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清查,林志強才發現幾乎每個團在北上的時候,幾乎每個團私下都藏了部分輕機槍甚至是步槍,按照十八集團軍的理解,人沒有了可以在新區想辦法動員,關內老根據地也可以補充一部分新兵,但是若是沒有了武器,那就真的抓瞎了.
關內的部隊真的是在無槍無彈的情況之下苦慣了,也苦怕了,這些他們苦心積攢下來的家底,讓他們全部上繳或是淘汰,實在舍不得,如果全擺出來,上級在補充武器的時候,也會減少配發的數量。
所以各個團打些埋伏,趁著這次上級難得配發裝備的時候,多搞一些裝備備用,在他們大多數人看來也是正常的,誰知道下回上級配發武器,會是什麼時候,反正大多數的時間,裝備還得自己去搞。
要知道自部隊東渡黃河進入敵後以來,這些年的發展壯大,上級能下發的武器可是有限的,彈藥有的時候倒是相互調劑的給一些,但其中很多也是根據地兵工廠自行復裝的,只能供應步槍使用,而且很多的時候質量還不過關,子彈出槍膛之後,都是橫著飛的復裝彈藥。
邊區造的那些一炸兩瓣,甚至丟出啞火的比爆炸的還多的黑火藥填裝的手榴彈數量倒是充足,可是威力太小,與其說是敵人被炸死,還不如說是被砸死的,四枚手榴彈捆到一起使用,還不如一枚曰本造的手雷威力大。
在得到抗聯大規模的補充之前,關內部隊真的是太苦了,按照副總指揮在與楊震商議武器分配以及運輸方案的時候,在電報上說的那樣,百分之八十的步槍因為使用過度、膛線已經磨平,口徑已松,射擊的準確率低的嚇人。
全軍四十萬人,步槍連同已經報廢,但還在堅持工作的在內,也不足九萬支,輕重機槍加在一起,不足八百挺,擲彈筒加上迫擊炮,總數還達不到三百門,其中在十八集團軍之中算是炮,在曰軍之中只是最基本武器的擲彈筒,還佔據了一大半,其他火炮總數加起來四十多門,但是因為沒有彈藥來源,基本上是從未使用過。
最關鍵的是彈藥奇缺,連同補給彈藥在內,平均每支槍不足二十發彈藥,每場戰役步槍配發五發子彈,手槍三發,一場中等規模的戰斗,輕機槍每挺彈藥不足三十發,擲彈筒和迫擊炮,每門備彈最多的也只有三發,大多數的時候有炮無彈。
在最困難的時候,一發曰制六五子彈要用三斤糧食去換,各個部隊在戰斗結束之後,就算打了敗仗,也得在戰斗結束後返回原地去收集彈殼,甚至打飛的彈頭,也用磁石一點點吸出來,送交回兵工廠,以便能換回一些彈藥來。
必要的彈藥奇缺,武器裝備陳舊、數量不足始終,重武器數量嚴重匱乏,始終是制約關內部隊無法與曰偽軍正面作戰的咽喉問題,在這種情況之下,近戰、夜戰、白刃戰,山地游擊戰,打一把撈上就走,也成為關內部隊與曰偽軍作戰的主要模式。
有了這些經驗,各團北上之前私下打些埋伏也是普遍現象,因為誰也不知道上級下次補發武器和彈藥會是什麼時候,雖說上級在出發之前,再三強調到東北之後,會進一步提升部隊裝備等級,彈藥也會按照規定的數量,進行補充。
但對于那些大部分時間從未得到上級配發的武器,一切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指揮員來說,上級答應的裝備那是鏡中月、水中花,等到到手還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是自己動手,才是最保險的。
而各部隊私下打埋伏的事情,除了太行軍區調過來的部隊之外,在晉察冀軍區調派的部隊之中,可以說相當的普遍,甚至自己這個旅下屬的三個團之中有一個團,除了三挺山西仿制的使用三八式步槍六五子彈的捷克式輕機槍之外,私下還埋伏了六十支漢陽造步槍、三十多條晉造六五步槍,藏在了團後勤處托運物資的牲口隊里面。
而這些武器,在他們原有的裝備編制表上,是沒有的,但這些武器之中,除了可以通用曰制六五子彈的晉造捷克式輕機槍之外,剩下的那六十支漢陽造全部的子彈加在一起,只有不到一千五百發,而且大部分還是根據地兵工廠復裝的子彈,原裝使用的子彈還不到三百發。
各個部隊多少都私藏一些武器的用意,林志強當然明白,這些裝備,都是各自準備在新區擴軍或是在必要的時補充戰損使用,這些長期堅持在敵後的部隊都知道,繳獲有在戰敗的時候,自毀武器裝備習慣的曰軍武器彈藥並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
只是其中的少量捷克造或是中正式倒也罷了,不管怎麼樣和部隊之中現在使用的那些波蘭造武器子彈通用,但剩余的那些漢陽造,連子彈都沒有地方弄去,要他們有什麼用,而且在熱河曰偽軍使用的全部清一色都是曰制裝備的前提之下,想通過繳獲的手段去補充一部分彈藥,都沒有地方去補充。
熱河的偽滿軍警可不是裝備雜亂的,很多是依靠曰軍繳獲的[***]武器組建,或是以在投敵的時候自身攜帶武器裝備為主,手中武器很是雜亂,[***]部隊有的武器口徑,他們基本都有的偽軍。
反倒是增加了部隊,原本就不小的負擔,有的部隊甚至為了攜帶這些狀態倒還不錯,但是子彈數量並不多的武器,而有意識的少帶了部分糧食,這也成了部隊出關之後陷入糧食困境的原因之一。
對于這些即彈藥不足,實際上已經成為累贅的武器砸掉是不可能的,林志強也沒有那麼浪費,但有限的運力不能全部浪費在這些基本上已經沒有用的武器上,為了節省部隊有限的運力,林志強將除了其中捷克式輕機槍和歪把子機槍挑選部分狀態好的留下來之外,其余武器全部打包上繳給總部,等待冀東軍分區後勤運輸隊來熱河的時候運回去。
經過這次整編,雖說部隊的整體戰斗力因為編制壓縮,裝備調整而多少有些下滑,但戰斗力因為部隊壓縮了編制,充實了一線連隊的戰斗兵員和將自動火器盡可能的集中使用,使得依舊達到了戰斗之前的百分之六十。
在調整完畢部隊的兵力與編制,幾支武工隊也派出去之後,林志強沒有行動,當被原一二九師騎兵團長,現任挺進軍騎兵支隊長的曾玉良帶著去接應抗聯部隊的騎兵支隊,越過先頭旅的駐地向北疾馳的時候,林志強也沒有動。
各個部隊按照他制定的計劃,向敵佔區進行滲透的時候,他還是沒有動,在整整三天之內,他什麼都沒有做,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利用一切時間和手段,加強部隊的山地戰訓練,提高部隊山地戰的能力。
當初面對看著兄弟部隊都動了,只有自己還遲遲沒有行動而紛紛請戰的各個部隊,林志強非但未下達立即出動的命令,而是下了一個讓包括旅長和政委在內,所有人很不理解的命令︰「全軍上山加強訓練」。
白天全旅拉出去進行山地行軍以及作戰訓練,尤其演練了在被地形分割的情況之下,部隊之間的配合以及機槍的部署和火力壓制演練,晚上全旅集中在講評白天訓練之外,就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大家一起擦槍。
而且擦槍不達到從抗聯選派的各級教員的點頭,就不算合格,一天的訓練之後,槍膛內不僅不能有泥土,就連槍身上也不許有,所有武器在不使用的情況之下,必須上好油,達到整潔如新的標準。
面對著所有干部、戰士不理解的目光,林志強沒有做任何的解釋,只是從抗聯配屬給先頭旅作為武器與戰術教員的二十名戰斗骨干抽調出來,組成了一個排,與各部隊之中隨機抽調出的一個連,進行了一場山地戰模擬對抗。
結果抽調出的這個連,在這場原本自己擅長的山地戰之中的結局,讓所有人都閉上了嘴,他們很多人才知道,山地戰與山地戰也是不一樣的,原來在他們眼中很簡單的山地戰之中,還有這麼多的要求。
在林志強看來,在全軍已經出發的情況之下,已經殘廢的先頭旅參戰不在一時,先集中精力彌補以前的欠賬,才能在接下來的戰斗之中,越大越好,也才能徹底的打一個翻身仗,重新樹立干部和戰士的信心,也更能有效的減少傷亡。
林志強搞出的這一手,讓全旅上下的反對意見一掃而光,按照他制定的計劃,老老實實的訓練起來,但對于他那個擦槍的命令,卻是依舊都很不了解,畢竟大家都知道槍該怎麼擦,這一點還不用人教。
對于部隊上下的非議,林志強只是笑了笑並未解釋,在這場模擬戰斗結束之後,林志強又在全體部隊大會上,隨機從部隊中抽調出一挺機槍、十支步槍,隨手拆卸開之後,用自己的毛巾擦了一下,讓所有的人都看了一遍自己擦拭完畢的對比情況。
看著擦完槍後變的黝黑的毛巾,幾乎所有的干部戰士都不說話了,林志強又隨機要過一個連長的駁殼槍快速的拆卸開,看著槍膛之中滿是污垢的情況搖了搖頭道︰「槍是軍人的第二生命,它也是有靈姓的。」
「我們只有尊重它、愛惜它,它才會在最關鍵的時候保護你,槍使用時間長了,你不擦拭它,不愛護它,到戰斗的時候你這麼指望它怎麼能打的響,打的準,這麼髒的槍,在戰場上你們就不怕它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