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風雨飄搖(2)(本章免費)
長樂宮內,武事已畢,幾位皇子陪著劉禪閑談,說是閑談,其實談得人不多,大都在听。尤其是劉禪,很少開口。
盡管外面已經為劉禪的古怪行事吵翻了天,長樂宮還是保持一方淨土。對于外界的態度劉禪並非不知道,而是無能為力。在這長樂宮中,都時不時的做出不合時宜的行事,與外界接觸多了,只會比現在更糟。若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平民還好說,一國之君的身份帶來無比的權利,也帶來無比的麻煩。本體記憶消逝的太快,劉禪只來得及消化非常少的一部分。
單單是語言就非常難以琢磨,宮內的文臣都是學富五車,奏議,奏章,甚至交流談話都引用不少典籍,對于文化程度只有高中的劉禪簡直是天書。朋友之間,打個哈哈就過去了,但你是皇帝,所有人找你的唯一目的就是召你裁決,等你發號施令,話還听不懂的皇帝,怎麼敢面對群臣呢?
閑談的主要是太子劉睿,安定王劉瑤,五子劉諶,黃門侍郎費承,太子中庶子張郁,太子僕蔣顯幾人,眾人最初都不太敢在劉禪面前高談闊論,所謂言者無意,听者有心,皇帝面前還是少張嘴為妙,言多必失。時間久了,發現劉禪並不反感眾人閑談,而且有幾分鼓勵的意思,逐漸大家都放得開了。
劉睿身為太子,自然要在父皇面前展現能力,每天都叫上張郁,蔣顯等人,關于治國治軍以及天下大事,天文地理都盡可能的表現。其他六位皇子並無奪位之意,可時間久了,總顯劉睿一人能耐,大家都是龍子,面上終究是不好看,于是參加到爭論之中。張郁,蔣顯都是以才顯名,甚至江東中原也聞二人之名,此二人有意為劉睿做嫁衣,眾皇子往往是甘拜下風。
劉禪在一旁悠然自得,面掛微笑,心思並不在此處。劉禪通過張皇後動用了張氏家族的關系,外面的消息由侍中張紹負責傳遞。張紹是張皇後的兄長,當朝國舅,朝中各方勢力都禮讓三分。張紹左右逢源,在哪里都吃得開,可以說是老好人。一代猛將張飛有這麼個兒子,讓劉禪覺得有些意外。從張紹哪里,劉禪也了解到了宮內的形勢,自己倒是小瞧了黃皓。若不是自己還沒有和這個時代保持生活同步,黃皓腦袋早搬了家。
不只是張紹,另一門親戚幾乎同時暗中找上了劉禪,車騎將軍夏侯霸。夏侯霸的妹妹當年與家中失散,竟做了張飛的妻子,也正是當朝張皇後的生母,按照這個來論夏侯霸還是劉禪的舅舅。
姜維在成都失去了陳袛的支持,朝中一致反對北伐,夏侯霸回府幾度思量,抑郁成疾,對外推說偶然風寒,卻被楊戲識破。楊戲,字文然,從諸葛亮到蔣琬,無不器重非常,是蜀漢碩果僅存的能臣之一。
楊戲看破夏侯霸的心事,又心系朝中,于是借機留下,深夜前去拜訪夏侯霸,一語道破夏侯霸心病,遂引為知己,二人相談甚歡。對于楊戲的見解,夏侯霸也深以為然。
陛下雖與以往不同,可所作所為對國家並沒有任何損害,相反踢開了黃皓。滿朝文武都在議論陛下,陛下深居宮中可能並不知情,長此以往,恐有人心懷不軌,趁機為亂。仲權身為國戚,此時陛下正缺少可以信任的臣子,仲權何不自告奮勇,替陛下解開困境呢,這是其一。
黃皓被貶,權勢大損,雖然掌控著宮內,不過是虛有其表,不堪一擊,仲權身居要職,深得陛下恩寵,正當匡扶陛下,一掃傾頹,避免奸佞伺機而上,這是其二。
仲權恨司馬氏入骨,有不同戴天之仇,北伐之事縱然朝中大臣反對,可若是有陛下贊同,眾臣豈敢不從。這是其三。如此三條,仲權還有心臥床申吟麼?
夏侯霸的奏章看的劉禪心頭一熱,夏侯霸雖是文武雙全,可性格直爽,一份密奏只是如實敘事,並無引經據典,劉禪看得蠻對胃口,尤其是文中所敘楊戲勸說夏侯霸的一段話,正是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楊戲所言更為實在,完全洞徹了自己的處境。于是劉禪每夜與夏侯霸,楊戲書信不斷,有時劉禪嫌自己寫得慢,便由張皇後代筆。來往之間,張皇後與劉禪的關系更為貼近。
尚書台中,董厥洋洋得意,陳袛最終咬牙同意了董厥的提議,宣告著陳袛,黃皓聯盟的瓦解。深宮之內的黃皓還不知情。此時屋內又多了太常鐔承,光祿大夫譙周,中散大夫,右中郎將李撰,執慎將軍來敏,御史中丞向條等十余人。接下來就是入宮的人選問題,宮中的太監自然要泰半更換,但隨皇帝出入的人選才是關鍵。
樊建做為第一人選,眾人都沒有異議,做為侍中的樊建,本身就有隨帝伴駕的職權。另一個人選是張紹,蜀漢三大侍中,陳袛,樊建,張紹,陳袛自然不可能入宮伴駕。以侍中守尚書令的陳袛掌握國家一切政務,這個位置離不開陳袛,陳袛也不願離開,這是蜀漢文臣的極致,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張紹其實也有尚書僕射的職務,只是陳袛過于強勢,張紹為人隨和,不喜爭端,尚書僕射的職務已被虛化。
陳袛並不願意放張紹走,尚書台雖是陳袛掌權,也是有規矩的地方,尚書台主事者不得少于四人。現今尚書台主事者是陳袛,張紹,鄧良,許游正好四人。一旦張紹專心帝事,尚書台則須補充一人。屆時的人選多半是南鄉侯董厥,董厥在朝中有個僕射的職稱,又參政多年,聲望甚高,以董厥資歷進入尚書台不僅是順理成章,更是超越許游,鄧良,直接成為陳袛副手,比較起來還是不理事的張紹作為副手才適合。無論怎樣,尚書台里有董厥插一腳,絕非好事,況且壯士斷腕,已決定舍去黃皓,先失了外援,尚書台為安身立命之地,絕不可再失。
傍晚,數量大車偷偷駛入宮中,車後尚跟隨數十名軍士,見其行裝並非宮內宿衛。黃皓親信之一,黃門侍郎高序親自引著車隊奔向黃皓住處。沿途把守的禁軍,內侍皆為黃皓黨羽。眾人形色匆匆,不多時對面有人迎來,注明視之,卻是黃皓親信之一黃門令褚德。當下褚德領著車隊往別院,高序帶著一人前往黃皓房內。
「恩公召吾如此之急,所謂何事?」見高序離開,長水校尉胡博開口相詢。
「哼,你自己看看吧。」黃皓明顯余怒未消,將一份密信交給胡博。
胡博不敢怠慢,接過來一看,心內暗自叫苦。雖不知何人所書,內容讓人驚訝,董厥,樊建二人在尚書台逼陳袛讓權,決定清洗宮內勢力,陳袛逼于壓力,無奈點頭。信後更是羅列了董厥樊建一干人等重新分配宮內權責的人選。
黃皓雙目低垂,仔細盯著胡博的一舉一動,高高突起的鼻骨,透露一股暴戾之氣。胡博雙手持信,忍不住顫抖,抬頭想說什麼,發現聲音已經干啞。
「此事非同小可,不知恩公有何對策?可召孟山,子度共議……博受恩公大恩,恩公有令,莫敢不從!」胡博說一句,偷看一眼黃皓,見黃皓面色不善,急忙改口,直到說出這句莫敢不從,黃皓臉色終于有了緩和。
「很好,不枉我對你的提拔。」黃皓走到窗邊背對胡博自言自語的說道︰「自入宮以來,我便察言觀色,忍辱負重迎奉天子,宮內那幾把老骨頭怕我搶權奪勢,千方百計的造謠中傷于我,甚至派人害我,也是我命大沒死成。」胡博不知黃皓想說什麼,垂手在身後,仔細听著,忐忑不已。
「後來,奉宗做了侍中,我們二人是一拍即合,不只宮內,就是朝堂上那些自命忠君的聒噪之輩,也一一掃除。如今不過是一時失勢,有些人自以為翅膀硬了,不听使喚。哼,我經營內廷數十年,這點波折算什麼?」
胡博想了想還是沒問,繼續听著。
自離開成都,劉晨便悶悶不樂,自與父親甘陵王劉永被外徙十余年,不得朝見,甚至書信亦被黃皓斷絕。听說陛下力貶黃皓後,父親大喜過望,連夜奏信一封,由愛子劉晨親自送往成都,奏請陛下除惡務盡,自己馬不停蹄趕來,不想大失所望,小太監那句「黃公公」說明黃皓依然控制內廷。
當初劉永就是因為厭惡黃皓,被黃皓在陛下面前誣蔑,遠放他鄉。想起老父多年不曾一見的喜悅,想想得到消息後老父再次失望的沉悶,劉晨心如刀割,猛一咬牙,拍馬轉身而去。
董厥府內,盛宴已畢,樊建,向條,鄧良等人沒有隨眾離開,留在府中與董厥議事。今日尚書台內重挫陳袛,壓抑許久的眾人心中都是大快。眾人都多喝了幾杯,暢談不休。宮內要職人選,大部分都是董厥一系擔任,陳袛派系只是佔了底層的一些位置。明日之後,朝堂各派都要依董厥等馬首是瞻了。樊建卻是比較沉默,坐在一旁也不搭話。待送走了向條,鄧良等人。樊建方開口︰「陳奉宗把持朝政多年,今日卻是無爭,思前想後,不得其解,內心難安。」
董厥笑道︰「長元多慮了,今日朝中諸公皆在,迫于壓力,他安敢不從?」
「即便如此,內侍重職為何不爭?」
「除非他親自入宮,誰人是長元對手,陛下如今寵愛皇後,陳袛拒不放也有壓制之意啊。」
「明日群臣入宮,似多有唐突,不如多等幾日朝議之時啟奏,方合規矩。」
「長元謹慎固然是好,但大事已定,唯恐夜長夢多,吾等入宮請奏,亦合乎禮數。陛下之事,坊間已多有流傳,雖已極力彈壓,終非長久之計。」
不等樊建再說,董厥拍桌而起道︰「吾議已定,明早入宮奏請陛下,長元也好生休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