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梟臣 第三十一章 暗潮

作者 ︰ 金剛葫蘆第八娃

更新時間︰2012-05-29

大清光緒十五年冬,公元1899年,暮氣沉沉的大清國發生了一件牽動無數人神經的大事。清道光帝第七子,咸豐帝同父異母兄弟愛新覺羅?奕病逝了。

奕死了,消息傳到宮中,滿城縞素,據說光緒當場就哭昏了過去,慈禧太後發布懿旨,輟朝七日。

當日,慈禧連連與數位朝中舉足輕重的大臣密談。太後與慶郡王說話,太後與承恩公說話,太後命承恩公桂祥統領宿衛,餃領侍衛內大臣,兼領正藍旗滿洲副都統,太後與瑞郡王,溥俊說話,太後與正黃旗滿洲都統禮親王世鐸說話,與正白旗滿洲都統順承郡王納赫勒說話……

光緒在朝中最大的奧援醇親王病逝,這本就牽動了無數人的神經,可接下來慈禧的一系列動作更讓人心頭猛跳。

宮內的太監們都和宮外的大臣們有這樣那樣的牽連,通過這些太監,許多朝臣都能了解到宮內發生的一些事。據宮內太監傳出來的消息,在醇親王病逝之後,光緒的侍衛突然間全部被撤換了,而新侍衛就是桂祥安排的,雖然桂祥的二女兒由慈禧做主,成了光緒皇帝的皇後,桂祥也是光緒的老丈人,親的不能再親,可要忘了,桂祥同時也是慈禧的親弟弟,他的榮華富貴靠的不是光緒,而是慈禧,所以說桂祥是個不折不扣的後黨。

光緒的侍衛被換,這說明什麼?只能說明光緒,這個大清朝的統治者已形同軟禁!而且,醇王正是年富力壯正當年的時候,怎麼會突然之間就病逝了?難道,醇王真的是病逝嗎?

這個消息傳出宮後,只要是政治嗅覺稍稍靈敏的人,都能看得出,醇親王的病逝已經引動了一場不尋常的政治事件,似乎,光緒皇帝被廢,只是早晚的事情。

醇親王病逝第二天,京城中悄悄流傳出一些謠言,說是太後準備廢帝另立新君了。

有好奇的人就問了︰「太後為什麼要另立新君啊?皇帝不是當的好好的嗎?」

于是那人就回答︰「太後這是雌雞司晨,想做武則天了,要不你想啊,為什麼當年同治爺年紀輕輕的就崩了,那是因為人家到了親政的年紀,可太後又不想放權,于是同治爺就死了。那可是太後的親生兒子啊。現在光緒爺也快要步同治爺的後塵了,前兩年光緒爺就該親政的,可因為太後攔著,這才耽誤到今年才能親政。親政親政,皇帝一親政太後自然沒權了。這權利可是個好東西啊,嘗到權力的甜頭後誰能放手?這回太後為了權力干脆把皇帝廢了,自己來當女皇帝,省得再立個皇帝等長大了還得放權歸政。」

京城中的傳言有鼻子有眼的,不足兩日的功夫就傳遍了整個北京城。一時間北京城人心惶惶,就連普通老百姓都知道這天快要變顏色了。

連京城中老百姓都能看明白的事,按理說朝中的大臣們豈不是看得更清楚?更明白?可這些人哪個不知道慈禧太後的手段?當年恭王奕訢厲害吧,連太後都是借著恭王的力量上位的,可看看結果,現在恭王倒了,太後的權勢更大了。眼下京城中的這些事情大家自然看得明白,可誰也不願做這個出頭鳥,更不敢做這個出頭鳥。涉及皇位爭奪,搞不好就是滿門抄斬的大禍事。

皇帝形同軟禁可急壞了光緒皇帝的另一位鐵桿支持者,那就是光緒的老師,戶部尚書翁同龢。這老頭剛剛與六國公使坐船抵達膠奧,正要抖抖他的欽差威風,惡心惡心李鴻章,可李鴻章冷冷的拿出一份電報扔給他,眼中全是幸災樂禍的神色。

翁同龢得知北京的現狀,自己的學生已經被軟禁,甚至連皇位都要不保了,頓時驚慌失措,哪里還顧得了找李鴻章的麻煩,這頭剛下船,立馬又掉頭上船往回趕了。可憐他苦心謀求才得到這一個差事,結果剛到膠奧還沒等坐下歇一口氣就不得不趕回去了。

但好在翁同龢還是為光緒做了一個有用的事,那就是在他感到束手無策之際,終于放下門戶之見,求了他的老對手,李鴻章一把。

事關江山社稷,李鴻章自然不像翁同龢那樣為了一己私仇就什麼都不顧,他衡量再三,決定給京城中另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恭親王奕訢拍一份電報。

恭親王奕訢可不比醇親王奕,這位可是當年能與咸豐皇帝爭過帝位的牛人,雖然後來失敗了,可等咸豐帝過世,奕訢與慈禧太後合謀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奪取了政權,被授予議政王之餃,一轉眼又是大清朝的頭號人物。

奕訢在同治年間實力極強,慈禧數次想將他搞掉,但每次都遭到全體軍機大臣及滿朝官員的反對,就是到了光緒年間,奕訢在朝中的班底也不比慈禧差多少。從咸豐死後到中法戰爭間二十多年的時間,奕訢一直佔據著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連慈禧都奈何他不得,要不是後來奕訢自斷羽翼,慈禧又借著中法戰爭失利,奕訢名頭被搞臭的機會下手,恐怕到現在奕訢是大清的實際統治者之一。

雖然現在已經閑居數年,但奕訢主持朝政二十余年也不是白干的,在朝在野他都擁有著大批的追隨者。寶鋆、李鴻藻、景廉、翁同龢、、桂良、文祥、勝保等一大批官員都是出自他的政治集團之下。這些人雖然大部分被慈禧搞下去了,但他們的影響力一時半會兒還不會消失的。

再加上,當年在太平天國運動中,奕訢也幫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非常大的忙,後來的洋務運動也是這些人在朝中的靠山和支持者,幾乎是整個大清朝地方督府有超過一半的人受過他的恩惠。李鴻章要是沒有奕訢的幫助,他根本就不會順利的把北洋這個龐然大物建立起來。

而且,奕訢在朝中的職位雖然被慈禧罷黜,但他宗人府宗令的位置慈禧是動不了的,有這個位置在,奕訢就是旗人當之無愧的族長。

擁有這麼多的資本,哪怕是奕訢現在已經被閑置在家,但他依然擁有與慈禧叫板的實力。同時奕訢因為差一點就當上了皇帝,所以向來都認為這個國家應該是他的,他對于國家,有著一定的心疼。自然不肯坐視慈禧把愛新覺羅的江山敗壞下去。京城中的謠言就是出自他的手筆,一方面是警告慈禧不要太過分了,另一方面未嘗不是他準備反擊慈禧的前奏。

對于奕訢的反擊,向來對政•治斗爭非常敏感的慈禧也敏銳的察覺到了,並對此做了一系列的部署。首先就是任命他的親弟弟桂祥為侍衛內大臣,一舉掌控紫禁城的安全衛戍。

其次,慈禧又任命因得罪醇親王奕與軍機大臣寶鋆、沈桂芬而免職在家的榮祿從新為步軍統領(九門提督),負責京師的警衛、治安,統率京城中規模最大、最精良的一股部隊。

手中掌控了全北京的軍隊,慈禧感到自身的底氣前所未有的充足,于是便與朝中的大臣們一個一個的談話,她的意思很簡單,就是想廢了光緒另立新君,立端王載漪子溥俊為帝。

可除了一些只知溜須拍馬的官員之外,其余朝中位高權重的大臣們都決口不表態,態度模稜兩可,尤其是禮親王世鐸睿親王魁斌,順承郡王訥赫勒這三位旁支王爺都隱晦的表示反對。

慈禧無奈,她又不能把這些不表態或者反對的人全部殺光,更何況世鐸是正黃旗滿洲都統,魁斌是瓖白旗滿洲都統,訥赫勒是正白旗滿洲都統,如果殺了這三個人,恐怕他們旗下的兵馬立刻會鬧起來,得不償失啊,只能就先這麼拖著了。但慈禧同時也得到了這三位王爺的保證,那就是他們雖然反對,但他們旗下的兵馬都不會輕舉妄動。在沒有慈禧的手諭下,均不會動一兵一卒,但是,如果要他們發兵攻擊皇上,那也是萬萬不能。

穩定住這三位王爺,京城附近的兵馬基本上已經全部落到了慈禧的掌控之中,緊接著,慈禧開始大肆拉攏群臣,懿旨封慶郡王奕劻為慶親王,接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主持外交。賞奕劻長子載振頭品頂戴等等……

在慈禧忙著抓軍權,拉攏群臣之際,奕訢也沒有閑著,他知道,慈禧不會在醇親王大喪期間動手的,這也太過分了點。但當醇親王大喪過後可就不好說了。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在奕訢及其黨羽的奔走下,先後說動一批宗室支持他們保皇,另一批宗室答應保持中立。醇親王大喪第三天,翁同龢匆匆趕回,他為奕訢帶來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李鴻章是支持保皇的。

奕訢听後大喜,在直隸這塊地面上,其實實力最大的不是慈禧,更不是他恭親王,而是掌控北洋各軍的直隸總督李鴻章。雖然榮祿的三萬步軍看似實力強勁,可與李鴻章的北洋比起來根本就是土雞瓦狗,無論是人數還是裝備都不堪一擊。

緊接著,李鴻章的奏章便傳到了京城,言說不可廢帝之事,一時之間,朝野震動。次日,一直觀望以張之洞為首的地方督府們在看到李鴻章表態之後,立刻紛紛上書復合。轉眼間保皇派大佔上風。

醇親王大喪第五日,西山大營(健銳營),瓖白旗漢軍副都統,奉天馬步練軍提督豐升阿奉恭親王手諭,率一萬五千馬步軍日夜兼程趕來,預計兩日後到達北京。

大清的京城似乎成了一個火藥桶,似乎一點就會發生驚天的大爆炸。

情勢急轉而下,一轉眼之間變得對慈禧不利起來。慈禧萬萬沒有想到,地方上的督府們一個個平日里對她千依百順,效忠的話喊得比誰都響亮,可到了關鍵的時候居然紛紛投奔了已經閑居在家的恭親王奕。這不禁讓西太後恨得壓根子癢癢,同時對恭親王奕訢更加忌諱起來。雖然是借著維護光緒正統的名義,但閑居在家都能搞出這麼大的風浪來,要是入主軍機那還了得?通過這次的暗斗,慈禧已經下定決心,在她有生之年絕不會讓奕訢再踏進朝堂一步。

同時,慈禧再一次認識到正統的力量,皇帝親政掌權是天經地義,而她想要掌權?名不正言不順!來武的,雖有一拼之力,但是也是個兩敗俱傷之局。

這一天,西太後宣恭親王見駕敘舊,兩個人有說有笑的談了整整一上午,到了下午的時候,悄悄的,監視光緒皇帝的侍衛們都撤走了,被軟禁了五日的他又恢復了自由。

同時,西山大營、奉天的兵馬各自返還駐地,一副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過一樣。

第七日,光緒親自主持醇親王發喪,慈禧親自為醇親王選了個謚號,曰為「賢」。這是一個非常高的評價了,足以肯定奕的功績。

光緒得了自由,慈禧為奕親自選謚號,這樣的舉動,明眼人都看得出,似乎前幾天暗潮洶涌的「廢帝」運動算是結束了,大清朝的皇帝還是光緒,並不是誰一句話就能廢得了的。

醇親王發喪過後,慈禧搬入了已經提前竣工的頤和園,美其名曰「徹底還政與皇帝」,但實際的情況卻是每一天光緒都要到頤和園跟太後請安,手上的權利雖然有所增加,但是三品以上朝中大臣,特別是地方督府的任命權還是姥姥的把握在慈禧手中。

現在的慈禧總算看清了,在這個帝國里她並不是什麼事都可以為所欲為的,想要完全的掌握這個國家所有的權利,光是掌握京城是不行的,地方上的掌握同樣重要。

在皇帝廢立這一局上面吃了一個暗虧,慈禧是個受不得氣的主,她的人生格言就是「有人讓我不舒服,我就讓他一輩子不舒服」。她已經看準了,只要不是在皇帝廢立上下功夫,其他的事情朝臣們是不敢與她爭執的。

于是,在醇親王的喪氣剛過,西太後一道懿旨就下到醇親王府,醇王第六子載洵,側福晉劉佳氏所生,過繼給瑞郡王奕志為嗣。第七子載濤,側福晉劉佳氏所生,過繼給貝子奕謨為嗣。

醇親王奕一生**有七子,其中三個兒子夭折,另一個兒子當了皇帝,名義上已經不是他的兒子了。現在除了繼承醇親王爵位的第五子載灃外,剩下的兩個兒子都被慈禧過繼給別人,可憐奕尸骨未寒,醇親王府就被慈禧打壓的只剩下載灃一個剛剛喪父的孤兒。在慈禧旨意下到醇親王府的當天,還沒有從喪夫之痛中恢復過來的側福晉劉佳氏馬上又要失去兩個兒子,她哪里能夠承受得了這樣的連番打擊,痛哭一場後當下氣的就發了瘋,大罵慈禧「害了他丈夫還不夠,居然還要害他的兒子……」

消息傳到慈禧耳朵里,慈禧心中不安的同時大怒,幸好劉佳氏已經瘋了,加上慈禧也不敢做的太過份,于是下旨責令繼承奕爵位的載灃好好看管其母,幽禁于府內,終身不得出府一步。

對付完奕的親生兒子之後,西太後並沒有就此收手,他的目光瞄向了另一位,那就是醇親王奕收的義子——何念祖。

對于這個來回奔走于奕與李鴻章之間的「小畜生」,慈禧老佛爺恨得壓根子都癢癢。她在醇親王府里有耳目,奕跟什麼人來往都瞞不過她。起初奕收何念祖為義子的時候,雖然于禮不合。但西太後並沒有重視,她不會為了這麼點的小事就下旨申斥奕。但是慈禧沒想到的是,就是這個年紀小的不能引起他注意的小孩子,居然有一副賺錢的好本事,奕能這麼快把頤和園工程修建完工,其中何念祖的銀子是出了大力的。而且這個被西太後罵為「孫猴子」的小孩居然還成了緩和奕與李鴻章關系的紐帶。

慈禧最怕的就是奕這樣的大臣與李鴻章這樣掌兵權的督府攪合到一起,尤其是奕還是光緒的親生父親,如果奕老老實實的,慈禧還會允許奕一輩子富貴,但現在奕的兒子長大了,想要和自己爭權了,這就不由慈禧不暗自猜測,奕的所作所為是不是在為光緒鋪路,想把她這個太後搞下去,好讓自己的兒子上位?

正是有了這樣的猜測,才導致了奕不明不白的「病逝」在家里。而現在,醇親王府已經被打壓的差不多了,是到了該那個「孫猴子」被壓在五指山下的時候了。

先是慈禧下旨,說是醇親王義子為漢人,于旗人祖制不合,特廢除何念祖醇親王義子身份。也就是說,從此以後何念祖與醇親王府再無一絲牽連了。

不久,剛剛榮升為慶親王的奕劻長子,頭品頂戴餃的載振縱馬長街,撞死了昔日醇親王奕儇的老僕,京郊何家莊的員外何老太爺。數日之後,何家莊突然遭遇「馬賊」襲擊,全莊上下無一幸免。

天知道,天子腳下,首善之地怎麼就突然遭了馬賊?馬賊?京城都幾十年沒遭馬賊了,怎麼何家莊就那麼倒霉呢?

求收藏,求票票,求打賞……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清梟臣最新章節 | 大清梟臣全文閱讀 | 大清梟臣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