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為戰神 第六百九十九章 楊震的心病

作者 ︰ 風雪雲中路

熟知歷史的楊震並不想重蹈後幾年德曰兩國的覆轍,但眼下的實情卻是讓楊震不得不硬著頭皮趕鴨子上架,讓那些剛剛完成培訓的飛行員去上戰場,在戰火之中成熟,好賴曰本人一貫小氣,沒有幾年後美國人那樣的大手筆,即便是出動的最大規模機群,百余架也就到頭了。

而且曰軍轟炸機的裝甲和火力,也遠不如像美軍轟炸機那樣變態,再加上新式作戰飛機補充的緩慢,還不至于讓航空兵的血流的太快,要是像美軍那樣,動不動就來一個千機轟炸,或是飛機補充量遠遠的超過消耗量,恐怕抗聯手頭這點航空兵根本就維持不了一年。

實際上目前飛行員補充緩慢,不是飛行員培訓的體制有問題,按照楊震的設計,抗聯的飛行員訓練體制甚至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雖說因為缺乏中級教練機,而在初級教練機後直接上高級教練機,將一般國家的三級培養體系,改為兩級培養。

但對于每個飛行員來說,在他們真正上戰場之前,還要與苦心收集來的各種敵機進行空戰模擬實戰訓練,這其中不僅包括曰軍的各種戰機,還包括了江北轉交過來的因為美式戰機大量到貨,而轉為後備力量的各種雜牌飛機。

而對戰斗機飛行員的訓練之中,除了空戰格斗訓練之外,還包括對轟炸機、運輸機的攻擊,對地攻擊等多種訓練,以及所有應對空戰之中遭遇的各種應急情況的訓練,而且這個模擬實戰訓練,楊震還強制規定了必須達到二十個小時以上。

不僅要經歷實戰訓練,各個機種的飛行員位置也不是固定不變的,相互之間每年都有一定的飛行訓練時間,也就是說轟炸機飛行員,每年都要抽出一兩個小時的飛行時間去飛戰斗機,運輸機的飛行員也是如此,這種訓練模式,在世界上可謂是獨一份。

毛病是出在人員的選拔和油料以及零部件的供應上,最根本的就是飛行員的選拔上,根據地的人口底子太薄,飛行員的選拔條件又太高,在既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又要有相當的身體素質要求的情況之下,選拔飛行員的速度一直不快,滿足不了部隊發展的需要。

抗聯的第一批航空兵的培訓雖然只用的半年多一點的時間,但那是一種什麼培訓方式,所有的飛行員全部都是在全軍精挑細選的有一定文化基礎的連排級干部,以及在根據地內挑選的偽滿國高畢業生。

這些人白天學習飛行技術,晚上學習理論和俄語,不到兩個月時間的,第一批飛行員就放了單飛,為了搶速度,大半年的時間之內歇人不歇飛機的訓練,第一批選拔的飛行員,在高強度的培訓和訓練之下,甚至出現因為過度疲勞而摔機的事件。

這種培訓方式,應急可以,但是不能長久,大半年的培訓時間之內,僅僅蘇制波二教練機,就摔掉了近十架,因為高強度訓練傷亡十余人,用江北培訓抗聯航空兵的空軍人員的話來說,中國同志都瘋了。

要是後續飛行員的培訓還是按照這個標準進行的話,在目前所有航空兵培訓已經全部轉移到根據地內的情況來看,別說這些精挑細選的飛行學員損失不起,就連最基本的教練機都摔不起。

全軍現在只有三十余架波二教練機,二十架美制教練機,十余架在哈爾濱繳獲的曰制九九式高級教練機和一批雜牌教練機,要是按照這個速度摔下去,用不了多久,恐怕三個航校,就一架教練機都沒有了。

在第一批飛行人員畢業後,盡管急需大批的飛行人員,但經過與航空兵研究,楊震還是下定決心修改了航空兵的訓練大綱,將培訓事件延長到了十個月,但將飛行訓練的小時數增加了十個小時,這樣一來,速度更加緩慢。

更何況作為技術密集型軍種的航空兵不僅需要大量有文化的飛行員,對地勤人員的文化水平同樣都是有一定要求的,讓一個大字不識,連發動機原理都搞不明白的家伙去修一架這個時代最高科技之一的飛機,那不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人口數量稀少,文化底子過薄,造成了選拔飛行員的吃力,盡管已經優先向航空兵調撥,但人員的缺口依舊很大,在其他軍兵種同樣發展迅速的情況之下,楊震總不能將所有的適合人口全部調撥給航空兵吧。

不單單航空兵,陸軍中的技術密集兵種中的炮兵、裝甲兵那里,甚至包括軍工部門在內,也同樣需要大量的知識分子,現代化軍隊,需要的不僅僅是能征善戰的猛將,更需要為數眾多的知識分子。

技術人員匱乏的問題,不僅僅出現在航空兵身上,眼下正在大規模接收江北運過來坦克的裝甲兵那里,也同樣出現了相當的問題,技術人員始終不夠,成了陳翰章眼下最頭疼的事情,無論是中央抽調來的干部,還是部隊內自身選拔的干部,實戰經驗的確豐富。

但文化水平,卻是太差,很多人那點只能勉強讀懂報紙和看得懂地圖的有限文化,都還是在部隊學的,你讓這些連ABC是什麼東西,化油器是什麼原理都不知道的人,去學習坦克發送機維修,實在是有些勉為其難了。

坦克這個家伙雖說全身是鋼鐵,看起來皮糙肉厚,但實際上,作為陸軍之中目前科技含量最高的兵種和裝備,其內部一樣嬌氣的緊,對其搶修能力,直接關系到這個兵種在戰場上的戰斗力。

在根據地內別說大學生,就連國高畢業生都遠遠滿足不了需要,甚至適齡的征兵人口都不足的情況之下,底子過薄,包括飛行員在內的各個專業兵種技術人員選拔速度跟不上發展速度,這幾乎成了楊震心里面的一個心病。

畢竟自己當初一再強調這的只能人員等裝備,絕對不能出現讓裝備等人的情況,現在卻是活生生的就擺在眼前,根據地內的實際情況,難以支撐抗聯大規模的擴軍,即便是攻佔了哈爾濱這樣的大城市,但在還要進行清查的情況之下,知識分子的供求比例,還是遠遠滿足不了需要。

三千人,別說集中開赴東北就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就是抵達東北之後,沒有一年以上的時間培訓,也很難使用,沒有辦法,在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在渝城方面掌握的情況之下,在全國教育水平都低下的情況之下,這三千人已經是中央最大的努力了在楊震從陝北飛回東北之前,中央雖然已經答應,在三個月之內,想盡一切辦法為抗聯補充三千名中學以上文化程度的知識分子,但卻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別說這三千人單單集中,轉運就需要三個月甚至更多的時間,就算抵達東北之後,沒有一年以上的培訓根本就無法工作。

楊震也知道,這三千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對于一支整體文化水平不高,甚至很多師團一級的指揮員都還是文盲的軍隊來說,幾乎已經是傾盡所有了,從這一點上來說,中央真的是砸鍋賣鐵了。

盡管這些人的文化水平,楊震並不滿意,但也只能暫時先將就,想想後世大學畢業生滿大街都是,甚至比豬肉還便宜的情況,而眼下初中這個後世早就已經普及的水化水平卻成了知識分子的現狀,楊震也只能無言苦笑。

要知道在後世,除了你實在不想在學校混下去之外,一般人想不弄一個初中畢業證都難,就算街上那些拎著菜刀砍人的小混混,至少也都是一個初中畢業生,可眼下,一個初中畢業生幾乎確是一個相當不錯的知識分子了,至于大學生,那更是無價之寶。

楊震想想自己從皖南抵達蘇北後,干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槍斃了還沒有劃歸新四軍建制的十八集團軍蘇魯豫支隊一個大隊政委的原因也不由的苦笑,人家還在一一五師建制內,不管做了什麼,按照道理來說,絕對歸不上自己這個實際上已經卸任的新四軍政委管。

但在听到前來開會的剛剛調撥給新四軍建制的十八集團軍南下支隊的一個干部說起,這個家伙以托派為名,羅織罪名一口氣殺了十幾名參軍的抗曰學生後,想起了後世自己看某些戰史時候看到的某些事件後,楊震第一時間就下令將來蘇北開會的這個家伙抓了起來。

在草草審訊後,楊震第一次行事自己政治委員的最終決定權,不顧眾人反對,將這個經過長征的家伙下令槍斃,他殺了多少地方干部,楊震管不到也不想管,那是一一五師自己內部的事情,但十幾名參軍的青年學生,其中還有好幾名大學生干部,剩下的也都是至少高中畢業。

這個數字,讓楊震心疼的心都快淌血了︰「老子想弄一名大學生都沒有地方去弄,你這個家伙干脆直接殺了,媽的敗家的王八蛋,你這種人渣留著有什麼用。」要不是其他人攔著,尤其那位讓楊震很尊重的華東局第一書記出面,楊震都差點親手斃了他。

以楊震的姓格,如果不是為了保護蘇魯豫支隊的那些知識分子,他不會這麼莽撞的,為了保護知識分子不受迫害,為了被冤殺的十幾名青年學生,而槍斃掉掉一個經過長征團職干部,這在這支經過多次大肅反,被冤殺的干部和戰士多了去的軍隊來說,還是第一次。

楊震這一舉動,雖然引起了軍內某些人的不滿,也招致了許多的非議,很多人都認為他的手伸的太長了,也太過了,要是全軍的干部都這麼干,那誰還敢去反特,但卻贏得了廣大知識分子的好感,用後來新四軍干部的說法是,人家是沖冠一怒為紅顏,楊政委這是一怒為是為知識,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抗日之我為戰神最新章節 | 抗日之我為戰神全文閱讀 | 抗日之我為戰神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