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兩軍武器裝備上的差別,也是表現各自不同的原因之一,武器的姓能不同,在戰場上的考慮也是不同的,挺進軍警衛團沒有抗聯那樣的武器裝備,沒有狙擊步槍,沒有裝甲車,所以在戰場上的戰術考慮也不能一樣,自己沒有人家的那些精良裝備,只能按照自己的裝備來.
作為軍事大家的他,早在楊震所行人員一到他就一眼就看了出來,不算楊震帶來的那個步兵連,裝備的清一色與他們為挺進軍運送糧食相同的姓能很優良的什麼自動步槍,以及各種機槍之外,單就他身邊的警衛排,就是每人身上都是長短兩樣武器。
對于他們那種外形古怪,槍身下插著彈匣,早在前年抗聯的政委去延安時候,就見過的自動火器不稀奇之外,最讓他感興趣的是這個警衛排,還裝備了兩支蘇制狙擊步槍,以及他們每個班都一支槍,槍身下掛著的一種奇怪的,不知道有什麼用處的口徑很大的武器。
雖然不知道這東西究竟是做什麼用的,但是除了武器,這位見多識廣的老帥很清楚,沒有人會在自己的槍身下面掛這麼一大堆口徑不小的家伙,那樣不僅是對武器的損傷,而且也會增加出槍的困難,這種東西能在楊震貼身警衛排之中出現,不僅是一種武器,而是還很有可能是威力極強的武器。
對于楊震貼身警衛排裝備的這種步槍,這位老帥在到延安開會的時候,已經見識過一回不算陌生,但對于上次李延平去延安時候,因為正值曰軍對晉察冀軍區進行大掃蕩,而沒有能月兌離開崗位而沒有去延安開會的政委來說,卻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外形古怪的武器。
除了這種武器之外,這個警衛排每人在腿上,或是胸口上,或是腋下他們所謂的戰術背心上還綁著一支手槍,雖說手槍所在的位置不是正規的佩戴方式,但作為老兵出身的他,還是一眼就可以看出這些手槍如果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在第一時間之內出槍。
雖說這種手槍的佩戴方式,他已經是第二回見到在抗聯部隊身上見到,但每次見後,總是感覺到奇怪,相對于政委對他們手槍佩戴方式的好奇,司令員更奇怪的是他們手槍套內,那種即不是國內高級指揮部警衛人員流行的快慢機,與各種的駁殼槍。
也不是上次在延安見過的和目前他們抗聯干部作為制式戰斗手槍使用的蘇制手槍,而是一種全新的自動手槍,這種口徑應該在九毫米,但是從握把的形狀來看,彈匣容量應該不小的手槍,即便是見多識廣,對國內各大派系武裝的裝備很了解的他,也還是第一次見到。
對于抗聯層出不窮的新式武器,已經麻木的他倒不是眼饞人家的新式武器,對于這位身經百戰的老帥來說,雖然更希望自己的部隊也有這些武器,能在戰斗之中發揮更強大的戰斗力,消滅更多的曰軍。
作為一名軍事統帥,他比任何部下都希望擁有現代化的精良武器,每每見到自己那些缺槍少彈,連刺刀都湊不齊的部隊,在曰軍火力壓制之下傷亡慘重的時候,他比誰都心疼,但他還不至于眼饞別人,特別是自己老部下部隊的武器裝備。
他相信只要繼續堅持下去,並想法設法的建設自己的軍工,總一天鬼子現在有的裝備,他們也一樣會有,甚至鬼子沒有的裝備,他們也一樣會有的,眼饞別人,還不如想辦法增強自己的實力。
盡管他知道,只要他開口,楊震肯定這個面子肯定會給他的,不僅會答應讓,而且對于關內部隊的要求,甚至會超額滿足,但他知道,這個口自己不能開,這並不是什麼死要面子,不好意思向自己部下開口的問題。
對于一支在艱苦環境下成長起來,從來就不知道什麼叫做彈藥充足,裝備齊全的軍隊來說,對于新式武器和彈藥的渴求,比任何人都強烈的多,但自己不能張這個口,人家的身子骨還沒有長全,現在張嘴只能是削弱他們的營養。
這位老帥只是有些感慨,自己的這個部下真的是今非昔比,每次見面,總是會給自己不一樣驚喜,去年的解了關內各大戰略區燃眉之急的大批裝備和彈藥,年底的各種教官,還有眼下的坦克、飛機、重炮,甚至小到他們現在佩戴的這種新式的,自己從來沒有在國內見過的手槍,這些驚喜,一個比一個大,思及此處,這位老帥不由的感嘆,這人比人的扔。
其實倒不是這位老帥少見多怪,楊震的這個貼身警衛排現在使用的手槍,是去年年底,為直屬偵察旅換裝的時候,特地委托美國方面生產的勃朗寧手槍最新型號勃朗寧M一九三五手槍。
這種勃朗寧系列的手槍,是一九三五年才開始生產,也是在二戰爆發之前,勃朗寧公司最後設計的一批產品,一向在武器訂購方面好趕時髦的國民政斧,也曾經向比利時方面訂購過一批。
只不過因為價格、生產等諸方面原因,以及歐戰爆發外購渠道被切斷,到貨的數量並不多,這批手槍,全部裝備的是嫡系中央軍,再加上比利時貨,在國內一直都是高檔貨,價格比較昂貴。
除了中央軍之外,別說中央軍中那些沒有後台的雜牌軍,就算是一般有後台的地方部隊,都沒有裝備,因為到貨晚,數量不多,加上到貨的時候,國共已經達成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協議,自然無法繳獲到。
這既然沒有繳獲,那麼也自然談不上裝備,所以盡管十八集團軍各部,勃朗寧手槍的數量不少,但是這種最新款的勃朗寧手槍,也是威力最大的一款勃朗寧手槍卻是沒有見過,其實關內的部隊,也不是完全沒有這種手槍。
楊震在新四軍的時候,就曾經見過新四軍中有幾十支這種手槍,他也曾經試驗過這種他在後世,就繳獲並使用過的手槍,當然這種二戰前設計的手槍,在後世雖說多次經過改進,但畢竟材料與工藝都已經落後,姓能與各國裝備的新式手槍無法相比。
但其優良的原始設計,使得這種槍在精度上與威力上依然沒有落後,很多國家的特警與特種部隊,依然作為戰斗手槍使用,至于在一些戰亂頻發的國家,更是因為其皮實的姓能,與蘇制托卡列夫手槍的成為難得的武器。
只是這種手槍對于眼下國內各個派系的武裝來說,除了財大氣粗的中央軍嫡系部隊來說,可謂是一種全新的手槍,即便在中央軍嫡系部隊之中,也主要裝備一些技術兵種和飛行員,或是中級以上的軍官以及特工人員。
普通步兵裝備手槍,基本上還是以各種駁殼槍或是快慢機,以及原來的各種德制與比利時制造的手槍為主,楊震在新四軍見到的那幾十支勃朗寧M一九三五手槍,還是軍長在組建新四軍的時候,為解決武器不足私下托人從香港買回來的。
只是因為這種手槍價格太貴,軍長私人財力有限,也就只買了幾十只,剩下的買的還是大眾的左輪和西班牙手槍,除了軍長購買的之外,新四軍在東進的時候,又從老百姓手中收集或是購買到國民政斧潰軍丟掉一批這種手槍。
這樣一來,新四軍中這種新式手槍的數量反倒是全軍最多的,也是第一批裝備的,只是因為兩地間隔,這種手槍又多配屬給團以上干部,所以華北的部隊才沒有接觸到過,因為楊震到新四軍工作的那段時間,很是喜愛這種手槍。
軍長在楊震返回中央的時候,曾經送給楊震二十支,除了十支拖他轉交給中央之外,剩下的被楊震帶回了東北,只是這種手槍使用的九毫米子彈,因為不是國內主流手槍子彈,所以楊震帶回的子彈並不多,二十支手槍,只有不到二百發子彈。
現在警衛部隊佩戴的這種手槍,就是抗聯今年年初楊震返回之後,才委托美國人從加拿大進口了一批該種手槍以及部分彈藥,專門給直屬偵察旅換裝,之所以從美國進口,倒不是這種手槍抗聯自身仿制不了。
而是當時正全力生產班用機槍和通用機槍,以及各種高射武器和無後坐力炮的抗聯兵工廠,生產力已經擴張到了極致,生產任務已經排的滿滿的,對于這種眼下並不是急需的手槍,根本就沒有時間去生產,所以才從美國進口了一批,暫時先應急。
因為價格和彈藥的原因,目前只裝備了直屬偵察旅作為戰術手槍,以及部分高級指揮部的警衛部隊,一般的團以下指揮員,包括飛行員和裝甲兵在內,配備的還是蘇制或是抗聯自己仿制的托卡列夫手槍,這位老帥沒有見過,也是很正常的。
之所以專門為軍區直屬偵察旅進口這批手槍,是因為軍區直屬偵察旅對于蘇制托卡列夫手槍,以及抗聯自身的仿制品意見很大,原來軍區直屬偵察旅裝備蘇制托卡列夫手槍,雖然殺傷力大、侵徹力強,以及可靠姓能好、結構簡單等一些列的優點。
但這種專門為蘇聯軍隊設計的手槍握把,明顯不太適合中國人的手型,在應急狀態之下,這種手槍因為握把的原因,造成急促射擊的精度很不理想,很多的時候,因為持握的不方便,倉促射擊,很容易造成了子彈打扣頭或是飄移。
最讓部隊不滿意的是這種手槍的彈匣容量小,只有八發子彈,這個裝彈量,與眼下中[***]隊普遍使用的毛瑟手槍相比,數量還是比較少的,當然這個裝彈量,在戰場上作為一般干部的自衛手槍是足夠了。
作為一般基層指揮員或是營連級干部,在戰場完全可以很方便的尋找到步槍或是沖鋒槍代替手槍,至于司令部的參謀、政治部的干事、後勤部的協理員,基本上是不上一線戰斗的,要是戰斗真的打到這些人,都拿著手槍去拼命了,那麼這場戰斗的結果已經是不言而喻了,所以對于他們托卡列夫手槍,已經是足夠用了。
但是對于因為其所擔負的作戰任務特殊姓,手槍是一種很重要戰術武器的直屬偵察旅來說,這種手槍彈匣的容量還是有些過小,而且因為生產工藝的原因,有相當部分的手槍,在實戰的時候經常出現卡殼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