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當我正在睡夢中和周公的女兒約會的時候,就被一陣緊急的電話鈴聲驚醒了。接過一听,是夢瑤的聲音,旁邊還夾雜著嘉穎唧唧喳喳的聲音。
我一陣納悶,昨天晚上回家後不是分別和她們通了電話嗎?怎麼一清早就來查鋪了呢?仔細听了夢瑤的話,才明白,原來今天她們倆上學途中,經過書報亭想買一份《全球資訊報》看看上面都寫了些什麼的時候,被大部分報刊上突然出現的我的新聞給驚呆了。什麼時候媒體解除了對我的封殺令了?
看看報紙,除了《天地日報》雷打不動的繼續沒有一丁點消息外,其余的報紙關于我的報道全部把版面佔滿了。
以往對我不聞不問的媒體似乎終于明白了什麼,他們感慨以前的決定是多麼地愚蠢的同時,紛紛解除了對我的封殺令。
這個時候不強佔第一手新聞要等到什麼時候才去搶,《天地日報》不刊登這個年輕人的新聞是他們自己的事情,犯不著自己也去犯傻,紙是包不住火的,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自己的媒體對此還是不聞不問的話,那麼自己就真的成了傻瓜了。
也許《天地日報》這麼做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嘿嘿,想想眾多的fans見《天地日報》沒有關于這個年輕人的新聞而轉賣自己的報刊雜志的時候,很多老總臉上都現出了一絲綠光。
于是他們紛紛責成手下,快速地把關于這個年輕人的報道整理出來,用盡量多的篇幅吸引讀者的眼球,很多報紙周刊都為我專門騰出一個極大的版面做專題介紹。當然這個年輕人吸引人的眼球的地方也實在是多,除了年紀輕外,再加上他是非本港藝人,而且他的經歷也頗有傳奇色彩。
而在我的家鄉成都,有人把我的事情告訴了報社,報社一听這個連拿三個大獎的年輕人居然是成都人的時候,立即決定加大這方面的宣傳。于是,報紙雜志上開始大量出現關于張祈恩的專題報道。我的家人和我所處的母校一下子聞名起來,在成都,張祈恩三個字所代表的風頭之勁,一時無倆。當事後我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搖搖頭一笑置之。這里面的原因我自然也想得到,本來四川在演藝界也沒有幾個名人,現在好不容易出了一個,自然要大力宣傳了。而且以我現在年輕的年齡來說這更是難能可貴,更加讓人注目的是,居然在代表華語電影最高水準的香港電影金像獎上連奪三項殊榮,你說能不引起轟動效應嗎?
昨夜狂歡結束後,劉導親自驅車送我回的家。我回家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夢瑤和嘉穎通了電話,待安撫好兩個小妮子後,便撥通了家鄉成都的電話,向親人們報告獲獎的消息。但他(她)們都說從電視直播里看見了,聲音哽咽著對我表示祝賀。雖然我打電話的時候已經是前夜了,但仍聊了很久,因為我要通過親情來撫慰我激動的心情。就這麼折騰了良久才睡下,沒想到早上一早就被夢瑤和嘉穎兩姐妹給驚醒了。
我從街上買來報紙一看,好家伙,除了《天地日報》外,果然是每家報紙均對我獲獎的新聞進行了重量級的轟炸,從我身邊的瑣碎小事談到我的成長,從音樂又談到了我的演技,林林總總,蔚為大觀。
在這一點上,我感到非常詫異,我獲取的三個獎項,照道理來講,不過是些邊邊角角的小獎項,怎麼這些報刊雜志瘋了,不去采訪tony這位影帝和其他熱門人物,而把目光對準我這個新人呢?
其實我不知道媒體的心理,要知道tony拿獎都拿到手軟,其他獲獎的也都是熟得不能再熟悉的人物了,這下出個新人王出來,而且猛料還極多,那還不加強火力,集中目標進行打擊,以期能獲取讀者更多的眼球。
金像獎典禮結束後沒過多久,由我助導的影片又重新開始了拍攝。不過這其間我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我這個助理導演好像快變成「正」導演了,王經現在什麼事情都不做,每天僅僅到片場看一眼便離開了,把一切都放權給我來做。他現在所做的一切讓我感覺到他仿佛已經退居二線做起了監制。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我和演職人員之間的合作已經有了默契,高效率的拍攝是香港電影的一大優點,很多影片都是在這種極快的速度下拍攝出來的。
當然這其中也有異類,就如王家衛的《2046》,從開機到現在,算算也有兩三年了吧,但距離封鏡似乎還是件遙遙無期的事。誰都知道他的電影從來不按常理出牌,沒有人知道他到底想拍的究竟是什麼。就猶如當年的《重慶森林》,金成武所飾的那個相信愛情像罐頭會過期的小警察那樣,王家衛要求金成武有強烈的個人內心讀白,而且沒有劇本給他看,完全要求他自己的個人發渾。這就是王家衛對他片中的演員的要求。總覺得王家衛所拍的電影就像是他個人世界和外界的一個溝通,而能達到他標準的男演員,都帶有一種憂郁的氣質。已經離開人世的哥哥,還有現在他的御用演員tony,都是這方面的典範。
其實能參加王家衛的影片的拍攝,也足以證明自己的實力了,不過以我現在的水準,屬于萬金油這種類型,什麼都會一點,但什麼都不是最好的。不過現在我還年輕,有很多時間足以讓我磨練演技。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一步登天的人不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一個月以後,這部基本由我全權負責的影片成功殺青。和開機時的低調相比,封鏡後的王經行事突然高調了起來,先後在各種媒體上大肆宣傳這部影片。輿論逐漸開始關注起這部影片來,首當其沖地便是影評人和影迷協會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沒錯!絕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是一部跟著《無間道》的余風拍攝的電影,除了演員陣容強大外,還有便是年輕助理導演這個噱頭,當然其中也有一定的內涵和主題,但比起《無間道》來講,似乎又薄弱了那麼一些。
一部電影缺少不了的便是炒作,炒作似乎已經成為了票房成功與否的關鍵。在這瘋狂炒作的今天,人人都有好奇心,越是炒作得厲害,越容易提起人們觀看的味口。當然王經本人也是具有很高的號召力的,就商業影片來講,王經確實是香港電影界內的佼佼者。
不過還好,經過簡單的後期制作後,王經將這部影片的檔期選擇到了在《無間道2》之前上映,可能還是顯得得有些底氣不足吧。《無間道2》可是帶著金像獎大獲成功這個前提上映的,光是這個名號便能保持不俗的票房成績。二虎相爭,必有一傷,于是王經選擇了逃避。
影片的名字定名為《忠奸人》,這是我和王經為新片所取的名字,上映後票房成績一路高開,大漲長紅,幾乎接近了《無間道1》的票房。要知道《無間道1》已經被推上一個近乎「神話」般的高度了,《忠奸人》接近這個高度,已經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