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交鋒(上)
聞得蜀軍叫陣,魏軍主將皇甫率領眾將出營迎戰,準備挫挫蜀漢人馬的威風。兩軍在祁山腳下列開陣勢,蜀軍陣中文虎長刀一揮搶先殺出,魏陣中大將句安挺槍相迎。
兩人也不答話刀槍並舉殺的甚是激烈,文虎是東吳降將,句安是川中舊臣,如今各為其主,各顯其能。只見大刀似猛虎下山,招招夾帶風聲刺耳;長槍如出海蛟龍,式式攜有滅敵之威。兩軍將士看的屏息以待,一時竟是忘了擂鼓助威。
魏陣中李歆見文虎勇猛,句安難以取勝,于是拍馬倫刀沖入戰團。蜀將蔣舒見了大呼︰「背主之徒,某來戰之!」縱馬瑤槍殺到陣前,卻被魏將皇甫攔住。五員將領在陣前輪番廝殺,兩側軍卒吶喊助威之聲不絕于耳,鼓聲震天。
眾將酣戰正甜,猛然從魏軍祁山大營傳出鳴金收兵之聲。皇甫等魏將皆是驚愕,雖是不明所以,然軍令不可違,于是只得撤兵。文虎,蔣舒二率領眾軍趁勢追擊,小勝一陣,收兵回營。
退入祁山大營之中,皇甫心中惱怒,詢問守營將領為何鳴金收兵。原來就在兩軍廝殺之際,蜀將廖化率領數千人馬從祁山大營側翼殺出,趁勢奪營。守營將領見蜀軍眾多,唯恐大營有失于是召皇甫等人回軍支援。見到魏軍大隊撤回,廖化率領蜀兵又從小路撤走。
祁山為兩國歷次作戰必爭之地,廖化自是熟悉無比。皇甫雖是用兵有方,然而地理環境並非十分熟悉。見蜀軍深通地理,又是十分狡猾,皇甫決定高掛免戰牌,專心守御祁山大營。
一場小勝不足為喜,魏軍因此不敢輕易出戰才是喜事。接下來數日文虎,蔣舒等蜀將輪番到魏軍祁山大營外挑戰叫罵。而廖化帶著蔣舒在山谷之中多布空營,安插旗幟,以為疑兵。由魏軍祁山大營處往來,蜀營越來越多,何止三萬之眾?皇甫心下難安,于是派人傳令給長安的陳泰,請求大軍支援。
戰略初步達成,便輪到劉禪御駕親征。劉禪以關彝,文鴦二將為先鋒大將,自與範長生,黃崇等人為中軍率領五萬人馬開赴駱谷,直逼武功。蜀主御駕親征,威勢自然非同尋常。消息傳到長安,陳泰等人驚疑不定。
這劉禪幾時帶過兵?廖化既然出現在祁山大營之中,劉禪這一路人馬實際指揮者很可能便是蜀漢大將軍姜維了。于是陳泰不敢怠慢,命雍涼人馬向祁山集合,支援皇甫,余下各處謹慎守御。自己帶領五萬魏軍由長安出發,去迎戰蜀主劉禪的部隊。
西境人馬調動頻頻,烽火頻傳,一派大戰之前的氣息。魏國百姓听到蜀軍進犯心中多有不安。三十萬大軍伐蜀未果,安西將軍鄧艾等眾多主將陣亡,可以說是慘敗。如今蜀漢還有力量攻出來,一時之間所有人都搞不清楚這蜀漢的國力究竟增加到了什麼地步。不少樂觀看待伐蜀事件的魏人如今都有了各自的困惑。
出兵北伐關鍵在于策略,更在于投入的國力。以往姜維兵力有限,所以每每被魏軍料中,做好防範。如今劉禪帶著全國傾力支持北伐,情況有了很大的轉變。只是祁山和駱谷的疑兵便投入了六七萬人。這比平時姜維北伐的主力軍都要多上幾萬人。
光有兵力是不夠的,還需要人力運輸補給軍需,才能持久作戰。否則糧草用盡,只有退兵回川的結果。為了解決川中運輸難的問題,當年的丞相諸葛亮發明了木牛流馬。所謂木牛,流馬是兩件運輸工具,利用了齒輪的原理作為驅動行進。在崇山峻嶺的運輸路途中,只需要一個人操作就可以運送相當的糧草。比起常規的運輸工具要省時,省力。
同樣是十萬軍隊的糧草補給,正常的運輸方式要二十萬人甚至更多才能解決。可使用木牛流馬之後,四五萬人的運輸就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而且更為及時和迅速。
馬鈞入蜀後仔細研究了木牛流馬,對于諸葛亮的巧思是贊不絕口。與諸葛亮相同,馬鈞也是善于利用齒輪作為機械的動力。在這個時代,這已經是最為先進的科技知識。以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為基礎,馬鈞做了性能上的改善,如今的木牛流馬比起諸葛亮時期更加的便捷和省力。節省了人力,戰事對于國內的農業生產影響便減少了許多。這也是朝中不反對北伐的原因之一。
沒有了後顧之憂,戰略上的施展空間便隨之增加。不再像以往般需要速戰速決,蜀軍的戰略顯得更加從容不迫。相反魏國面臨東西兩線的壓力,反而希望蜀國能速戰速決,可惜是難以如願。
留守在西線的魏軍將領絕大多數都參與過伐蜀之戰,川路的艱難和運輸的苦處已經有了深刻的體會。因此就算劉禪親自出兵北伐,包括陳泰在內的所有魏將都認為固守是最為安穩的策略,因為蜀兵不過一兩月的功夫就會糧盡而退。
劉禪的大軍就屯駐在武功城下,魏國武功守將愛靚閉門不出。陳泰的五萬大軍屯駐在武功的東側,與武功城形成了犄角之勢,對峙蜀軍。關彝,文鴦輪番去魏軍營前叫戰,陳泰根本不予理會。只是不斷的加強防御,與蜀兵消耗時日,等著蜀兵糧絕而退的那天。
從根本上講,陳泰的策略並沒有錯。雙方兵力大致相等,一旦交戰死傷再說難免。左右蜀兵的糧草有限,何不等其自動撤軍?節省軍力也是當務之急,畢竟東方的戰事還沒有好轉的跡象。
安漢將軍張微指揮蜀兵不斷搜尋鄧艾等人的蹤跡。雖然蜀兵熟悉山路,然而川中茫茫大山,要搜尋幾十人談何容易?一連數日都沒有進展,無奈之下張微只好不斷的擴大搜尋範圍。鄧艾雖然身處死地,然而生要見人,死要見尸是陛下的旨意,不可違背。
又過了數日,有蜀兵在山川中發現了魏軍士卒的尸體,尸體已經露出了森森白骨,依照推斷多半是人為造成。茫茫大山之中,不敢生火造飯,只依靠野果山菜任誰也吃不飽。在這個時代人吃人也是常事兒,尤其是東漢末年就算是易子而食的現象也是司空見慣。
張微深知鄧艾狡猾,不敢放松警惕,依舊是保持各個方向的搜尋力度和範圍。果不其然,在發現魏兵尸體的方向,一連幾天都是毫無所獲。而在另一個方向則是有了新的發現,十幾具魏兵的尸體被蜀兵找到。
比起最初的那具慘象,這十幾具尸體的倒是保存的相對完整。附近的地下隱約可見曾經有人試圖掩埋的痕跡,不過坑挖的並不深,大小也不夠,料想是魏軍已然沒有埋葬同伴的力氣。
眼前一亮,張微加大了這一方向的搜索力度。魏軍的尸體相繼被發現,前後已經不下三四十具,其中不乏將領級的人物。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支蜀兵小隊遭到了魏人的襲擊,五六個魏人猛的從樹林中蹦出來,砍翻了兩三個蜀兵就要搶奪蜀兵的干糧。
附近的蜀兵聞聲趕來包圍了魏人,魏人一個個蓬頭垢面,衣衫不整,面黃肌瘦比難民都有不如。短暫的交鋒之後,一名最為凶猛的魏將被殺,余者被生擒。經過審訊,被殺的魏將正是鄧艾的心月復大將師纂。而被擒住的人中也有斬殺董厥的魏將田續。
從俘虜口中得知了鄧艾的訊息,張微便命人將這些俘虜和相關的訊息送往前線,交給蜀漢皇帝劉禪發落。
連續一月的攻殺,壽春的情況並不樂觀。城中的魏軍只剩下一萬余人,城外的吳軍也折損了三萬余人。戰事慘烈無比,直到司馬望回合了胡奮等人的青徐援兵南下支援才得以好轉。丁奉留下兩萬吳軍圍困壽春,自帶五萬人馬北上迎接司馬望的魏軍。
司馬望已是盡其所能的最快趕到,可壽春已被圍困一月有余。吳軍在城外早布置好了防御工事,各個營寨環環相扣,想要接近壽春必是一場鏖戰。數次觀察過吳軍陣地後,司馬望與徐州刺史胡奮等人商議,憑借手中的人馬硬與吳人交鋒恐怕是損失慘重,勝率不高。無奈之下,只好再次向許昌申請增兵。
司馬昭得到消息憂慮不已,于是招裴秀等謀臣計議。裴秀等人認為壽春為兩淮重鎮,一旦讓給了吳國,就等于失去了淮南淮北等地的大片土地。吳國在兩淮布置重兵防守,休養生息數年便是大患。當務之急一定要先解壽春之圍,擊退吳將丁奉的大軍才能打開東西兩線作戰的僵局。
考慮到鐘會的人馬不就即將回到許昌,于是司馬昭命令前往增援新野,宛城的尚書王經,帶領增援陳騫的四萬魏軍走汝南,火速支援壽春,與司馬望合兵一處擊退吳軍。
襄陽處吳國大將施績與陸抗得到消息,不禁大喜,一番商議之後陸抗率領萬余人泛舟而去,施績則開始組織大軍繼續北上。
與此同時,魏興地界中也出現了一支蜀兵,觀旗號正是蜀漢右將軍閻宇的軍隊。魏興郡的重兵集中在西城,沿途各縣的縣兵不多。一連被蜀兵攻佔數處之後,魏國西城太守王喬再也按耐不住,盡點城中人馬出城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