
布爾戰爭標志著英國自光輝燦爛的維多利亞時代向著未來不可預測的黑暗時期的過渡,在它之後,大英帝國的鼎盛時期已經告一段落。
在1899年羅得斯訪德之後,英國的領導人再次看到了英德合作的可能。英國同德國已經在非洲葡屬殖民地、前布爾共和國、委內瑞拉(和英屬圭亞那的領土爭端)等國際問題上達成了政治交易,在埃及、摩洛哥和中東,也存在著英德合作的廣闊前景。約瑟夫•張伯倫在1899年和1900年曾經多次呼吁建立英—德同盟,共同抵制俄國在中東和中國的勢力。1901年,在英國還出現了建立英—德—日三國同盟的嚴肅討論。
但是,這些呼吁、建議和討論,最終都無疾而終。正如威廉二世和軍部高層早已確定在二十年內歐洲將會爆發驚天大戰,德國要想繼續發展下去就不可能不面臨挑戰英國人的世界霸權,于是毫不猶豫地拋棄掉了張伯倫扔出來的橄欖枝。
德國人親眼目睹了大英帝國在這場戰爭中的軟弱,首相皮洛夫在柏林的宮廷和國會里堅決反對同英國結成聯盟的任何倡議,此時他的英國同行索爾茲伯里也反對同德國結成聯盟的倡議,在未來國際問題上早有預見的威廉二世已經為以後德國前進的方向做出了秘密計劃---德中結盟共同挑戰舊世界。
南非布爾戰爭可以說布爾人其實是最大的輸家,什麼都輸沒了,人口大量減少,尤其是青壯人口以及孩子,這意味著未來的希望。
同樣沒有了的也包含了黃金,整個約翰內斯堡的黃金早早的被搬空了,全部支付黑夜雇佣軍尚且不夠,還支付了大量的英鎊以及大量的鑽石。
不過,路易•博塔並不後悔,他是一名軍人,他知道,仇恨必須用血來洗刷,支付給雇佣軍也就等同于布爾人自己去打擊英國人。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正是由于黑夜雇佣軍的有力打擊,也使得自己的布爾野戰軍得以逃過了很多次的死亡危機。
黑夜雇佣軍的存在,使得英國遠征軍一直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對方的身上,從而有效的降低了布爾野戰軍的關注。同時他也清楚,英國人之所以開出相對能接受的條件,以及在簽訂合約後不會秘密撕毀協議也是因為這支神秘的布爾人獨立軍的存在。
所以在談判時,一旦提到布爾人獨立軍,路易•博塔立刻聲明不能清查布爾人獨立軍的任何人員的來歷以及去向。路易•博塔知道這是布爾人最後的護身符,即使不是真的,用來嚇唬英國人也是一種策略,相信在收到那麼多的黃金後,黑夜雇佣軍應該不會介意自己臨時借他們的大旗用一用。
而這批黃金他在和英方秘密接觸時就了解到,英國人非常的渴望得到這筆財富,自然,無論怎麼樣,交給雇佣軍也比交給英國人要好的太多。
這筆黃金的總數是722噸多,其中630余噸是在戰爭之前儲存在約翰內斯堡的,另外的92噸則是在蘭德金礦陷落之前加急開采出來,以及收集了大量的民間黃金。
還有大量的鑽石以及鑽石原礦和英鎊也都支付給了黑夜雇佣軍,那邊的估價確實狠,至少價值3000萬英鎊的鑽石居然只被計算成50噸的黃金,這些鑽石如果在國際市場月兌手的話,至少相當于200噸的黃金價值。不過如果他路易•博塔是黑夜雇佣軍的話,估計也會差不多這樣做,畢竟鑽石出手需要大量的時間,而黃金則不必。
還有上百萬的英鎊紙幣也交與了對方,這些基本上都是從沒收的英國僑民的手上或者英軍戰俘的手中繳獲的。幾萬野戰軍繳獲的軍事物資可以使用,但這些英鎊紙幣他們可沒什麼機會使用,能用錢買的還不如直接去征用過來。
當然,他也給自己的軍隊留下了差不多的英鎊,這是給布爾人留下的一條後路,萬一真的沒辦法了,可以讓布爾人的老弱婦孺拿著錢去其他地方生存,這一點得到了所有布爾野戰軍的贊成。他們可以不怕犧牲,但是他們必須為他們的家人考慮後路。
英國人在布爾戰爭中,收獲是最大的,雖然付出的代價也極大,但是他們得到了殖民地,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金礦。有了這個金礦,英國人用不了幾年就能把在戰爭中失去的財富統統拿回來,而這座金礦會在將來成為大英帝國最大的財富來源地之一。
王紹楓則是在這場戰爭中付出最小,收獲極高。722噸黃金,完全能讓他支撐起華夏共和國的金融貨幣系統。更不消說本身還有200多噸黃金,以及阿拉斯加在未來數十年內每年至少提供60噸的黃金。
而在十年後,華夏共和國政府央行擁有的黃金將會在世界排名前五名,僅次于英美法,比德俄的黃金儲備還要高。
而龍幣也將成為世界上最堅挺的貨幣之一。
不過,現在黃金是暫時存放在南非,數量太大,並不能帶回來。
在南非收益的黃金鑽石和其他貴重物品都秘密搬到了南非和莫桑比克交界處的海岸邊埋起來,等待捕食者號部署到凱爾蓋朗島後,由潛艇秘密去運回來。
任憑英國人想破頭腦頭不可能注意的到布爾人的黃金是這樣離開南非的,捕食者號一次可以運輸一百噸的黃金,四艘捕食者只需要兩次就可以把全部財富運回到凱爾蓋朗基地中,再由吞噬者號運回青島。
這只需要兩年的時間,就可以完成。
在德國方面的全力協作下,以及葡萄牙的故意收縮在莫桑比克的駐軍力量,使得國防軍在沒驚動外人的情況下,安全的到達了莫桑比克海邊漁村波梅內,順利地登上了德國商船來到德屬東非,然後再回到南洋駐地。
至于一路上,對發現國防軍蹤跡的人,自然是進行特殊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