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妻生存守則 103︰徐家赴宴

作者 ︰ 如小果

上次太夫人壽辰,徐家也送來了賀禮,徐側妃還隨著莊親王和王妃來了韓家。這一次徐家專門下了帖子,于情于理韓家確實該去一個人赴宴。

姜氏本來就不太在外頭走動,沈氏不在,歐陽倩懷孕不方便出行,盧氏就更不行了,姜氏和太夫人商議後,決定派安靜茹去。劉氏倒也沒說什麼,也樂得在家,不想面對徐家那些人的嘴臉。

安靜茹去,自然就有打壓徐家的意思,她的身份也不高,不過是韓家的媳婦罷了,還是出身小戶之家的。

「也不知王爺會不會去?」安靜茹想了想問道。

如果王爺也去的話,韓家就該派個身份略高的,自然是看在王爺的面子上。

太夫人冷笑一聲道︰「徐家還沒有那麼大的體面。你去吧,你大伯母那邊,大概也是派個兒媳婦去。」

劉氏是不大明白容琳和容惠之前面臨的遭遇與徐家月兌不了干系,不過王氏應該是明白的,她大概一點兒也不想邁進徐家一步。

安靜茹點頭︰「這樣我便和那府的堂嫂一道。」

王氏與徐家的良子是結下了,到了徐家宴客那日,王氏派汪氏和安靜茹一道去,安靜茹忍不住想到,如過說王氏身邊已經有了庶出的兒媳婦,大概就是派庶出的兒媳婦去了。本來這樣的走動,除了王氏自己,最多走動的就是英國公府的長媳秦氏。而這樣的走動,也分位三六九等,如嫡子娶媳婦這樣的大事,一般都是夫人們領著兒媳、姑娘走動,哪家正正經經地納妾,或者一般夫人的壽宴,便是媳婦輩的去。再來,便是打發個婆子把禮送到就完了。但如果交情好,就另當別論。

徐家的女兒進了王府封為側妃,韓家與徐家終究是扯上了點兒關系,不過這關系卻是微妙的,一般兩家有什麼事兒,也不過打發體面婆子送禮。

徐家老太太壽辰,恰好趕在徐家立了大功的當頭上,若不是因為這個緣故,徐家又下了帖子,太夫人大概還是會照以前的例子,打發人送禮就罷了。今年太夫人壽辰,因著府里其他事兒耽擱,沒有正正經經地辦,不過兩府的人聚在一塊兒拜壽。但也有許多人家送了壽日來,其中就包括徐家。

坐在馬車里,雖然曬不著太陽,卻悶熱的叫人受不了。安靜茹使勁揮舞著手里的團扇,還是覺得滿身都是汗水。

過了喧嘩的街市,汪氏便撩開簾子一角,一邊盯著外頭過往的馬車,一邊閑話道︰「也不知今兒徐家都會來些什麼客人?」

安靜茹想了想,笑道︰「去了便知道了。」

汪氏回頭看了看安靜茹又看了看自己,略帶幾分嘲弄之意,笑道︰「我看可能都和咱們一樣。她家雖才立了功,卻從來不懂得收斂,這樣人能在京城立足,也實屬罕見。徐家老太太的壽辰時候又不好,這麼熱的天兒,除了像咱們這樣的人顧著彼此的臉面迫不得已才來,其他人哪里會來?」

說著一嘆,將簾子放下,盯著安靜茹笑道︰「如果華哥媳婦不信?咱們就打個賭如何?」

安靜茹應景兒點頭道︰「好啊。如果不是的話,改明兒我單請嫂子過來玩一天。」

本來也是兩人閑話而已,不必較真。汪氏想了一回,提議︰「這樣吧,如果我贏了,就勞煩你陪我去觀音寺上一炷香如何?」

大周朝不推崇佛教,不過也沒有明文禁止。安靜茹笑著問︰「嫂子要許願麼?」

汪氏笑容略淡了兩分,「我本來也不是迷信這些,不過我可比不得你,華哥的心在你身上。」

安靜茹心知她是因為丈夫的庸庸無為愁苦,故意掩嘴笑道,「原來嫂子竟是為了和那些死物爭風吃醋呢!」

汪氏聞言臊紅了臉,韓睿成就愛倒弄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比如修理座椅板凳,比如雕刻物件,這些東西可不都是死物?現在也出去當差了,不過隨身都帶著這些東西。韓明德深知兒子的秉性是改也改不了的,從小到大,罵過打過都這樣。好在賞下來的也是個閑職,他既然不擅長官營之道,韓明德也只命他安分守己,別惹事。

不過汪氏的肚子爭氣,過門剛一年就生了兒子,兒子的性子並沒有隨了他父親,倒是個小小的人兒就開始拿筆當玩具玩。因此韓明德對這個小孫兒很是喜愛,也就把希望寄托在孫子一輩了。

到了徐家,馬車停下,便有婆子撩開簾子。安靜茹和汪氏停住互相打趣,跟著又各自上了一乘小轎,行了大約半盞茶的功夫,才到了一陰涼處。

前面徐家的婆子引著她們往招待客人的地方去,這一路盡選擇曲徑通幽的路,倒覺得無比涼快。加上徐家內宅,花草植被,各種枝繁葉茂的樹木,以及那些從外頭引進來的活水,更添了幾分清幽之感。

從外宅來看,不覺得什麼,到了里頭才知道,徐家的宅子收拾的比韓國公府、英國公府還好。所到之處,皆是巧奪天工一般的布局,如果不是極熟悉徐家的地形,怕是真要在里頭迷路了。

這一路走來也大約半盞茶的功夫,卻絲毫沒有叫人覺得熱。

前頭帶路的婆子見安靜茹和汪氏卻走得怡然自得,臉上的笑容多了幾分驕傲,笑道︰「從這邊走是要遠一些,不過好在涼快,如果從另一條路,倒是近些,可卻一直在太陽底下。」

難怪,安靜茹與汪氏對望,了然一笑,徐家再大也不敢大過莊親王府去。更不敢大過皇宮去。

汪氏客氣道︰「到底是貴府心細。」

那婆子臉上的笑容愈發驕傲了,更好的地方還沒倒呢!

轉過一道彎兒,便是石階,這條路妙就妙在這石階兩旁的樹安靜茹也叫不出名字,然而紫藤纏繞,竟形成了一個天然的屏障,如同修建的長廊,卻比長廊多了許多情趣。走在其中不但不覺得熱,那太陽被茂盛的枝葉擋住,灑下細細碎碎的斑駁,不過十來梯,卻叫人印象深刻。

「也不知是誰的心思,竟然這樣巧妙,倘或在這里擺上棋盤,怕是神仙也舍不得離開了。」

安靜茹贊同地點點頭,確實是花了不少心思和功夫。前頭帶路的婆子听見汪氏如此說,笑道︰「這是我們老太太的意思,原來在西北,住的地方便有這麼一處,後來搬來京城,老太太便叫人在這里種植了這樣的樹,前後竟用了十年的功夫才形成了如今的模樣。」

「別說十年,就是二十兩倒也值得。」

過了這天然的綠色屏障,便有嬉笑聲傳來。眼前是一座三層樓閣,那笑聲便是從閣樓里傳來的。早有婆子進去通報,徐夫人親自迎了出來,她身邊跟著兩位少婦,其中一名年紀約莫二十一二的,竟與徐家三姑娘長得格外相似。呃……不,只是和徐家三姑娘一樣,看起來不像是中原人。

安靜茹和汪氏都是第一次來徐家,也只認得徐夫人和徐側妃,印象頗深的就是徐家三姑娘了。見禮後,徐夫人便介紹了身邊的兩位少婦,是她的兩位兒媳婦。

彼此又互相見禮,那年紀略大的,是她的二兒媳婦,果然不是漢人,因為語言交流有些障礙,倒也徐家大女乃女乃說了幾句話。

入了正堂,汪氏就忍不住推了推安靜茹,打眼色叫她瞧里頭坐著女眷,果然和她們一樣的多,基本佔了一大半,剩下一小半才是那些夫人們。

不過她們的丈夫說起來也算是徐老將軍的門生,所以大多是武將夫人,總之認識的不多。

安靜茹和汪氏去朝徐老太太拜壽,徐老太太的身子看起來還不如太夫人的身子,半靠著貴妃榻,閉著眼養神。徐夫人忙走過來虛扶一把,笑道︰「你們能來便是我們的榮幸,老太太年歲已高,心頭是明白的。」

「我們是晚輩,到底不能失了禮數。」

來都來了,也不在乎多拜一下壽,安靜茹和汪氏仍舊行了禮。這里徐夫人又說了好些客氣話,引領著她們坐下,安靜茹和汪氏又客氣一番,外頭婆子跑進來回︰「側妃來了!」

本來還在各自說笑的眾人,皆從坐處站起身來,安靜茹和汪氏還沒坐下去,也只好站著,徐夫人已經領著兩位兒媳婦迎了出去。

汪氏不由得想起去年太夫人壽辰那日,莊親王和王妃都去了的,如果沒有徐側妃就更好了。不過徐側妃也太不持重了,韓家的太夫人壽辰,她跑去拜壽,可見她生來就是做小的料兒,這麼急巴巴地討好王妃,討好韓家人。

胡思亂想間,門外身穿側妃禮服的徐側妃已經在眾人的簇擁下進來了。這里的基本都是身份不怎麼高的人,少不得齊齊行禮拜見。

徐側妃叫人扶著,慢慢兒穿過眾人,一邊走一邊看到場的客人們。臉上雖掛著笑,分明有幾分失落。

她軟泡硬使,王爺卻都不答應同她一起回來。她嫁去王府,除了按照民間習俗回門那日,王爺陪她回來過一趟,就再也沒有第二次了。而韓家老太太生辰那日,王爺竟主動提出陪王妃回去!

「起來吧。」徐側妃站在上首的位置,不緊不慢說道,「今兒是家宴,不拘那些俗禮,沒得反而要見外了。」

徐側妃話音一落,立馬就有人奉承,說徐側妃平和近人等語。徐側妃淺笑地听著,叫人將徐夫人扶起來,這才朝徐老太太拜壽。

徐老太太大概睡著了,徐側妃象征性地拜了拜後,徐夫人就安排人將徐老太太移去後廳。此刻自然是有一群夫人們圍著徐側妃說話,安靜茹和汪氏遠遠兒站著,身邊自然有認識的過來打招呼。

「韓三女乃女乃什麼時候到了?怎麼之前沒瞧見?」

安靜茹扭頭,見是孟家四夫人。陸青苑生辰那日,安靜茹見過,忙回了一禮,笑道︰「剛到沒多久。上次在府里,多謝四夫人招待了。」

這四夫人是孟家老夫人庶出的兒媳婦,孟家四老爺在孟家一點兒不得好,自己沒有功名,捐了個官也不好好做,屋里姨娘小妾倒是不少。連帶的四夫人在孟家老太太跟前也不討好,孟家果然也是不想與徐家有過多的交集,因此才派了她來。

「韓三女乃女乃客氣了,本來也是因為我沒管教好兒女,冒犯了您,您不計較可見是大度的。」

「小孩子總是頑皮的,我小時候更頑皮呢。」安靜茹笑著介紹汪氏。

孟家四夫人能出來走動的機會很少,交際圈也狹小,以前也不認識汪氏。知道是英國公府的少女乃女乃,忙見了一禮。

那頭圍著徐側妃說話的,也大多是那些徐老將軍門生的夫人女乃女乃們。其他人因為認識安靜茹或者認識汪氏,倒紛紛過來打招呼。這待客大廳,很快就分出涇渭來。

徐側妃瞧著故意提起韓家姑娘封為公主的話來,又叫了安靜茹和汪氏過去說話。卻語峰一轉,面露傷感︰「我妹妹也進了宮去……」

安靜茹和汪氏都有些驚訝,朝廷不是只封一位公主麼?並沒有徐家的姑娘也封公主的話傳出來。

「徐家四姑娘斷文識字,聰慧敏捷,性資敏慧,若不是有過人之處,如何能侍奉皇後娘娘?」

「俗話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側妃嫁與莊親王府,妹妹自然也是能干的。」

徐家四姑娘也進宮,卻是做了皇後娘娘身邊的女史。同樣是進宮,韓家的姑娘卻要和親。封為公主,身份自然是高貴了,可這可能會付出生命的代價。並且,做了皇後娘娘身邊的人,宮里有個變動,徐家必定第一時間就能知道,或者……

徐家竟然與皇後娘娘走在了一塊兒,這說明什麼?這徐側妃還真是一點兒也不收斂,就要挑明了說韓家的姑娘能選為公主,是徐家的「功勞」。

安靜茹見汪氏臉色微變,忙不留痕跡地扯了扯她的衣角,汪氏察覺,隨即給臉上添了笑,朝徐側妃行了一禮,恭喜道︰「妾身竟不知還有這等喜事,這廂恭喜了。」

徐側妃笑容愈發深了,「同喜同喜,韓家的女孩兒才是真正出類拔萃無人能及。」

汪氏也不客氣,「能為皇上、皇後娘娘、太後娘娘分憂,是容嘉公主的福分。」

比起徐家的姑娘單去伺候皇後娘娘,韓家的姑娘便偉大多了。

徐側妃笑容不減,「到底是會說話的,這樣的福分,確實我等望塵莫及了。」

汪氏打住不說,徐側妃等了半晌也沒言語,安靜茹忍不住冷笑。暗暗朝汪氏打了個勝利的笑容,徐側妃忽地盯著安靜茹,問道︰「倒是許久不曾見韓三女乃女乃去王府?」

安靜茹忙收起別的心思,微垂著頭答道︰「王府不是尋常地方,妾身便是想去也不能時常去。」

說著故意望了望四周,這意思便是,徐家和王府不同,下了帖子才來的,不下帖子就是叫來也不想來。

再說,今兒徐家老太太壽辰,規模是遠遠不及韓家太夫人大辦的場景。那日,到場的可基本都是貴婦們,今兒嘛……

徐側妃從外頭進來一瞧屋里的客人,臉上本來就有幾分掛不住。看見韓家的媳婦,本來是想打擊打擊的,沒想到這兩人說話恭恭敬敬,卻絲毫沒有吃虧。

旁邊的人見冷場,忙又說起話來,徐側妃順著搭腔。安靜茹和汪氏站在一旁听著,有人要擠進來,她們便禮貌地讓開,不多時便站在人圍外,估計徐側妃也無心再與她們說話了,因此兩人就回到原來的地方。

午宴後,雖然天兒熱,可告辭離開的人不少。安靜茹和汪氏也隨著大人流告辭,這一回仍舊走那條曲徑通幽的路,不過人多,走起來就熱鬧多了。徐家兩位少女乃女乃送眾人,一路寒暄,卻很快就到了外頭。

安靜茹和汪氏上了馬車,方才在徐家有些話也不方便說,這會子馬車里只有兩人,安靜茹便忍不住道︰「徐家竟然送了個姑娘去宮里做女史,那以後可不是姊妹兩個都做了天家的……」

女史和嬪妃不一樣,可宮里的女人都是皇上的女人,皇上若是瞧上了,皇後娘娘也只得親自給皇上送去。

汪氏嘲諷道︰「徐家的姑娘都是這樣的命!」

便是做小的命,安靜茹只是覺得,徐家太想在京城立足,一個女兒嫁了王府還不夠,還要想法子送個女兒去宮里。並且是搭上了皇後娘娘這條路,安靜茹來京城也有些日子,從來沒听說過宮里大選的事兒。

但女史轉為皇帝的嬪妃,這事兒歷代都有。後宮里,便是位于六宮之首的皇後娘娘,也免不了後宮的爭斗。

皇後娘娘這麼做,是有意要拉攏徐家。

回到府里,正好姜氏在太夫人屋里說話,問起赴宴的事兒,其他的都罷了,安靜茹只將徐家四姑娘進宮做女史這事兒告訴了姜氏和太夫人。太夫人和姜頗為驚訝︰「倒還沒听說過。」

安靜茹道︰「也是這一兩日的事兒。」

雖然是這一兩日,不過徐家和皇後娘娘走到一塊兒卻絕對不是一日兩日就可見成效。顯然之前便已經有了來往。

姜氏蹙眉沉吟道︰「莫非是王爺的意思?」

太夫人輕輕搖了搖頭,「王爺哪里會這般莽撞?」做了皇後娘娘身邊的女史,即便不得皇後娘娘信任,要知道皇後娘娘身邊的事兒也易如反掌。這會子,王爺怎麼可能安排自己的人去宮里?

韓家的姑娘,那是封為公主,從此不得見的。女史到底是在宮里,宮里有個風吹草動的,總有法子把消息傳出來。

徐家這麼做,分明是已經開始站隊了。然而,皇後娘娘雖然還沒有什麼動作,一動便是明著抬舉韓家,實則是打壓的意思。這已經充分說明,她畏懼莊親王。

姜氏道︰「明日我去趟王府,問問王妃的意思。」

韓家經歷三代帝王更替,還能屹立不倒,最大的原因就是韓家從來不參與奪嫡之爭。可這上一次和這一次顯然是不能中立了,王妃作為莊親王的正妃,韓家便與莊親王府緊緊相連。

當年莊親王自然是站在如今的皇帝一方,韓家便不能獨善其身。然而,皇帝龍體有恙,已經不是一日兩日的事兒了。幾位皇子年幼,皇後娘娘所生養的二皇子,雖然年紀大,卻是個庸庸無為的,太子之位因此一直懸空。

縱然莊親王沒有這樣的心思,皇後娘娘也不得不防著他。而韓家,韓明德,二老爺、三老爺都是有實權的,雖不是兵權,到底在朝中說得起話。

太夫人想了一回,篤定地道︰「還不至于這般厲害,果真如此,朝中早亂了。」

太夫人經歷過兩次,兩次都叫她印象深刻。姜氏也經歷過一次,但韓家站對了隊,因此並沒有受到什麼波及。聖上登基後,莊親王便搬出皇宮,有了如今的莊親王府。這幾年也一直效忠當今聖上,頗得聖上倚重,韓家也中規中矩。

姜氏垂下眼簾,太夫人又道︰「去王府問問王妃也好。」又朝安靜茹道,「府里上下也管嚴一些,不許那些人故意在外頭惹事生非,一旦發現,必嚴懲不貸!」

安靜茹起身應下,「孫媳知道了,定叫人仔細盯著。」

從壽禧堂出來,姜氏拜叫崔嬤嬤拿了帖子去王府,晚間崔嬤嬤回來。說明兒王爺和王妃要帶小世子進宮,上午不得閑,下午才能見。

姜氏點頭表示知道了,崔嬤嬤想了想又道︰「奴婢今兒去王府,竟瞧見許多人開始收拾東西。王妃也忙著,奴婢便沒去請王妃的安。」

這話叫姜氏頗為不安,吩咐安靜茹,等韓睿華回來便去見她。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賢妻生存守則最新章節 | 賢妻生存守則全文閱讀 | 賢妻生存守則全集閱讀