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雷入漢 第一百一十七章 四方而立(上)

作者 ︰ 乾坤不動

魏軍主力雖然開始撤回北方,不過留守在江南的魏軍依然有十萬之眾。其中一半分布在吳郡抵御蕪湖和會稽的吳軍,另一半盡在王基的手中屯駐在建業的外圍,背倚長江站住陣腳。

只要吳郡和建業外圍的魏軍力保不失,曹魏依靠橫行長江的水軍可以隨時對東吳形成亡國之戰。對于吳軍的大舉反撲,王基在戰術上極其重視,可在戰略上卻無比的藐視。原因無他,江東素來讓魏人懼怕的水師全然不存,取而代之的是魏國的水師橫行無忌。單憑陸地作戰吳軍已然沒有任何的優勢可言,魏軍再有水軍的支援,東吳兵馬來的再多也是「一條腿」作戰啊。

陸抗,陸喜引兵在外圍猛攻,虞汜從建業方向支援,這一戰打得慘烈十分,可結果卻讓吳國君臣甚為悲觀。兵力上吳軍幾乎達到了八萬多人,兩路夾擊四萬余魏軍的結果竟然是大敗。王基沒有采取什麼奇謀妙計,更沒有伏兵外援,甚至水師都沒有動用,實實在在的構築防御工事然後固守不出就讓吳軍吃足了苦頭。

江東的精兵十去**,而陸戰能力尤其是攻堅能力一直為世人所詬病。借著異族大舉入侵中原的機會,吳軍兵將士氣高漲,試圖一鼓作氣重振雄風,可事實卻是無比的殘酷。本身就不是精銳之師,不說雜七雜八的混編部隊也是相差不遠。

各處戰敗崩潰的殘兵,加上有志于救國的愛國青壯,以及世家提供的佃農家丁等各種因素組成了現今的江東大軍。核心戰斗力水平就是不高,陸抗和虞汜等人縱然能耐再大,用這樣一支軍隊和王基的兩淮精兵硬踫硬自然是頭破血流。

即便勝了魏軍依然固守不出,王基給出的態度很是簡單,北方沒有安定之前這屯駐建業外圍的兩淮精兵便完全的采取守勢。任你百般攻打引誘我就是不為所動。除非江東兵將攻破魏軍的防線,否則想讓魏軍退卻或是進兵都絕無可能。

從陸抗,陸喜,虞汜等人的角度來看趕走魏軍也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了。不說東吳目前能集合多少兵力,只是魏人動用的僅是陣地中的兵力,而沒有調集外援和水軍這一項就足以讓吳軍絕望了。

周處年方弱冠勇猛無比,然而只是粗勇卻是無謀。戰場之上頗為靈動,到了兩軍陣地攻防便是周處的弱點了。事實上原本的歷史當中,這個年紀的周處也只是有勇無謀而已,直到十余年後才成為文武雙全的周處。這個時候原本歷史中點撥周處的陸機,陸雲還沒出世,真是苦了一個好苗子。

吳郡留守的魏將正是讓吳軍咬牙切齒的唐彬,從王基手下眾多將領中的一員,一躍成為和王基並掌江南軍事的一方鎮守,這本是讓人眼紅的事情,可魏軍之中卻沒有人不滿乃至不服。唐彬的武藝本就不俗,兩軍陣前喜好用詐使計,可對待自家的兵將卻是沒得說。身為一方鎮守也是和士卒同吃同住,甚至士卒不開飯自己絕對不吃,因此深受軍卒的愛戴。

有這麼一個得軍心的人物,又是智勇雙全的家伙,吳郡雖然被周處,朱異,鐘離牧這吳國堪稱前十的三大將領圍攻,始終都是屹立不倒,不為所動。

戰事持續半月有余,吳軍的圍攻開始漸漸松動。吳國內部的叛亂和山越的不斷肆虐要比吳國君臣想象的嚴重得多。其實山越依舊是山越,山賊也不過是山賊,只是東吳派去的將領和兵士與以往不可同日而語,兵力又不見增多。數量無法彌補質量導致了連番的失利,使得山越和山賊氣焰更加囂張。

荊州和交州渾然一體難以攻佔,魏軍的幾處布防自成一派鐵板一塊,可憐江東志士滿懷一腔熱血卻是沒有任何收獲,反倒是自身損兵折將內患加劇。無奈之下只好收兵暫時整頓內患,征伐失利的吳軍除了留下兵力固守領地外,都是開赴吳國內陸平定山越和山賊。

塞北異族和西域的異族侵襲魏國以及蜀漢給了東吳喘息的時間,這天下形勢雖然亂了,可魏國司馬昭與蜀漢劉禪的心中還是有譜的。就算國中再亂也不能讓吳人有所恢復,否則那將成為心月復大患。

異族牽制蜀魏,蜀魏同樣利用異族來牽制東吳。江東孫氏立國數十年都未除掉的山越就是魏國和蜀漢利用的「武器」。曹魏在建業和吳郡都有屯兵,加上強勢的水軍派出使者和細作到吳國內陸聯系山越山賊簡直是易如反掌;蜀漢佔據荊州交州想滲透進吳國內陸更是順流順風。山越本身就是好戰分子,沒有蜀漢和曹魏煽風點火都是叛亂,有了二國的「指點」和「增援」更是敞開了和吳人較勁兒。

反觀東吳就算主力來了也要帶著三分顧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山越那十幾萬人叛亂想要憑借武力滅掉,自身的損耗不說,時間上也不是一兩個月可以搞定的,甚至一個不小心把自己性命搭上都是猶未可知的事情。

吳國忙于平定山越和山賊,短時期內再也無力反攻魏國和蜀漢,于是世人的焦點便集中在了蜀漢和曹魏與異族的戰斗上。塞北異族利用騎兵的速度近乎將整個河北以及遼東分割為數個縱橫數百里的大戰場,然後由異族的步兵逐步蠶食各個城縣。其中司馬望的大軍被困在了幽州,而鐘會則是在並州生死未卜。

這北方的兩大指揮系統被異族切斷,余下的魏軍雖然各自抱團,但缺乏統一指揮和足夠的兵力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完全落入了異族的掌控之中。青州和兗州,豫州乃至洛陽的魏軍紛紛派兵北上,效果卻是不佳。魏國的兵力為了奪取江東和駐守邊陲,中原之地的兵力幾乎掏空。就算能夠分出些兵力戰斗力也都是頗弱。包括將領在內都和江東以及北方的軍隊要差上許多。

司馬昭給出的指示是搶先支援並州,冀州,幽州,遏制住異族繼續南下的態勢,然後穩步的予以還擊。這一策略甚是穩妥,也符合曹魏目前的狀況。大批的軍隊物資開始返回北方,中原和河北的魏軍需要做的只是在河北之地給魏國主力人馬爭取時間和站穩據點。

可惜司馬昭的如意算盤打得精明,卻是天意難測。北方的大將鐘會在並州奮力突圍而出逃回了洛陽,當晚洛陽便被異族攻陷並佔領。同時整個並州也都落入了異族的手中,大批的魏**民慘遭殺戮,更有魏國青壯被逼從軍成為了異族的戰力。

幕後推手至此終于是走上了台面,引異族進入中原逐鹿天下的人正是鐘會鐘士季!

當年漢朝衰弱曹操力挽狂瀾統一北方,漢帝坐落許昌自有朝臣,而曹操本人長期在鄴城居住,留在許昌戒備的不過是些許中級官員罷了。到了司馬父子這里事情迥然有異,就算是出征司馬氏也不敢留曹氏皇帝在京師,其中更是廢帝殺帝,兩相比較司馬懿父子比曹操的差距可見一斑。

鐘會的表現其實不能說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入蜀之前幾乎是算無遺策。就算對付蜀軍有所失策,可比起以往的功勞來說鐘會的勝率依舊是曹魏眾將之中頂尖的人物了。話說你司馬昭的戰績都不能和鐘會比較,反而因為數次的失敗連續敲打鐘會,這讓心高氣傲,氣量狹隘的鐘會如何忍受?

從司馬昭的角度上講,鐘會的才華無可厚非,只是心中的志向讓人擔心。你的形勢舉動都過了頭,觸及我的底線,我身為你的領導丫的不敲你敲誰?

天下的軍力都在司馬昭手中,鐘會在曹魏這個龐然大物之中就算有些心思也是施展不得。因此司馬昭放心的把西線的防御交給鐘會布置,並且留下了精兵強將協助鐘會。

從諸葛緒開始鐘會便意識到了異族的重要性,等到蜀漢憑借異族屢戰屢勝,更是讓鐘會心頭發癢。異族被漢人視為野獸,可若手腕得當籠絡為自己驅使,不比這司馬氏賦予的軍權要強上十倍?!

鐘會可不是猶豫之輩,心中有所決斷便是暗中的策劃和施行。左賢王劉豹和匈奴五部能夠撤回塞外,其中鐘會設計和安排可謂居功至偉,甚至是一手操辦。異族不會平白無故的親近一個漢人,可有長期與魏人打交道同化的匈奴五部做橋梁,輔以鐘會的雄才大略這也不是什麼難事。

對于匈奴五部來說,若是沒有鐘會的援手,匈奴五部早就在魏軍的襲殺下盡滅了。這是匈奴族群的恩人,更是英雄,至此鐘會便被匈奴人供奉為神明,俯首稱臣。當時魏國早有戒備,匈奴人自然不知道鐘會在另一邊用了什麼手段,只是恩情是幾輩子都償還不了的。

耐心等待,天時終至,鐘會為各族策劃好了作戰方案,自己更是有意讓並州軍團內不服從自己的兵將陷入死地,而鐘會本人做出被圍困的樣子操縱一切,直到瞅準洛陽兵馬北上的時機逃回洛陽和異族兵馬里應外合揭竿而起!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驚雷入漢最新章節 | 驚雷入漢全文閱讀 | 驚雷入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