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太子李承乾 第五十八章

作者 ︰ 萍水

李世民是打定主意要做孝子了,不管是誰跑過來勸諫,也不同意,就這麼把事情一股腦兒扔到了東宮,害得李承乾不得不把大半時間都花費在處理那些文書上。好在很多事情都有三省六部的那些宰相尚書們處理,否則,李承乾干脆趁早一頭撞死算了。

天氣一直很熱,叫人心情煩躁。好在近年來沒出什麼天災**,前幾年關中大旱,幾乎是顆粒無收,百姓紛紛南下討活路,要不是南邊水稻的種植,有著足夠的糧食儲備,那些災民都有可能釀成民變了!

李承乾剛剛從前面回來,坐在涼席上,秋月在一旁給他扇著風,非煙送上了一盞冰鎮酸梅湯上來,他一飲而盡,手里徑自把玩著一枚用寒玉雕琢的玉佩,好歹讓心情平順了點。屋里只有李治在一旁坐著,兕子昨日吃多了刨冰,受了涼,傷了脾胃,不得不安分的在自己殿里歇著,合浦也在那里陪著他,李治卻是一慣往東宮跑的。

李治最近正在皇子傅張玄素的教導下讀史書,現在讀的是《三國志》,如今正捧著本書,坐在竹席上看著,他明天就要上課,肯定是會被考教的!張玄素和魏征是師兄弟,不過兩人一向性格不合,他又是出身寒門,盡管頗有才干,卻一直不大受重用,也做過一段時間的太子左庶子,是個妙人!據說李治在他那里吃過不少憋。

李治其實是不大耐煩于學習的,幾個兄弟中,他很早就顯露了紈褲子弟的潛質,一向不太務正業,喜歡到處溜達,對讀書很是厭倦。不過,李世民倒也寵愛這個兒子,給他的封號是晉王,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因為晉陽是李家龍興之地,是李家的根本,給了李治這個封號,也就能體現出李世民的意思了。

此刻,李治有些愁眉苦臉,看著手中的《三國志》,長嘆了一口氣,可憐巴巴地看向了李承乾。

李承乾覺得有些好笑︰「又怎麼了?」

「張學傅要我讀完《三國志》,然後會問我對其中一些人的看法!」李治頭疼地皺著小臉,「可是,我看來看去,還是說不出什麼來啊!」

「你看了幾天三國志啊,難道還誰都問?」李承乾有些好笑,後世人家專門研究三國的那些人物,還總是爭論不斷,他一小屁孩,能指望他說出什麼來?那張玄素莫不是覺得自己前途無亮,在李治那里隨便敷衍吧!

「隨便說兩個就行了!」李治打起精神,眼巴巴地看著李承乾,「大哥!」

李承乾哭笑不得,他以為他是絕色小美女嗎,用這種口氣說話,差點沒讓他抖下一地雞皮疙瘩,連忙揮揮手︰「好吧,你要問哪兩個?」

李治精神一下子起來了︰「我才看了一點,看的是魏書,就先說說曹操吧!」

李承乾想了想,說道︰「魏書對曹操的評價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但是,三國之時就是亂世,因此,很多人對曹操的映像應該是偏向負面的。不過,《三國志》本身是晉人寫的,自然以魏國為正統,在里面,曹操的形象就比較正面了,是個梟雄的形象!不過後來,在皇室看來,曹操就是個奸賊,因為他挾天子以令諸侯,他雖說一直尊獻帝為天子,獻帝卻是半點也做不了主的!漢朝有個傳統,非劉姓不得稱王,偏偏他就威逼著朝臣,先做了魏國公,又做了魏王,漢室僅剩的尊嚴就這樣被他踐踏了!無論是哪一朝的皇室都是不會容忍這種事情的!」

「不過呢,曹操又確實是個大英雄,大豪杰!」李承乾微笑著說道,「曹操一開始也是忠于漢室的,他最初的理想,是效仿當年的衛青、霍去病,馬踏匈奴,開疆擴土,說他只想要在他的墓碑上寫上‘漢故征西將軍之墓’,不過,後來,不管是為了他自己也好,還是時事逼人也好,漸漸就走上了漢室的對立面,被人鄙薄唾罵了!」

「我倒是一直很敬佩曹操的!」李承乾露出一絲向往之色,「那種亂世,東漢已經是糜爛至極,名存實亡,在那種重視出身家世的年代,他從一個被人瞧不起的宦官之後一直走到統一了北方,真正建立了魏國,這實在是很了不起的!」

「那劉備呢?」李治不禁問道,「他又如何?」

「劉備?」李承乾不禁失笑,「他雖說自稱是漢室宗親,但是,他這個宗親也實在是太遠了,還不知道真假呢!他的祖上是西漢的中山勝王,那位是劉家子孫最多的一個,據說,他留下了一百多個兒女,加上武帝頒布的推恩令,都被分散下來,傳到了他那一代,不知道跟東漢的皇室隔了多遠的關系了!算起來,就是個村夫!有人說呂布是三姓家奴,他比呂布還不如,發家前不知投靠過多少人,從中取利。陶謙的徐州,劉表的荊州,劉璋的益州,算起來,他正兒八緊自己打下來的地盤幾乎是沒有的!劉備自己壓根沒什麼才能,文不成武不就的,要不是倚仗著兩個結義兄弟,還有一直堅持漢統的諸葛亮,他哪里能做出多少事來!要是說曹操是真小人,他就是個偽君子,自己也想著當皇帝,卻還打著興復漢室的幌子!」

「曹操卻是不同,無論是文章,還是武力,都是少有的!」李承乾笑著說道,「最重要的是,他惜才,會用人!這才是一個霸主真正需要的品質!」

「劉備不也會嗎?」李治很不服氣,「諸葛亮不是很厲害嗎?」

「諸葛亮?」李承乾搖搖頭,「他擅長的其實是內政,而不是謀略!劉備他能招攬到的人才太少了!就算諸葛亮有多大本事,他也就一個人,哪里比得上曹操手下人才濟濟!像郭嘉、賈詡、荀攸等人,哪個不是世間少有的大才!他們都投了曹操,並且受了重用,還不能體現曹操的用人之道嗎?」

「至于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李承乾笑道,「那種時候,漢室還能起什麼作用!漢室的威嚴,早就在董卓行廢立之舉,袁術稱帝的時候,弄得里子面子都沒了!漢室已經是大廈將傾,行將就木,誰都知道漢朝氣數已盡,曹操還能留著獻帝,沒有像楊堅一樣,行禪讓之舉,已經很厚道了!你能指望曹操的部屬去听從一個從沒見過的小皇帝的話嗎?當時的那些諸侯,個個都罵曹操,他們不過是妒忌,恨不得天子在自己手上,行事更為方便就是了!用曹操的話說,要不是有他在,中原還不知道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呢!」

「我對曹操最佩服的地方就是他對外族的態度!」李承乾長長的嘆息一聲,「曹操在時,匈奴、鮮卑一直被拒在雁門關外,不能南下,若是當年,曹操能夠一統天下,大概就不會出現後來的五胡亂華之事了!」也不會有太原李家了,李承乾在心中嘀咕道。

「算了,你現在還小,有些事情也不懂!」李承乾看到李治有些困惑,微笑起來,「要知道,史書這東西,向來就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陳壽是晉人,屬于勝利者的陣營,給了曹操一個很高的評價,但是,後來的人,卻基于儒家正統的思想,覺得曹操那樣做,名不正言不順,也就慢慢將他貶低了!要是他當年干脆沒有奉迎獻帝,自個打下了江山,自己做了皇帝,反而沒有那麼多是非!你看,曹丕一手逼迫獻帝讓了位,別人除了覺得他對兄弟有些刻薄,難道說他是什麼奸賊了嗎?」

李承乾心中有些感慨,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史書本來不該有立場和傾向的,但是,要是寫史的人有了立場傾向,也就沒有辦法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大唐太子李承乾最新章節 | 大唐太子李承乾全文閱讀 | 大唐太子李承乾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