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轉星移,歲月變幻,如今已是漢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元月。
許都的百姓們沉浸在新年的歡樂之中,由于曹操施政清明,至少許昌城內的百姓還是能在這個亂世之中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也能難得地去享受新年那美好的氛圍。
距離那場三線大戰已經過去了兩年,在頭一年里,曹操徹底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除了對付幾個內部的政敵之外,對外沒有任何動作。
但等到第二年,也就是建安九年,曹操毅然發動了對荊州的全面進攻。
在那場三線大戰之中,曹操雖然受到不小的損失,但馬騰、劉表和孫堅,也是各有折損。
曹操坐擁整個北方,底蘊深厚,元氣恢復起來的速度比之其他諸侯自然要快一些。一年的時間過去,曹操的軍隊已經補充了七七八八,加上曹軍善于練兵之將極多,就算是新募之兵,一段時間下來也擁有了不俗的戰力。至于荊州等地,就沒這麼樂觀了,軍隊補充數量少不說,新軍的戰力也不高。曹操和郭嘉等謀臣商議後決定,要趁著自己的實力略有恢復,而其余諸侯實力尚未恢復的機會,發動攻勢,一舉將其蕩平。
曹操首要目標就放在了荊州,因為荊州是三方諸侯之中,恢復最慢的那一方。
在那場三線大戰之前,荊州有二十萬大軍,只不過其中有十萬是水軍。
剩下的十萬陸軍,劉表派出七萬前去攻打宛城,結果,全軍覆沒。
一年之內,劉表所募得的新軍,也不過兩萬人而已,而且這兩萬人的戰力極低。
現在正是攻打荊州的最好時機,雖然荊州總軍力尚有十五萬,可是十萬水軍只能在長江上,如果拉到陸地上作戰,其單體戰力還未必比得過那兩萬新軍。
也就是說,曹操如果此時討伐荊州的話,主要面對的,就只有三萬步軍而已。
曹操親率十萬大軍,以夏侯惇、趙雲、張郃、于禁等人為將,南下攻伐荊州。
前次三線大戰,雖然對曹操來說形勢十分緊迫,但他手下畢竟將才如雲,終究會有未能上戰場立功的將軍。再者,三線大戰之時,許昌局勢也十分不明朗,各種勢力見曹操陷入危局,蠢蠢欲動,都在找落井下石的機會。這些勢力或多或少都有著屬于起自己的力量,如果一起作亂,那後果也不堪設想,曹操身邊需要有充足的武力,足以應對一切變亂,保證許昌不會陷入動亂。
而這一次攻打荊州,曹操便帶上了上次大戰中沒有參戰的將軍們,讓他們有立功升遷的機會。
攻打荊州,起初戰況可謂十分順利,荊州唯一還能依靠的三萬步軍,被張郃的大戟士以及夏侯惇、趙雲等部輕松殲滅,兩萬新軍也在和于禁部的作戰之中全軍覆沒。慌亂至極的劉表忙中添亂,將鎮守江夏的水軍調了一半到荊州北面,結果這群水軍陸上作戰能力實在太差,曹操令曹氏一族的後起之秀曹真、曹休,率領一萬軍隊,便將那五萬水軍擊潰。
新野陷落、樊城陷落、連襄陽最終也守不住,落入曹軍之手,劉表在一干侍衛的死命保護下逃到江陵。
可是江陵守軍總共也就剩下五千而已了,曹操大軍攻至,還不是只有城破的份。
此時的劉表,陷入了徹底的絕望,坐擁荊州這麼多年,到底還是沒能守住,最終一朝易手。
然而,正當曹操以為可以將荊州全部收入自己囊中的時候,孫堅突然橫插一腳。
要感謝劉表,他將水軍調走一半,使得江夏的防御能力大降。周瑜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當即帶領重兵,一鼓作氣拿下江夏。
佔領江夏以後,周瑜並不滿足,很快就把目光轉向了荊南四郡——長沙、武陵、零陵和桂陽。
荊州的兵力早已相形見拙,後方能拉到前線的士兵幾乎全部都已經調走了,每座城池只留下三四千人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蠻人作亂。在這種情況下,荊南四郡自然無力應對孫堅軍的侵略,一一陷落。
而攻下荊南四郡的,則正是張飛和陳到二人!他們雖然不願意做周瑜的馬前卒,但只要劉備還在江東一日,他們就別無選擇。
曹操在攻下江陵、擒獲劉表及荊州一干重臣之後,也得知了孫堅軍已經攻佔江夏和荊南四郡的消息,對此他當然是怒不可遏。
自己辛辛苦苦地戰斗,孫堅竟然趁機來摘勝利果實,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是,周瑜在江夏的布防十分嚴密,原本三線大戰中,損失最少的就是江東。在糧草被焚毀之後,江東大軍毫不猶豫地就撤退了,比起全軍覆沒的荊州軍,江東軍實力得以保存不少,因此現在面對曹操,也並無畏懼。
雖然曹操此時的實力仍要勝過孫堅不少,但是他此行目標只放在劉表的荊州上面,完全沒料到江東竟會橫插一杠,因此只帶了十萬大軍。如果是傾力討伐江東,那麼孫堅自然不是曹操的對手,可是如今曹操身邊的軍隊只有十萬人,想要在江東軍面前討得便宜,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了。
要知道,周瑜此次出征,也帶了差不多十萬的兵力,身邊的大將更是不少。程普、黃蓋、周泰、太史慈這些江東名將都一應出現在戰場之上,加上張飛和陳到,可謂將才濟濟。論兵力曹、孫兩軍相仿,論雙方的將領實力相差也不大,雙方在戰場上的戰力差不多對等。曹操進攻過江夏幾次,可最終徒勞而返,還折了兩員裨將。
曹操知道,自己此行帶來的兵力,完全做不到擊敗孫堅軍,吞下整個荊州,只能在江陵、南郡一帶布置下守備力量之後,先行撤軍。
曹操攻不下江夏,周瑜卻也做不到進一步攻取南郡,故而偌大一個荊州,被曹操和孫堅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