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呂蒙率軍抵達巴郡城下的前數日,張任也得到了劉璋讓其率一部分人馬前往綿竹後方,與嚴顏一同夾擊曹軍的命令。
張任也沒想到曹軍竟然會再次派軍偷度陰平,听聞此消息時也頗為驚訝。張任考慮到度過陰平的曹軍戰力不俗,為了不重蹈冷苞的覆轍,其最終決定親自率軍前去剿滅曹軍。在將劍閣關的防務交與吳懿之後,張任依令帶著五千人馬,立即趕往綿竹。
吳懿也是蜀中將才,張任命其緊守關隘即可,切不能出關與曹軍戰斗。考慮到吳懿性格沉穩,想來不會有什麼差錯。
張任行軍路線和之前冷苞的路線相同,取道梓潼直抵綿竹城北,還順帶克復了涪城。論將才,張任遠勝冷苞數倍,自然不會輕易犯錯,其軍營營門前拒馬一層隔著一層,營內守備布置得更是相當嚴密,如高順冒險劫營,就算他所率領的是天下精銳之師,張任也有信心讓其有來無回。
得知張任親率一支人馬出現在綿竹城北方的時候,坐鎮于綿竹城內的高順不禁面露憂色。
原本認為自己時來運轉,即將攻克成都,卻不料局勢急轉直下,嚴顏的援軍趕到不談,張任還帶著一支人馬出現在綿竹後方。要是嚴顏和張任同時攻打綿竹南北兩門,綿竹城想要守住難度頗大啊。
對于張任,高順自然十分了解,其人智勇雙全,精于軍略,可謂益州第一名將,絕非冷苞之輩可比。
而且說起來,張任還是趙雲的師兄,當然高順也不會因此而產生什麼讓趙雲去說降張任的奢望。張任之忠貞,在整個漢末三國時代也稱得上是數一數二的,歷史上寧死而不向劉備,被譽為忠臣之典範。
正所謂害怕什麼就來什麼,張任和嚴顏還真是頗有默契地同時向綿竹發動了進攻。
嚴顏部四千人攻打綿竹南門,張任部五千人攻打綿竹北門。這樣一來,高順就不得不將兵力分散到兩處城門進行守衛。
曹軍原本就只有三千人,這樣一分兵,每處都只剩一千幾百人進行防御,所面對的壓力可謂相當之大。
益州軍攻城十分賣力,他們知道只要將佔據綿竹城的敵軍擊敗,則曹軍這一次的侵略將徹底以失敗告終,因此士兵個個拼命,雖死亦無懼矣。
趙雲面色肅穆,指揮著他的沖鋒營士兵奮力殺死沖上城頭的敵兵。
想來還真是有些諷刺,數天前,自己還率領著士兵在下方搭雲梯攻城,然而現在卻是站在城頭之上進行防御。
由于南北城門敵軍數量不同,因此曹軍的守衛力量自然也是有所差異,趙雲率領其一千七百沖鋒營軍士守在北門,而高順則率領其陷陣營一千一名士兵守衛南門。
另外,沖鋒營和陷陣營各抽調了一百名士兵,用來看住綿竹原本的那些降兵。而這二百名看守的頭目也得到命令,一旦這些降兵稍有異動,即格殺勿論!
雖然高順並不希望濫殺,但現在情勢緊迫,萬一那些降兵趁機作亂,那後果當真不堪設想。
雖然原本高順就沒指望這些降兵能在攻蜀時派上什麼用場,可眼下卻變成了未知的隱患,甚至還要因此削弱守城的力量去看住那些降兵,這也是前幾天高順納降時始料未及的。
益州士兵知道只要奪回綿竹,便能成功守衛益州,曹軍士兵自然也清楚一旦城池失守意味著什麼。故而,益州士兵拼命攻城,曹軍軍士也是誓死抵抗,哪怕胸口被爬上雲梯的敵軍士兵用長槍貫穿,在咽下最後一口氣之前也要用盡全身剩下的力氣將對方推下城牆。
趙雲身為主將,自是身先士卒,此時其一人所殺的敵兵已經超過了三十之數,所披銀甲也漸被鮮血浸紅。
雖然益州軍士兵都宛如不要命一般竭力攻城,但攻城一方終究處于不利的位置,加上曹軍殺敵之時也是個個視死如歸,因此北門益州軍的攻勢暫時受到了滯阻,一段時間內竟然再沒有敵兵爬上城頭,趙雲也得以稍稍喘口氣。
趙雲將目光投向城下益州軍的軍陣正中,雖然距離相隔較遠,但是趙雲目力甚好,依舊看到了坐鎮軍陣中央的敵軍統帥張任。
雖然在城頭上往下看,看不清對方具體的相貌,只能看到一個大概的輪廓,但趙雲也知道,在那軍陣中央指揮益州軍士兵攻城的,就是益州軍統帥張任,同時也是自己同門的師兄。
同門相殘,雖然在這亂世之中是無可奈何之事,但趙雲還是感到一絲悲涼。
雖然當初恩師童淵收自己為徒時,自己的兩個師兄已經藝成出師,彼此未曾見面,更未有所相處,但在自己出師之前,童淵仍不忘關照自己,讓自己以後盡可能和兩位師兄相互扶持,在亂世*創偉業,保黎民太平。
可是,自己的大師兄張繡早在當初諸侯討董之時,便被自己的同僚典韋殺死。然而自己能因此怨恨典韋麼?當時張繡與武藝尚未精純的高順交手,眼看就要將高順擊殺,如果典韋不出手的話,沒命的可就是高順了。
張繡和趙雲雖說有師兄弟情誼,可終究二人從未見過一面,未交談過一語,而在曹營中,趙雲如今確實是和高順交情匪淺的。自己的師兄被自己同僚所殺固然遺憾,可自己的同僚被害就合適了麼?
說來說去,也就只能去責怪這個亂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