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楊震的整個計劃之,將距離蒙疆最近的,也是最有可能增援的日軍駐扎在山西第一軍,只要是交給太岳軍區、晉察冀軍區北岳區、太行軍區留守部隊以及晉綏軍區牽制,這個想法的可能性不是沒有,但是成功的希望太渺茫了。
作為華北敵後最大的兩個戰略區的主帥,沒有任何人比兩位老帥對自己部隊的現狀更為清楚的了,如果說此時的部隊還保持著當初剛剛渡河東進的時候,老紅軍部隊的軍事素養,也許這並非不是一個不能完成的任務。
但在敵後這麼多年下來,部隊擴編了幾十倍,但與之相對應的軍事素質下滑的也厲害,加之以前彈藥奇缺,有限的彈藥就連部隊作戰都無法滿足,更別說日常訓練了,加上原有的裝備上的限制,使得指揮員應對現代化戰爭的能力也不足,大部分的指揮員,沒有接受過協同作戰指揮訓練。
即便是目前相當一部分的部隊已經在抗聯的幫助之下,換裝了大量的新式武器,但部隊的根本素質還需要加強,步炮的協同能力,部隊的整體防空作戰水平,都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與日軍相比,差距還相當的明顯,眼下抗聯提供的裝備,在戰斗之能發揮五成作用,便已經是很不錯了。
的確眼下太岳軍區的三個主力團已經換裝,晉綏軍區主力也完成換裝一部分,再加上晉察冀軍區北岳區,以及太行軍區的留守部隊也按照目前挺進軍武器裝備標準,保留了一部分部隊作為骨干。
這些部隊,再加上新升級的地方武裝,使得整個山西境內的部隊看起來數量不少,在完成換裝一部分之後,部隊的裝備也有了極大的改善,雖不能說是兵強馬壯,但也比之前缺槍少彈不可同日而語,裝備雖說比日軍還相差較遠,但如今總算也比較充足,而且各大軍區,也都組建了一支規模也不算小的炮兵部隊。
短時間之內的作戰,不會再因為彈藥發愁,至少不可能在因為缺少彈藥,連新兵實彈射擊都不敢開展,新兵入伍的時候,好的給發一把大刀或是一枚手榴彈,差一點的,對不起空手等著吧,看有沒有戰友犧牲或是繳獲到裝備在發給你的情況,也不會再出現。
不管三八式、捷克式,還是正式一類的好槍,還是北洋時期留下的意大利造、老套筒、曼利夏一類的老爺槍,現在好賴能人手一把了,雖說配件還有些不足,比如刺刀一類還缺少,但至少能做到人手一槍了。
裝備得到了改善,再加上原來全軍深入敵後開闢抗日根據地的一貫目標,眼下可以說從北面的恆山、五台山區,東到太行山區、太岳山區,西到晉西的呂梁山區,南到王屋山,到處都有十八集團軍活動。
整個山西境內,除了晉平原地區以及鐵路沿線之外,都有十八集團軍部隊的根據地,就連晉平原地區,以及各個鐵路沿線,也不是淨土一片,也都有抗日游擊區,可以說整個山西,城鎮與交通線是日軍控制,而廣大的山區,則是在關內部隊手,從這一點來說,楊震有這個思路,並沒有什麼大錯。
但部隊的裝備上去了,軍事素質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按照這些部隊,眼下的素質來看,采取破襲戰切斷日軍鐵路運輸,或是拖住日軍一部可能,但是要是想要拖住日軍第一軍主力恐怕很難。
別的不說,單以眼下已經完成換裝的太岳軍區主力三個團來看,即便在太行軍區留守部隊主力全部出動配合之下,甚至也很難拖住一個三十師團,如果說拖住一部分還有比較有可能,但是要想拖住全部,幾乎沒有那個可能。
即便是這些部隊之,已經有相當一部分完成換裝,但與日軍真實的戰斗力相比,也至少在三比一左右,也就是說至少集三個團的兵力,在配屬相應炮兵的情況之下,才能與日軍一個聯隊的主力抗衡,即便是這樣,徹底的圍殲日軍一個聯隊也是困難的。
決定一場戰役的成敗,裝備上的差距確佔據很大的因素,但這並不是決定性的,關鍵的決定因素,還是在部隊的訓練與指揮員的素質上,部隊擴編速度過快,作戰素質與指揮員的能力,都沒有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很多人在作戰的時候還在用內戰時期的戰術和思維,與強悍的多的日軍作戰,在加上裝備與彈藥的匱乏,也使得部隊訓練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全軍只有一個沒有幾發炮彈的炮兵團,大部分的部隊只有一兩門迫擊炮,甚至壓根就一門炮都沒有。
即便那些有炮的部隊,加在一起也沒有幾發炮彈,這種情況之下,即便是想展開步炮協同訓練,也沒有那個可能,有限的炮彈,作戰都不夠用,那里還能拿出來用于訓練,而且炮兵人才奇缺,很多部隊即便繳獲了炮,也因為炮彈無補充以及沒有人會用,也只能銷毀或是埋起來,而且與作風凶悍的日軍作戰,繳獲火炮的時候並不多。
而此時的日軍無論是各級軍官的軍事素養,還是士兵的作戰能力,都正處于一個巔峰時期,兩軍相對比較,除了都不怕死之外,無論是單兵作戰素質,還是指揮員的能力,都相差太大,更何況日軍除了裝備之外,其協同作戰能力,遠遠的高于國所有的武裝。
這並不是妄自菲薄,也不是自己看輕自己,這就是實實在在是整個抗戰時期,國抗戰的真實寫照,敵我雙方差的不僅僅是武器,還有整個的戰術運用、各級指揮員的素質,以及部隊整體戰斗力上的差別。
即便是裝備好的多的國民政府正規軍,也經常甚至出現一個軍的**隊,即便是在有炮兵的配合之下,也很難能殲滅日軍一個齊裝滿員的聯隊,再加上日軍快速增援的能力與反應,按照原來的歷史走向,抗戰期間無論是國共都未能殲滅日軍一個聯隊。
而裝備、補給更差的十八集團軍部隊,面對日軍的時候作戰更加吃力,甚至出現了在去年的百團大戰之關家腦一戰,十八集團軍總部集了兩個旅另數個團的兵力,也未能殲滅日軍一個大隊的戰例,這種除了裝備上的差距之外,更多的是各級指揮員的能力上和部隊在作戰素質上的差距。
看清自己,並不是等于看輕自己,更不是畏敵避戰,正確的認識到自己與日軍真實的差距究竟在什麼地方,才能更好的消滅敵人,而時刻保持頭腦的冷靜,尋找到更有利的戰術,去與敵人作戰,才是一個高級指揮員最應該做的事情。
更何況除了太岳和晉綏兩地之外,其余的各部老部隊大多已經編入挺進軍北上,留下的部隊,除了作為骨干的部隊之外,大部分都是新升級的部隊為主,這些新部隊戰斗力與素質,與老部隊相比都有相當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之下,這一比例還要進一步的擴大,更何況日軍還有航空兵、裝甲兵與騎兵,可以與之配合作戰。
按照兩位老帥的估算,就是整個華北部隊除了山東之外,即便是全部都動員起來,最多能拖住日軍兩個師團主力外加一兩個**混成旅團,就已經是頂大天了,這還是在相當一部分的部隊,已經完成換裝的情況之下,但日軍無論從那個方向可以調動的兵力,遠遠不止兩個師團。
而除了大量的日偽軍之外,華北還有為數眾多的偽軍可以配合日軍作戰,也就是說,要想牽制住華北日軍主力無法增援,關內部隊面對的敵人,並不僅僅是紙面上數量,實際上的數量,只能更多而不是更少。
而且這一戰下來,在與無論是素質,還是裝備都佔據絕對優勢的日軍打這種戰斗,即便是只拖住日軍兩個師團,關內的留守部隊也很可能傷筋動骨,這對今後的華北局勢發展,只能說是百害而無一利。
如果華北部隊無法拖住日軍華北方面軍全力增援蒙疆駐屯軍,那麼戰線拉的過長的西進部隊,極有可能處于首尾不能相顧的境地,尤其是日軍一旦集大量的兵力,趁我軍與蒙疆駐屯軍激戰之機,從張家口北上切斷察北我軍與熱河之間的聯系,那麼西進部隊的補給線將會全部切斷。
在補給被切斷,察北本地又無力籌措,而晉綏軍區主力以及太岳軍區部隊,再被日軍第一軍給纏住無法增援,也無法打通從晉西北以及北岳地區到察北、綏遠地區的交通,那麼到時候處于孤立無援、補給斷絕的西進部隊,甚至可以說只能坐以待斃,當年西路軍的結局,可謂是前車之鑒。
牽一發而全身,整體戰局必須要進行全盤的考慮,察哈爾的戰略位置,對日軍整個華北方面軍來說,相當的重要,不僅僅是日軍在平津地區的屏障,更是其從西北進攻國月復地,以及經綏遠迂回陝西大後方的一條通道。
無論是突破口選擇察北,還是以察南,都要考慮到日軍在全局上的反應,戰役一旦全面展開,再想停下來已經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擬定計劃的時候,一定要盡可能的考慮周全,將整個戰場周邊的態勢全部考慮進來,慎重,再慎重一些。
所以對于楊震的這個想法,兩位老帥並不是很贊同,對于他們來說,現在還不到與日偽軍決戰的時候,在他們看來,以察南為主要突破口,遠比選擇察北處于更加有利的態勢,不僅一樣能打通與關內的陸地聯系,最根本的來說,距離自己的補給線相對較近。
一旦南下受阻,而日軍抽調大批援軍從張家口與大同出擊,出擊的部隊隨時可以退回熱河,就算補給線和退路全部被切斷,也可以就近撤入晉察冀的北岳區,避免因為孤軍深入,而帶來過重的損失。
雖說選擇察南作為突破口,也會面臨日偽軍的四面夾擊,但是畢竟戰線要拉的短的多,除了在糧食補給以及傷員安置上,有相當大的便利之外,至少與察南相鄰的熱河方面,配合也容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