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請命,希望帶五千士兵南下援助攻蜀,被曹純一口拒絕。
五千人算不上少了,曹純為人也算是謹慎的類型,並沒有饒開曹操私自調派五千士兵的膽量。
哪怕請求他的是曹操的親生兒子。
曹操一向公私分明,即使他的親人犯了錯,曹操也會秉公辦理,絕不徇私。曹純很清楚這一點,因此就算曹彰是曹操親子,曹純也不敢慣著他的性子來。
事後曹操要是為此事發怒,曹彰固然逃不月兌懲處,自己也是難辭其咎。
雖然曹操對自己很是看重,而且因為早先曹仁的戰死,曹操一直以來對自己頗有愧疚之情,但曹純可不認為自己就可以恃寵而驕的資本。
雖然現在大漢朝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還是天子劉協,但誰都知道真正的一國之君只有曹操。所謂伴君如伴虎,曹純可不願意在曹操面前出現絲毫紕漏。要知道一步踏錯,便又可能步步皆錯。
原本曹營中的眾多文臣武將,對曹操雖然敬畏,但也沒有小心謹慎到這種地步。荀彧死後,眾人唯恐自己步荀令君後塵,所以一個個才在曹操面前表現得如此小心翼翼。
無論曹彰怎樣軟磨硬泡,對于其請求,曹純就是不允。
曹彰無奈,只能退出營帳。
見曹彰離去,曹純以為對方最終知難而退了,也是呼了一口氣。
然而曹純沒有想到,曹彰竟然在夜里帶著他的直屬部隊,獨自南下了。
作為親生兒子,曹操自然會在軍中給予曹彰屬于他自己的力量,雖然曹彰只有十七歲,但卻有了一支為數兩千五百人的直屬部隊。
這一支部隊的戰力雖然遠比不上陷陣營等曹營精銳,但其水準也絕對是在普通士兵以上的,若運用得當,也是一股不錯的戰力。
只要不是謀反,這支部隊對曹彰惟命是從,即使曹純身為主將,可要是曹彰膽敢違背他的命令,那麼這支部隊也只會按照曹彰的意願行事,從而無視曹純這個主將的命令。
當然,曹彰也不會沒事就和曹純對著干,一來他不是那種跋扈的性子,二來他也清楚,曹操給他這麼一支軍隊是為了培養他的實力,而不是讓他用來耀武揚威的。須知曹操對子嗣一向嚴格,曹彰身為曹純的副將,如果在戰場上不遵從曹純的命令行事,那麼曹操肯定會覺得曹彰仗著身份目中無人,從而感到厭惡,對其不喜。
對于這一點,曹純很清楚,所以才會毫無顧忌地否認曹彰的提議。如果曹彰是那種驕傲蠻橫的少爺性格,而曹操又是不分青紅皂白一味護短的話,那曹純也未必會那麼堅決地拒絕曹彰。
也正因為曹純清楚這一點,所以方才在曹彰離去之後,他並未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可沒曾想到的是,他曹彰的膽子竟然還就真的那麼大,直接把其兩千五百人的部隊給帶走了。
這一下鬧得不可謂不過分,曹純對此也是接連嘆了好幾口氣。現在曹純只希望回到許昌之後,曹操能看在自己在涼州立下戰功的份上,不對自己實施什麼嚴厲的懲罰——
曹彰策馬走在前往益州的道路上,心中也有點忐忑。
自己的行為可以說是極其嚴重地違反了軍規,等以後回到許昌,還不知道父親曹操會怎麼整治自己呢。
自己的行為甚至還極有可能會使得曹純受到牽連,這也讓曹彰不知道日後回到許昌,該如何面對曹純。
自己帶著部隊偷跑出來,不過是出于因渴望戰斗而產生的一時沖動,等到冷靜下來之後,要說曹彰心中完全沒有悔意,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跑都跑出來了,總不至于什麼都沒干,就這樣折返回去吧?
難不成還讓自己眼巴巴地跑回去對曹純道歉,這樣丟面子的事曹彰可做不出來。
雖然有些後悔,但現在曹彰也只能收拾起心情,繼續南下了。
一路南進很是順利,畢竟漢中和葭萌關都被曹軍所得,曹彰可謂暢通無阻。
一路長驅直進至劍閣關外,曹彰與司馬懿他們會師。
對于曹彰的到來,無論司馬懿、陸遜還是趙雲等其他將領,都是感到十分驚訝。
驚訝過後,心情便趨于平淡,畢竟劍閣關難攻至極,曹彰只帶了兩千五百人前來,除了每天耗費的糧草多一些以外,對戰局根本起不到其他任何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