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入漢 第41章 軍情(1)

作者 ︰ 乾坤不動

第41章軍情(1)

四郡叛亂有主有次,武陽的蠻人是主,其余三郡只是響應。龔衡率領三千禁軍去平定漢嘉,廣漢太守張微帶廣漢人馬去東廣漢協助平亂,征西大將軍宗預由巴東出軍討伐江陽亂黨。三路中宗預,張微兩路人馬都是絕對優勢,唯有龔衡這一路人變數極大。

漢嘉東面與蜀郡,犍為接壤,南面鄰接的是越嶲,西方一山之隔是羌氐,北面相連的是汶山。周圍除了蜀郡是漢民居住區,余者都是蠻人,夷人,羌人等少數民族區域。漢嘉之民有漢,有羌,有蠻,有夷成分相當復雜,治理也是格外困難。如此復雜的一個地區發生叛亂,最是讓人頭疼。除了漢人,任何一族都有可能與其他地區的族人有所牽連。一旦是整個族群針對朝廷的動作,那便是一場大戰。同時其他族群也會觀察朝廷對叛亂的異族是何態度,一個不慎其他族群跟著叛亂的機會也很大。

漢嘉太守董匡也知其中利害,剛剛發現勢頭不對就立即派人往成都送信。郡內只有三千軍隊,其中一半都是蠻夷之人,董匡不敢冒失只是叫人守住庫府,糧倉等緊要之處靜觀其變。鬧騰了一夜,終于查明竟然是漢人和蠻人聯手鬧事。這就奇怪了,漢人與蠻人和平相處都是難事,怎麼可能合為一處聚眾叛亂?要知道這個時代即便是漢化的異族人也會遭到漢人的蔑視。

最初幾天叛軍很是猖獗,嘗試攻擊了武庫等重要的地點並沒有得手。官軍不僅是訓練有素,而且早有準備一心穩守,叛軍攻了幾次折損了數百人便轉移了目標。因為軍力有限,董匡並不打算主動出擊。而是召集了城中各族的首領和大戶人家,商議如何抵御叛軍。

劉備去世之時漢嘉曾經有過嚴重的叛亂,當時的太守黃元與諸葛亮關系很差。見到諸葛亮做了托孤重臣,便舉兵叛變。不過很快就被蜀軍討伐,自此之後漢嘉再也沒有過類似的事情。城中的各族大戶都是經歷了幾十年的傳承,少的也有兩代人,多的甚至要追溯到東漢中期。大家安逸慣了,對于這種事情都很反感。

這個時候正是陳袛下獄的時間,叛亂份子似乎一下子沒了組織,開始對城中的富戶百姓出手。有幾個大戶一夜之間就被滅門,搶掠一空不說,家中的女人也多被侮辱。末了,宅院也被一把火燒掉。城中不少流浪的異族和平時游手好閑的笨蛋看到有利可圖,官府也軟弱,于是紛紛加入了叛軍的隊伍。

各族本來都是觀望態度,無非是叛軍與官府的斗爭,我們看看就好說不定到時還可以從中漁利。可自己的族人先後遭到襲擊,而且是愈演愈烈,大家都坐不住了。董匡的態度很是明確,我手中的官兵只夠保護幾處重要的地點,絕對不會攻擊叛軍。現在的叛軍都如此厲害,若是拿到了軍械和錢糧豈不是更難對付。而且成都的援軍就快到了,大家稍稍忍耐吧。

眾人一听也是這個道理,可也不能任由這幫人魚肉百姓,總得有個辦法才行。董匡想了想對眾人說,既然大家有這個心思,事情就好辦了。家家戶戶都有青壯,大戶人家更是少不了家丁打手,湊個兩三千人應該不成問題。官軍再分出幾百人組成隊伍痛擊叛軍,至少可以把叛軍攆出城外。

就這樣由官軍和私兵組成了一支三千五百人的隊伍在城中與叛軍短兵相接。漢嘉郡的治所是漢嘉,除漢嘉外還有數處縣城。漢嘉城中的官軍也就是一千人左右,余者在各處駐防用來防止各縣發生民變,所以並不能調回平亂。叛軍也是看到了這點,與聯軍展開了激戰。打敗了聯軍,剩下的官兵便是不值一提了。這一戰從白天打到晚上,有機靈的叛軍還趁機偷襲糧倉,武庫並且大肆在城內放火造勢,擾亂人心。

尋常百姓安居了幾十年,沒有經歷過這等暴亂。看到自家的田宅被燒,自家的老人孩子被殺都是義憤填膺,有不少百姓拿起刀槍也加入了戰團。天黑的時候叛軍終是人少,激戰一天也沒了士氣,剛加入沒幾天的混混之類的早就跑的沒了蹤影。于是聯軍大獲全勝,終于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城外的叛軍只剩下三百多人,除了手上的武器便是一無所有。要吃飯,要睡覺要躲避官軍的搜捕。可憐城外鄉間的百姓開始遭殃,聯軍出城追擊過幾次叛軍但沒什麼效果。主要是人心不齊,各族見城內穩定便不願意多出力,逐漸撤回了自己的族人。保境安民是官兵的職責,怨不得這些百姓。這個時候龔衡帶著三千禁軍趕到,董匡見來了幫手,親自帶著百余人作為向導追殺叛軍。

龔衡的軍事經驗比董匡要豐富得多,在川中不說是名列前茅也算是宿將。從諸葛亮時期就開始帶兵打仗,在家中養了幾年老又被派出來平亂。龔衡很是興奮,一同出征的還有自己的幾個兒子,這可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禁軍兵分幾路,封鎖了附近村落的大小道路。彼此互相呼應,只要抵擋片刻便有同伴趕來支援。叛軍越打越少如同驚弓之鳥,走投無路之下逃到了山中。等到大軍搜山之時,十余名叛軍提著幾個首級居然跑了出來投降。

叛賊不是被殺就是被捉,還有主動投降的,可事情並沒有結束。投降的是夷族人,首級是漢人。漢人的身份很是敏感,一個是本地的漢姓大族高家族長,一個是成都來的許先生。據夷人交待,自己這一族人在夷族中很是普通。因為高家常年的照顧,自己這族才逐漸強大。所以便听從了高家的唆使,與高家合力一處興兵作亂。負責出謀劃策的便是成都來的許先生。可沒過多久許先生和高家族長似乎產生了矛盾,指揮者變成了高家族長。一直到逃入山中,二人還在互相指責,自己知道此時後悔已然是晚了,可為了族人的血脈于是殺了二人前來自首。

話說得倒是合情合理,龔衡卻認為這夷族首領說的有真有假。十多個孔武有力殺人不眨眼的夷人,制服幾名漢人還不是手到擒來,實在是沒必要殺人滅口。于是將一眾人等都打入了囚車,送往成都。為了以防萬一,龔衡命自己的長子帶著書信快馬往宮中送信,次子帶著兩千禁軍押解人犯返回成都。自己帶著剩余的人馬暫時屯駐在漢嘉郡安撫民心。

廣漢太守張微是蜀漢名將張翼的兒子,性格作風與張翼十分相似。東廣漢發生動亂,接壤的廣漢自然早得到消息。雖然沒有朝廷的詔命,但張微聞訊便開始整頓軍備,派出了一支千人的部隊駐扎在兩郡邊境。同時在廣漢境內進行了大規模的徹查和清掃,避免廣漢受到波及。詔書一到,張微帶著人馬就開進了東廣漢境內。

發生叛亂的地點是東廣漢的治所郪,事發時恰巧郪令王迥便在左近路過,一番沖突之下竟然命喪叛賊之手。由于郪是縣級建制,所以不稱為太守,稱之為令。郪縣土地肥沃鹽井遍地,是川中主要產鹽地之一。王迥身亡城中一時無人主事,便由得叛軍為所欲為。王氏是川中大族,出身郪縣一脈的王氏族人更是不少。其中名頭最響的便是王士,王甫兄弟二人。王士字義強,劉備入蜀後舉孝廉,最終做到了益州太守的位置,在諸葛亮準備南征時不幸被蠻人殺害。王甫字國山,跟隨劉備征吳臨陣戰死。

城中一片混亂群龍無首,恰巧益州書佐王長文在家中養病。王長文字德俊,天姿聰警,高暢敏識。又治《五經》,博綜群籍,在族中享有相當高的聲望。見城中大亂,族中的王迥竟然被叛軍殺了,急忙聯合了李家高家等城中的大族抵抗叛軍。

叛軍先後攻佔了武庫和糧倉,便準備攻擊府衙擊垮官軍。可不想幾個大族反應極快,推王長文暫代郪令的職位,統合軍民殺了過來。這幾家大族都是川中數百年的傳承,族人子弟遍布兩川。王長文名望又是極高,振臂一呼之下家家戶戶都給予響應。一時間把叛軍堵在了庫府之中。

雙方接連幾日僵持不下,叛軍自持得到了兵甲糧草,不急于和王長文等硬拼。王長文號召全縣百姓在庫府之外築起了防御工事。各族之中都有不少上過戰場的軍官老兵,對于圍困叛軍貢獻甚大。

又過了幾天,叛軍感覺形勢不對急急組織突圍。仗著甲兵優勢殺開了一條血路,可城中軍民眾志成城,竟然憑血肉之軀把叛軍又頂了回去。叛軍人少,損傷了一些便不再敢于拼命。這一方由退伍老卒帶著青壯層層布防,日夜巡視,一副困死叛軍的樣子。

終于等到了張微的援軍,同時到達的還有巴西的蜀兵。閬中令王化是地地道道的郪人,各大家族早已派人給附近的州郡傳信請求救援。王化接到家中的書信後,與巴西太守商量一番,決定由自己帶著千余蜀兵趕赴救援。

兩支人馬齊到叛軍的日子算是到了頭,沒多久就被蜀兵沖入庫府盡數俘獲。有拼死抵抗的下場只有被殺。被害得王迥不只是王家的重要人物,更是朝廷命官。加之四郡齊叛,此事非同小可。被俘虜的眾人都說是受人蠱惑,可對方是什麼人卻是不知。首腦人物見官軍來了,便知道沒了活路,先後戰死陣中。

無奈之下,依舊由王長文暫領縣務安撫百姓。張微押送一干人犯趕赴成都,王化見叛亂已平,留下部分人馬交給王長文,帶著余眾返回閬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驚雷入漢最新章節 | 驚雷入漢全文閱讀 | 驚雷入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